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3 算你跑得快

送走薛怀义之后,李潼便返回端门内的皇城,往麟台官廨而去。

麟台官廨位于西朝堂南第四横街、即就是端门内第一横街路西。这条横街上第一座官廨就是令所有朝臣都唯恐避之不及的肃政台,也是整座皇城中最为活跃所在。

御史就是专门挑刺的官员,官廨又被安排在依傍端门的位置,大概有种官员们只要进入皇城、就会处于被监控状态的这种感觉。

李潼行过肃政台官廨门前,也是不自觉的挺直了腰,目不斜视。但即便是这样,还是有一名青袍官员斜里冲出拦住了他,口气虽然还算客气,但却是质问的意思:“卑职监察里行张从廉,请问前后两员导从行走,是官出还是府出?”

所谓里行,跟李潼就任的员外差不多,都是编制之外的加员,而里行则专指御史台的编外成员。这一制度起于贞观时期,唐太宗以马周布衣授为监察御史里行,之后逐渐加增,通常里行半员于职员人数。

但是到了武后临朝时期,以武则天的尿性肯定是要将之发扬光大,而且里行的授任程序又比正式的御史简单得多,因此诸侍御史里行、监察御史里行大行其道,怕是有几十上百人之多。

李潼指着身后杨思勖两人笑语道:“这两员中官,是官身府用,久在左右,熟悉城阙门令,特作请奏准在道路行走。”

一般的朝臣,哪怕是宰相也不可带着自家奴仆在皇城办公。有种例外就是皇帝体恤臣子,特赏奴仆侍用,可以申请门籍通行的权利才能带进来。

当然这究竟是体恤还是监视,那就见仁见智了,反正一般的臣子是极力推脱这种殊荣。李潼身份特殊,想推脱也推脱不了。

不过也没有必要推脱,只要杨思勖跟在自己身边,除了那些南衙军职之外,他所掌握的武力值就是首屈一指的,谁敢跟他瞪眼,放出杨思勖生撕了你!

尽管少王已经解释的很明白,那个监察御史里行张从廉还是一丝不苟的将杨思勖两人门籍出入凭证给抄录下来,这才告罪一声退到一旁,似乎是寻有司求证去了。这种端正的工作态度,倒是让人看着放心。

不过这放心也只限于武则天这一上位者,反正李潼被当街拦住盘查一番,心里是有些不爽的。

但他不爽也得憋着,只是转头看看肃政台那宏大官廨,不免腹诽几句,或许是肃政台这官廨还不够大、容纳不了太多人,才限制了他奶奶的发挥,否则按照他奶奶那尿性,组织一个几万人监察队伍都大有可能。

这当然不是李潼恶意猜度,御史台监察百官,渊源由来已久。大概是武则天觉得肃政台名气太大,不太利于打入官员群体内部,干脆又在鸾台、凤阁两机枢之地加设拾遗、补阙的官职,直接贴身监视宰相们,前后加员几十人之多。就这样,还不算各官职区别于外朝的内供奉。

不过这一点也无可厚非,历朝历代,哪有皇帝不防着百官的,更何况武则天本就是不那么的名正言顺。反正李潼觉得,假使有一天他当家做主了,这个传统也得保持下去,毕竟家业太大,太召人惦记了。

行过肃政台,便抵达了麟台官廨。跟肃政台官门高大、门前还趴着两尊狰狞的獬豸雕像的威风不同,麟台官廨从外面看去有些不太起眼,也远不像肃政台那么人员充足、门庭喧闹。

李潼行至官署门前,早有令史下吏趋行迎了上来并躬身行礼道:“大监早有嘱令,大王入廨后可直登直堂。”

李潼点点头便拾阶而上,踏入门中迎面所见便是一道高大璧墙,璧墙正面并无涂绘,但是转过去在背面可了不得了,多有前贤墨宝存留,如虞世南、魏征、颜师古等贞观名臣,或经典警句、或名言训语。

李潼骨子里本就有附庸风雅的文人酸气,当他第一次来到麟台看到这一面璧墙的时候,脑海里闪过第一个念头就是砸断偷走,这要能保存到后世,绝对是国宝级的文物啊,到时候上交给国家,怎么着不能大红花戴一戴!

麟台官廨布局,颇有一种闹中取静的味道,有修竹几丛,庑舍环绕,廊下垂柳,兰芝盆枝,中庭开阔,远不像李潼所见别的官廨那样布局拥挤、人声躁闹。似乎只要走进了此中,哪怕最粗鲁躁闹的人都自然的浸染上一种儒雅笃静的气质。

整座官廨规模不小,当李潼绕过璧墙时,便见诸廊舍中多有下吏趋行到中庭道路两侧,向他这位新入署中的长官拱手为礼,林林总总百数人,一直排列到中厅直堂阶前。

这排列的位置也很有意思,基本上是官职越低,越靠近外围位置。但是也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李潼的朋友李峤。

李峤年纪四十出头,与少王年龄差了小三十岁,彼此倒有几分忘年交的意思。其人一身绯袍,站在一众杂色皂袍下吏之前很是显眼,眼见少王绕过璧墙,便揽臂拱手笑道:“前日待诏内署,憾不能见,今日先立庭前,只待大王入廨。”

李潼见状便疾行数步,同样拱手笑语道:“学士久待者,未必是小王。《春江》篇久不能成,小王昼夜俯仰、搜拣雅字,戚戚不能成句,怕要辜负殷望啊!”

李峤闻言后又作叹息顿足状,然后才拉起少王说道:“幸在大王巧入闲署,昼夜催促,还恐华篇不成?”

说话间,他便领着少王往中厅直堂行去,并在途中顺便向少王介绍一众麟台官属。

李潼跟在李峤的身后,一边颔首回应着官员们的见礼,心里却想起一桩历史故事。那就是东晋时期晋元帝司马睿南迁,因是宗室偏支、名望太弱,不为江东士族看重,因是名满天下的琅琊王氏王敦、王导兄弟们趁着一次节日亲自给司马睿牵马驾车,才让司马睿在江东立稳脚跟。

之所以想到这一桩故事,是因为恰与李潼眼前处境有些类似。他虽然是根正苗红的李唐宗室,但政治上反而更加敏感,骤然被他奶奶安排在麟台少监这样清贵的位置上,难免惹人非议。

麟台这些官员们或许不会像闾里那些选举闲人们公开讥讽,但也是难免冷落。

这也是官场上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此前他前来麟台办理入职手续,就连一号长官沈君谅都对他客气有加,反倒是那些校书、正字之类的卑职们几乎一个都没有见到,这摆明了是不给少王面子。

可是现在有了李峤亲自长立相迎,并与少王一副交情深厚的样子,顿时便在官廨中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李潼已经可以看到不少本来还侧身庑舍中的年轻官员们匆匆行出,由此可见李峤在麟台还是很有威望和号召力的,甚至比曾经担任过宰相的麟台监沈君谅还要更强一些。

这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文人墨客本就纠结且矫情,既有孤高的一面,也不乏势利。沈君谅虽然担任麟台监,但无论是在学术上还是文学上,名气都远不如李峤。更重要的是,其人在仕途方面也没有了什么可望的前景。

唐人评价一个人的政治前途,官品从来不是唯一标准。李峤出身赵郡李氏,远不是隋唐之后名望大跌的江东士族可比,四十多岁的年纪正是年富力强,一个政治人物最是充满机遇的时候。

而且李峤资历丰富,久任畿尉,又曾任监察御史监军出征,归朝后于禁中待诏多年。原本虽然只是六品的麟台郎,但攫升只在朝夕之间,像是此前不久便升一级担任五品著作郎,出掌麟台下属的著作局,任谁都能看出前途无量。

本身处境不同,即便是做出不同的行为,落在旁人眼中怕也是不同的感受评价。沈君谅所以礼重少王,在这些小年轻们看来,怕是趋炎附势、敬畏权贵。李峤礼遇,或是说明少王真有值得敬重的地方。

官场上之轻老敬壮,在这一刻便显露无疑。人世间许多道理,大体也古今相通。

李潼前世不长不短也混过几年官场,对这些年轻的校书、正字们的心理把握还算深刻,明白这些人之所以冷落自己,也未必就是一味的耿介狂狷,更深处还是有一种自大与不忿。

这也没什么可计较的,你们不了解我,才会误以为我是只凭颜值和出身混日子,了解的多了才会明白我的才华同样令人惊艳,一点心结也就解开了。如果还解不开,那就自己憋着。

话虽如此,李潼对这些官场愣头青们倒也并不过于倨傲,说不定其中就蕴藏着什么干吏、文豪之类的种子选手,比如陈子昂之类的大手子。满腹华篇,李潼可是很期待能够跟陈子昂碰撞一点火花出来。

不过当李峤向他介绍一众麟台官员之后,李潼却没有听到陈子昂的名字,一问才知,原来陈子昂早在月前便升官离开麟台了。

算你跑得快!

0661 吐蕃群贵,不容一女1004 皇子通经,出阁入世0333 党羽无数,权倾内外0756 东行请命,为王先驱0670 王教昌明,我亦渴慕0706 家贼国贼,插标之徒0448 魏王归世,阔坊造邸0594 百年血泪,聚此一岭0457 手中有剑,可斩凶恶0319 巽郎才壮0607 立约结社,雇胡杀胡0262 谋杀河东王1013 雅赠飞奴,长愿师事0558 用进黜退,当然之事0133 太平归邸0884 才士充盈,方可维新0491 趋炎附势,名门羞耻0618 兴亡继绝,不足成事0127 少王有毒(求首订!)0560 长安诸水,周游不顺0077 永昌元年0644 君心深刻,意整禁军0745 君臣斗法,突厥南来0543 诸夷滋扰,以血还之0107 坊居闲趣1042 大罪贼臣,投案请刑0060 唯望生,不望死0609 洮水激战,细封覆亡0619 跳荡之才,不堪任大0273 男儿有泪不轻弹0968 满城珍宝,聚此一户0631 露布入都,名王壮功0884 才士充盈,方可维新0943 贼来受死,不留降口0013 王的起居日常0846 万众云集,骊山演武0745 君臣斗法,突厥南来0638 关山阻远,凭书寄意0317 尚方少监0034 狄公满腹荆棘0242 蜀女有才0802 夜游皇苑,余生同幸0941 功在眼前,时不我待0366 鹰犬之用,饱腹则怠1028 佳节令时,不误教子0929 忠勤王命,嫉恶如仇0278 巨富惊人0625 顿兵海东,入定九曲0745 君臣斗法,突厥南来0855 天不弃我,君不弃我0289 窦七入彀0318 少王凶顽,夺人宅业0958 寡人有疾,大幄能容0858蕃土将躁,陇右严备0547 受命于母,人间未有0351 关中群贵多尚势0017 兄弟殊异0532 雍王宏大,宋璟敬服0530 名臣良主,知遇相逢0682 孝杰雄言,群相喑声0735 千般柔媚,俱献夫郎0350 艰难皇嗣0226 疯狂的武周0375 魏王赠刀,砥砺代王0206 一支穿云箭0923 爱子心切,暂不立储1045 篱墙筑定,打扫厅堂0615 赤岭贯通,大军可入0910 边州事繁,国力日盛0952 图穷匕见,归义夺城0149 旧事再起波澜0273 男儿有泪不轻弹1046 社稷功士,祸国贼员0979 新朝修律,当世准则0869 能倾情者,唯有圣人0236 蜀商杨丽0680 食禄半生,所待捐身0776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1034 唯赌见性,必入彀中0263 娘子随戏0180 岂能笑骂由人0733 人事纠缠,有情难阻0363 新的班底0332 安西告捷,台省振奋0449 代王出都,妖氛弥盛0921 御驾亲征,收复青海0578 伏尸遍野,贼酋胆寒0024 神皇鉴诗0564 大赏诸军,收心备战0296 通泉县大街痞0963 妄论封禅,临淄密谋1025 风物常在,人有竟时0775 有我祖孙,邪祟难生0070 颂圣台阁体0071 音声细题0313 慈爱如春风温暖0167 唐家气数,应在大王0910 边州事繁,国力日盛0351 关中群贵多尚势0760 唐家有我,我有一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