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骑兵在火器的进攻之下,无敌的冲锋瞬间就被瓦解了,虽然李自成的士兵对于操作还不怎么熟练,但是武器的杀伤力还在,这是它们原本的属性,不因为操作者的水平而有所改变。
渐渐的,那些士兵似乎也掌握了一点点的诀窍,开始学会瞄准了,蒙古铁骑的伤亡开始增加,但是他们也已经冲到了李自成的队伍的前面。大炮还在不停地轰鸣,带走蒙古铁骑的性命,三眼铳还在响着,射出一发又一发愤怒的子弹。
经过了小半个时辰的抵抗,蒙古骑兵还是如愿以偿地来到了李自成的队伍的最前面,他们开始以为这只不过是一支普通的队伍,所以想要将他们的物资全部抢了,但是却咩有想到自己遇见的是一支军队,一支拥有现代化武器的军队,所以他们的伤亡很大,战马死伤很多,却没能够抢到一点儿东西,所以他们不会善罢甘休,所以他们拿着手中的弯刀冲进了李自成的队伍。李自成的这些士兵也都是用刀枪出身的,又怎么会惧怕这些蒙古人?于是他们纷纷丢掉了对于他们来说一点儿也不熟悉的三眼铳,拿出了自己的宝贝武器,和这群蒙古骑兵混战在了一起。
双方交战在一起,这个时候李自成自然也不会闲着了,他手中的长剑上下翻飞,不一会儿就杀了七八个人,虽然是作为主帅,但是他的战斗力依旧是很强悍的。
“闯王小心。”李自成刚刚一剑出去将一名蒙古人给刺死,看着血液从脖子喷射出来,李自成感觉到自己的血液也开始沸腾了,就在这个时候,后面一名士兵突然之间大声叫道。李自成转过头去,刚好看到一名士兵为了替自己挡刀而被蒙古骑兵切成了两半,血液淋了他一身,腥臭无比。
“他妈的。”李自成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士兵为了救自己而死去,心里面的怒火是没有办法说明的。既然没有办法说明那就只能够宣泄了,他二话不说直接上前一步,用自己手中的宝剑为那名士兵报了仇。
双方激战,喊杀声震天,过了大约两个时辰,一直到夜幕降临,那些蒙古骑兵还是没有能够抢走他们想要的东西。而人员的损失已经达到了一个很恐怖的地步,再这样打下去,他们恐怕就要全军覆没了。
“撤。”那边的主帅叫了一声,剩下来的那些骑兵突然之间就全部停手了,想办法脱离战圈,骑上战马离开了。现场只留下了无数的尸体。
李自成看着他们离开,却没有派人去追赶了,有的人机灵,拿起三眼铳就打,居然也打死了好几个人。
放眼望去,这周围已经是一片狼藉,各种尸体横七竖八的。李自成不由得叹了一口气,吩咐下去说道:“统计一下咱们的伤亡情况,那些死去的兄弟就都火化了吧,在这里找个风水好的地方将他们葬了。”
忙活到深夜,大家把尸体都堆放在一起,点燃了一把大火,熊熊燃烧的烈火在整个草原上面显得那么显眼。生还的士兵们都围拢在一起,看着这一堆篝火。它意味着有多少的兄弟离自己而去了,大家的心情都十分沉重。
大火足足燃烧了半个时辰才熄灭,地上堆上了一对灰烬,这些都是战死的人的骨灰,李自成下令就在这里帮他们垒起了一座坟堆。然后才休整队伍继续前进,今天的这一场战斗他们居然损失了两千多人,由此可见这蒙古骑兵的凶狠果然是名不虚传的。但是他不能够继续再这里呆着了。他们必须要前进。到了第二天白天的时候他们找到了水源,李自成下令大家把自己身上都清洁一下,至少把身上的血渍洗掉。
第二天的时候他们来到了一个居民的聚居点,不是汉人。而是满清鞑子。李自成下了命令,将村子里面所有的人全部屠杀了个干净,把所有的粮食都拿过来为自己所用,在村子里面大快朵颐了一顿,他们带着粮食继续前进。这种行为就是以战养战,用战争掠夺来的资源为自己所用,从而培养出能够更加凶狠掠夺的士兵。
对于自己的这种行为他们自然有自己的说法,按照李自成的理解,既然杀的都是鞑子,那就是没的错的,虽然不是士兵,但是他们也可以养士兵,也可以为鞑子兵提供不给,所以该杀。终于,就这样一路打一路掠夺,他们来到了张北。
张北县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4000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在这块土地上,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大都留下活动的足迹,古称“天闲刍牧之场”。商周时期,北方辽阔地区活动着一个游牧部落,时人称之“鬼方”。到春秋时期,张北县属无终国。无终为山戎族,周初归附周,后被晋国大夫中行穆子击败,终为晋灭。春秋后期,本县为东北东胡游牧部落势力范围。公元前279年,燕袭破东胡,逼迫其退却千余里,本县隶上谷郡地。到战国后期已入据秦、赵、燕三国境北。汉初,高帝刘邦北征失败,只好跟匈奴和亲,划分疆界,自此本县改属匈奴,后又复归汉,为乌桓居地。直到北魏初,为拱卫首都平城,在北部沿边设六个军事据点,以防柔然族,称六镇。520年本县置怀荒镇。六镇暴动失败后,北魏政权土崩瓦解,分裂成东、西二魏,不久被北齐、北周取代。唐贞观四年归唐,约五十年后又转归契丹。辽、金、元三代民物熙阜。辽属西京道归化州,称燕子城或燕赐城。金设柔远镇。后设柔远县,复设抚州,俱治今张北,本县大部分该州县地。元为“腹里”之地,置隆兴路高原县,1307年,元武宗海山建中都于张北境内的旺兀察都(白城子),同大都(北京)、上都(开平,今正蓝旗)并称,成立皇室往返于大都、上都之间的巡都。皇庆元年(1312年),改隆兴路为兴和路。至正十八年(1358年),起义军刘福通部将关先生、破头潘出师山西,克大同、兴和塞外诸郡,一把火烧了元中都。明为边徼。明洪武三年(1370年)置兴和府,四年后为元据,府废。七年,明将蓝玉再拔兴和,自此本县入明版图。洪武三十年(1397年)置兴和守御千户所,永乐二十年(1422年),被蒙古攻破,后迁至宣化,本县遂为鞑靼势力范围。
鞑靼唐代指蒙古高原东边的塔塔尔部。明朝时称达延汗统一的东部蒙古,与瓦剌对立,分为察哈尔、土默特、科尔沁、鄂尔多斯、阿速(奥塞梯人)等部。鞑靼人最早见于唐代突厥文碑铭和某些汉文记载。突厥的覆亡和回鹘的西迁等,一再给鞑靼人提供了向西推进的机会。自唐迄元先后有达怛、达靼、塔坦、鞑靼、达打、达达诸译,其指称范围随时代不同而有异。是多个族群共享的名称,包括以蒙古族为族源之一的游牧民族、在欧洲曾经被金帐汗国统治的部份突厥民族及其后裔。中国今天的少数民族之一塔塔尔族和俄罗斯等地的鞑靼族都源自古代蒙古草原上的鞑靼人。1368年明军攻占大都,元朝在全国的统治结束,元政权退居漠称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位建国鞑靼,蒙古分裂成鞑靼和瓦剌。
到了张北之后,李自成又接到了一次张雷的补给,顿时对张雷的话又多相信了几分,趁着这一股劲头,他们从张北进入了赤峰,再从赤峰赶到了奴儿干都司。
奴儿干,亦称“耦儿干”、“努而哥”,或作“纳尔干”。据《黑龙江古代简史》载,清人称为尼噜罕(满语“国画”之意),表示这里山川如画,风景秀丽。奴儿干都司,是明朝在黑龙江下游设置的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等地区的最高地方军政合一建制。明洪武八年,在东北地区南部设置辽东都指挥司使。洪武二十八年,明总兵官周兴等进军到脑温江、忽刺温河和斡朵怜一带,派官招抚,始建卫所制,设指挥使和千户。明永乐七年,明廷决定,升奴儿干卫为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简称“奴儿干都司”,驻奴儿干城。奴儿干都司为地方最高一级的军政合一建制,直隶于明朝中央政府。明廷经常派遣钦差大臣到奴儿干地区巡视。太监亦失哈从永乐九年至宣德八年的22年中,曾10次前往视察,对都司、卫、所官员授予官职、印信,赏赐衣物钱钞。并在奴儿干都司的山顶上,修建了永宁寺,先后留有“敕建永宁寺记”和“宣德八年重建永宁寺记”两块石碑。
奴儿干都司辖区,幅员辽阔,西起鄂嫩河,东至库页岛,北达外兴安岭,南濒日本海和图们江上游,包括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至库页岛的广大地区。辖区内广置卫、所,作为都司所属的地方军政建制。在奴儿干都司建立前后,明永乐元年至七年,陆续在松花江、嫩江、鄂嫩河、精奇里江、亨滚河和乌苏里江流域设立130余卫,到万历年间,奴儿干都司辖区内增加到卫384、所24、地面7、站7、寨1,通称384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