557 疯狂的竞争

557 疯狂的竞争

林振华帮杜向阳找律师,而且承诺支付所有的律师费,这是他的善意。但对于杜向阳来说,接受这种善意比拒绝这种善意更艰难。

杜向阳知道,在许多人的眼睛里,自己就是一只白眼狼,愧对于林振华多年来的照顾,也愧对于国家对自己的培养。面对着众人的质疑,他可以替自己辩白,说自己只是希望有一个施展自己才华的空间,可以说技术是无国界的,还可以说国家仅仅是一个符号,爱国没什么必要。但站在林振华的面前,他知道所有这些话都是苍白的,他没有脸为自己辩护。

林振华从来没有要求过杜向阳什么事情,在杜向阳表示自己毕业后想留在美国的时候,林振华也表示了理解。但就因为林振华如此宽容大度,才更让杜向阳觉得内疚。

由于在卡特公司工作,杜向阳拥有了较为丰厚的收入。他一直都没有结婚,一个人生活的开销也不大,所以手头比较宽裕。他开始学着林振华的样子,拿出自己的钱来帮助那些到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他试图用这样的方法,来减轻自己内心的那种歉疚感,让自己在朋友们面前能够抬起头来

这一次的事件,给了杜向阳一个沉重的打击,它彻底摧毁了杜向阳对于美国的良好印象,也让他对自己当初选择留在美国的决策感到了懊悔。在这个时候,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欠林振华的,不仅仅是那些留学经费,还有那真诚的规劝。他突然明白了,林振华希望他回国去工作,并不只是出于为汉华公司着想,更是为他杜向阳的前程着想。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杜向阳觉得自己更是无脸去见林振华了。

怕什么就来什么,杜向阳万万没有想到,林振华这个时候居然会在美国,而且会专门前来探视他,同时还为他找到了辩护律师。这种不计前嫌的帮助,让杜向阳如何能够坦然接受?

但是,在这一刻,杜向阳也知道,自己不能拒绝林振华的帮助,也没有资格拒绝林振华的帮助。在林振华面前,他如果为了那点可怜的自尊心而拒绝对方的好意的话,那只能是错上加错。

“林哥,我有愧啊。”杜向阳说道。

林振华道:“向阳,不必这样说。既然你称我一声林哥,那你就是我的小弟。你和马杰,都是小芳的同窗好友,虽然你最终没有成为我的妹夫,但在我心里,从来都是把你当成自己的亲人的。亲人之间,还需要说什么愧不愧的?”

杜向阳道:“林哥,在我心里,也一直都是把你当成自己的哥哥的。我们同学三人,现在马杰和小芳都已经成了你的左膀右臂,不但为汉华做了大量的贡献,也为国家做了大量的贡献。唯有我,一点事情都没有替林哥做过。林哥说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你要帮我,可是我自己……直到今天,我才知道,祖国是一个人最后的庇护所。”

“知道这点就行了。”林振华不想继续刺激杜向阳,他说道,“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吧。向阳,我在美国呆不了几天,在此,我就把你托付给西赛先生了。如果还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难题,你可以请西赛先生帮你联系汉华在美国的办事处,他们会尽全力帮助你的。”

“我明白了。”杜向阳点头应道。

杜向阳的案子不是一两天就能够有结果的,林振华自然不可能在美国一直等着,毕竟国内还有一大摊子事要他去处理。他向西赛支付了一笔律师费,让西赛全权代理杜向阳的辩护,随后又给霍恩比、贝琳达等人分别通了个电话,拜托他们在必要的时候提供帮助。他能够做的事情,也就是这些了,至于杜向阳最终会收到什么样的判决,这已经超出了林振华的知识范围,他只能是拭目以待。

在离开美国之前,林振华又去看望了杜向阳一次。在交谈的时候,林振华委婉地问起来,如果这一次的官司结束了,杜向阳能够免于牢狱之灾的话,是否有意回国去工作。杜向阳只是笑了笑,给了一个不置可否的回答。

林振华的这一趟美国之行,除了杜向阳这件事还悬而未决之外,可以算是大有所获。通用公司在经过方案的比较之后,正式通知汉华赢得了四条冲压生产线的生产合同,合同总金额达到了3.5亿美元。

今天的汉华,几亿美元的大合同也签过不少了,尤其是化工设备那边的订单,动辄就是几亿甚至十几亿美元。但拿下这四条生产线,对于汉华来说却意义非凡,因为此前汉华拿到的订单,主要来自于技术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而这一回,却是承接了发达国家知名企业的订单,这其中的象征意义是无与伦比的。

林振华是一个擅长于借势的人,对于这样一个重大事件,他当然不会无动于衷。早在离开美国之前,他就吩咐汉华的驻美国办事处开始炒作此事,花了一笔不小的公关费用,让几家大新闻集团拿出黄金版面和黄金时段,宣传中国企业拿下通用公司订单的事情

新闻学上有一句话,说的是狗咬人不算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放到汉华这件事情上,也是适用的,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提供生产线,那的确不算新闻,但如今,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开始为发达国家企业提供生产线,这可就是天大的新闻了。

中国汉华为美国通用提供生产线,这件事情自然也触动了那些“中国威胁论”者的敏感神经,有政策砖家以及什么学者之类的,开始撰文,大谈这一事件如何反映出中国实力的上升,如何会导致世界格局发生变化等等。更有人翻出当年曰本收购美国帝国大厦的事例,来证明这种潜在的竞争者是如何可怕。

在林振华的暗示下,以西赛为代表的另一派势力也活跃起来,在各种场合反驳中国威胁论者的论调,讽刺他们是杞人忧天,指责他们的言论主要是为了哗众取宠,以便捞取选票。

有了正反两方面的观点,美国公众也就陷入了糊涂之中,他们无法判断哪种观点是正确的,只能抱着打酱油的心态,在一旁看热闹。结果,什么中国威胁之类的观念没有传播开来,中国汉华的形象倒是在美国人心里逐渐高大起来了。

借着这样的舆论东风,负责海外销售的褚红阳、舒曼、左治义雄等人开始发起了一场新的推销攻势,以通用公司为案例,向全球的汽车企业推销汉华重工设计的冲压生产线。不得不说,通用公司的示范效应是非常大的,那些巴西、印度、南非的汽车厂商,本来就对发达国家的生产线那高昂的价格腹诽颇多,如今看到汉华提供的物美价廉的生产线,如何能够不心动。

西乎公司早在丢掉通用的订单之时,就意识到了这不仅仅一个订单的问题,而是有可能带来全球市场的洗牌。田中永嗣一行回到曰本之后,立即敦促公司抓紧巩固传统客户,避免被汉华撬了墙角。为了与汉华的产品相抗衡,良濑昭二苦干了几个月,拿出了一套全新的设计方案。松下永三和其他的销售人员就拿着这份方案以及足以令西乎公司赔得吐血的低价,飞往全球各地,阻击汉华的进攻。

两家企业这种挥泪大甩卖一般的竞争,得益者自然是全球的汽车厂商,而其中又尤其以正在蓬勃发展的中国市场上的厂商为主。在松下永三等人的努力下,西乎公司争取到了一些汽车厂商的订单,但每拿到一份订单,松下永三的心就抽搐一下,因为他知道,这样的订单对于公司来说,完全就是鸡肋,工作量不小,利润却微乎其微。

汉华拥有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在销售时不但能够压低生产线本身的价格,还能够承诺提供丰富的售后服务。西乎公司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跟进,给予客户以同样的承诺。松下永三暗中捏着一把汗,他根本就不知道公司能不能支撑得起由此而产生的成本负担。

除了冲压生产线这样的成套设备之外,在单件的机床产品方面,西乎公司也被中国企业带进了泥潭。大量廉价的中国机床充斥着市场,拉低了整个市场对于机床价格的心理预期。诚然,多数中国机床的姓能和质量与西乎公司提供的机床根本无法相比,但你架不住人家的价格低得惊人。客户直接拿着中国人的报价单找西乎公司的人侃价:中国人一台机床是3万美元,你们一台是30万,这样的价格合理吗?你敢说你的报价里面没有暴利?

没办法,那就只好跟着降价吧。30万一台的设备卖不动了,就降到25万,20万。回收研发成本之类的事情已经不敢想了,西乎公司的高层只能盯着眼前的毛利,同时暗暗地计算着,中国厂商到底还能支撑多久。

他们哪里知道,中国厂商的潜力还没有全部展现出来呢。

367 不感兴趣414 人心367 不感兴趣099 紧密合作228 五小工业739 投资禁令191 小黑049 风险投资348 家宴518 替别人操心360 告状是私事488 兼并659 克拉地峡运河572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523 民族品牌保卫战621 他乡遇故知093 护身符605 有经验167 借鸡下蛋554 暗中助力112 陶晖训夫111 小情侣301 耻辱柱421 中非论坛172 釜底抽薪求月初的412 稳定人心135 强龙与地头蛇657 无计可施405 大棒加胡萝卜456 产品规划565 新千年122 五叶风扇066 打得死老虎273 外公外婆308 做自己擅长的事情648 公公学者268 寒山乡027 生财有道407 小芳归国124 公安局有朋友250 中国车队166 机床附件厂226 非洲版的工业梦想377 至宝676 中国即将崩溃530 群策群力594 世行规则328 美国之旅520 真成了保姆257 电焊专家601 瀚河工业评论475 两个困难657 无计可施344 合作愉快633 拜年275 改变身份328 美国之旅050 大款朋友207 热处理工艺742 无名英雄359 深入群众501 开放471 问题不仅仅是资金737 无可奉告634 亚丁湾195 亚洲小虎140 自动换刀系统183 来信211 汉华速度357 正义化身523 民族品牌保卫战715 中国商人587 腾笼换鸟084 喜迁新居173 处长的官威提前029 有限元分析480 东北人身上还有热血357 正义化身250 中国车队010 世纪末的理想639 请战332 罢工048 赊销397 港口机械417 找销路120 曲面加工327 发展目标618 代理人032 牛气的工厂和牛气的厂长413 停职审查564 一个时代结束了407 小芳归国374 计委副主任368 僵持不下667 超级鸡肋579 民族罪人171 交涉743 工业霸主大结局737 无可奉告440 双引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