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6 鸾台给事中

武则天坐在殿上,眼见少王趋行入殿,嘴角一翘冷笑道:“小儿自有调养之能,区区短刻,闷气已经消解了?”

李潼听到这风凉话,自然不免腹诽,但是想到怀里揣着的敕书,算了,不跟你一般见识。

他上前见礼并恭谨道:“臣、小民确感溃闷之苦,但念及恩亲殷念频问,不敢久避,只能强支入叩。”

说话间,他还似模似样的咳嗽两声。

武则天见他这幅样子,又忍不住摆手笑斥道:“行了,知你屈气在怀,不用常作厌态。如果连体己诸众喜忧如何尚且不念,又怎么能有感天下百姓生人渴欲。夺爵只是短时,让你能从宜入事。用事积俗,岂有显在王者躬行入事人臣之下。”

这话倒也不是虚假,一般宗室王爵是很少出任百司佐贰官,要么外州刺史,要么遥领大牧,要么就是南省官长。哪怕是年资仍浅,也有亲府宿卫或者台省供奉,一般是没有辖属关系极为明确的上级。

像是李潼此前担任的麟台少监和司礼少卿,虽然表面上看来头顶是有大监、大卿这样的上官。

但是少卿本身属于通判官,即就是能够完全处理所判诸事,直接向君王或者政事堂汇报,这又属于通贵,上司并没有对他的人事任免权并处罚权。

不能再做大王了,李潼自然是满腹怨气,但之所以怨气消散的这么快,当然还是他奶奶给了他实际的好处。此前上官婉儿传递的那份敕书中,将他任命为鸾台给事中。

鸾台给事中秩为五品,单纯从品秩上而言,自然比不上司礼少卿这样的四品通贵,可是讲到事权,那加的可不是一点半点。

给事中属于谏官群体,而且还是谏官中最为显贵的。所谓侍奉左右、分判省事。下驳百司奏抄,上封君王制敕。能复审刑狱诸事,能复核文武典选。奏发使臣,课察典藏。大事小情,无有不问。

这么说还有点虚,说的再精准一点,那就是鸾台门下省最重要的封驳权,给事中是直接责任人,可以直接提出驳回百司奏抄、封还君王制敕,呈交鸾台侍郎进行批复。

换言之,以后朝廷大小事务,老子如果看的不顺眼,都能插上一嘴!

诸寺少卿或是显贵,但事权也仅仅只集中在本寺本署。如果说要拿给事中职位去换少卿职位,相信不换的人寥寥无几。给事中虽然品秩不高,但路子却宽了。大臣所以能够出将入相,可不只是资历熬到就可以,这种关键职位的历练是资望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李潼吹牛自己有宰辅之才,但也明白这话只是说说而已,他想要做宰相,简直比想要做皇帝还难。而如果还是原本那个不尴不尬的河东王,能够被授予这种职位的可能也是微乎其微。

他奶奶虽然夺其王爵,但却将他安排在给事中这样关键的位置上,所谓栽培,已经不是说说而已,而是已经落实到了行动上来。

即便不考虑事权显重与否,担任给事中这样的关键枢纽职位,也能让他更加深刻、细致的了解朝廷政令的定制与实施各种详细流程,而不再只是走马观花的浅历。

否则,他想要了解到这些的时候,除非是担任监国。但那是不可能的,别说他奶奶、他叔叔包括武家那些远房亲戚与各个派系的大臣不答应,他自己也不答应啊。

监国?老子监个屁,都混到这一步了,还不抡起膀子自己干。

看到这个孙子于席中挤眉弄眼的将喜色强自按捺,武则天心里也颇生感触。她虽然做出了这样的安排,但其实自己心里也仍有迟疑未定,不清楚如此安排,对时局还有对少王究竟是好是坏。

但是这个小子所表现出来的才器,也的确让武则天欣赏有加,眼下还浅在事表,对诸事已经有了相当深刻与长远的方略。如果能够历练出来,可以说是不逊于近世所有以才器称的名臣。

对于自己看人的眼光,武则天还是很有信心的。但唯一让她有些迟疑难定的,还是这个小子身份的敏感。倒不是在武还是在李,毕竟无论李、武,总是她自己的亲孙子,她担心的是这小子未来或将无地能容。

此前她将与少王近日讨论诸事向政事堂群宰相们稍作吐露,在没有透露少王与谋的情况下,宰相们自然都是众口一辞的称许不一。可是当她将少王言引出来时,反应就各不相同。

宰相们态度的变化,更让武则天认识到,这个孙子虽然才情可夸,但放眼天下,除了她之外,世道中再也没有任何人能够全无顾忌的去赞赏并使用。

甚至就连她,可能都做不到这一点。尤其是这小子实在太能折腾,西京那么短的时间里,就能统合诸多官面人物,如果真不加节制的放出去,武则天都有些担心自己可能控制不住这小子。

所以她才决定如此安排,先让这小子以一个低姿态入局,看一看效果,再考虑之后该要怎么调整。而且通过这样一番高落的打压,她也希望能打磨一下少王的性子,包括时局中人都能稍微冷却一下,

祖孙两人各有思计,殿中一时间没有人声。

过了一会儿,李潼才猛地一拍大腿,起身再拜道:“臣自有罪实,夺爵应当,也甘领此罚。但想到后续人情刁难,还要求陛下护我救我!”

武则天听到这话后先是愣了一愣,片刻后则皱眉道:“就连来俊臣这样的刑事干才,都被你痛打远逐。就算荣爵不再,世道中还有什么情势喧扰敢加害你?”

“棍棒加身,能养恭德。陛下以此教臣孰近孰远,臣也能大感深意。虽然说即便没有荣爵加身,守此恩眷,世道俗流无有能害。但世道之内,终究还是有俗流之外的人选。”

李潼讲到这里,已经是一脸忐忑有加:“建安王所以家财托臣,除彼此情义深厚之外,还有就是臣封食恒出,无患臣不能承担财事。可是眼下一惩加身,臣封食荡无,建安王能不惊疑生恐,邪计扰我?”

“建安王情缓念迟,心意淳朴,他再作邪计,能邪得过你?”

武则天听到这话后,便忍不住笑骂道。老娘这段时间为了权衡该要怎么安排你,都没睡几次好觉,你现在还想拉我帮你赖账?

李潼脸色一苦,又讪讪说道:“臣身不满丈,食不足羊,若只计人命续存,用度其实寥寥。但庭中并非只有这数尺之身,开门便有人情往来,入事还有上下过问,桩桩历数,日费实巨。封食痛失之后,家计更无所仰,若再遭建安王非情刁难,妻妾号寒、举家破败,已经可以眼见……”

武攸宜的钱,他是说什么也不打算还了。本来还担心他奶奶会将宝利行社飞钱业务收走,但他奶奶所谋甚大,要直接向体制发起冲击,看不上他这仨瓜俩枣。

既然不收,那就还要自己仔细经营。可是武攸宜那点小算盘,他又不是猜不到,眼见他封邑被夺,上门讨债那是必然的。

现在自己还在禁中,武攸宜一时半刻抓不住他,更兼刚刚被重罚,自然是卖惨的绝佳机会。

“你还有养家的困顿?远在蜀乡的女子,都为了你花柳戏弄滥撒金钱,即便赤身,还患无人供养!”

这小子纯粹就是睁眼说瞎话,即便没有封食,还有田邑,至不济还能仰仗禁中赐物和民户资助,无非就是满心的算计想赖账,也亏他有脸口口声声将与建安王情义深厚挂在嘴边。

人家乐意请我喝花酒,那是我有本事,跟赖武攸宜的账有啥关系?

李潼心念一转,然后又说道:“虽然前计飞钱汇利营作公廨本钱,但计前各类铺陈,不是短时能够做好。况且飞钱施用的利弊详实,也仍然需要检验。财归建安王,无非继续囤积深藏,无益于身,也无益于众。但若交由臣来打理,则能洞见飞钱此计的利弊,来年大计铺陈,也能有的放矢。”

武则天听到这话后,倒是认真想了想,然后便点头说道:“这话也有道理,建安王那里,不需你劳心。至于你纳他诸货,稍后详造册簿,纳入宫藏。”

妈的,夸早了!一点也不大气!

见实在争取不来,李潼只能再转突破口,继续抱拳道:“臣兄光顺,笃静谨慎,十倍于臣。如今臣爵禄惨失,家门荣色顿减,二兄嗣王独身难支。恳请陛下垂恩,选长兄入事宫造,兼判宫藏飞钱汇通诸事,使家门内外有支。”

讲到这里,他又一脸郑重道:“如果蜀中这样的峰岭环拥闭塞之境都能本钱缴公,营张获利,其他诸州比日收缴,自然能更加顺畅。臣此计绝非谋私,能事此者,唯心腹谨慎守廉才堪使用,阿兄正在其宜。”

武则天听到这里,也认真思索起来,但并没有第一时间答复,只是说道:“你所请此事,我记下了。今日先居禁中,明日归家除秽,告慰亲徒,准备入事。”

0414 后进小子,恃才薄我0393 势在于朕,何问旁人0487 潞王残暴,人势难欺0013 王的起居日常0305 门墙生隙0979 新朝修律,当世准则0712 北门空虚,无人可用0985 四十荫授,科举早达0188 爱上一匹野马0773 炽情难表,惟乞一活0816 操弄蕃情,权势远邦0738 行台甲壮,南衙无兵0853 武运昌隆,威临天下0424 君王恋权,固步自封0269 西京此夜惊魂0210 笑入胡姬酒肆中0656 君臣不容,兵戎相见0946 天时在我,应时而兴0739 庐陵不动,潼关慎出1005 天家幼少,各具风格0089 贤贤易色0543 诸夷滋扰,以血还之0728 三原李潼,浪荡薄行0522 不破不立,更胜前代0554 贵人入坊,平康震惊0195 良策面授,一掷千金0019 一只大青鹅0582 号令诸族,讨灭不臣0492 赤子情怀,知足不争0946 天时在我,应时而兴0117 权门恶事0846 万众云集,骊山演武0109 仗义屠狗辈0560 长安诸水,周游不顺0208 泥销玉树,人道所悲0579 胡酋出降,突厥势崩0922 祖孙一体,荣辱与共0755 权出于我,当重其位0353 势术门庭,自非良配0106 禁中逆乱0266 生人易惑,鬼神难欺0933 半生功业,壮极青海0039 罗网常设0186 上错花轿嫁对郎0511 宗室入朝,西京惊变0690 王为我使,赠尔富贵0608 乌合成军,诸部为备0210 笑入胡姬酒肆中0986 内苑闲趣,璞玉磨剑0044 老朽昏聩,不惧一言0107 坊居闲趣0567 河谷血战,儿郎英武0673 胡酋不恭,恃宠而骄0384 二王同坊,长短必争0876 情若不复,生无可恋0092 仇人相见1031 痈疽之疾,剜骨不痛0892 故幸不复,脱袍沽酒0248 太平积忿0402 好长生者,必重医卜0571 通鼓扰敌,河谷惊魂0241 秀姿动人0860势有强弱,绝不待毙0173 算你跑得快0517 眩于名实,不知所守0657 钦陵擅权,赞普受制0462 天子难挟,黄雀在后0623 贼王狡猾,反复无常0914 奴种辱我,唯以血偿0024 神皇鉴诗0472 殿下所指,阔步以进0742 莲花六郎,生吞珠花0712 北门空虚,无人可用1048 飞禽伤谷,囤积必刑0418 酒不醉人人自醉0982 才流入京,群士待选0498 以支凌干,铭记此辱0368 薛郎铁头0532 雍王宏大,宋璟敬服0519 会师潼关,诸将迎拜1041 颓志老物,不足兴邦0745 君臣斗法,突厥南来0710 顿笔书成,命系大王0945 国运之争,不容退缩0091 恩赐瑞物0359 并州大都督0838 爱此名利,孜孜不倦0350 艰难皇嗣0082 武氏诸众0045 宫变内应钟绍京0424 君王恋权,固步自封0692 行台无选,才力告急0487 潞王残暴,人势难欺0185 嗜色如命是人情0889 人间远我,我亲人间0601 选募游弈,跨岭杀蕃0615 赤岭贯通,大军可入0117 权门恶事0213 珠玉散尽,只为彰才0284 祸水东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