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交流

一弯细月悬在树梢,星空如洗,微风徐徐,王社点燃一支烟,对着茫茫苍穹喷出一股浓浓烟雾。

王社也有感情空虚的时候,当他一个人静坐在大队部的大院里,望着银河南北横卧,满天繁星对着他眨着眼睛,他会想很多很多往事。有一个女人那双含烟飘雾的眼会浮在天宇,他的思绪在随弄巧的纤云流转,情感的困兽也在隐隐作怪。

张思雅真正成为梨花湾的中学教师以后,和王社的来往也就多了起来。

学校里有一排教职工宿舍,和王这社居住的村委会一墙之隔。有时,张思雅会在吃过晚饭后转到王社这里,两个人时常谈一些唐诗宋词。

王社很同意张思雅对苏词的赞誉,他说,苏轼在文学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苏轼对我国的散文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欧阳修所倡导的古文革新运动的真正完成者。苏轼的诗和他的散文相比,题材更广泛,风格也更多样,为宋代诗歌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领域。苏轼的词数量不算多,今存约三百余首,但他却是词的开拓者。苏轼对词最大的贡献,便是开创了豪放派的词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赤壁怀古,什么时候读起来,都会激起人们的怀古情结,在如梦的迷茫中,激起一腔热血。苏轼的文学天赋令人叹为观止,同时,也培育了他对男女情爱的敏感和灵性,在他的心目中,有一方情的天空。在情天词海中徜徉,使他的词愈显灵秀和瑰丽。苏轼本来家有数妾,但他最喜爱的一位侍妾叫王朝云。苏轼被贬到惠州时,亲人离散,朝云一直相随不去。

“我喜欢他的那首蝶恋花。”张思雅说着吟咏到,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朝云到惠州不到两年,就病逝了,苏轼万般悲伤,不仅写了墓志铭,还写了几首诗词悼念她。";天涯何处无芳草";,不论他走到哪里,不论他是春风得意还是官场失意,是他脍炙人口的词,博得了众多人对他的仰慕,其中也不乏痴情女子。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有一天与朋友在西湖饮酒赏玩。忽然从远处驶来一条彩舟,舟中有一位三十余岁的淡妆女子,异常美丽。

这名女子到了苏轼他们的船前自报家世道:小女子自幼就风闻苏大人的高名,听说您今天来游西湖,特意赶来,也不怕公公婆婆怪罪我不守妇道。今天见到您,真是很荣幸。没什么可以代表我的仰慕之心的,小女子善于弹筝,今天就让我为您演奏一曲罢。

说罢,她弹奏了一曲凄婉如诉的乐曲。其外表的风韵娴雅和弹筝技艺的高超,使在座的苏轼等人都为之动容。她献完这支曲子,很诚恳地对苏轼说:今天能见苏公之面,三生有幸。只求您赐我一首小词,可以作为我终身的荣耀,不知您能否允诺?苏轼不好驳她的盛情,当即作词一首: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处,人不见,数峰青。

词的结尾以无声胜有声,令人回味无穷。无情未必真豪杰,是真挚的情爱时时温暖着苏轼这位词圣的心,使他在困境中能坚持*守。苏轼亲身品尝到了爱的甘霖,对真挚的情爱亦赞美有加。他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跟从苏轼学作文章的门客王巩,自定国,也受到苏轼的牵连被贬到岭南的宾州。

那里偏僻荒远,尚没有被开发,条件十分艰苦,有一个叫柔奴的歌女不畏荒僻,随同王巩前往,他们在那住了三年后才奉旨北归。王巩在家宴请苏轼。为了给苏轼助兴,王巩叫出柔奴为苏轼献歌。只见她轻抱琵琶,慢启朱唇,歌声纯正清亮,使在座的人都为之陶醉。王巩对苏轼说:这就是跟我在岭南呆了三年的歌女柔奴。苏轼一听,十分惊讶,因为这位眉目娟秀,身体柔弱的柔奴竟有这样的坚强意志,实在有些出人意料。苏轼怀着敬意问她:定国所贬的宾州属广南西路,那里十分闭塞,生活又艰苦,一定有诸多不便,你怎么过来的这三年呢?柔奴微笑着回答:岭南虽然物质条件很差,可我随遇而安,把心安在哪里,哪里就是我的故乡。苏轼听了十分感动,即席写了一首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这首词歌颂了柔奴身处穷境而处之泰然,与主人王定国同甘共苦的可贵品德,也赞美了柔奴广博旷达的胸襟。词中也寄托了词人在政治失意中随遇而安、无往不快的人生哲学。

善良的苏轼对处于社会底层的女子十分同情,并尽其所能帮助她们,曾帮助不少以歌舞为业的歌伎脱了伎籍。苏轼认识一位叫群芳的歌伎,一次在宴会上,群芳带来了两个姐妹,一个叫郑荣,一个叫高莹,都非常端庄美丽聪明,她们演唱的技巧也很高超,苏轼非常赞赏。趁着苏轼兴致正高的时候,群芳代表郑荣、高莹请求一件事情。原来,她俩已厌倦了欢场生活,都想脱离伎籍,开始相夫教子的全新生活。苏轼当时刚从钱塘调回,途经京口,与这里的太守很熟,他当场把这件事答应下来。

可是宴会散场后苏轼没有任何举动。第二天,郑荣、高莹怕苏轼食言,再次到苏轼临时借宿的船上去恳求他。

苏轼已经拟好了一首词,他对两位歌伎说:这件事只有太守能下命令,现在你们只要把这首词拿给太守,他就知道其中的含意。郑庄好客,荣我尊前时堕帻。落笔生风,籍甚声名独我公。高山白早,莹雪肌肤那解老。从此南徐,良夜清风月满湖。这词写得虽然很生动优美,但两位歌伎看不出其中的奥妙,一经询问,苏轼用笔点出每句的头一个字,正是郑荣落籍,高莹从良。尺幅小令竟然暗藏如此机杼,苏公头脑之灵活,实在人所不及。苏轼把藏头体用于词作,是开了一个先例。当时这首词呈给太守许仲涂,许一看序中写道:赠润守许仲涂,且以郑荣落籍,高莹从良为首句。许仲涂立刻就明白了苏轼的用意,当即满足了郑高二女落籍从良的愿望。苏轼的一生是辉煌的,他为官仁政爱民,有志于尊主泽民,受到人们的尊重;他为文自由奔放,坚持文辞甚朴,无所藻饰的文风,深受人们喜爱。苏轼的一生又是坎坷的,虽生活在承平的年代,却受尽了挤压和迫害。

在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下,词人仍笔健如锋,除了他具有超出常人的政治适应性和对于困苦的忍耐力外,众多女子姣美的容颜和忠贞纯情的风范也一定深深感染了词人,使他的心里永远拥有一片芳草连天的绿洲。

“思雅,没有想到你象我一样如此迷恋诗文。”王社那一次和张思雅谈得很尽兴,也很开心。张思雅说,十岁那年,我升入四年级,因为私下里骂学校和老师,老师大怒,在班里组织了一个严肃的批判大会,让每个同学发言批判我。有一个同学发言发不出来,满面赤红,扇了我一个耳光,表示了她对我的反动言论的愤恨。

我那时胆子很小,喜欢哭,从批判会一开始我就哭,起初是不出声地哭,等到那个漂亮的女同学扇我耳光后就放声大哭。老师说:你不要用这种方式来对抗,哭也不行!他这一吓唬我更哭,实在没法子把会开下去,老师就把同学们放了。老师解下我的裤腰带把我拴在教室后边他的床腿上,他自己站在讲台上,用他那副让我们村子里的男孩子羡慕不已的高级弹弓打我的活靶。我心里希望他能打我一顿,然后就把这件事情了结,但这家伙,打了我的活靶还不算完,竟然又把这点子事当做一个政治事件汇报到学校里去。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又往上不知报到了那一级,最后是召开全校大会,宣布给我一个严重警告处分。背上处分后,心情十分沉重,见了人就感到抬不起头来。为了立功赎罪,我每天凌晨就跑到田野里捋来麦苗给老师喂兔子。我的老师是个高个子,眼睛很大,脖子很长,对女生特别好,对男生不好,对相貌丑陋的男生尤其是对我特别地不好。我之所以口出反动言论,与老师的重女轻男、以貌取人有直接的关系。老师在教室的后边垒了一个兔子窝,养了两只咖啡色的兔子,他的床就架在兔子窝的旁边。

老师的兔子都认识我了,一见到我就站起来用爪子挠铁门子。后来,两只兔子中的一只生了一窝小兔子。为了侍侯母兔子坐月子,我从家里偷来豆子和萝卜给它加营养。

等到小兔子能够独立生活时,我把它们背到集上,卖了十元钱交给老师。老师收到钱时,眼睛里放出光来,连声说太好了,太好了。因为兔子,老师对我的印象开始好转。原先他看到我时那眼神冷得像冰,自从卖了小兔子之后,他看我时眼睛有了一些热情。要说这位老师,厉害确实是厉害,但在当时的农村小学里他就是一个难得的好教师了。他的身材和相貌不赖,身体上经常散发出肥皂的气味,衣服也穿得板整。这些还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我们这位老师很爱学习,脑子里有学问,肚子里有墨水。

我每次去喂兔子,不管是什么时候,只要老师在那里,一定就是在读书。有时躺在床上读,有时坐在桌子前面读。有一天,趁他不在时,我大着胆儿,把反扣在枕头上的一本书拿起来一看,立即就摘不下眼睛来了。我像小偷一样地匆匆地翻阅着那本书章回体的《大刀记》。老师不知啥时回来了,瞪大眼睛看着我,他的眼睛本来就大,外号就叫于大眼。

我拘谨地站在他的面前,浑身打着哆嗦,不知道他又要用什么样子的办法来修理我呢。但是我的老师对我说:张思雅,根据你这三个月来的表现,经过校委会讨论,决定撤消了你的警告处分,从今之后,你就是一个没有问题的学生了。我感到鼻子一酸,眼泪哗哗地就流了下来。老师看到我翻过他的书,就问我:你还愿意读书?我说是的,我太愿意读书了。老师说,这本书不好,这本书里有许多不健康的描写,小孩子读不太合适,过两天我借给你几本好看的、健康的。

第41章 情感与欲望第37章 花开花谢第56章 怀恋第73章 世俗的风第27章 怀念第10章 闷热第72章 城隍庙第26章 交流第25章 文化人第15章 水患第58章 寒风第19章 诡秘第60章 风水第11章 有矛盾第11章 有矛盾第38章 激荡第69章 前进小学第80章 夜幕第29章 形象工程第16章 区别第74章 平凡第11章 有矛盾第64章 激荡第7章 无尽的痛苦第25章 文化人第46章 迷惑第55章 尴尬第36章 堕入情网第33章 虐待与受虐第23章 黄河故道第31章 爱与性第55章 尴尬第23章 黄河故道第68章 前行第17章 修河问题第32章 本能冲动第47章 冲动第36章 堕入情网第4章 候选人第77章 爱面子第40章 调整第66章 寄托第54章 激情第42章 征地的事第42章 征地的事第16章 区别第67章 怠惰第71章 界限第64章 激荡第7章 无尽的痛苦第5章 政治前途第41章 情感与欲望第62章 思念第28章 幼儿园第64章 激荡第49章 变幻第18章 龙脉第68章 前行第68章 前行第16章 区别第78章 落凤坡第48章 如何招商第73章 世俗的风第50章 强硬的手段第35章 情感体验第42章 征地的事第11章 有矛盾第35章 情感体验第3章 半杯红酒第5章 政治前途第60章 风水第40章 调整第67章 怠惰第42章 征地的事第37章 花开花谢第48章 如何招商第46章 迷惑第20章 梨花湾第6章 旅游者第11章 有矛盾第20章 梨花湾第16章 区别第76章 随缘第18章 龙脉第72章 城隍庙第14章 培训第52章 三孝口第64章 激荡第76章 随缘第67章 怠惰第40章 调整第27章 怀念第38章 激荡第50章 强硬的手段第34章 妩媚第23章 黄河故道第22章 美丽的邂逅第40章 调整第44章 情思缱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