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8 豺狼之国,不可不防

周历正月,本来是朝廷商议改元正朔的最早日期,可是眼下这种内忧外困的局面,再加上礼部官员有意的拖延,典礼只能延期。

李潼身在孟津,第一时间收到了来自河东道的消息,得知苏味道一行已经初步稳定住了代北道大军事宜,心里也是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局面就一派安好,像张嘉贞心中所言袁恕己等人所搞的小动作,就是存在于朝中的隐患。而突厥可汗骨笃禄暴毙,默啜继承汗位,那就是直接的外患威胁了。

对于后突厥的发展历史,李潼了解的倒不是很清楚。但他却知道,默啜相对于其兄骨笃禄,是一个更加奸猾狡诈且更难对付的对手。

李潼心里虽然一早就埋下了要跟他四叔较量一番的想法,但也并非全无底线,并不乏叔侄阋于墙内而外御其侮的节操。天下终究是老子们的,我连我叔叔都容不下,能容忍你们这些突厥余孽趁火打劫?

所以在得到河东道传来的消息之后,李潼第一时间返回神都,商讨代北道大军安置以及抗御突厥等一系列问题。

上阳宫观风殿,随着王美畅被扫出朝堂,议事的氛围一时间倒是规矩起来,人员上则就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当看到宣抚使苏味道所呈报朝廷的奏书,以及武攸宜代表代北道诸总管上表愿意服从朝廷的敕命安排,参议群臣不免都松了一口气,各自脸上也都露出笑容。

朝廷分遣十道宣抚使,到如今已经过去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各自也都有了初步的反馈,消息则有好有坏。像河南、淮南、江南等地,全都表态服从朝廷政令。

但也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也都大体不出朝廷的预料。比如山南道,便有土蛮作乱、寇掠江汉之间,河北道辽西一代,也多有蕃胡为乱。

但这些地方上的骚乱,基本上也都是长久以来的问题,并不是由神都政变所引发。毕竟这些地区,朝廷政令所影响本就薄弱,而且消息的传递也并不会太快,只要宣抚使与地方州县官员能够精诚合作,应该能够将骚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继续扩大的几率很小。

所以代北道大军,便是朝廷眼下所面对最大的隐患。当得知代北道大总管薛怀义已经被收斩,而且大军如今正驻扎在并州与汾州之间,等待朝廷进行招抚,这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利好消息。

当然,苏味道虽然妥善处理了代北道大军的问题,但手段则有待商榷。其人居然在武兴县武氏祖陵招见诸路总管,这不免有几分开倒车的意味。

眼下朝廷正急于肃清武氏在朝中的影响力,将武氏祖陵降格废除已经在议,可代北道大军居然直接驻守彼境,这不免让朝廷接下来的行动也要慎重权衡取舍。

不过,群臣也都知苏味道是雍王力荐、同时又得圣皇首肯的人选,就算心里薄有微词,但也并不将此事直接摆在台面上讨论。

其实李潼对苏味道这么做也有几分不爽,他本身对他奶奶的影响力既有依仗、也有限制的需求。虽然谈不上挟天子以令诸侯,但如果他奶奶的影响力如果还过于鲜明的体现出来,那么政变的意义也将大打折扣。

但他也明白苏味道自有其无奈之处,所承担的使命才是正事,可李潼又不能给他提供一个全无掣肘、可以从容发挥的局面,为了避免耽误大事,那也只能稍作取巧。

想到这里,李潼便将视线转向了狄仁杰,这个山西佬儿如果存心搞事的话,张嘉贞途行所遭遇的那些刁难,凭其名号在并州之境是绝对能做得到的。

狄仁杰也感受到雍王频频目视,但是由于苏味道所呈报的奏书中并没有细说使者团队中的纷争,他也有些不明所以,视线相对,目露询问之色。

狄仁杰如此表情,倒让李潼有些狐疑。倒不是觉得狄仁杰就完全没有了嫌疑,毕竟这些立朝的老狐狸控制面部表情,那都是基本技能。

不过在想了想之后,李潼也觉得狄仁杰作为第一主使的嫌疑并不大。

毕竟狄仁杰眼下的位置,一谋一动都是要立足整体大局,如今宰相班子虽然多达十人,但公认能够主持大局、行使宰相权威的,只有李昭德与狄仁杰二人而已。

如果是狄仁杰搞了这种小动作,不独李潼会不爽,李昭德也会大大不满。

代北道大军归朝之后,极大几率会补充进入南衙禁军宿卫,宰相们天然对他们就有节制权,你绕开政事堂去直接联络军将,你想弄谁?

仅仅只是为了先一步联结几名将领,便冒着打破三方平衡、乃至有可能会被踢出去的危险,这实在是得不偿失,狄仁杰也实在犯不上。

这么想着,李潼的视线便又转向崔玄暐,崔玄暐则对他含笑点头,同样一副问心无愧的模样,李潼便也对他露齿一笑,同时心里不免颇为郁闷。

神龙五王,在历史上是多么光辉伟岸的形象,怎么到了自己这里,除了先扒拉过来的一个还未发迹的桓彦范,剩下几个怎么全都跟自己不对付,还要下绊子?

且不说李潼心里这些遐思,接下来话题又转到对代北道大军的安置问题上。

这一次代北道隐患虽然得以不付刀兵的解决,但也暴露出一个极大的问题,那就是畿内力量严重空虚。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但在今年,特别是政变前后暴露的尤其明显。

甚至于就连执掌国事多年的圣皇武则天都因此直接翻车,更不要说刚刚出宫监国的皇嗣李旦了。所以加强畿内兵力,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有关这个问题,李潼虽然颇具话语权,但却不便说太多。现在畿内兵力大半都在他掌握中,如果他贸然拒绝外军入充宿卫,那他就是一裤裆的黄泥巴,很有可能在政治上遭到孤立与围攻。

比如此前清河张氏所遭到的羞辱,局外人看着虽然挺爽,但幸灾乐祸之余也不免担心若自己与雍王产生什么矛盾冲突,又会遭到怎样的对待。

所以引入外军、制衡雍王,也是当下时局不得不行的策略,倒不是为了跟雍王作对,只是为了避免一家独大、人人自危。

皇嗣李旦也热情的跟群臣讨论召代北道大军入充宿卫的问题,并不时询问李潼的意见,李潼对此只是摆手不言。

眼见雍王如此沉默,那些讨论的大臣们也不免觉得有些尴尬,毕竟这么大一个人杵在殿中,想装看不见也不行啊。

所以在群臣基本商议出一个定计之后,尚书左丞韦巨源才干笑道:“事有不决,可问智者。革新以来,雍王殿下便首当其冲,如今又身系都畿道安危,甲众增补,想来必是独有创见。臣等虽然拙计参谋,但还是需要恭请雍王殿下斧正啊。”

雍王虽然不开口讨论,但无论他们讨论的多欢,但只要雍王不点头,代北道大军一卒也难入京,除非撕破脸干一架。

李潼闻言后,出班作拜,然后才说道:“臣所计者,突厥贼酋不卒禄暴毙,其弟莫啜夺统自立,贼部局势或纷乱难定,但默啜其人自有豺狼之性,或会以寇掠立威,扰我边境,此亦不得不防!”

听到李潼这么说,群臣不免神情各自有异。他们刚才讨论的时候,倒也没有忽略这个问题,但对此多是不乏乐观的设想,认为默啜忙于控制国中形势,短时间内未必会有力外寇,因此朝廷可以从容调整内外。

不过李潼对此持不同意见,也并非只是单纯的不愿外军入京予他制衡,毕竟他本身也没打算在神都待多长时间。

“突厥,豺狼之国也!不卒禄所以召集余孽、啸聚漠上,所恃岂是德业?默啜夺位,看似悖礼,但若能寇掠聚货,饱饲群狼,部众人心自当咸附。诸公所论,是以我中国礼仪揣摩豺狼心迹,未必得体。”

李潼继续说道:“代北道大军久顿于外,诚是将士疲敝,但我大唐旧况革新,也绝不能容忍豺狼余孽虐害边境子民!代北道忧患既然已解,但边危亦不可不察,臣再请朝廷能择良将精军、巡边却贼。”

李潼这番话,虽然谈不上掷地有声,但也的确是发人深思。

圣皇武则天掌国以来,一大为人诟病的事情就是边事上的亏败,太宗、高宗两朝盛功亏空过半。如今神都革命、皇嗣监国,如果再被突厥趁火打劫、寇掠一番,也的确能够动摇统治的稳定。

“此事的确需要慎重计议,诸公若有什么良计,不妨畅所欲言,以供群众参详!”

皇嗣李旦在沉吟片刻之后,便也开口说道。

但情况就是这么一个情况,在场朝士虽然不乏智者,可也全都拿不出什么两全其美的计策出来。毕竟朝廷眼下能够征用的力量都是有数的,贸然向诸道各州再作征发,也的确有些不妥。

不是没有人提出将都畿道兵马与代北道大军内外置换,巡边防御,可是不待李潼开口,便被皇嗣李旦给拒绝了。

让代北道大军入充宿卫,的确能起到制衡之效,可如果神都防卫全都交给代北道大军,他将更加的寝食不安。

0727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0364 魏公点拨,郑姝齐聚0141 劫掠金吾卫0731 诸边备甲,以待上元0969 香阁趣致,闲人勿扰0081 少王险计0888 一藤之瓜,优劣分明0568 安境功臣,失土罪孽0618 兴亡继绝,不足成事0077 永昌元年0247 血脉的力量0265 顺水推舟0131 与众不同的大王0170 神都世情(鼠年吉祥!)0394 梁王虽强,自有能者0628 社稷永固,百蕃恭服1004 皇子通经,出阁入世0298 坐地抽利,更胜劫掠0268 薰莸不同器0921 御驾亲征,收复青海0158 亲席乏人,王能补此0997 生则同衾,死则同穴0485 抽丝剥茧,外戚弄事0956 圣人赐脯,感激肺腑0530 名臣良主,知遇相逢0651 我王权壮,誓杀钦陵0304 待罪慈乌台0242 蜀女有才0744 朱衣法冠,直攻宰相0892 故幸不复,脱袍沽酒0178 凤声初啼谁不知1004 皇子通经,出阁入世0255 肥羊难宰0605 人若谤我,我必杀之0347 明礼定序,五王降爵0946 天时在我,应时而兴0378 坐皇帝,立皇孙0259 娼儿薄行,花期错失0717 仁皎反骨,捐身关陇0600 谋婚贵女,先灵安息0839 豪掷重金,风月盛弄0927 朕既为君,爱民如子0875 赏心悦目,开胃加餐0030 百骑军士0529 奉命者正,逆命者邪0719 柳生与我,并是一人0573 狼骑入谷,唐军弃城0654 琛氏阿黎,骄横难制0982 才流入京,群士待选0624 驻兵莫离,窥望临洮0978 封衙锁库,勾检察奸0572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0907 忠魂贞烈,刀锋难屈0093 被甲登殿0793 契丹暴乱,兵掠诸州0889 人间远我,我亲人间0088 貌类乃父0419 皇嗣谋反,分押千骑0168 大凶出洛,人共杀之0831 李潼薄名,公主闻否0872 且等来日,礼成侍君0667 川西王属,岂为蕃土0901 禁绝胡僧,唐法入蕃0329 巽郎警声,各宜自省0827 大国体庞,治军尤难0140 豪气干云傅主簿0776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0375 魏王赠刀,砥砺代王0956 圣人赐脯,感激肺腑1020 朝议未定,民声先传1029 故人相见,情势非昨0291 献业求命0860势有强弱,绝不待毙0214 少王异图,乃有妄行0767 龙麟潜邸,入此能活0077 永昌元年0744 朱衣法冠,直攻宰相0274 只待神都制命0428 景从殿下,为王先驱0227 名马梨花落0576 天厌突厥,苦卤灌口0493 群臣攻讦,打杀邪风0316 鸾台给事中0863 闻香识色,乐奴而已0993 情缘玄妙,知错难改1031 痈疽之疾,剜骨不痛1018 母子异见,相争失和0568 安境功臣,失土罪孽0039 罗网常设0703 我自三郎,无谓大小0126 女皇的心腹(求首订!)0294 门人遇袭0935 蕃主东来,天威制裁0754 权势之内,概不容情0482 世道烘炉,我亦菽谷0652 只患志短,有功必酬0656 君臣不容,兵戎相见0669 长安群义,当街察奸0743 既入幸途,抽身不易0970 商贾多金,先割为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