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第267章 病例讨论

“呵呵,年轻人之间,交流沟通应该也方便一些。”林介墨干笑一声,就当方闲是句无心之言,完全没有暗戳自己的想法。

不过,能让汪洋和杨镂关这两尊大神收拢性子,林介墨也不得不佩服方闲的本事。

反正扪心自问,他可做不到。

他俩的性子,一个比一个心高气傲,要说没有本事,再心高气傲的话,那就是自欺欺人,但偏偏的,这俩人还都有点儿本事。

汪洋作为胸外科的主治医师,是名理论研究员,在理论方面,他排第二,湘南附属医院里就没人敢排第一,毕竟,理论和实操不同,脑袋里若没有点儿东西,哪来的概念能用于理论推敲?

щщщ•ttκá n•c○

好在人无完人,汪洋的手上实操还是差劲了些,不过无伤大雅,一个人只要有一处特殊的拔高点,就能被其他人牢牢记住。

而杨镂关呢,他是方闲的师兄,就算当初几年投身于理论开发,实际的基础操作依然没有落下,仅仅是5级基础技能,杨镂关就精通三个,虽然没办法和方闲相提并论,但这样的年纪,放眼整个华国,还真找不到几个。

“虽然他俩的性子不太如愿,但向上的爬一爬的势头还是有的,人嘛,只要有向上进步的心,一切都好说!”方闲点着头笑道。

要说向上爬,最应该注意的,应该是杨镂关才对。

他父亲当初的造诣不低,想要超越很难,所以在表面上,杨镂关就是一副等死富二代的模样,但实际上呢?他向上的冲劲可是不小,要不然,怎么会来到他们功能重建科的前线呢?还不是要提升自己的专业实操能力。

可惜,想要把他父亲杨戈风教授给顶掉或并肩,他只能朝着世界级6级医师的方向努力。

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目前杨镂关加入团队,这或许就是最大的原因。

……

大约一周后。

时间来到四月末,作为一个在起步阶段的团队,自省往往是最重要的环节,每做一段时间工作,都要停下脚步,分析眼下碰上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未来团队的发展更加稳定。

在一个全新的领域探索,这样的素养是最基本的。

恰逢五一小长假前,所有人都被方闲叫到了一起,来整理这个月的工作量。

“总体来说,咱们这个月的手术质量和数量都很不错,关于术后的跟进工作,也进行了准时记录,用于咱们以后的研究发展。”

“不过,其中有一个患者的预后,并没有达到患者和家属的满意。”房间内,秦泷副教授坐在一侧,开始对他的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其他人都看着他,毕竟是一个团队,每个环节都需要重视。

“这个患者大便功能还算满意,每日的次数虽然偏多,但都在正常范围内,可以视作正常。但偶尔会出现尿失禁的情况,后来家属也闹过几次,但都已经被平息了。”

这就是新兴科目所必须的自省,每个环节、方面都要进行反复论证,在得到一个较好的结论后,才能付诸实际中去。

关于手术患者的预后方面,同样在手术风险的考虑范围之内,不排除是手术环节或实操出了问题,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忽视。

其他人彼此都看了一眼,没有率先给出自己的意见,虽然是手术之后,但为了铸成一套成熟的医疗系统,就需要对每个环节进行研究,出现任何一个问题,也应找到相对应的原因。

不过,现在出现的问题毕竟是少数,就算是要抽样调查,也没有足够的案例供人分析,所以,与其说是什么医疗事故,倒不如说是凑巧。

“咱们的手术现在还算是起步阶段,关于术后的未知风险,还是需要大量的实际案例作为基础,我们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关于这方面,我倒是觉得,在手术开始前,咱们需要充分与家属沟通,尤其是关于术后的效果方面。”

毕竟是一台不成熟的手术系统,他们也没办法保证确切的术后效果,就算是已经成熟的手术,谁又能保证可以百分百成功呢?这都是未知数。

所以,在手术前,与患者家属沟通手术效果这方面,是必须且必要的。

“关于手术效果,不需要咱们保证什么,毕竟是新兴学科,如果能够保证什么效果,咱们这个团队,早就做到了世界顶级了!”

听了方闲的话,其他人都放松的笑笑。

正如他所说,新兴手术系统,现在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不能给病人家属做出什么确切性的保证。基本上,如今全世界的人,都在等着他们团队成文成稿,推出这一套全新的手术系统,并形成专业的课程和培训体系。

如果他们现在就能确定任何术后效果,那才奇了怪了!

气氛渐渐缓和下来,同时,方闲也说出了第二个建议:“其次呢,就是术后患者的观察问题,还是男女分开吧,这样一来,管理也能更加方便,还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问题。”

说到这,方闲看了眼其他人,其他人也会心一笑,自然知道方闲说的什么事情,秦泷轻咳两声,点了点头:“刚才我说的,就是那位。”

闻言,方闲挑了挑眉,却显得没那么惊讶,随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连续说了几遍:“那就不奇怪了……”

刚才还说过,自审时要对每个环节都进行分析论证,以确保这些方面不会出现始料未及的问题,就像是之前术后的患者之间,男女病人分开,会出现的问题也会大大减少。

“还有一个问题,我觉得需要重视一下。”钟康罄副教授就坐在方闲的身旁,看到他陷入思忖时,冷不丁跟了一句。

听到这话,其他人都不约而同看向了他。

“嗯。”方闲点了点头,示意他说下去。

“我想的问题是,手术之后的用药,是不是需要改变一下用药方面,毕竟,因为这项手术的特殊性,需要对神经功能康复比较好的药品。” “即便是一些进口药品,如果对神经功能的康复比较有效,是不是也能引用进来?”

听到钟康罄副教授这个问题,其他人都或多或少有些沉默,这是因为,华国的药物原创开发,的确不如外国,但如果在这全新的领域引用外国的药物,会不会被人说闲话呢?

毕竟,这全新的领域由华国的团队进行拓展开发,如果还需要进口药品,进行后续的药物治疗,会不会有些……拉跨?

其他人面面相觑,这个问题,终究还是需要方闲来拍板决定。

“合理用药方面的话,我觉得还是可以探索一番。”其他人各有思忖,方闲却点了点头,算是默认了钟康罄的话。

“虽然现在咱们正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找到最优质的术后合理用药,但毕竟关系到术后患者的身体健康,自然是以恢复更快为先,进口的药物又怎么了?”

说到这,方闲的语气渐渐平淡,继续慢慢说道:“再说了,做研究这一行当,最重要的是什么?实事求是呀。”

“不能因为咱们需要进口,就不敢承认国内药物的原创开发能力……”

“另外,这一个月的手术下来,的确有一些小问题需要注意,那就是咱们的分工问题,要有一个明确的分工体系,一个萝卜一个坑,到时候就算有什么突发问题,也能及时应对。”

接下来,就是按照其他人的职能擅长,开始分配起各自的手术工作。

杨镂关的手术技能,应该是在座除了方闲之外最高的,所以,他便负责手术中的清创,清创术相对复杂,有初次和再次处理伤口之分,在清理伤口时,还需尽可能保留重要血管、神经和肌腱组织,精细操作,就需要杨镂关来进行。

至于钟康罄与秦泷,负责相应分管科室解剖学功能重建。

方闲的任务更重了些,作为团队开发系统的主心骨,在各个方面,方闲都需要格外留意,所以,他负责解剖学宫灯重建的随时修正或指点,另外,还需要负责神经转位、缝合、栽种等方面的操作。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嘛!

而李球,只是负责继续教学缝扎理念在肌腱直接封和操作中的应用,还在学习阶段,不能过多要求他,压力的确能够使人进步,但不能太大。

这次的病案讨论,持续了十几分钟,关于手术全程以及后续出现的各个问题,都搬到了众人面前,大家一起讨论应对方法,经过众人讨论得出的解决办法,也能更快投入实际中去。

也就在这时,会议室的门被人敲响。

在会议中突然造访的,是医院医务科和科研科的团队,听到方闲他们在这里进行分析总结,便亲自过来讨教。

虽然在别人会议进行到一半突然造访,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但他们既然来了,就说明一件事情,那就是医院相当重视这件事,所以才会让医务科与科研科的团队过来讨教。

这样一来,会议室就成了两极分化,原本还是面对面坐着的几人,现在都坐在了同一侧,而医务科与科研科的人,则是坐在了对面。

“方医生。”一个看上去能在科研科说得上话的人笑眯眯开口。“你们团队进行的新型科目开发,如果有遇上什么问题,我们科研科肯定会鼎力相助,都是一个院的,有什么困难都可以及时提出来。”

同时,医务科的人也表示了态度:“没错,新型科目的开发本来就是需要步步谨慎,咱们各部门协调合作,一起讨论讨论,对接下来的发展也有好处,对吧方医生?”

听着他们说的话,方闲搬出了自己一贯的应付说辞:“那是自然,开发新型科目可不简单,如果有需要的,我肯定会寻求你们的帮助,一个团队的力量毕竟还是太小,如果有其他人愿意帮助,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不过,现在的科目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耗时耗力的方面太多了,如果没有相关经验,确实帮不上什么大忙,如果一群人面对一个问题急得焦头烂额,那不是浪费时间嘛。”

话里的意思很简单,作为新兴科目,连他们都还只是起步阶段,就算其他人有心帮助,估计也帮不上什么大忙,而且,如果遇上一些新问题,不但帮不上忙,还有可能带来麻烦。

所以,精神鼓励可以接受,但实际上的帮助,就免了吧。

不过,刚好各领域的人才都在这里,方闲有了新的想法,那就是趁着这个机会,做一个后续发布会的模拟,他们这个团队成立有一段时间,工作进度也稍有发展,发布会上自然不能失误。

既然是发布会,就需要有一个人作为团队代表,原本方闲是这个代表的不二人选,但要说理论方面,团队里谁能比汪洋更强呢?所以,他自然而然就获得了代表的位置。

这是一个抛头露脸的机会,虽然杨镂关不太服气,但汪洋是最适合的一个,他不得不服。

会议室里,汪洋站在桌前,开始对团队新兴科目的发展做出简短介绍,这不仅仅是在模拟后续课题发布会,更是要把他们的工作进度,说给医务科与科研科的团队来听。

都是专业人士,就算各自分配的职能不同,他们也能听出方闲团队在新兴科目上的发展。

尤其是对手术后续的观察处理方面,更是做到了事无巨细,虽然麻烦了点,但成熟的医疗体系,不就是靠着庞大的基础数据堆积起来的吗?

听了汪洋对接下来的工作进行叙述,如果有不恰当的地方,其他人也会主动指正,这不是挑刺,而是为了让接下来的课题发布会更加严谨。

但能指出来问题的,也就有方闲一人,就算杨镂关听得仔细,想从汪洋的口中听出来什么漏洞,但到最后,除了方闲之外,他也没有找到什么漏洞。

只能无奈承认,理论方面,汪洋还是蛮厉害的。

第4章 年终考核之前,卷王都陆续出现(求收148.第145章 大道不死,内卷不止!(大章,关于更新第90章 还有个掺合(第五更,求订阅)250.第247章 正常的对口支援医生生活(求订第73章 你为什么要比呢?(求追读)第61章 天才的世界多是孤独267.第263章 获得感满满的202.第199章 疑难杂症的源泉(求订阅)第124章 是不是搞错了人设(求订阅)246.第243章 认可!第127章 那我就不假装走了啊?!!234.第231章 上下二十年都没朋友第89章 教授骂娘(求订阅)第66章 朱教授的缄默!192.第189章 拉仇恨和解疑(求订阅)第94章 林辉:我很厉害的!(求订阅)第14章 重视(求收藏,求推荐票)第52章 老朋友的报喜!(求收藏,求追读)183.第180章 第二支穿云箭(求订阅)187.第184章 医师等级认证!(求订阅)208.第205章 还真的被方闲搞出来了一点东西第81章 舔狗绕身!(第三更,求首订)求月票242.第239章 装逼的感觉第5章 手术室新人(求收藏,求追读)180.第177章 死而无憾!(求订阅)第15章 又是听说!(求收藏,求推荐票)第81章 舔狗绕身!(第三更,求首订)227.第224章 嘚瑟效应(求订阅)第114章 只菜非傻(求订阅)240.第237章 以力证道(求订阅)191.第188章 这是请的外援(求订阅)277.第273章 老教授们的观摩团第120章 突发(求订阅)第58章 震人方(求收藏,求追读)164.第161章 可这并不公平(求订阅)第61章 天才的世界多是孤独217.第214章 副研究员职称(求订阅)177.第174章 纯粹学者(求订阅)221.第218章 主流与泥石流(求订阅)第49章 传下去!第44章 比赛比学习重要?(求追读,求月票,285.第281章 专利承载物184.第181章 技能考核第28章 牛逼的主治(求收藏,求推荐票)259.第256章 埋怨可用暴力应对245.第242章 脱离控制(求订阅)183.第180章 第二支穿云箭(求订阅)第8章 好高骛远与路线抉择!(求收藏,求推138.第135章 外科的基础技能(求订阅)252.第249章 老天不公第16章 我把病人送转科了 下(求收藏,求推第125章 貌似玩得有点崩(求订阅)第95章 心有大道,万物不摧(第五更,求订阅第15章 又是听说!(求收藏,求推荐票)261.第257章 课题结题223.第220章 第一个正式的病人(求订阅)148.第145章 大道不死,内卷不止!(大章,第5章 手术室新人(求收藏,求追读)286.第282章 小丰收一笔252.第249章 老天不公175.第172章 吃不到葡萄(求订阅)275.第271章 万人计划与‘自投罗网’171.第168章 那很快就可以有了(求订阅)182.第179章 纯粹与作孽(求订阅)241.第238章 没病人,根本没病人238.第235章 前辈们的故事153.第150章 人傻其实多福!(求订阅)230.第227章 所谓镀金(求订阅)第99章 初现端倪(求订阅)177.第174章 纯粹学者(求订阅)178.第175章 徐凤年想要杀人了!(求订阅)145.第142章 惊天之秀!(求订阅)224.第221章 死马当活马医(求订阅)282.第278章 神经缝合器课题第66章 朱教授的缄默!第22章 跟着总住院的危险程度(求收藏,求追第105章 被动装逼(第五更,求订阅)第55章 牛逼大小!267.第263章 获得感满满的第16章 我把病人送转科了 下(求收藏,求推280.第276章 发出自己的声音272.第268章 科技进步奖第41章 自由人267.第263章 获得感满满的194.第191章 是方闲走得太快(求订阅)271.第267章 病例讨论170.第167章 王环教授都不知道的事情(求订259.第256章 埋怨可用暴力应对194.第191章 是方闲走得太快(求订阅)第4章 年终考核之前,卷王都陆续出现(求收第82章 终于得见(第四更,求首订)第105章 被动装逼(第五更,求订阅)第75章 比赛第一天‘捷报’!(求追读)第121章 凭什么耀武扬威?(求订阅)144.第141章 鄂省医学会的高级赏赐!(求订230.第227章 所谓镀金(求订阅)278.第274章 周成的江湖地位第74章 一群人日了狗(求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