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章 产业竞争

28日下午,海军参谋杨用霖登上东京港,向日本政府赶到港口的文部大臣森有礼递交了一份中方海军部签发了演习声名,而后离港而去。

消息在一天后才传到仍在鹿儿岛湾驻留的日本常备舰队,不过,尾本知道根本没有办法从这里脱身,大量的中国战舰正在鹿儿岛县外围频繁活动……唯一让日本海军部感到庆幸的是,英国方面似乎考虑到这种情况的发生,皇家海军远东舰队和中国舰队几乎是一前一后的赶到东京湾,至少……中国人应该不会在这种情况下炮击东京!

虽然面前的危险得到了缓解,但是,这一次中国强大舰队的威压,几乎彻底激发了整个日本政府的潜能!

就在中日北京会谈艰难展开之时,在明治天皇的主持下,内阁大臣三条实美召集内阁会议,代表海军部发言的山本权兵卫痛心疾首的报告了日本舰队在中国战舰面前的悲剧地位,而这一次,他带来了更为庞大、更为激进的海军扩军计划。

将原本5000万日元(约合2300万两库平银)的海军扩建计划再次上调到9000万日元,原本计划建造9艘铁甲舰、11艘装甲巡洋舰的计划上,增加了4艘11000吨级铁甲舰的需求,而这一次,海军部还要求内阁政府向英国方面进行斡旋,能够像中国海军一样购买最先进的海军上将级铁甲舰。

同时。山本权兵卫提出,为加快海军装备的提升,希望追加德国、法国方面的造舰合约,现在,即便是日本,想从英国购置最先进的战舰,这订单也是要排在大英帝国皇家海军之后的,这显然让日本人有些歇斯底里。

而庞大的军备计划整个周期长达10年,而西乡从道和山本权兵卫都强烈要求在两年内为日本海军先行购置4艘以上的新型铁甲舰。以应对中国方面压制性的海军优势。

这一次,对于海军部提出的海军扩建计划,这一次内阁大佬们几乎毫无异议的给予的支持,不过,明治天皇、三条实美、伊藤博文三人却很清楚一个事实。政府根本拿不出这么一大笔的追加款。

让他们下定决心投入这一大笔费用的唯一原因,那是因为,这笔庞大的投资并非一次性投入,而是逐年投入,以目前日本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支付,这也许还有办法解决!

当然,今天这一次内阁会议的主题。海军扩建其实并非主题,毕竟海军向英国方面订购战舰的合约早就已经开始,英国这一次出面斡旋中日争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自然是日本海军庞大的订单。

现在摆在日本政府面前的另外一个问题,一个更为尖锐的问题是,大笔的还军费投入之后,原本制定的《征讨清国策》现在显然已经过时。隔海相望的早就不是那个疲弱的满清王朝,而是一个武装到牙齿、时时刻刻磨刀霍霍的强大敌手……至少。在数年内,大日本帝国显然无法战胜对手。

而当初以朝鲜为跳板的战略,经过两次朝鲜冲突失利后,海军部、陆军部显然都已经深感入侵朝鲜的无力,如果没有朝鲜作为跳板,日本任何试图直接与中国交战的战略显然都缺少基本的后勤可能性!

但这种局面下,尽管外交上还在遭到中国新政府的极力打压,明治天皇还是在今天的内阁会议上提出了另外一种海上的扩张方案进行讨论,这是由小松宫彰仁亲王全面筹划半年多制定的《太平洋岛屿征讨方略》。

1889年9月16日,在英国驻华公使鲍尔的极力斡旋下,日本政府终于在中日贸易争端中作出了重大的让步,同意了曾纪泽提出的关于关税、领事裁判权等6个方面的要求,不过,日本人最终还是拒绝了贸易赔款、军事驻军等3个方面的要求。

获悉这一系列的成果之后,秦铠不动声色的下达了收网的指令,曾纪泽在会同陈季同、伍廷芳商议后,与9月20日正式与日本签署了《中日天津条约续案》,条约除了利用“利益均沾”原则获取列强在日本的同等权益,更重要的一点是,条约的签署彻底剥夺日本工商业发展的土壤。

这无疑是秦铠对日政策的重要思路,随着关税谈判的签署,国内发达的工商业将会迅速击垮日本的产业链……当然,这并不是说日本的产业无法生存,明治维新后,尽管国内农税、商税一路高企,但是,日本政府大力扶持的财阀产业,充分享受了日本政府给予的减免税收、资本投入方面的优势,事实上,日本国内的产业还是在发展!

而且,鉴于日本国内劳力资源低廉的因素,这些财阀产业,比如通讯、铁路、船运、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其实都让这些大财阀获取了大量的利润,不过,这个时代,光凭着这些基础产业和日本殖产业的高额税收,日本想要实现工业化的进程,显然是不够的!

中国商品倾销丧失,将大大降低日本产业获取外汇的能力,同时,日本产业也将因为失去竞争力导致无法生存,这也必让日本已经十分脆弱的轻工业经济雪上加霜!

至于日本的重工业,虽然目前在军方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有了不小的发展,不过,这种吸血式的发展,根本不具备持续性,而秦铠完全不介意在任何时候为日本重工业的发展加上一个个绊脚石!

就在9月21日,《中日天津条约续案》签署后的第二天,秦铠内阁向国家议会提交了《促进海外贸易六点激励措施的提案》,展开新一轮的产业竞争!

第52章 铁甲舰出发……第735章 北上第286章 山雨欲来第1042章 黑虎掏心第1177章 停战第449章 向北进攻第218章 工业之做大做强第655章 军制改革第636章 兵出喜峰口第597章 枪已上膛第1345章 决战时刻(二)第64章 大变革的序幕第650章 宗教权第519章 底线第1304章 围歼西海岸舰队第1215章 中国的依仗第380章 国家主义的号角第857章 英国的算盘第787章 英国的条件第1330章 俯冲击杀第72章 出击第603章 英国人的胃口第718章 澄庆号的奋战第294章 祸水东流第1371章 新目标第1047章 暗夜急航第1195章 新战况第382章 钢铁的时代第422章 反攻第1047章 暗夜急航第1231章 打响情报战第793章 从海底出击第14章 十三街风云起第160章 广东开发计划第623章 秦铠的意第873章 人治和法制第769章 通电全国第32章 马尾船政的荣耀第1263章 工业的未来支柱第808章 炮火焚城第281章 外交的博弈第1208章 南美联合舰队第206章 掌控雷州府第821章 有价票据的尝试第726章 小皇帝不行啦第484章 南华使团的遭遇第411章 朴素的愿望第1086章 土地国有的金融之手第200章 谨慎的扩张第9章 第一堂课第280章 这个人,我要了!第920章 碾压苏比克湾第836章 海军的新时代第490章 海上游击战第159章 剑指荷属东印度第1036章 突袭与破交第876章 押宝德国的未来第303章 广东工业三年计划第719章 择日而战第1126章 中国领地的价码第643章 大英帝国的病第215章 非暴力革命第372章 袭扰第200章 谨慎的扩张第210章 秦铠的金融计划第425章 南北演变的开始第295章 华商联合会的宗旨第671章 挺进藏南第663章战争威胁第783章 威胁第261章 全面围攻第1161章 奇葩的开始第502章 水师巡阅的背后第984章 肥羊的狮子胃口第931章 两个港口的利益交换第41章 风云再起第59章 讲究的就是以德服人第639章 地方对抗中央的下场第1051章 南亚包围网第954章 抢滩登陆第155章 袁世凯的困惑第402章 反其道而行第1314章 西太平洋变局第808章 炮火焚城第993章 澳洲出事了第764章 扩张、再扩张第1018章 皇家海军的新动向第685章 咱手里有牌第778章 出兵还是防守第859章 军校生的未来第631章 在谈判桌上摆平英国人(二)第1346章 决战时刻(三)第1102章 整风肃贪第1099章 秦铠的谋断第90章 新的基地第94章 再上天津卫第914章 主炮决胜的时代第581章 杀进京城第1246章 班加西战役第891章 西班牙人迷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