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第172章 就这缝合水平?有的放矢

“25床的病人?阮小勤,这不是你负责的床位吗?”吴教授看向尖嘴猴腮的中年医生。

原来这人叫阮小勤。

“是我负责的。这个病人是咱们昨天刚治疗的那个,就是您亲自指导灌骨水泥的那名妇女。”

阮小勤脸色有些惊慌的站起身。

医院有着三级查房制度不假,但是主诊医生担的责任最大。

有时候手上的病人出点状况,主诊医生可能比家属还要更焦虑,更担忧。

至于有些负面新闻,说什么医生高冷,不管病人死活,那纯粹是扯淡。

医生不怎么关心的病人,多半是轻症,偷着乐就对了。

真有问题的病人,医生绝对有一趟没一趟的往病房跑,不可能不关心病人的死活。

“走,看看去!”

吴教授一听这个患者是昨天由他亲自指导治疗的,起身就往病房赶去。

“那个谁,别愣着,立刻跟我们一起参与抢救!”

吴教授还不忘使唤李敬生。

立威的意义更大。

就是告诉李敬生,在骨外科,他有能力指挥李敬生干活,让李敬生别太嚣张,最好夹着尾巴低调做人。

官大一级压死人。

在医院,上级医生也确实有这个地位和权力。

当然,遇到比较妖孽的年轻医生,能不能压制住就不好说了。

根据医生条例与医院的抢救急危重病例的相关规定,李敬生这种情况下是没办法拒绝的。

他倒是干脆,起身跟着一起去病房。

正好见识一下吴教授等人的急救水平。

骨外科一般很少收重症病人,因为真有重伤病人一般直接送ICU去了。都是等到生命体征稳定了,符合手术标准了,这才会考虑做骨外手术。

没哪个骨外的医生会傻乎乎的收个重伤垂死或者存在极高风险的病人。

最简单的肋骨骨折,如果引发了肺积水,开胸手术至少二十万以上。

遇到年龄大点的,医生一般都会建议置管引流,然后保守治疗。

啥意思呢?

就是让肋骨自行愈合。

如果骨折严重有移位,往往都是畸形愈合。

李敬生跟着刚走到病房门口,已经感受到了沉重、紧张的气氛。

出现紧急状况,一般都是整个科室的力量扑上去抢救。

大一点的科室通常会分组。

组内的医生能处理,那就自行处理。解决不了,肯定只能低头向其它组求援。

“吴教授,病人的血压还在掉,呼吸也出了很大问题!”

管床的实习生都快要急哭了。

遇到这种紧急状况,很少有实习医生能保持镇定的。

好多规培两三年的医生做个腰穿,手还抖得跟啥一样。

家属在旁边急得直哭。

病人是个四十岁左右的妇女,脸色苍白,额头不断冒出细密汗珠,表情很痛苦。呼吸粗重且短促,人已经处于浅昏迷状态。

眼睛无神的睁开一条小缝,整个人已经意识不清醒。

“血压多少?”

“收缩压78mmhg,舒张压49mmhg。”

护士在旁边报数。

成年人正常血压值为收缩压在90-139mmHg之间,舒张压在60-89mmHg之间。

上述血压属于比较理想的正常血压。

现在病人的高、低压全都低于正常值,这意味着低血压症状明显。

临床实践中,血压的收缩压只要低于80mmhg就会危及患者生命。

现在,患者的血压已经跌破了80汞柱,这是一个极度危险的信号。

“两分钟之前,患者的血压还有81mmhg,正在快速下降。”

实习生在旁边补充道。

“我先检查一下腿部创口!”

吴教授拆开患者膝部的纱布,可以看到已经缝合好的手术创口。

看来这是把骨水泥灌进了膝关节的某块骨骼内。

骨水泥大约六十年代就问世了,八十年代开始临床较为广泛的应用。我国九十年代才开始这方面的临床研究,差不多零六年才开始有一些医院用于临床实践,并且取得成功。

相对来说,算是发展得比较晚了。

骨水泥有着价格低廉,安全可靠,性能稳定,见效快等优点。

很多骨病患者,做完骨水泥后第二天就能下地行走。

对患者而言,这肯定是一大福音。

不过因为是一项新技术,很多患者本身对于在身体内使用水泥也存在一些担忧和顾虑,所以它的总体使用病例不算多。

这也导致它的临床应用经验并没有想像的那么丰富。

第二医院算是一家大医院,骨外科治疗水平远远算不上优秀。最近这两年,它的骨外科业务渐渐有了很大起色,很大一部分功劳应该属于手法复位门诊室。

它为第二医院骨外科赢得的口碑和声誉,以及带来的影响力都是难以估量。

只是医学界现在就是这么一个现状,真正会治病的反而不吃香。那些论文写得好,科研成果惊人的医生,反而更受医院优待。

比如徐医师,在第二医院要不是没人能取代,早八百年就被辞退了。

吴教授这种学术和科研都不错的医生,反而成了香饽饽。

伤口略有些红肿,这属于正常现象。

本身也是昨天才做完手术,需要等几天才能慢慢恢复。

李敬生发现伤口使用的是垂直褥式缝合。

缝合水平竟然……比他强不到哪去。

也不知道是哪个医生缝的?

肯定不是吴教授亲手缝的。

不然,一个主任医师缝成这样,有点雷人。

李敬生现在的垂直褥式缝合是熟练级,相当于高年资住院医师水平。

按理说,外科优秀一点的主治医师基本都能达到这个缝合水平。

主任要是缝出了住院医师水平,这个主任的水分也太大了一点。

“伤口缝得很好,没任何问题。下肢膝盖胫骨填充骨水泥最多也就是引起局部不适,不可能导致患者昏迷……她早上和中午吃的是什么?”

吴教授查看后,表面还算镇定,实际上眉头已经皱成了疙瘩。

心里估计也是慌得一批。

说实话,骨外科出现这种状况十分稀少。

“我妈妈早上吃的是豆奶与包子,中午吃的是四季豆炒肉、大白菜、藕炖排骨。都是在医院食堂买的,应该没什么问题。”

患者的女儿已经是个婷婷玉立的大姑娘。

穿着洗得发白的天蓝色牛仔裤,一件白色圆斑点的浅黄色短袖衬衫。扎着马尾辫,脸上看不出画妆的痕迹,只有未干的泪痕。

眼中仍然有着泪水,眼眶微微泛红。

看她那青涩的脸蛋,估计最多也就二十岁左右。

没看到别的家属。

只有她一个人陪在病床边。

母亲突然病危,对于还没怎么经历过社会洗礼的她来说,让她极度惊恐和心慌。只能用哭泣来缓解内心的着急与悲伤。

“吴教授,您说患者会不会吃了四季豆中毒?”

尖嘴猴腮的阮小勤在旁边提出个人看法。

“不排除这种可能性。患者昏迷前有呕吐、头晕等症状吗?”

吴教授询问家属与管床医生。

“有呕吐,还说胸闷,全身难受。”

管床医生回答。

“早上吃完包子,我妈就开始说有点不舒服了,然后一直说胸口不舒服。后面就吐了。中午吃的饭很少,四季豆好像吃完了。”

家属也跟着肯定了有呕吐的症状。

吴教授的面皮抽搐了两下,吃完包子出现呕吐,那时候都还没吃四季豆,怎么中毒?

“确定是吃完早餐出现呕吐吗?”

“确定!吃完中饭后我妈有干呕过两次,没吐出来。”

“那应该不是四季豆中毒。”

吴教授转头看向阮小勤。

“阮医生,病人吃完早餐后出现呕吐,你给她检查了吗?”

“查了一下体温,38.6度,心率超过120次/分。”

大多数成年人的心率都在60到100之间,随着年龄增长,心率会变慢。

四十岁的妇女,如果没有心脏病之类,平稳状态下,心率应该只有六七十次/分钟。

现在明显出现心率过速。

“当时根据她的一些症状,还有家属的描述,考虑到患者昨天晚上嫌闷热难受,把窗户打开了,对着窗户吹了一晚上,着凉感冒的可能比较大。我就给病开了退烧药。”

阮小勤的处理明显太过随意。

这种事,如果自己判断不了,应该向上级医生汇报。

“感冒能够引起病人突然昏迷?你太大意了。”

吴教授听完后,脸都黑了。

好歹五十岁以上的人了,临床经验肯定比较丰富。

他已经意识到不妙。

病人很可能今天早上就开始出现明显症状,甚至有可能昨天晚上就开始不舒服了。

麻痹大意真是害死人啊!

“那个谁,伱立刻请华主任过来。”

吴教授转头看向李敬生。

都这个时候了,还不忘借机会杀李敬生的威风。

“建议立刻给患者上呼吸机,迟了就有可能来不及抢救。”

李敬生盯着患者看了这么久,病人的治疗经过基本也了解清楚了,他意识到,病人肯定是致命的疾病正在快速进展。

他在第一医院的呼吸内科和急诊科都干过,抢救经验还算有一点。

再加上现在有着小成级别的呼内诊断与精通级别的心血管内科诊断能力,对这位患者初步诊断后,病因虽然没找出来。但是上呼吸机肯定错不了。

“吴主任在这里指挥抢救,还用你一个住院医师瞎操心?赶紧去。”

阮小勤对着他喝斥道。

看着病人的情况越来越糟糕,阮小勤也知道闯了大祸。

心情已经坏到了极点。

这时候,让李敬生去请求援力量,居然还在这里充大头蒜,给他们提抢救的建议。以为自己是谁啊?

这个新来的医生太不像话了。

简直就是不知天高地厚。

“吴教授,您可以看一下患者的指尖,已经开始发绀,这是低血氧症的明显信号。再加上患者血压不断快速下降,心率偏快,还伴随高热,必须把呼吸机准备好,不然很可能来不及。”

李敬生没有理会阮小勤。

而是一脸严肃的看着吴教授。

说完,他没有再停留,而是迅速去找华主任过来一起抢救病人。

病人现在的情况还不算特别严重,所以吴教授还能比较淡定的思考病因。随着病情快速进展,吴教授到时候连抢救的机会都没有。

临床抢救,遇到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先进行一些生命支持。

比如血压低,那就升血压。

呼吸不好,那就吸氧或者上呼吸机。

对于有一定抢救经验的老医生,他们会看病人的情况做一个初步评估。如果还有时间思考病因,那他们就不会轻举妄动。

李敬生直接跑去了华主任的办公室。

敲门。

过了片刻,里面才传出华主任略带迷糊的声音。

“请进。”

这是在搞午睡。

主任、主任医师的年龄很多都是四十岁往上走。

大一点的医生,42岁能评上正高职称算是很年轻的主任医师了。

很多五十多岁才评上,甚至一辈子止步于副高。

“华主任,25号床的病人突然昏迷,情况很不好,吴教授让我来请您过去一起抢救病人。”

“我马上过去!”

华主任听到发生这种险情,睡意瞬间醒了大半。

站起身急忙朝外面走去。

“你不是在门诊上班吗?吴教授怎么让你在住院部跑腿?”

华主任招他进来可不是打杂的,而是在门诊撑起半边天,干活的。

“我中午过来休息一会,正好遇上了病人抢救,吴教授就叫上我一起过去帮忙了。”

李敬生自然不会在华主任面前说吴教授给他穿小鞋,打压他。

那就太LOW了。

到得华主任这种级别,很多事情只要如实描述,华主任就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判断。

在一个领导面前打另一个领导的小报告,这是职场大忌。

“病人什么情况?”

华主任问道。

“病人现在血压下降非常快,收缩压只有78mmhg了,心率高达120次/分,呼吸粗重,浅昏迷,有低氧血症表现。病人做的治疗是膝盖胫骨灌注骨水泥,别的我就不太清楚了。”

李敬生简明扼要的把知道的情况说了一遍。

“应该是那个骨髓炎导致胫骨空腔的病人。治个腿,怎么弄到昏迷了?本身也就只是一个下肢的小手术啊!”

华主任也有点懵。

有时候要出事情挡也挡不住。

往往都是出乎意料的突发事件。

两人进了病房,已经给患者用上了一些抢救措施。

“查出病因了吗?”

华主任一进来,立刻成了地位最高的那个。

抢救的总指挥权自动落到他手里。

“没查出来。刚才推了两支肾上升压,效果有一点,不太好。考虑到患者有低氧血症出现,暂时先尝试让她吸氧看看效果。”

吴教授最终还是没有采纳李敬生的建议,而是选择最便利的床头单鼻孔吸氧。

“患者的血氧指数升了一点87%了。”

阮小勤在旁边说道。

“血压也稳住了,还回升了一些,收缩压有80mmhg。”

好消息频传。

西医的对症治疗往往都是立竿见影。

临床抢救基本上都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李敬生却对结果并不看好。

他有强烈的危机感,这个病人现在的体征好转只是水中花,镜中月,很快就会被打回原形。

因为真正的病因没有找到。

当然,利用这种方式争取更充足的抢救时间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有些病因想要查出来,很费力,需要更多的时间。

“我能看看病人的情况吗?”

李敬生向华主任请示。

现在华主任当了总指挥,李敬生可以争取到一些立功表现的机会。

如果这个病例的抢救,他能给出建设性的建议,在科室内的地位将会大幅提升。

手法正骨虽说是个技术活,但是在很多医生眼里,这只是一个‘粗活’。

就像内科鄙视外科只会拿手术刀一样。

鄙视链永远都是存在的。

“可以,你需要怎么检查,让管床的医护配合你。年轻医生就应该像你这样,积极一些,而不是畏手畏脚,害怕承担责任。”

华主任欣然同意,说到后面时,目光有意无意的扫过阮小勤等人。

阮小勤等人自然是满脸不屑的看着李敬生给患者检查。

实力不行,表现再积极也没用。

得了允许后,李敬生走到床侧给患者检查。

查体永远都是最直观有效的初诊方式。

试着翻开患者的眼睑,他发现患者的结膜下有瘀斑。

然后又捏开患者的嘴巴看了下,没有口腔出血、水泡等症状。

“借听诊器给我用一下!”

李敬生还检查上瘾了,给患者听心肺音。

吴教授等人对这个新人自然不抱什么希望,甚至觉得李敬生有点急于表现,功利心很强。

因为第一次与李敬生见面就发生了冲突,他对李敬生的印象一直不好。

华主任与吴教授等人已经在病房内展开了讨论。

仔细排查每一处有可能出现风险的环节。

给患者听完心肺音,李敬生心中已经有了一些底。

小成级别的呼吸内科诊断还是很不错的。

听肺音时他听到那种比较沉闷的浊音,湿啰音,叩诊尤其明显。

根据他的诊断经验,患者很可能已经发生了肺部水肿。

联想到患者昨天晚上吵着说很闷热,要开窗透气。是不是昨天晚上,患者的肺部就已经出现了问题?

这种可能性非常高。

肺部发生水肿后,会出现呼吸困难,憋闷。

离江市昨天晚上的天气还算可以,并没有出现要下雨之前的闷热现象。

患者当时出现闷热症状时,应该就已经出问题了。

肺水肿,结膜下瘀斑,高热,心率偏快,血压迅速下降,浅昏迷……这些症状合在一起,让李敬生的诊断依据变得更加丰富。

就像做应用题一样,每增加一个已知条件,求解答案就会更精准一些。

难度也会降低很多。

“你妈妈从手术后到现在,排尿怎么样?比平时是不是少很多?”

李敬生询问女孩。

她可能看李敬生比较年轻,多少有些不愿意搭理。

出于礼貌,只是像征性的点点头。

“差不多吧!”

李敬生没有现询问家属,而是直接拿起护理记录卡。

手术后肯定要记录尿量、血压等情况。

“排尿存在明显减少啊!”

与他预测的差不多。

“患者做的是胫骨骨腔填充骨水泥手术。在术后出现肺水肿、高热等症状,排除过敏和感染等因素,那会是什么呢?”

他开始苦苦思索,努力辨证求解。

393.第392章 破解呼衰七年的病例,吴教授的118.第118章 消除隐患,阳光诊所的变强之路第42章 ‘冷兵器’与手感410.第409章 等一个发展契机,这是觉得又行259.第258章 难倒绍医生的病,克山病372.第371章 勒索,鸭骨惹的祸508.第507章 招了个外科高手,这不是肿瘤443.第442章 上面有人,无肠鸣音的患者111.第111章 喜得一将,求诊的底层大叔359.第358章 心脏太难了,人间有温情455.第454章 人体肌肉中的傻大个,特殊请求83.第83章 小诊所准备扩员215.第214章 各为自己的利益,初心第44章 招谁惹谁了?收获最珍贵的医术170.第169章 超强肌肉对复位的影响,第六门333.第332章 一号难求,都有第一次第47章 药不能乱吃289.第288章 木主任落泪,老板归来506.第505章 医德沦丧最可怕,息肉该不该切311.第310章 厄运专找苦命人,第二个患者的358.第357章 没哪份工作是容易的,低压高是494.第493章 队长的地位巩固了,七万块不好350.第349章 病情好转有可能只是假象,无条268.第267章 有的人不是人,闻诊?第20章 心血管内科入门了497.第496章 出大事了,自古人心难测402.第401章 老骥伏枥,患者很危险121.第121章 及时雨,这是送上门的50生命值423.第422章 有了交代,探索团队扩展的道路506.第505章 医德沦丧最可怕,息肉该不该切第14章 欺头上来了302.第301章 一切顺利,招客服253.第252章 总算开了张,这个病人不能接174.第173章 诊断立功,真不是刁难356.第355章 改变只在一瞬间,屡禁不止的黄324.第323章 达到中医治将病层次了,家属的211.第210章 直接主刀,锯骨215.第214章 各为自己的利益,初心354.第353章 全部应验了,反推病毒种类503.第502章 三年发生了五次肠扭转,食脑虫440.第439章 团队初成,接待第一位高端客户124.第123章 计划不如变化快,技术赚钱最爽第34章 营业额喜人,医术收获更喜人173.第172章 就这缝合水平?有的放矢485.第484章 找幕后之人,巩膜黄染356.第355章 改变只在一瞬间,屡禁不止的黄第42章 ‘冷兵器’与手感382.第381章 心脏病变,扩心病的最终结局111.第111章 喜得一将,求诊的底层大叔367.第366章 瘤中瘤,诡异的持续高热与胸痛472.第471章 愉悦心情才是良药,请营养师473.第472章 营养调理的最佳时机,请中医519.第518章 先化后根治,又回来了107.第107章 城南老街正式三家鼎立(加更,146.第145章 这不是支气管炎,身份好像上来第33章 欧女士后悔死了第7章 同行是冤家157.第156章 老资格摆谱,功成身退436.第435章 办法总比困难多,颈痛的女患者171.第170章 又掌握一门,好事不能做?114.第114章 终于主治级用药水平了187.第186章 羊主任的感激,并驾齐驱378.第377章 与号贩子斗法,一灯能灭千年暗527.第526章 一癌分俩,优秀的医疗顾问303.第302章 死了,人不能貌相518.第517章 拖出来的大病,还缺个优秀护士303.第302章 死了,人不能貌相266.第265章 年轻医生技术不赖,吓唬患者356.第355章 改变只在一瞬间,屡禁不止的黄438.第437章 危险的动脉瘤,第一单肠镜业务118.第118章 消除隐患,阳光诊所的变强之路160.第159章 高端猎人,难道是溶血?319.第318章 本领都是逼出来的,不知天高地277.第276章 该查就查,直接帮着上了榜二379.第378章 别惹李医生,爱情344.第343章 小病,这是倒打一耙?184.第183章 吓得魂都没了,样样精通286.第285章 好事多磨,难倒主任的切开第62章 超高难度诊断第65章 黄花菜都凉了388.第387章 背靠大树好乘凉,求救的小男孩395.第394章 牵挂的人还挺多,平安归来515.第514章 温度低是复跳大敌,摸骨术的多461.第460章 贺主任的招揽,肠镜前的评估检147.第146章 城南老街的老大,正式承认阳光356.第355章 改变只在一瞬间,屡禁不止的黄第1章 不挣昧心钱345.第344章 手术室日常,与主任平等讨论367.第366章 瘤中瘤,诡异的持续高热与胸痛313.第312章 不装死了,收获满满的感激394.第393章 教授混得有点惨,有情有义182.第181章 再立一功,手术邀请214.第213章 心房颤动的抢救,强哥的感激222.第221章 别得罪护士,一场酒局定了生死240.第239章 这是默许了?446.第445章 压痛阳性,肠镜容易漏诊458.第457章 精神压力大造成腹泻,女企业家239.第238章 老赵的秘密,手术设备有着落了第50章 女记者的特殊礼物282.第281章 一步落后步步落后,徐医师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