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52 只患志短,有功必酬

“大唐竟又与蕃国开战?”

附国国君闻言后忍不住惊呼一声,不乏狐疑的打量了郭元振几眼,有些不肯相信、或者说不能理解。

其国消息虽然多有闭塞,但他也知道吐蕃几次大战都将大唐打得大败亏输。

其国眼下作为吐蕃的附庸,吐蕃为了树立其强大且战无不胜的威望,自然是要在其附庸部族当中重点宣传几番战胜大唐的威风事迹。毕竟在当下这个时代中,大唐就是强大与繁荣的代名词。

见土王神情如此,郭元振忍不住冷笑一声并说道:“我大唐立国于天地中央,底蕴深厚、控御百族。吐蕃不过一个骤起于西面的贼患而已,往年趁我国君臣不知其贼心凶恶、四出掳掠壮大自身,羁縻诸部数告贼扰,吾皇才遣分师击之,虽然略得败绩,但也确知贼势的确是壮大起来。

此前数年间国中女主圣皇当事,与民休息、不重甲事,更兼吐蕃未敢轻寇我国,所以未有大军讨之于本土。但在西域,仍是痛杀蕃贼,使其无有立足之地。到如今,国人储备殷实,一代少壮勇士编甲入伍,更兼大器名王专掌西方军务,破蕃只在顷刻之间!”

为了增加自己言语的说服力,郭元振甚至开始贬低自己,自嘲一笑道:“名王爱少壮,似我这种年齿增生的中年之士,尚且不能得用正面,只被发遣到西南蛮荒之境用事积功。就连我这种人物不器者、只凭几十卒众,便能将数千蕃军玩弄指掌之内,我国几十万真正精勇的带甲之士风采如何,你能想象得出?”

郭元振这自贬之语还是很有说服力的,毕竟附国国君本身便深受其扰,到现在性命还在郭元振控制之中呢。由此再展开联想,眼神中的变化不免就更加丰富起来。

大唐究竟有多强大,附国国君是真的没有什么具体概念。身处蛮荒之境,早年其国虽然也有入贡中央皇朝的经历,但那已经是他爷爷辈的事情了。所以对于天朝上国的概念,对附国国君而言,也就仅止于听爷爷讲那过去的事情。

虽然境域之内常有商贾往来,附国国君也曾接见一些商贾,询问有关大唐的事情,但那些商贾本身在国中也都处于卑鄙下流的地位,很难将一个大帝国全貌都给勾勒出来。可单单他们所提供那海量的、品类繁多的货物,已经能够让人深刻感受到唐国的富强。

但在想了想之后,附国国君还是忍不住开口说道:“蕃国大论钦陵,可绝不是简单人物,藏土千年一出的人杰,凡与为敌者,统统没有什么好下场。旧年蕃国大臣还与钦陵族亲议盟于道坞城,虽然成功杀掉了钦陵的兄长,但后来却全都遭到钦陵报复,就连我国都受连累颇多……”

作为蕃国扶立起来的傀儡,钦陵在附国国君心中积威可谓深重。

他所说的这一次议盟,就是旧年吐蕃大臣勾结噶尔家族亲谋乱,干掉了钦陵的兄长、也就是当时的大论赞悉若。

但之后随着钦陵归国,诸参与谋乱者无一善终,整个吐蕃国中可谓上下动荡,单单诸茹茹本就死了好几个,甚至包括一些世传邦部的邦主。

因为谋乱是从道坞城开始,所以附国也受此连累不轻,从吐蕃王都逻娑城一直到附国所在的大藏地区,可谓是血流成河。附国国君的父亲,上一代的土王就是在这场风波中直接惊悸而死,更是膝行几十里赶往钦陵大营连叩几个昼夜乞告求饶,最终才幸免于难。

自此之后,钦陵的强悍可以说是深深烙印在附国国君心中,哪怕私下闲话,都不敢有什么不恭之语。

当听到眼前这唐国勇士居然要拉拢他与钦陵为敌,更觉膝盖生疼,下意识的便想拒绝。

早年的教训实在太惨痛,让他至今犹有余悸,在其心目中与钦陵作对,简直是比反抗吐蕃更加危险的事情。哪怕听见此类消息都要掩耳避走,更不要说加入其中。

郭元振见土王一脸惊恐之色,默然片刻后却突然笑了起来:“钦陵不过蕃国一个外强中干的权奸而已,竟也值得国王如此惊惧?我区区大唐名王门下一走卒,尚且敢直攻你的都城,持王而走。钦陵若真强大到无所畏惧、犯者必死,国王还有命在?”

“这、这怎么相同?我、我从无冒犯钦陵的言行,当年我国也只是被蕃国权贵裹挟入事,这才遭到了报复。我虽不知唐国今次与大论交战者是何等人杰,但眼见到蕃国那么多豪强与钦陵为敌都不得好死。就算我肯尽力帮助壮士,也根本就害不到远在青海的大论……”

附国国君对钦陵的敬畏深入到骨子里,一脸畏惧的说道,并眉头紧锁,仔细的打量着郭元振的神情变化。

土王这一点神情变化落在郭元振眼中,对其心思自然洞悉无遗。这土王讲了这么多对钦陵的敬畏,无非仍在继续拿捏,一则试探其人在自己的后计规划中占多大比重,二则就是尽量争取安全保障。说白了,既不想担风险,又想要更多好处。

“附国蛮夷小邦,于两强相争之间,本就没有立足之地。无论是我王,还是蕃国钦陵,彼此对峙下,能知国王是谁?我王使我入此蛮荒之境,本就心存体恤你们这些受控于蕃国的蛮夷之类。”

了解到土王心里同样蠢蠢欲动之后,郭元振便说得更直白一些:“我大唐国富民强,凡有用武于边,人物盛集待用,可以不假外求。

但蕃国则不然,其国骤起于西陲高岭,凭其士伍凶悍、四处掳掠补其用度。凡有攻防大计,则必强索附庸,才能略得维持。今次青海交战,胜负并不争于短时,钦陵不死,唐军不撤!

彼此用兵,旷日持久为计,我大唐国力鼎盛,可以一直维持下去。但蕃国钦陵若想长足为守,则就必须要向诸邦部征发人物助战。过往累年,因为钦陵强悍滥兵,蕃国早已经兵疲物困,若再向你等邦部加重索拿,国王自度还能支几时?”

讲到这里,郭元振又拍拍土王肩膀叹息道:“我王必杀钦陵,只因心存仁念,不愿见你等蛮邦生机捐尽的助涨贼势,所以才使我走访西南蛮夷。既然国王你也是心存定计,不愿与钦陵为敌,那也无谓勉强。今次攻你城邑、略有叨扰,但我本无加害之心,于此休养短时后,自告辞离去。”

说完后,郭元振便起身抱拳,表示不必再继续谈下去。

然而附国国君见他如此表态,一时间却有些情急,忙不迭举手说道:“我、我不是……壮士对我国危困所知深刻,我自然也不甘心束手待毙,想要自救。但只恨自己势力微弱,不能真正伤害到大论,若再将之触怒,恐怕会得更严重的报复……”

附国国君言及于此,也是一脸苦色:“大论强作攻伐,征用频繁,无论蕃国还是诸邦蛮夷都抱怨不已。但只因为他实在是骄横难制,只能默默忍受困苦,但各自心里,谁又不盼望能有天降神兵将他铲除!

往年我附国能够统控大藏,自然也不是软弱的小邦。但现在就连国王卫士都被征发作战,使我身边全无勇壮护卫,壮士几十人丁就能把我挟持。此俱大论害我,心中能无恨意?”

话讲到这里,附国国君终于将心底对钦陵的怨恨表露出来。这些年来钦陵穷兵黩武,早已经搞得蕃国内外怨声载道,特别他们这些附庸蛮邦,更恨不得能将其扒皮抽筋以泄愤意。

“如今的我,在蕃国把控之下,于大藏之地已经是一个笑话,威望丧尽,甚至就连国中诸部都已经不再敬重我这个王上。壮士如果想借我名义勾连西南这些蛮部反抗蕃国,实在有些难办……”

附国国君不失自知之明,讲到这里的时候,脸上也流露出几分羞赧。

郭元振闻言后则笑语道:“西南诸蛮,本就一盘散沙、各自算计,就算勉强整合起来,也不成可观势力。若要直接触伤到钦陵,仍需从蕃国内部下手。国王与蕃国诸多权贵因物货勾结,这本就可以大加利用。往年国王势力弱小,只可凭此自保。但如今,你若肯听从我的安排,自可暂借我大唐名王威势,自然大有可图!”

听到郭元振这么说,附国国君顿时流露出极大兴致:“壮士能不能说的更浅一些?”

“如今蕃国国内,噶尔一家独大,国事几成家事。若不除之,则国将不国,其国人能无忿情?如今我大唐壮甲集于青海,钦陵心神俱专注于彼,无暇回顾国中。此亦蕃国除此大奸之良机,此时不作,更待几时?”

听到郭元振如此分析,附国国君神情变化也丰富起来:“钦陵霸权年久,蕃国中想要杀他的不只一家。可、可他们就算要谋事,怕也不会听从我的煽动……”

蕃国贵族会不会听从自己的煽动还在其次,关键附国国君在其中看不到可供自己牟利的机会。

郭元振闻言后则笑语道:“这就是在考量国王对蕃国情势了解深浅与否,我王用士从来不吝豪赏,偌大富贵置以待才,只患才士志力有短,从来不患功大难酬!”

0211 不宜轻沾侠名1035 三月龙兴,幢盖张护1052 曲终人散,火树银花0994 故调新唱,意乱情迷0248 太平积忿0318 少王凶顽,夺人宅业0080 猪狗之才0790 孝杰一生,唯恐负义0434 旧案新翻,大臣难逃1006 南士北行,道途寂寞0164 官拜尚辇奉御0968 满城珍宝,聚此一户0180 岂能笑骂由人0179 寄命人间,应信缘数0163 加官加封0282 眼高手低,矜傲排外0616 蕃国怀奸,仁愿入陇0132 老马不行,非是良骥0059 生人探幽0213 珠玉散尽,只为彰才0457 手中有剑,可斩凶恶0175 索性以身相许0911 蕃使横死,赞婆归乡0726 明主恩遇,指点迷津0143 被抄家的丘神勣0161 宰相荐才0918 尽力而为,不负此生0937 壮烈割舍,清白事唐0935 蕃主东来,天威制裁0504 勤王难行,怀义伏尸0777 宗家冢嫡,监国元嗣0328 野狐宰相0147 威名远播陈街使0011 仁智院家人们0074 《万象》美哉0592 诸族姝色,惟王撷取0731 诸边备甲,以待上元0427 刑司捉人,代王回拒0319 巽郎才壮0295 无妄之灾0026 圣母临人,永昌帝业0968 满城珍宝,聚此一户0349 魏王亚献,宰相趋送0445 死不入黄泉0275 访才若渴,求婚似疾0200 捐麻入社,义气感召0365 群僚入庙,参佐代王0694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0631 露布入都,名王壮功1037 大局为重,战不如降0225 无儿还有孙0369 诸武争位,建安得筹0638 关山阻远,凭书寄意0741 北衙军事,分一杯羹0628 社稷永固,百蕃恭服0008 圣母神皇0252 名王身死,自应有殉0974 故事险恶,祸根难躲0599 赤岭为界,阻敌阻我0137 好生是天德0452 人既不存,需留清白0888 一藤之瓜,优劣分明0346 圣皇赐经,各自有命0278 巨富惊人0591 陈兵青海,敢否一战0396 何患无势,转瞬即来0278 巨富惊人0972 普世万物,汇聚博览0683 子昂投书,强辞孽才0385 名门遗珠,唯王赏识0877 行止所在,不容邪祟0137 好生是天德0404 人人自危,谋定相位0754 权势之内,概不容情0934 德祐农本,社稷之福0460 大将不寿,哼哈就位0048 内教坊诸事0312 本钱自收,一本万利0059 生人探幽0877 行止所在,不容邪祟0959 势利膏梁,有伤风化0733 人事纠缠,有情难阻0347 明礼定序,五王降爵0756 东行请命,为王先驱0514 豫王失礼,昭德剖心0394 梁王虽强,自有能者0167 唐家气数,应在大王0211 不宜轻沾侠名0393 势在于朕,何问旁人0721 燕子筑巢,无惧恶雀0435 北门操戈,奉命行事0969 香阁趣致,闲人勿扰0151 神都此夜多惊魂0692 行台无选,才力告急1002 诸酋自肥,归化不易0631 露布入都,名王壮功0972 普世万物,汇聚博览0760 唐家有我,我有一剑0778 爵人于朝,刑人于市0219 云横秦岭家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