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砚台上的诗句

周扒皮这个时候也是说的掷地有声的,好像这块砚台绝对是宋朝苏东坡的端砚无疑了。而在这个时候,王海东和张好古两个人也正好赶了过来。

人的名,树的影,这王海东最近在古董市场可是一路走高行情见长。

而且,张好古这个家伙也是古董行里面的老人了,手里面有两把刷子。

因此,看不到两个人走了过来,围观的人群自动的给让出来了一条通道来了。这就是玩古董的人对行家的一种尊重。

而当王海东和张好古这个家伙走进来的时候,李子敬这家伙正拿着砚台和那周扒皮讨价还价呢。

看到王海东来了,李子敬确实是有点尴尬,但是,在这个时候他看到了张好古之后,算是解决了这个尴尬。

他却走上前去说:“张老板你来的正好,帮着我掌掌眼,看看这端砚到底是什么年代的。”

张好古来就是凑热闹的,但是没有想到热闹居然是找上他来了。张好古倒是没有推辞一边接过来砚台一边说:“我在瓷器方面还算是比较熟悉,不过这砚台吧,看看再说,我也不敢保证能够看出来一二三来。”

虽然是嘴上这样子的说,但是,在这个时候张好古手上可是一点都停下里。

看了看这块砚台上面的一行字迹,张好古笑呵呵地说:“别的我不敢说,因为经常玩瓷器,因此,一些篆字印章什么的我就比较熟悉的。这一行字其实是一句诗,人生若只如初相见。想来大家应该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吧。”

人生若只初相见,清朝纳兰性德的《木兰辞》。这样子的一句话出现在砚台上很是说明一个问题啊。

这个时候早就有人说出来了这句诗的出处了。

李子敬这个时候很是有把握地说:“老周,你看看,你说这是宋朝的端砚,但是,这清朝诗人的诗句怎么样会雕刻在宋朝的端砚上面了。古人对砚台是很看重的,不会轻易的雕刻字句的。而且,如果这端砚是宋朝苏东坡的遗物的话,那这样子的时候纳兰性德想来也是不敢在上面雕刻自己的诗句吧。”

这话说的是非常的合情合理,因此,大家现在都认为这是清朝的一块端砚而已,既然是清朝的一块端砚的话,那这样子的时候价格就不可能十万了。

周扒皮其实也是没有搞清楚这块砚台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砚台,他自己在这方面也是外行,至于说找个专家来鉴定一下,一块不知道什么背景的砚台就去找专家鉴定,你以为专家是那么容易就能够鉴定一件古董的啊。

这要请客吃饭拉关系,然后托朋友引荐专家,鉴定时要给一笔不菲的鉴定费,如果是要开证明的话,那也是要拿钱的。反正现在古董行大部分专家都是这般的秉性。

免费鉴定?十分稀少。

因此周扒皮也不过是说说而已,请北京的专家鉴定过这砚台,李子敬连一个字都不相信。

如果是北京的专家真的鉴定过这快砚台,而且鉴定出来这是一块宋代的端砚的话,别说是苏东坡的遗物,就算是一般的宋朝人用的端砚周扒皮也是断然不会拿到回龙观古董市场来的。

做古董这一行的人贼着呢,谁不想给自己留下一两件压箱底的宝贝。

对周扒皮这个包袱斋来说,宋朝的端砚就是压箱底的宝贝。周扒皮其实也是不怎么样熟悉篆字的,他也没有怎么样请教别人,收上来的时候,不过是在一个小城,用了两千块就把这块砚台给收上来了。

说实在的,这块砚台王海东看了看,长方形的砚台,上面也没有什么雕龙画凤一般的纹路,一看就是很普通的一块端砚。说是苏东坡的遗物,这卖相上确实不怎么样。

这个时候人群中就有好事者说了:“是啊,这砚台一定是假冒的,苏东坡这样子的大文豪用过的砚台怎么样也是雕龙画凤啊,看这砚台,也就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而已,居然说是苏东坡的遗物。”

这话刚一说完,顿时引来了一片大笑,一看这就是外行看热闹。

这位仁兄楞了一下问朋友:“你们笑什么?”

那位朋友往自己的脑袋上拍了两下说:“大哥,我服了你了。早知道这样我不拉你出来玩了。雕龙画凤,这砚台苏东坡敢用吗?用就是造反,株连九族啊。古代的龙凤你以为是谁都能够用的啊。”

不管怎么样,这个小插曲并没有影响到李子敬的热情,他拿着那块端砚说:“既然是清朝的,八千,我给你八千怎么样?”

按说这八千也算是不错了,少周扒皮有四倍的利润了。

但是,这个时候周扒皮却摇摇头说:“不成,这东西少了三万你别想拿走,我还是认为这是一块端砚,李老板你还是把东西给我放下吧。”

周扒皮这是要面子,这一次他可是在古董市场丢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人。

当然,他也不是认为张好古是在忽悠他,围观的那么多人,总是有一两个认识篆字的,因此,在这个时候相信张好古也是不敢说谎的。

他说那行字是人生只若初相见的话,那一定就是这句了。

而这句诗是纳兰性德的《木兰辞》这个也是不会有错的。

这是面子的问题,若是说了假话,他以后也别想在圈里面混了。

但是,东西是周扒皮的,他想出多少钱就出多少钱,至于说能够不能够,卖的出去,那就是他周扒皮的事情了。

李子敬确实是很喜欢这块砚台,虽然不是宋朝的端砚,很是可惜,但是,他直觉告诉他,这块砚台确实不凡。但是,他毕竟是一个商人,在商言商,三万块,而且看周扒皮的意思是不可能把价格降下来了。

因此,这块端砚三万块是有点不可能的。李子敬叹息了一声说:“算了,三万块确实有点高,清朝的端砚不可能值这个价格的。”

说着他把砚台给放下了,很是不舍得。

能够在胡龙观遇到这样子的一块砚台确实很难得,但是价格上谈不拢的话,他回头也不好出手啊。

他对篆字也没有什么研究,心中也是暗暗窃喜,幸亏找张好古问了一句,不然自己还真的打眼了。

第385章 倒霉催的第317章 请示领导第60章 清代架子床第663章 可以了第417章 资格第194章 说教第408章 年轻的心第476章 信息不畅通第14章 赌斗瓷器碎片第288章 发出声音第515章 气死你活该第70章 修复液第564章 小心驶得万年船第473章 佩服第579章 恩怨第516章 成功和失败的学问第626章 做旧第704章 调和矛盾第638章 一种手段(九一八)第719章 十赌九输第541章 自己人第528章 鼓励第33章 砚台上的诗句第555章 必须做的改变第510章 真实写照第638章 一种手段(九一八)第455章 恨铁不成钢第358章 放弃的学问第56章 成化斗彩鸡缸杯第342章 内讧第47章 卖古董的技巧第192章 有没有规矩第361章 王海东的隐患第652章 对比之下的汗颜第12章 高明的拼接手法第520章 善于利用第329章 想得到的得不到第664章 惊喜第235章 两位富豪第435章 开始适应了第351章 共同的利益第367章 结果最重要第633章 重要的原因第489章 不好拿主意啊第97章 杀气腾腾第87章 古董走私犯第454章 立场问题第477章 不同身份第102章 有钱人的游戏第704章 调和矛盾第620章 证据重要第216章 陷阱第475章 朋友之间第660章 无法改变第708章 答应你了第154章 讨价还价第93章 我爸是李刚第331章 甩手也不成第131章 解释清楚第669章 机会第292章 不服不行第90章 马到成功第8章 金丝楠木第155章 我自愿才成第656章 责任心第328章 恩怨第155章 我自愿才成第23章 太岁第360章 可预见的麻烦第349章 你倒是不乐意了第72章 无法要的报酬第53章 手抄本《论语》第538章 为官之道第635章 实际的历史第442章 足够的好处第19章 一碗水端平第229章 古董铺子的倒闭第416章 规矩第228章 对博物馆的怨言第75章 警察的苦恼第443章 已经不错了第320章 红旗和彩旗619第415章 嫉妒啊第196章 老子有钱第455章 恨铁不成钢第173章 瓷器张第382章 停车场的收费第661章 随波逐流第95章 定罪的全是临时工第468章 做的算是成功了第177章 强大的战斗力第646章 不得不防第464章 特权吗第664章 惊喜第18章 清官难断家务事第334章 物以稀为贵第93章 我爸是李刚第39章 勾心斗角第212章 还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