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汽车工业

bookmark

随着手表进入百货商店的时间长了,国禧牌手表的名气越来越大,50元、60元的国禧表,相比120元的Sh牌手表便宜了将近一半。慢慢的百姓都知道了这款手表,国禧表慢慢开始变得供不应求起来。

起初由每天销售几十、上百块手表,到某天突然销售破三百块的记录、紧接着就是四百块、甚至还有一路上涨的趋势!照这样下去,表厂的装配工很快就要不够用了!

来买表的人,有的干脆一次买上四五块手表,就为了图个便宜,回去他好赚个差价。国禧表又不需要表票,所以这款手表在第一百货公司一时到了风头无两的地步!

表厂运输队的小伙子老爷们骑着大二八自行车送货的身影,几乎成了一百门口的一道风景。

林强生数钱数不完,自然很开心,摄影展停办的坏心情很快就忘了。

他向周建江打听,据他带回的消息是让林强生先等等,目前领导们都注意到了这个事。日报的受众面很大,它代表了h省官方宣传力量的喉舌。

很多人看了这份报纸才注意到了省城有人办了外国摄影展,对此次事件纷纷感兴趣起来。有人就觉得是个机会,抓住这个事不放向日报投稿,表达自己的观点。

上【$,..面还需要观察一下,究竟是怎么个情况,是哪方面的人发动的,代表了多少势力,是不是又有什么力量开始反扑了?

周建江也是向他交代了老底,日报方面是一个编辑发的稿子,背后什么人让这么干的,还没查出来。随着日报的动作,肯定会有一些人要发声。就看省里的领导们怎么处理这个事了。

周建江的建议是,先静观其变,领导们不会让这种反潮流的行为持续多久的

林强生摇了摇头,叹息一声,轻轻说道:“改革总是反反复复,其中必有波折。像我这种小蚂蚱也许就会泯灭在反复的波折之中!”

林强生笑了笑,反正已经干了,没什么好怕的,他只是担心耽误了时间。南方沿海一带的人已经开始行动起来,可是像他所在这些地区还犹如死水一潭,看着这种情况他着急啊!

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落后了,就只能让人家把钱赚去了。这样渐渐的就会形成一个个黑洞,不停的向周围吸取营养,他可不想做别人的养料!

后世的各大财团,是从什么时候崛起的,也就是这时候啊!

周建江怕林强生害怕,特意轻声的对他说道:“你放心吧!咱们h省的老同志,在那十年都是经历过很多迫害和打击的,是绝对不会让这种情况再次出现的。他们应该很快就会行动!”

林强生点点头,的确。h省目前的几个常委在那十年都经过了不少折腾,被打成了右派反革命的就好几个!而现在掌权的就是这些人,这也就造成了77年左派的刘姓省委第一书记攻击286重新出山的时候,没有人呼应他,被中央很快拿下。这里边地方上的老同志,肯定也起到了不少作用。要不然权利过渡之时,怎么会那么的风平浪静。

林强生回到了学校按时的上下课上自习。这可高兴坏了陈瑶,看见林强生就在身边写字,女孩非常的开心,总是凑在林强生跟前。看看他究竟在干什么。

“强生,你在写什么呢?”陈瑶趴在桌子上,向林强生问道。

“写一些出国注意事项!”林强生说道。

陈瑶凑了过去,好奇的问道:“那是什么?”

林强生笑了笑,说道:“就是出国攻略啊!法国的、德国的,都可以写啊!”

陈瑶睁大眼睛,好奇的瞅着,越看越觉得有意思。

林强生暗笑,这种旅游攻略后世有的是,还好自己记忆力得到了加强,否则还真记不住这种东西!

看了一会,陈瑶指着稿纸说道:“真有这样的事?一个中国女孩被拽进法国的黑人居民区里?!公安不管吗?!”

林强生摇了摇头,说道:“国外哪有公安,所以出行一定要注意安全!千万别像这个女孩傻乎乎的以为国外都是好的!大晚上还在街上溜达!”

林强生记录的是一个2000年之后的事情,一位中国女孩在晚上的巴黎街头,被一帮黑人拽进了黑人住宅楼,等女孩几天后被抬出来时,已经变得破破烂烂的了。

陈瑶看完之后,惊恐的说道:“太可怕了!”声音有些大,一些同班同学也回头看她。

林强生摇了摇头,像这样的国人出国之后,以为国外就是天堂,傻大胆的到处溜达被欺辱的有的是,似乎国人天然的就把自身安全这件很重要的事,排在了很靠后的位置。

谈论到哪个国家,通常是先想到那里能不能赚到钱,至于当地是不是对外来人反感或者治安很差经常发生命案,则完全没有考虑!

写出这样的出国攻略,林强生把安全保障放在了第一的位置,还有国外的一些常识,例如哪些地方排华严重,哪些地方黑人多治安差,哪些地方不允许和警察吵架什么的。

有机会,应该把这样的攻略刊印出来,大概能赚到钱吧,出国大潮马上就要来到了!

林强生还想着,自己是不是也能出个系列丛书什么的,就法国篇、德国篇、美国篇、日本篇,后世的这样的攻略有的是,真是写也写不完啊!

中央的合资法还没有最终出台,上面正在集中一些专家的意见,研究世界上现行的一些国家的成熟法律条例。例如德国和美国的法律,然后根据本国的国情制定出一部适合自身的合资法,这个时间大概还要一个多月。

林强生已经委托巴尔的咨询公司联系世界上一些大型的设备制造公司,如法国的佛吉亚、德国博世、大陆集团、采埃夫,日本电装、加拿大麦格纳、美国江森自控、李尔集团、天合汽车集团等汽车零配件厂商,也试着和ABB集团的前身瑞典的阿西亚公司和瑞士的布朗勃法瑞公司进行联系。采购他们的自动化产品。虽然向中国卖出高技术含量的现代化生产线有可能被巴统阻止,但是林强生还是要巴尔试着和ABB联系。

同时,一些小厂商或者为这些大型集团提供生产设备配套的厂商,林强生也让巴尔去咨询业务。

其中就有德国杜尔公司的汽车涂装生产线,这家杜尔公司可不是小公司,福特和大众都在用杜尔公司的设备。后世的国内大部分的车企所采用的涂装设备。大多是出自杜尔公司。据说国内1700万辆的汽车当中,就有1300万辆的涂装是出自杜尔公司的涂装生产线!

还有德国科勒公司,这家企业是专门生产矫直机,校平机,和冲压送料线设备的一家专门的机械制造公司。

制造汽车的第一个环节,是从矫直板材,开卷落料,和冲压送料开始的。制造汽车的钢板,都是像卫生纸一样被卷成一大卷送过来的。要通过机械打开‘卷纸’然后矫直,校平,然后再通过冲压落料线送去冲压。

还有汽车车身冲压设备、辊边设备、打胶系统。

意大利柯马公司的车身焊装系统,这家企业虽然是菲亚特的下属企业,但是1976年才成立,目前它还属于一家小中型公司,接到一大笔订单应该会乐疯他们的。意大利的工人可不好对付,他们正在酝酿全国总罢工。届时将有几百万工人走上意大利的街头,不知道这笔订单会不会受什么影响!

美国的通用和霍尼韦尔这些工业自动化制造商。林强生也让咨询公司去联系一下,有没有购买的机会只有问过才知道。

另外像Unimate公司、德国库卡、日本发那科公司的自动机器人林强生也很是羡慕。

1954年,42岁的美国电气工程师乔治.德沃尔与29岁的约瑟夫.英格伯格,合作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可编程工业机器臂(命名为Unimate),并申请专利。该机器臂重约2吨,控制方式与数控机床类似。液压伺服机构可执行存储在磁鼓中的程序,位移精度达到0.00254毫米。1956年两人合伙成立了Unimation公司,这是世界第一家机器人公司。1961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新泽西州尤因工厂,安装了首批Unimation搬运机器臂(单台售价1.8万美元。运行了10年)。1969年通用汽车洛兹敦装配厂,安装了首台点焊机器臂。1969年,美国Unimation公司向日本川崎重工提供技术,生产出日本第一台工业机器臂。1973年德国库卡(KUKA)开发出第一台六轴工业机器臂。1974年日本发那科(fAnUc)制成首台机器臂。1983年英格伯格将Unimation公司卖给了西屋电气,另外创建tRc公司,研制服务型机器人。

1970年代,沈阳自动化所开始研制工业机器人,1980年制成第一台样机。1985年哈工大制成中国第一台hY1型弧焊机器臂。

其实这样的机器人设备,林强生是不太奢望的,这些公司也够呛能卖给他。

欧美日的大型设备制造商不少,像ABB、通用、霍尼韦尔都是大型的综合设备提供商,像杜尔、科勒这样拥有高精尖技术的小公司也很多,他们往往在某个领域掌握极其先进的技术,即使企业规模小也不怕,在一个方面重点突破就有广阔的市场。

目前,欧美日的经济结构进行到了拐点,有的公司开始往规模大、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有的公司则往专一领域发展,后世都有发展好的例子。

而像过去中国的汽车厂是这样全盘自制的,每个国营大企都像一个健全的工业体系。例如:东风汽车,过去仅生产卡车有近40个分厂,分9个后方厂和30多个前方厂。后方厂从设备非标装备制造、维修、工具、模具等制造到发供电、供水、气体、通讯等。前方厂有总装配、车身、车架、发动机、变速箱、车桥、车轮、弹簧、水箱、车厢等一直到化油器、活塞轴瓦、底盘零件、传动轴、螺钉螺母都有专业生产,另外还有锻造、铸造、精密铸造、粉末冶金等都是自己制造生产的,号称10万员工。

因为汽车是个综合工业。轮胎、橡胶、塑料、织物、玻璃等还是外部采购的。所以那时这样的工厂平均每人年生产汽车不足1辆,而同类的国外厂家人平年生产20辆。

后世则不同了,一般汽车主机厂,只有车型研发,总装配厂,车身生产这3项是自己生产的。其余都是市场采购的。规模较大企业还有发动机和变速箱是自己生产的,但也面向市场外销,不像以前只是自用。汽车部件已经是很方便的全球采购了,所有零部件都有知名的国际品牌,大约80%的部件是市场采购的。所谓的汽车厂就是研发(外形、性能和选配谁的部件),总装线、冲压、焊接、油漆,有的还有发动机生产,其中油漆线的投入是最大的。在后世一个轿车工厂2000多人,每天可以生产1000辆车。全年30多万辆的工厂算是很普通的。

林强生打算采购一整套30万年产量的轿车工厂,所有的零部件都自己完成。这虽然有点难,但也不是没人干过,丰田的创始人丰田喜一郎就曾经召集了很多有汽车制造方面专长的人,研究如何从无到有造出一辆车,乃至形成一套生产线、批量化生产。

在开始汽车制造事业的初期阶段,丰田喜一郎就致力于培养当时尚未发达的零部件产业及相关工业,他花了10多年的时间。

一辆汽车是由成千上万个零部件组成的。集机械、电器、铸造、压延、动力等多种技术于一身的复杂产品,是由钢铁、电子、橡胶、玻璃、塑料等多种行业配合完成的综合产品。

老一辈的人想要完成这些产品的集合制造汽车要经过几年甚至更久的时间。但是现在不是几十年前了。74年韩国现代投资1亿美元的汽车生产制造基地,完成了韩国汽车业的腾飞,从69到74年,五年时间完成了汽车全部国产化,创造了工业奇迹。前四年给韩国的汽车产业工人打了个好基础,第五年买了新设备实现产业升级。

丰田的喜一郎靠自主研发。完全的独立拼搏。现代的郑周永依靠购买设备及制造技术完成汽车产业建设,并利用国际形势及国外公司实现韩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创立,使韩国汽车走出了国门出口世界。

这样的例子已经有了,林强生只需要借鉴过来就行!

1979年,留给中国汽车产业人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但也不算少!

1982年至1986年,中国共进口轿车17.34万辆,是前32年进口的两倍多(1950年至1981年共进口轿车7.38万辆),主要供给各级政府机关。其中1985年进口轿车10.6万辆,共花费29.5亿美元。1985年中国汽车进口量总计34.5万辆,大大超过中国汽车总产量,红旗轿车被迫停产。同时期,有数十万辆走私汽车涌入中国市场,国内汽车制造厂全面陷入困境,被迫进行合资。中国国产轿车行业就此完蛋。同时期,韩国对国产汽车执行严格的市场保护政策,直到1987年,韩国政府对进口轿车还加收60%的关税。到1989年,外国汽车在韩国的市场占有率仅有0.18%。韩国政府提倡反奢侈和“全民使用国货运动”,把保护本国工业的思想植入到国民意识形态中,有力推动了韩国汽车工业崛起。(……)

第348章 当工人的帕加尼第822章 哈雷戴维森第366章 民兵第177章 零配件招标会 上第938章 新闻风波第164章 小零件大作用第664章 林强生的金融家第964章 海陆军一号第301章 把他们说成狗屎第516章 参观格鲁门第294章 工资调整的风波第1007章 抢购潮第953章 彻查第875章 切诺基风波第754章 丸之内第256章 单晶第551章 女子特警队第165章 改造五金厂第70章 小百货第468章 谢莹的进取之路第850章 到访汉堡第34章 新时代的厂规第651章 与本田的深层次合作第971章 人作孽第317章 地王第48章 手表厂齐备第397章 隐藏的目的第480章 红门宴第110章 上面来人第564章 东星质量资格认证第426章 这一方水土第924章 动员大会第144章 找背景第541章 各怀鬼胎第12章 汽车厂建设小组第375章 决定性的两款车型第872章 超级引擎、F1第554章 全面合作第549章 如何处置第219章 扶苗助长式发展第229章 油耗中隐藏的大问题第659章 谍影第734章 海阔天空第101章 千万美元第314章 拍照反击第897章 欧洲车坛扬名第866章 安居安居第999章 甲肝疫情大爆发第662章 日元升值的序幕第815章 人海工程第87章 假*钞第593章 抢他湾娘的第782章 老布什的演讲第544章 十二海第217章 东方红系列卫星第966章 山珍野味第486章 往昔峥嵘第815章 人海工程第367章 包围第797章 超市体验第241章 用钱狂砸,每年2亿4千万的研究经费够不够?第544章 十二海第50章 汽车改装厂的提议第735章 东星的IT聚会第142章 康柏第589章 80年代的记忆第908章 刘厂长的请求第50章 汽车改装厂的提议第433章 港东星第188章 汽车销售公司(上)第639章 AMC的成就第394章 监视第42章 牧马人 vs(202)第502章 大亚湾石化工程开幕第508章 路娜的决定第698章 墨西哥人欺上门第306章 电脑直销第493章 女孩的心思第712章 CISC和RISC的融合第330章 侦查第563章 国货当自强第153章 大院出身的薛灵芸第941章 资金翻倍第927章 原料决定未来第604章 婆媳之间第43章 林强生梦想当中的工业式农业第620章 规规矩矩的林强生第920章 阻止事故的发生第336章 未走过的路第267章 阿富汗泥潭第854章 开始筹备第90章 巴黎时装界第294章 工资调整的风波第388章 韩瑾瑜的办法第791章 老布什的相信第374章 以技术的名义第287章 林强生出场第607章 路娜的柔第669章 林强生的解决方案第811章 父子的城市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