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6章 党报党刊

市委办副主任和几个副部长是不急着发表意见的。说什么?说困难吗?当然不能说,人家要帮你们扩大业务,就是有再大的困难也不能说,多少有想吓跑人家的意思,说没有困难吗?又不实际,更不能否定以前的作法,因此,不发表意见为妙,倒是那几个科长都觉得不应该揽这任务,都急着发表自己的意见。

有人说,我们的工作总强调要从实际出发,但是,征订党报党刊工作就有点不切合实际。机构改革进行了无数次,机构越精简越少,人员也越来越少,但是,征订报纸数却每年不断增加,我们叫谁去订?现在有一个普遍现象,在单位征订的是党报党刊,单位给我们私人也征订党报党刊,上班已经看了党报党刊,家里那份党报党刊其实是多余的,是浪费的,有这个钱,还不如给我们另订一份报纸。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有一户人家,四个大人,父母是退休干部,儿子媳妇也是机关干部,单位为了完成党报党刊的征订给他们订了同一样的报纸。每天四份报纸塞在信箱里,你叫人家怎么看?

有人说

,我们也知道征订党报党刊,不能只局限于党政部门、机关干部,但是,我们现在的企业体制跟以前不一起了,国营企业、集体企业大多数都转制了,取而代之的是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这些企业,我们怎么要求人家多订党报党刊,人家认为订个三几份也就够了,我们再要发动人员,别说不让我们进企业的门,就是让我们进了,就是把我们当机关干部,有别于那些上门的推销员,人家搬出不准硬性摊派订书报的规定,以子矛攻子盾,更让我们难堪。

有人说,现在,我们的党报党刊天天都喊市场经济,天天都教育我们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但是,他们自己怎么样呢?他们自己有没有按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他们办报刊有没有考虑到读者?如果说他们也考虑读者,那只是考虑到党员干部这个层面,有的甚至只是考虑到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层面。总是那副老面孔,别说群众不看,就是党员干部也未必看,作为宣传部的干部,不看这份报纸可能还不称职,但说老实话,又有几个人看?报纸怎么拿回来的,又怎么堆放在那里。

几个科长便哄地笑起

来,显然,大家都知道是哪份报纸。

有人就说,党报党刊应该改版,应该贴近生活,应该少点官气,多点民趣。

有人就说,党报党刊不能依仗自己姓“官”,只是单方面要求基层宣传部门想办法扩大征订范围。

有人就说,办报成功的例子不是没有,有的非党报党刊,一纸风行,但是,他们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也不见得比我们的党报党刊弱。

会场有点乱了,有点声讨的意思。

杨晓丽敲了敲桌子,很严肃地说:“谈到哪去了?叫你们研究对策,你们却提困难,叫你们想办法解决自己的问题,却跑去指责党报党刊了!”

她说,这些是你们操心的事吗?你们现在要考虑的是如何完成任务,如何完成上级下达的征订任务指标?发牢骚没有用!

她心

里想,我就愿意吗?我就想去干这项工作吗?难道我就不知道不切合实际吗?不知道这么订报订刊有多浪费资源吗?

杨晓丽说:“你们是宣传部的干部,征订党报党刊是你们的职责,你们都那么多牢骚还怎么做好工作?也不怕其他单位的领导听了笑话?今天这些话,到这里为止,大家主要研究如何应对,如何更有力更切合实际地做好征订工作。”

老副部长说:“我想,目前扩大征订范围还不实际,还是按往年范围,按往年的作法,每个科室分派任务,划定具体负责的单位,一个单位,一个单位落实。每个科室这阵辛苦一下,到各单位去跑一跑,直接找一把手,死磨硬泡也要把任务完成。”

杨晓丽说:“还是老套套行得通吗?”

老副部长愣了一下。

杨晓丽说:“要找到真正的解决办法。首先,我表明自己的观点,征订工作一定要完成,但是,要我们的科长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

跑不行,这像什么话?为了征订几张报纸,要我们的科长厚着脸皮上门求人,这和那些推销员有什么区别?以后,我们宣传部还有什么威信?以后还怎么指导下面开展工作?”

她这段话很得几位科长的心,他们又议论起来:有人说,我们宣传部虽然是没钱单位,但走出去人家也给几分面子,不要搞得我们连面子也没有了。

有人说,春节就要到了,每年春节又要开始了,我们又要组织协调其他单位开展春节文娱活动,人家看我们原来是那几个死皮赖脸来搞征订报纸的人,谁还听我们的?

其实,杨晓丽一听老副部长要各科室上门发动征订党报党刊的时候,就已经想到这个问题,宣传部的干部,说什么也是市委机关工作人员,每年要下去检查基层,每年要组织协调基层开展无数项活动,如果不维护他们的自身威信,谁还听你指挥?不能什么事都要部长亲自出马吧?

陆副部长提出了他的意见。他说:“一直以来,我对采用上门征订是有看法的。老部长

负责这项工作,工作进展不理想,心里急,想尽快完成这项工作,不管负出什么代价,采用什么方法,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也要考虑方式方法,不能硬搬邮政部门的作法,不能把我们的科长干部与邮政部门的员工等同起来看待。”

他说这话的时候,老部长和邮政部门的人脸色都不好看,然而,其他人都觉得,他说到了点子上。很显然,这种上门征订完全是邮政部门的工作套路,邮政部门的员工上门是职责所在,是提高优质服务,宣传部的科长干部上门多少就有向人下跪的意思了。

陆副部长继续说:“我认为,各科室有个明确分工也是必要的,这样才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但我们未必就要上门。其实,我们的科长们在机关工作了那么多年,对各单位的一把手基本都有些交往,彼此都认识,只要打个电话说清道理,邮政部门的同志再及时跟踪,上门征订,也会达到同样的效果。”

老副部长提出反对意见,说:“这不是加大力度,反而是削弱了力度。”

陆副部长说:“你听我把话说完。”

他说,我们几个副部长也按分管的科室进行一下分工,如果,科长这个层面解决不了,再由副部长解决。真到我们这个层面不能解决的,再由常委解决。我想,真要上交到常委那个层面,这个单位一把手也太不会做人了,钱又不是自己的,订几张报纸还要常委督促?

几位科长当然拥护这个办法。

有人说,行,这个办法行!打打电话,多少还有点下指示的意思。

有人说,只要不上门,多打几个电话也没关系。

有人说,只要不把我们与邮政部门的员工等同起来,干什么都行!

杨晓丽问市委办副主任和邮政局长:“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他们都摇摇头。

市委办负责的是各镇的征订工作,看似量大,其实工作并不复杂,十个八个镇,一轮电话给镇委书记就解决得七七八八了,再派人下去跟踪,也不一定就专门谈征订报纸的事,即使专门谈这事,那也是一件大事,每个镇的任务数三几百份,谈起来也大气。因此,他们的工作方法和宣传部不一样。那副主任也没必要说什么。

邮政局长当然有意见,正像老副部长说的那样,这力度显然是削弱了,有宣传部的人和邮政部门的员工一起上门征订,效果必然比邮政部门单独上门好得多。但杨晓丽反对这种作法,他知道自己说什么都没用。

杨晓丽说:“既然大家没什么意见,也没什么更好的办法,这事就先这么定了。大家不要以为不上门了,就不关心这件事。征订党报党刊的任务一定要完成,这一点不能含糊,回去后,一定要更加负责。”

会议结束后,最开心的应该属那几个科长。要知道,这口气他们忍了好多年都不敢说啊!

因此,他们都认为,杨晓丽维护了他们的尊严!

第1476章 竟不会玩权术第1923章 二老板第1307章 不见面更好第469章 熟悉背影第318章 主动请缨第1427章 平静中潜藏暗流第927章 玫瑰红第1017章 一物降一物第1136章 雪中送炭第392章 竟要自己买车第1842章 书记夫人第802章 江边市的事不用你管第175章 两个女人的想法第1708章 玩女人玩远点第22章 心计第77章 两大阵营第2014章 要死一块死第330章 把她咬了嚼了吞了第1260章 附加条件第1157章 你害了晓明第726章 得寸进尺的要求第880章 后台建设第1774章 不谋其政第789章 有必要对我小心吗第1137章 最伟大的女性第1261章 老师的体会第1572章 视察文联第1035章 为知己而战第1861章 不争气的啃老族第1197章 明知失败也得努力第628章 美国花旗参的用途第1257章 大众情人第1096章 态度截然不同第1853章 仗老公的势第1700章 表姐妹的特别第1432章 白忙了第591章 竟敢闯我办公室第1256章 大获全胜第146章 累就别来第1662章 提醒他干什么第1306章 怎么评价成功与否第1928章 不信点不起你的火第1549章 最佳状态第732章 当务之急第305章 我看见太阳了第1449章 道行高深第1098章 互相利益第1530章 别耍小聪明第212章 带资装修第426章 省长的人第972章 春节前的饭局第842章 跑题了第634章 恨得咬痒痒的第590章 小小圈套第1949章 孰胜孰败第129章 考虑太多第1761章 不相信你第1181章 真那么应验第1050章 你有小金库第610章 比试比试第1388章 太不给面子第1228章 寻找针孔探头第975章 坏事的电话第1459章 有没化冤枉钱第1677章 背景直通中央第1104章 挖坑蓄水第949章 战友第1329章 携款潜逃第478章 好使唤的狗第484章 小军的秘密第342章 截住那辆摩托第98章 抉择第224章 小倩的电话第1424章 黄一般的交情第1892章 死任务第1632章 新思路第295章 先斩后奏第1675章 一下子发生太多事第146章 累就别来第389章 拒绝专访第1165章 财神爷第320章 像哭的样子第1850章 酒话第238章 服服帖贴第1744章 当书记别留在青山市第518章 你的好事第157章 一人应付不了第1418章 拉他一把第538章 快刀斩乱麻第1647章 窝里斗第679章 让枝子帮你第987章 封红包第1310章 成熟的企业第1556章 树老板第981章 还要继续第1822章 对人不对事第986章 不是那么好劝的第1959章 太操蛋第1777章 传统爱好第696章 这事绝不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