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2 雍王宏大,宋璟敬服

朝阳升起,王师大军诸路将士各司其职,有的入城控制住城门通道,有的则在郊野列阵,将城外田野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并留下了从城门处直达城外营垒的通道。

作为雍王殿下指命全权负责赈抚乱民的官员,宋璟也早早的跟随大军出动,来到了长安城南明德门前的郊野中,不乏焦急的等待着民众出城。

明德门内通朱雀大街,这里也将是乱民们主要出城通道,因此城南单单营垒便架设了足足能够容纳五万余人的规模。

宋璟新当重任,一边等待着民众出城受抚,一边在认真的思考有关镇抚诸事的安排。人员、物资包括有关政令,雍王殿下都给了他极大的操作空间,他心里也在暗暗告诫自己,绝不可令雍王殿下失望。

对于乱民们或杀或抚,由于雍王殿下的专断,大军中虽然没有太大的争议,但许多人对此并不看好。

一则小民简识,很难说之以义理,典刑严峻才知恐惧,规令宽厚难免放纵。二则涉事人众实在太多,而且发生在西京长安这样的帝国中枢所在,一旦当中有什么波折与疏忽,所造成的恶劣影响难免会被放大,继而波及到其余州县乃至于那些边境羁縻州府的民情。

而且“抚”之一字说来简单,做来却难。需要深挖小民何以兴乱,真正疾困所在,并妥善解决这些问题。这当中所涉及的因素那就多了,上到社稷倾覆、刑令失治,下到小民寒苦、失地失家,绝不是将人恫吓出城,施舍几餐谷米就能解决。

也正因如此,宋璟对雍王殿下才发自肺腑的钦佩。定乱其实很简单,如果雍王只是一个寻常宗室权贵,麾下数万大军,令旗挥下,屠刀高举,成千上万的人头滚滚落地,西京动乱自定。

就算朝士攻讦杀戮太盛,也根本就伤害不到雍王。像是数年前的扬州叛乱与宗室叛乱,全都是如此解决。长安作为帝国心腹之地,唯有杀戮更多,才能重新恢复帝国威严,震慑宵小。

但雍王殿下却并没有选择这种更加直接简单的方式,而是选择以抚为主。杀人易而活人难,活此十数万人则更难。

关内权徒横行,小民无立锥之地、无隔日之储,这是西京动乱更深刻的原因,这是大唐立国以来的根本之弊。

太宗、高宗两代雄主,用中国之人物逐猎六夷,虽然创下了大唐威名,但也让国内特别是关中疲敝,一军凯旋,大将登朝夸功封爵,营卒归家舍空灶冷。

长年累月的国亢民疲,已经让上下隔阂深重,特别是武功勋门的过分优待,更加深了关中境内地困民疾。长安贵人能记否,六镇营卒甲衣寒?大概是已经不记得了,否则便不会因为贪吝物货便逼乱这十几万生民。

很多人嘴上不说,但其实并不看好雍王此番定乱策略。十几万民众,其中多为客民,因为短于衣食而闹乱长安,即便是镇抚下来,又该如何满足他们更深的诉求?

发还原籍,当地州县会不会收?编入土籍,长安周边有没有那么多土地安置?

但宋璟却觉得,正因人莫能为,才必须要有人敢当!雍王殿下有此担当,那么他一身志力若不捐此,又要舍谁?

心中思绪转动,不知不觉,鼓声已经响了两通,可是当宋璟抬眼望向明德门时,却发现城门处少有民众行出,绝大多数人只是裹足于城门之内,却迟迟不敢外出。

眼见这一幕,宋璟心中不免有些急躁,他就算将赈抚事宜准备再周全,可如果这些民众们根本就不出城,那也全无用武之地。

略作沉吟后,他策马行向此处的压阵总管契苾明所在,入前进言道:“契苾总管,城中乱众恐于罪责,又惧大军之威,不敢轻出。能不能让阵列营士稍敛锋芒……”

“这是你的意思,还是雍王殿下教令?”

契苾明闻言后,眼皮一掀,看了一眼宋璟。

“是、是我……”

宋璟刚一开口,契苾明便摆手说道:“不必说了,万众杂念,岂你书生意气、私情能决?受降如迎敌,若不宣之以威,岂能因惧知守!此际不出,午后入城杀上一阵,他们便知雍王殿下仁德可贵了。”

宋璟听到这话,神情不免有些尴尬,清晨离营之前,雍王殿下确是如此指令,民宜抚之,但却不应媚之,如果午后还贪乱吝出,那么便直接入城逐杀。

退回自己的位置后,宋璟也是暗暗自警,他把预设的目标看得太重,唯恐做不好雍王殿下所授事务,以至于有些乱了方寸,方才进言确有几分冒失。

但涉及十几万众的大事,又怎么会笃定只有一种可能。真正把控全局者,自然要有应对各种变数的准备。

眼下大军受降阵势已经摆开,若因为民众长久不出便收敛阵势,无疑会给人一种错觉,那就是大军不敢出击,只要他们集聚成势,便能提更过分的要求。就算能够将群众引出,这对之后的安置也是不利的。

意识到这一点后,宋璟不免感慨世事艰深,许多时候抱有一个好的初衷、也未必就能得到一个好的结果。

雍王殿下不贪一途、两手准备,难怪能克定大势、盛誉满朝,虽然远比自己年轻,但是讲到胸怀博大精深,却是自己远远不及的。

自己也仅仅只是在赈抚乱民这一点受到雍王殿下的欣赏,可如果将要长久追随、相谋大事,自己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

“雍王殿下真是国之美器,感之越深,让人越发敬慕啊!”

宋璟转头邀望灞上方位,城墙阻隔,当然看不到中军大纛所在,但却并不妨碍他对雍王殿下越来越深重的敬佩。

只是当视线落回明德门方向,看到那些裹足不前的民众时,宋璟又忍不住暗叹道:“你们还不知自己是如何幸运,若非今次率军定乱者乃雍王殿下,长安城中早已满街伏尸。若殿下真有心加害你等,留在城中又能阻大军杀戮?”

此时的长安城里,也是一副群情焦灼的场面。许多人都在窃窃私议究竟该不该出城,城外的王师大军又会不会遵守告令不害他们。

“三郎,你觉得咱们究竟该不该出?”

拥挤不堪的安化门内,一群乡徒们也包围着刘禺,一脸紧张的询问道。

刘禺神情仍然颇为憔悴,听到众人发问,他只是叹息道:“杀或不杀,本不由咱们,城内城外,也没有什么分别。眼下这态势,出或不出,还是大家心里各自算计。我不知前路是生是死,也实在不敢随便开口。”

这话说了也等于没说,当然就算刘禺言之确凿,众人也未必就言听计从。如果对官军的告令还有什么盲目信任,他们也不至于闹乱长安。

“三郎,你又要做什么?”

众人还在低头沉吟,却见刘禺已经往人群拥挤的城门处行去,忙不迭张口发问道。

“我要出城去,阿弟在城中失散,不管是死是活,都要向官军打听,早一刻出城,早一刻询问。”

不同于众人的彷徨不定,刘禺对自己生死看得没有那么重,只是想知道兄弟音讯。

听他这么说,又有乡人疾声道:“三郎你可不要冒失,你家娘子待产乡中,你要是死在这里……”

“我已经说了,官军要杀,不管城内城外,咱们也活不下去,留在这里,只是多受一些煎熬。”

刘禺头也不回的说道,并惨笑一声:“我先行一步,你们如果还不能决,那就瞪大眼看我稍后是生是死。”

众人听到这话,又是一阵无言,然而旁边人群里,却有人指着刘禺说道:“壮士有胆魄,我与你同往!咱们三秦儿郎,生有壮气,死留英骨!那位率军定乱的元帅,据说还是一位唐家名王,他若真仁德活我,我一生敬他。他若只是使诈诱杀,捐此一命揭露一个王者丑恶,总是不亏!”

说话间,那人伸开两臂,排开阻在周围的人众,大踏步往城门前行去,倒是颇有几分视死如归的豪气。

其实各边城门也都不乏此类轻视生死之人准备出城,只不过城中大部分乱众都聚集在城门前,使得道路拥堵不堪,所以才没有在第一时间便出现群众蜂拥而出的场面。

但是随着第三通鼓声响起,各边城门都陆陆续续有人行出,虽然数量不多,但一个个脚步坚定,气概不俗,也吸引了内外众多目光。

“西京此乱,礼道荒驰,政教不修,上下失调,贫富不均。长年久弊,远非短时能缓。大军虽然告令全城,但真正能应命者不容乐观。若一道声令能解此胶着之势,也就不需要再以大军陈设恫吓。”

灞上大营中,李潼策马出营,一边行着,一边对身后的郭达、李祎等人说道:“士人总以诗书而轻慢庶民,标榜礼义,但这只是知者夸言。凌冬不凋,知难而进,真正的风骨只有在事中才能彰显出来。譬如四郎旧时玄武门那一刀,世道几人能为?”

郭达重伤后休养月余,身体仍然非常虚弱,眼下也只是勉强策马缓行,听到殿下言及故事,脸上露出几分羞赧:“仆并没有想太多,只知殿下用我,舍命以报。”

“生人百态,各不相同,妙处便在于量才为用。博闻广识、足智多谋者,未必比得上一点拙忠。世人没有错生的才器,只有不能赏之用之的人主。来年关内百事待兴,你们都是我亲近之人,分劳领事在所难免,要有识人之能,要有用人之度。”

说话间,李潼又遥指前方说道:“譬如这第一批踏出城门的人众,或有审时之明,或有归治之心,或有轻死之悍,或有勇事之壮。他们或许只是草野中的微士,但这一步迈出,或可踏足彼岸。宋璟此前争求引用民士之力,大半是要由此类涌出了。但这些人士,未必全合庶事之用,稍后你们分往各处城门,取录籍名备用。”

众人闻言后,各自点头领命。

正在这时候,城东延兴门又遣军使回报,道城中勋爵诸家再次请求出城来见。

“那就让他们过来罢。”

李潼想了想之后,点头说道,然后又转头吩咐道:“着平阳公接待那诸家来人。”

平阳公便是武攸宜,如今国业归唐,武攸宜原本的建安王爵也被夺,转封平阳郡公,算是武家残余中混得最好的之一,其他的或死或贬,或闭门待罪。

李湛一直憋着坏主意想收拾那些人家,这会儿自然又忍不住上眼药说道:“那些人家急于出城来见,必有非分之请。如今西京局势俱在掌控,见或不见他们,实在影响不大。”

“见总是要见一见的,毕竟故勋门庭,不好过于冷落。”

李潼一边说着,一边又吩咐道:“西京诸水碓碾资讯,稍后递给平阳公一份,他懂得怎么做。几家来人出城后,即刻封闭延兴门,不准内外出入,延兴门上再架几具重弩。中军两千骑移至延兴门外,待命入城。”

李潼猜测那些人家或许是见自己对于乱民过于宽大,所以心里生出什么不切实际的幻想,如果还将他们堵在城坊中,凑在一起还不知会憋出什么坏主意。还不如将人引出来,通过实际态度让他们认清事实,乖乖接受宰割。

他对西京这些人家手掐把拿是一方面,可如果吃相太难看了,神都方面也会难免微词。眼下他在西京立足未稳,还是不方便跟神都闹得太僵。所以就算要搞这些人家,也得找点神都方面挑不出毛病的理由出来。

0200 捐麻入社,义气感召1012 学士才高,群众争访0457 强卒入坊,魏王伏诛0195 良策面授,一掷千金0494 才不配位,必受其殃0193 太平托子0759 圣驾渡河,姑且一论0962 祖宗功伟,万世不祧0445 死不入黄泉0508 豺狼之国,不可不防0018 跋扈宗王0841 盛世浮华,蓄势待发0728 三原李潼,浪荡薄行0156 武氏群英会0725 水土不同,或橘或枳0730 壮怀激烈,不负王恩0367 代王至孝,感动人间0623 贼王狡猾,反复无常0412 薛师障车,魏王破家0566 刀光闪烁,狼骑出没0667 川西王属,岂为蕃土0919 贼占西康,大战在即0409 巨财将入,可议封禅0484 潞王自退,雍王归宗0276 欺人势弱,彰其凶恶0269 西京此夜惊魂0433 代王威重,徇私窃功0626 游弈交锋,不死不休0431 千卒入都,只待召用0430 千金易得,真心难求0722 孽情难守,一别两宽0506 嘉贞入营,可汗暴毙0968 满城珍宝,聚此一户0808 三原县子,妻儿同荣0093 被甲登殿0226 疯狂的武周0646 红翎赤喙,可杀蕃贼1039 浴血杀敌,英姿壮否0701 幽州都督,东夷都护0553 不择手段,敛物备战0889 人间远我,我亲人间0640 玄暐横死,杀机四伏0617 龙凤之种,贵不可言0558 用进黜退,当然之事0561 豪商入府,犬马效劳0597 海西伏俟,大论钦陵0182 不堪回首的情事0448 魏王归世,阔坊造邸0213 珠玉散尽,只为彰才0921 御驾亲征,收复青海0581 诸胡群聚,京观骇人0921 御驾亲征,收复青海0138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0142 就怕有坏人1000 仕途未进,君恩已享0321 来君珍重0769 我之所在,鼎之所在0909 元振镇边,色亦有道0540 关中虽险,不复天府1048 飞禽伤谷,囤积必刑0510 良策难行,太平夺事0789 榷盐新政,以补粮荒0824 祚荣落网,渤海难创0567 河谷血战,儿郎英武0320 高句丽遗民0987 外苑置业,夫妻同心0161 宰相荐才0836 长安百姓,竞备佳节0805 册授群臣,大治将兴0161 宰相荐才0787 背弃宗庙,大恶难恕0715 二王三恪,渊源何出0972 普世万物,汇聚博览0637 国器递授,噱谈而已0548 天家无情,势弱则弃0409 巨财将入,可议封禅0425 祸延深宫,三思杀女0843 春风得意,探花游园1014 长安繁华,享之不易0926 老将入朝,执笔修典0547 受命于母,人间未有0928 旗纛之下,俱朕肱骨0893 蓬户兰芷,馨香可爱0397 中使登邸,移取谱牒0764 皇命驱使,杀贼有功0047 向阳而行0842 圣躬永健,长享此国0625 顿兵海东,入定九曲0111 少王人物如何0988 典刑在德,不唯轻重0495 天家情浓,爱屋及乌0140 豪气干云傅主簿0796 东西杀敌,叛唐必死0845 情义可赏,为我娱亲0332 安西告捷,台省振奋0876 情若不复,生无可恋0437 新授殿中监0198 寸微灵光,日月照拂0195 良策面授,一掷千金0586 雍王勇健,使人心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