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66 刀光闪烁,狼骑出没

原州地处高原,依傍陇山余脉,泾水、清水等数水源出于此,境中萧关为关中四险之一,此境也是关中腹心所在。

位于原州附近的清水谷地,有唐人驻军于此所设屯田子城。

城外坡地上,杀声震野,有几百名突厥骑兵在河口纵马疾驰,不断驱赶着或编发、或髡顶的杂胡壮丁们向着坡上的城堡冲杀。

这些杂胡们衣袍凌乱,手中所持不过棍棒、套索之类的简单器械,全然不如后方的突厥骑兵们弓刀俱备、甲衣整齐,更不要说城内的唐人守军了。

“放近了射、放近了……蠢物,你是要勒断手指吗!”

城头上,唐军守将为了节省体力,并未着甲,在城头往来奔走,并观察着城外贼情调整战术。

这一座子城规模并不大,主要是用来收放粮草的仓城,除了高据坡顶,一侧临水之外,远远谈不上险要。城中守卒也不过八十多人,此时有三十多人在城头控弦御敌,其他的士卒则安坐于内墙下养精蓄锐。

单从人数一轮,敌我之间可谓差距悬殊,城外单单编发着甲的突厥骑兵就有两百人之多,而他们所驱赶的附庸杂胡则有六百多人。

这一路人马午后抵达城外,短歇片刻后便发动起了进攻,开战伊始就被射死了几十人。突厥骑兵们虽然更加精壮,但却各自惜命,自不会首发出战,只是驱赶那些杂胡们上前消耗守军的气力并械用。

这一次突厥骑兵突然绕过萧关入寇原州,州城平高城猝不及防下被攻破,刺史冯敬禹只率数骑在城破之前突围离开城池,逃入了清水河谷连城中。

突厥长途奔袭,人马俱乏,乍入城内,忙于抢掠,一时间也没有顾得上追击溃众,这才给了河谷诸子城准备防御的时间。

原州地当要冲,州府平高城位于泾源陂间,虽处要道,但却并非州内元气精华所在。倒是清水河谷地势开阔,内腹广大,几年时间里,开辟良田两千余顷,是原州甲兵、物资集中所在。

突厥贼寇不知原州虚实,寇入平高城后便以为万事大吉,却不料平高城中并没有太多物资储备,只有一些途径驻留的商队遭了殃。在察知虚实后,这才又连忙整军向清水谷地进发。

然而当突厥骑兵到来的时候,此处诸军早已经做好了准备。突厥骑兵虽然来去如风,但却不耐攻坚。

特别清水河谷环谷连城十七座,互成掎角之势,牵一发而动全身,虽然守军只有三千出头,但却将突厥来袭之众困在此地将近二十天。

若不攻下清水河谷,突厥突袭原州的意义便不大,虽然扫荡其他境遇也扫荡颇丰,但坐望肥肉摆在眼前,若不一口吃下,这些狼骑们又怎么舍得离开。

虽然突厥也有别的选择,比如沿泾水南下、直入关中腹地,或者是翻越陂塬、东向寇掠庆州。但此番突厥沿贺兰山南下已经占了出其不意的便利,若再继续深入大唐境内,风险无疑陡翻数倍。

而且若不先拔除清水河谷这个唐军据点,无论突厥向何处而动,这支军队都是抵在他们后背的一柄尖刀。所以尽管此地连城浑然一体、十分难啃,突厥骑兵们仍然要留在此地死磕。

唐军装备精良,更何况原州本来就是关中门户,是河曲诸州驻军的后方基地,各类军械物资储备有余。

尽管突厥骑兵过去数年间寇掠大漠南北并大唐诸边州,军容养成已经颇为不俗,但仍然不比唐军。或许全盛时期的东突厥武装堪与唐军相比,但明显不包括眼前的后突厥余孽。

城外这两百多突厥骑兵,多着轻便皮甲,偶或前胸缀着一块铁片,甚至就连铁质的兜鍪都甚少。当然也是跟他们此刻的战术选择有关,保养离合之势,存留来去之力,减少披甲才能降低战马的消耗。

为了减少自身的消耗,突厥骑兵们便选择征召驱逐在野民众参与作战。

原州境内,胡汉杂居,一些胡人不惯居住在城中,只是沿河谷游牧。原州守卒们仓促间能够组织起清水河谷的防御,已经算是居安思危、应变敏捷,更无余力去收束或驱散这些在野之民。

于是这些胡人们,便成了被突厥骑兵赶上战场的消耗品。当然,突厥所寇掠的唐人同样不少,单单平高城破后,便在城中俘获了足足数千人。

但是唐人性命要比这些杂胡金贵得多,唐人本身便有耕织以及各种工技。必要时,又可以拿来当做与大唐官军们交涉的一个条件。

而且,一旦将唐人驱向战场,可能这些唐人即刻就会倒戈反冲他们的战阵,从而给守军制造里应外合、出击杀敌的战机。

突厥刚刚兴兵复国的时候,便吃了许多这方面的亏,到后来,他们俘获的唐人要么悄悄围杀,要么聚在阵后严加看守。只是将一些抓捕到的唐人官员提押上阵,用以威逼叫阵,动摇守军的军心。

虽然彼此都是胡人,但突厥人对本部族之外的胡人们却少有体恤,甚至于比对唐人还要更加仇视。

原本东突厥颉利可汗曾为大漠霸主,诸胡部都要臣服于其王帐之下,但是在唐人的挑拨之下,那些臣服的胡部、以薛延陀可汗夷男为首的九姓铁勒率先背叛颉利可汗,归附大唐。

在突厥人看来,九姓铁勒的背叛直接造成了突厥汉国的覆亡,若非这些奴户卑胡反水,可能到现在突厥仍还是草原霸主。

当然,九姓铁勒被突厥人如此仇恨倒也不是冤枉。东突厥覆灭、颉利可汗覆灭之后,薛延陀独霸漠南,对东突厥余部很是进行了一番报复打压。

甚至当大唐将东突厥余部安排在河曲诸州之后,薛延陀夷男可汗更率军直攻此境突厥余部,以此来表达对大唐的不满,同时也想痛打落水狗,希望彻底消灭东突厥,使其霸业更加巩固。

而这一疯狂举动,也直接造成了薛延陀的覆灭。当太宗皇帝明确表达了对夷男可汗的不满之后,原本围绕在薛延陀周围的铁勒诸部也纷纷离散,最终在贞观二十一年,薛延陀被李勣攻灭,结束了其潦草的草原霸业。

归根到底,薛延陀根本不了解大唐开国这一代君臣是何脾性。

武德九年,太宗李世民刚刚完成了玄武门之变成为大唐皇帝,颉利可汗便率军十万直抵渭北,距离长安咫尺之遥。内忧外患之下,李世民被逼无奈与颉利可汗相约城下之盟。

而到了贞观四年,颉利可汗便故地重游,但这一次却非耀武扬威,而是作为战俘入朝请罪。短短四年时间,大唐君臣卧薪尝胆,便覆灭了东突厥这一草原霸主。

面对这样的君臣,薛延陀夷男可汗居然还妄想能够取代东突厥在草原的霸业,也真是异想天开,自寻死路!

正因为这一段过往,突厥余众们对九姓铁勒可谓仇视到了极点。

骨笃禄起兵反唐,第一桶金就是在九姓铁勒身上捞取到的,甚至就连骨笃禄复国建牙所在的郁督军山,都是原薛延陀牙帐所在,对九姓铁勒的怨念可见一斑。

因此,入寇原州的这些突厥骑兵们,根本不将当地内附胡人当人看待。这些反骨仔们,颠覆了他们的霸业,还想落井下石、将他们赶尽杀绝,现在抓住机会,就是要消耗这些人命,既是复仇,也是要消磨唐军的战斗力。

“这些贼胡们,他们绕关南下,难道只是为了驱害人命?周旅帅,不如咱们披甲上马出城冲杀一程?城外那些胡儿,闲来不少供奉,如此射杀关前,真是有些不忍心。”

有甲士扣弦,射杀一名将要翻过城外拒马的胡人,忍不住转头对兵长说道。

此言一出,城头上许多兵士都转头望来,颇有认同之色。城外那些前冲的胡人们,根本就手无寸铁,有的背着麻毡沙土就往前冲,完全不能抵挡城上射出的飞矢。

战斗至今已经进行了一刻多钟,其实那些冲阵的胡人们也早已经崩溃,只是被一群突厥骑兵们围堵在城外坡地之间。向前是死,向后也是死。

到现在,城中守军所射杀的多数都是慌不择路、靠近城防战线的人,但其实他们早已经肝胆俱裂,行动全无意义。所以守卒们对于城外那些漠视人命、耀武扬威的突厥骑兵们也是恨极,不愿再射杀那些杂胡牧民,想要直杀那些突厥贼众。

“说的什么胡话?城外人命可惜,我营士性命就不可惜?”

兵长闻言后,顿时皱眉冷哼道:“都打起精神来!突厥远袭几千里,能全无声息的寇入原州,难道他们真无一战之力?眼下消耗人命,保全势力,还不知存着怎样歹念!凡靠近拒马者,一概射杀,那些胡民或可怜,可一旦城破,他们就是帮凶。不准远射,不给突厥游骑收捡我军箭矢的机会!”

此时,在清水河谷数里外的坡岭后方,一支两千多人的骑兵队伍正缓缓向清水河谷逼近。

这支队伍武装精良,羊皮口袋包裹的甲胄挂在马鞍一侧,所配矛锋近尺、寒芒闪烁,弯弓背后,每人腰际都悬挂着满满的一壶箭,脑后的发辫用皮筋结成一束,头顶的毡帽帽沿垂在两耳之间。

若有早年在大漠出入的人,见到这群骑兵的装扮,肯定能惊声呼出,这就是突厥可汗牙帐直领的附离狼骑!狼骑出没,可汗驾临,这曾是整个漠北群胡的噩梦!如今,噩梦重回人间。

0950 国人庸碌,大论真雄0902 赞普成年,几分肖我0978 封衙锁库,勾检察奸0736 长情在守,不争短愉0419 皇嗣谋反,分押千骑0190 神皇权法,血授少王0923 爱子心切,暂不立储0155 吾年弱冠加朝散0388 口是心非,有情无胆0672 蕃女感恩,版籍进献0894 郡王秀才,授职麟台0635 诸情不协,国事维艰0038 水涨船高0441 悍命拒刑,以死隐恶0084 具位庸臣0848 大将薨逝,北疆不安0264 色是杀人刀0404 人人自危,谋定相位0368 薛郎铁头0235 义伎捐金0067 协律颂今0234 刑威如玩物0097 壮力当赏0783 跳梁小丑,不足为虑0630 扩地千里,兵指海西楔子0376 纨绔卫府0265 顺水推舟0993 情缘玄妙,知错难改0848 大将薨逝,北疆不安0400 主动出击,意在狄公0632 上阳宫冷,人情炙热0591 陈兵青海,敢否一战0927 朕既为君,爱民如子0162 板荡识诚臣,入死不自知0795 无上可汗,进退失据0487 潞王残暴,人势难欺0759 圣驾渡河,姑且一论0134 我的心腹在成长0118 从子昌嗣0676 宣法入蕃,礼佛得庇0482 世道烘炉,我亦菽谷0508 豺狼之国,不可不防0423 千骑入卫,诸事待张0676 宣法入蕃,礼佛得庇0356 城南话别,著新寄意0460 大将不寿,哼哈就位0198 寸微灵光,日月照拂0392 仙踪杳杳,还我巽卿0175 索性以身相许0270 兵入武氏邸0397 中使登邸,移取谱牒0549 昭德强悍,群相喑声0324 宝藏仍未枯竭0113 荒园生妖异0486 合籍不改,践踏名族0021 少王不寿诗家悲0040 内教坊伶人0546 参军气壮,宰相自辱0386 升仙太子,羽衣控鹤0759 圣驾渡河,姑且一论0373 君恩浩大,九死难报0855 天不弃我,君不弃我0917 大事所谋,环环相扣0808 三原县子,妻儿同荣0711 情势无感,不堪大用0953 天神难庇,蕃主出逃0828 孽名元一,唯持恭谨0063 明月暂未有0064 薛师信义0191 少王竟知有我0196 卑职愿从大王0571 通鼓扰敌,河谷惊魂0079 神宫巍峨0101 出阁河东王0870 薛郎教弟,不毁门风0838 爱此名利,孜孜不倦0822 名为主上,实是傀儡0410 皇恩厚赏,代王迎亲0555 一步登天,江山为靠0099 宰相危矣0188 爱上一匹野马0488 庸人自扰,死不足惜0596 霸业成败,功在土浑0667 川西王属,岂为蕃土0147 威名远播陈街使0715 二王三恪,渊源何出0604 诸胡聚首,桀骜伏诛0866 诸子不才,不可付事0372 拙子外送,娇娘入门0984 选司公正,风骨强硬0446 白刃不相饶0572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0989 重修故道,参天可汗0519 会师潼关,诸将迎拜0161 宰相荐才0793 契丹暴乱,兵掠诸州0429 世事诡谲,父子分道0030 百骑军士0139 蒲草杂蔓亦葳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