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喜欢的人自然有很多,带在身边的大概有两种,一种是领导去哪跟到哪,忙打招呼忙联系,拎包提袋,跑前跑后。张志东带李向东到两个区、市(县),三几个市直部门调研后,就不再要他跟在身边了。本来,张志东也没想要他成天跟在自己身边,他只是想看看李向东的实际能力。
每到一个地方和单位,看完现场,听完汇报,他总先让李向东发言,要他谈谈自己的看法。李向东有那个“三句话”做支撑,又有丰富的基层经验,说起来,思路清晰,条理分明,说到了别人的长处,也点中了别人的不足。当然,优点多说一些,缺点点到即止,让人高兴,又不显难堪,且还展示了自己的眼光敏锐。
张志东听得连连点头,很放心地对李向东说:“你以后就别再跟我了,这么东跑西跑的也累。”
这番话是坐在张志东的车上说的。
领导要找这种跑前跑后的人一般不会找年纪比自己大或相仿的人,那都是年轻人干的事。
还有一种人领导是不常带在身边的,把他放在家里,让他守着办公室,有什么事及时处理,有什么不能处理的,及时向他汇报。这种人,俗语称,守家门的。
这种人要有一定的能力,否则,大事小事都请示汇报,都要领导处理,领导还不成天忙得晕头转向?这种人要对领导十分忠诚,否则,家里发生什么事,藏着掖着,领导什么都不知道,家里着火了,烧成灰烬了,领导还蒙在鼓里。
张志东要李向东做的就是“守家门”的人。他到了一个新环境,别人对他如何,心里没底,找个自己人,心里踏实。
当然,张志东在官途走了这么多年,且上到这个位置,身边信得过的人很多,相比之下,李向东只是大学同学,又二十年没见,这忠诚还是有些儿让人担心的。张志东开始也不是没想过要调一个更忠诚于自己的人,但是,他身边的人多没地方工作经验,担心有些事处理不好,再者说,从省厅调个人过来,总让人感到别扭,把李向东调上来就顺很多。何况,李向东还是不得志的时候,你不得志,我张志东把你弄到地级市来,又有着老同学这层关系,又在官途走了这么多年,你还不知道我的用意?你还会对我不忠诚?李向东绝不会那么傻。他若傻,不可能从基层处级单位爬到副处这个职务。
因此,接下来的工作,李向东便帮张志东处理家务事。每天都向张志东汇报一次,哪些事处理了,哪些事没处理。当然,也要说清楚为什么某某事要那么处理,为什么某某事没有处理。偶尔也会提出一些猜测,某件事虽然处理了,可能会引起什么样的反映,好的反映要说,不好的反映更要说。
李向东在市(县)政府当秘书长跟老市长的时候,做的就是这项工作,程序步骤都很清楚,大机关和小机关区别不大。小机关麻雀虽小却也五脏齐全。不同的只是那会儿下面都是一帮熟人,打个电话过去,不报姓名,人家也知道是谁,现在,这边的人基本不认识,打电话过去,说了半天,人家也想不起你是谁,所以,许多事处理起来就麻烦许多,耗时许多。
事情涉及几个单位的,就召集那几个单位的领导到市政府来开短会,张志东有时间参加,就通知一把手来,张志东没时间的话,就通知副职或办公室主任。
事情仅涉及一个单位,就亲自跑一趟,一则显得重视这事,一则也亮个相,让人家知道你长的什么模样。有的单位也知道李向东什么来头,多少也有讨好的意思,到了吃饭的时候,就热情地请李向东。李向东不管人家真心要请还是假意要请,他都一口应承,反正回去也是吃大食堂。
上了饭桌,有人会问,李秘书长喝不喝酒。问这话的人多半不喝酒,多半只是让手下陪你喝。这种酒,李向东是绝不喝的。
喝酒的人什么也不问,就喊拿酒,或者车上就备有酒,早让手下提上来了。
喝这种应酬酒大都有一种习惯,内外区别得很分明,本单位的人基本上是不对喝的。这叫自己人不打自己人,大家一致对外,大家便都敬李向东。李向东外出办事,身边就带一两人,人家领导敬完,手下又敬,一围桌对付三两人,绰绰有余。如果事先就有准备,那这比拼更难应付。
李向东先还和别人一杯杯喝,后来就只和领导喝一杯,和手下人喝半杯,人家当然不干,但李向东说,晚上还要向市长汇报工作呢!人家想想,即使这么个喝法,你李向东也够呛,就也不再勉强。
哪知,李向东的酒量是很了得的,两三人根本就喝不倒他,喝到李向东要回去向市长汇报了,好几个人都站不住了,李向东还面不改色。这时候,李向东才开始发威,问酒瓶里还有多少酒?有半瓶也好,有大半瓶也好。李向东就拿了两个喝茶的大杯平分了,就对对方职务最高的人说,剩下的我们两人喝了。对方没想到他会来这一招,酒量小的,只这一喝就醉了,有点酒量的刚才也拼杀的差不多了,这时就有些怯场。
李向东笑了笑,说:“那就都别喝了?”
于是所有的人就都看着对方的领导。
有人便自告奋勇,说:“我来喝,我帮领导喝。”
李向东说:“这杯是双方最高首长喝的。”
想要帮忙的人就不好意思喝了。
李向东问:“不会是想要我帮你喝吧?”
喝了酒的人都不愿服输,都不愿让对方帮喝的,何况自己这边又人多欺人少,再要人家帮喝了,那就更没面子了。
对方的领导站起来,说:“我喝一半吧,让我手下帮喝一半。你也喝一半吧,也让你手下喝一半。你不要喝多了,市长还等你汇报呢!”
李向东知道对方是在给自己找台阶,就把对方的酒又倒两份,一份多一点,一份少一点,多个给手下,少的给领导。然后自己拿起自己的杯,敲了敲那两个杯,一口喝干了。
他说:“我的手下都被你们灌得差不多了,再要他们喝,还不被你们放倒了。”
对方的领导“哈哈”大笑,说:“其实,这最能喝的还是你秘书长,最应该灌的还是你这秘书长。”
他这个回马枪杀败了好多人,也让许多人记忆犹新。
向张志东汇报工作时,张志东也闻到了他的酒味。有一次,就说,我发现你经常喝酒。李向东笑了笑说,没办法,不喝不行。经常还要申请着喝。
他说,到了一个新地方,没几个认识的,只能用酒加深记忆。
他说,在我们那个小地方,办一件事,往往一个电话就行了,到了这里,人家根本不知道我是谁。总要找个理由和人家接触接触,只是工作上的接触,人家转眼就忘了,在饭桌上加深点印象。
张志东当然明白李向东的用意,有时候,便于工作的开展,这酒不能不喝。他便很有些感激,亲自泡茶给李向东,要他缓一缓,喝了茶再慢慢谈事。
他说:“酒不能多喝,对身体不好。”
李向东点点头,说:“会尽量少喝。”
有时候,两人都喝了酒,便相视一笑,就只喝茶不谈事,只闲聊天地谈读书时的趣事,谈同学们的近况,谈这些年走过的坎坷,说这二十年还能走在一起真不容易。于是,就谈到了新地方,换了新环境的感慨。最后,他问李向东还有什么要求,有要求提出来,他能办到的一定办到,能满足的一定尽力满足。
李向东想了想,什么也没说。
他能说吗?这初来乍到的,他能提要求吗?他好意思说不满足吗?但是,心里却在想,我需要什么,你还不知道吗?那居住环境就很成问题。
李向东心儿跳了跳,想,这张志东不会只是跟他打官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