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 情势无感,不堪大用

有关青海王慕容忠请求归朝或者举部内附的记录,政事堂记载可以一直追溯到垂拱四年。之所以是从这一年开始,是因为吐谷浑先王诺曷钵死于此年,慕容忠继为青海国王,正式前往安乐州统领其部。

换言之这家伙从一开始就拎不清、摆不正自己的位置,抵触朝廷这一桩安排。从垂拱四年至今,各种形式的上奏便多达十数起之多。

这不仅仅只是李思训自己的感受,此前历任宰相对此也都有类似评语。

武周长寿年间,姚璹担任宰相,提议政事堂编写《时政记》,不仅仅记录施政事则,更将当时君臣讨论各自观点、看法都详细记录下来。一者封存史馆,用于修史。二者就是存留政事堂中,供继任宰相们了解前任的施政纲领与各自理据,以避免朝令夕改、人亡政息。

当然,能够担任宰相的各自都有一套见解方略,而且所面对的时势也未必相同,未必就真的萧规曹随、不敢逾越。但《时政记》的编写,对于一些朝情大事的还原度极高。

《时政记》中就记载了一次前代宰相针对慕容忠其人其事的评价,其中前宰相李昭德的发言记录就很具有代表性。

李昭德的看法是,自贞观年间开始,吐谷浑便久为藩篱之用,此前是用于防备吐蕃。但在吐蕃权臣禄东赞父子的攻略下,吐谷浑王室实在是软弱无能,几千里疆国拱手而让。

之后朝廷庇护吐谷浑,将之安置于安乐州,除了吐谷浑王室这一层国戚关系之外,也是废物利用。将吐谷浑安置在河曲之左,进可以再次用来攻略青海,退可以平衡河曲之间铁勒诸部与东突厥降户的势力对比。

铁勒诸部与东突厥本为世仇,此前朝廷将两方安置于河曲内外,就是为了让他们彼此制约。可是随着东突厥势力死灰复燃,躁闹于大漠南北,这种过于对立的局面不利于长久维持,分分钟都有可能演变成大规模的武装冲突。

青海大非川一役,吐谷浑复国盘算落空。这一批亡国之众安排在灵州贺兰山南麓,就可以盯防铁勒诸部与河曲六州东突厥亡户,达成一个三角对峙状态。

慕容忠十几次请求归国内附,翻来覆去无非两个理由,第一是他久在国中,不能有力的掌控部属。第二是铁勒与东突厥对他慕容部都敌意满满,让他寝食不安。

这家伙真当自己是门里亲戚,不愿意留在羁縻州担任工具人,反而心心念念想要回神都当米虫。

李昭德对此的看法是这家伙再哔哔就弄死他ꓹ 换个听话的。当然朝廷是没有采用这么激进的处置方案,而是又加亲近朝廷的契苾明担任金满州都督ꓹ 用来统摄平衡这三方。

不过这是武周后期的安排了,随着神都革命后一系列变故,契苾明加入雍王麾下ꓹ 河曲情势朝廷已经无从插手。

慕容忠最近一次请求归国,就是在雍王青海大战之后ꓹ 这一次言辞与态度较之此前都要更加急迫。而政事堂当时的记录,对此仍有极大的反对声ꓹ 但最终也没有决议拒绝慕容忠归朝。

毕竟当时的情势是当今圣人刚刚履极ꓹ 但周遭诸邦国入贺热情却并不高。在这样的情况下,慕容忠归朝总能充个人场。而且行台新设,朝廷也希望在河曲埋下一两步棋子。虽然不赞成,但也没降敕反对,算是默许。

慕容忠归朝后,随之而来的就是行台的传书追责,而且措辞一次比一次严厉。当时那段时期也正是朝廷与行台气氛最僵硬的时刻ꓹ 神都朝廷中还在忙于清洗雍王一系的势力,有关慕容忠的去留便也成了一个角力点。

当时甚至就连宰相狄仁杰都觉得不该将人交给行台ꓹ 行台指谁有罪ꓹ 朝廷便将人交出ꓹ 这对中枢威严无疑是一大损伤。更何况ꓹ 慕容忠身份特殊,还不仅仅只是唐家臣子。朝廷真要这么做了ꓹ 无异于恩威自绝于远邦。

但行台连番上奏ꓹ 多的时候甚至一月之内五六起之多ꓹ 也让政事堂众宰相们头疼不已。所以年前由宰相薛稷执笔,给予陕西道大行台一个相对正式的回应ꓹ 青海王贺新皇履极而入朝,何时归部待定,行台于此不要再作追问。

可以说,在青海王慕容忠的问题上,政事堂虽然没有态度明确的施以包庇,但起码也没有承认行台强加在慕容忠身上的种种罪责。

然而现在,朝廷不认,慕容忠自己却认了,这究竟是在打谁的脸?

了解到这些后,李思训再看慕容忠所呈交的这一份罪表,一时间不免大生感慨,朝廷已经在极力淡化此事,你慕容忠闲着没事斗鸡斗犬不好,非要作死刷存在感?

现在朝廷将要大肆追褒武周一朝死国朝士,本来就担心行台会有什么过激举动、横加阻挠,必然是不愿再横生枝节。可这已经被刻意淡化的慕容忠居然自己跳出来,承认行台此前诸种指摘有理,除了慕容忠自己活腻了之外,李思训实在想不到还有什么别的理由能够解释其动机。

说这家伙担心久居神都、其部属人马或会被行台瓜分兼并也不对,观其此前言行,他巴不得一辈子在神都做米虫呢。

想不通这家伙究竟动机何在,李思训也觉得这件事有些难办。他倒不怎么在意慕容忠心迹如何,可问题是其人归都的时候,皇帝陛下予之礼遇颇厚,现在事情横生枝节,总要请示下皇帝的意思。

稍作沉吟后,李思训便吩咐吏员将慕容忠这一份奏表并政事堂相关卷宗装入同一箱笼中,随自己入宫请见。

在太平公主的建言下,皇帝李旦确定了接下来朝廷将要用事的重点,最近这段时间以来,精神一直处于亢奋之中。

让他感到兴奋的,不仅仅只有君臣同心协力、共同操弄一桩大事的热烈氛围。关键是在事务处理过程中,对皇太后临朝以来各种施政得失的臧否评价,让他沉迷不已。

以往在皇帝李旦看来,他这位母亲就是他人生中一座高到令人绝望的山峰,此生非但都不可能攀越而过,哪怕仅仅只是这山峰所投下的阴影,都能笼罩他整个人生,让他无从解脱。

可现在,他不独已经站在了阴影之外,更能将这座高山逐分逐寸的挖垮,这种刺激与愉悦感,简直是他生人以来便不曾享有,沉迷其中难以自拔。

正是出于这种心理,对于太平公主所举荐几人,李旦也尤为看重,各加直殿学士,以备诸事垂问。

特别是被太平公主重点推荐的韦承庆,更让李旦觉得国家非无士力可用,只是才力进用途径并不畅通。

其实对于韦承庆,皇帝也并非从一开始就接纳看重,反而因其过往的经历而心里埋着一根刺。

韦承庆是前宰相韦思谦之子,但其履历中还有一个颇为重要的身份,那就是前雍王李贤位居东宫时的东宫属官。因李贤被废,韦承庆也被贬出都,辗转州县达十数年之久。

对于那个已经去世的二兄,皇帝李旦心中是多存惋惜,但又因为李贤的儿子,对前东宫官属多多少少是存一些偏见。

因为太平公主的举荐,李旦抹不开情面,也是存着姑且一见的想法。但这一次见面会谈,韦承庆所论时事诸情俱有独到见解,颇投李旦意好,有的方面更是李旦思之不及,听完后不免有大受启发之感,心中自生一份相见恨晚的知己之情。

不过如今的李旦也非早前初入时局的萌新,特别是在经历王孝杰一事后,对于时流拔授更加谨慎,不再毫无保留,一点心事俱付面上。

所以尽管他心里对于韦承庆很是欣赏,但短时间内也并没有再作提拔的打算,需要等到眼前所事初见成效之后再作考量。

今天早朝之后,李旦返回大内殿堂,又召来韦承庆等直殿学士,询问事情进展如何。

不过此方谈话刚刚开始未久,内侍便前来奏报李思训求见。李旦心情正好,闻言后便让人将李思训引入殿中,并笑语道:“相公宗家长者,任劳繁重,若非急情要务,使员入告即可,无需诸事勤走。”

“此事未称紧要,但牵连也是不小。臣不敢擅自决定,所以入宫请示。”

事无论大小,对于李思训这一殷勤态度,李旦还是颇感满意的。换了其他状似恭良、内实矜傲的老臣,很难保持这种勤走请示的态度。

待到几名直殿学士避入殿左侧席整理卷宗,李思训才将刚刚收到的慕容忠奏书奉上。

李旦在稍作翻阅后,脸色陡然一变,拍案怒声道:“这青海王,当真不知所谓!蠢物、蠢……”

见皇帝陛下反应如此激烈,李思训也是一惊,忙不迭自席中立起,心中则不乏疑惑。青海王此番上表,的确是有些无视朝廷对他的恩恤,但似乎也并不值得皇帝如此大动肝火。

“这蠢物、这……如此情势无感,如何能当大用!”

李旦又忍不住喝骂一声,殿左诸学士闻此怒声也忍不住侧首窥望,特别韦承庆耳中捕捉到几个关键词:青海王、能当大用……欲作何用?

0125 风雨飘摇的宰相们0348 瘦死骆驼比马大0192 太平公主登门0858蕃土将躁,陇右严备1007 释奠礼成,齿胄为继0229 心似双丝网0097 壮力当赏0611 金城聚货,飞钱入胡0586 雍王勇健,使人心折0591 陈兵青海,敢否一战0179 寄命人间,应信缘数0652 只患志短,有功必酬0600 谋婚贵女,先灵安息0199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0030 百骑军士0387 门傲难托,上官听乐0317 尚方少监0299 登第解褐,嫁娶着新0155 吾年弱冠加朝散0520 关中帝宅,且镇且抚0737 豫王西行,祭拜皇陵0937 壮烈割舍,清白事唐0081 少王险计0588 殿下丰姿,绘影护身0790 孝杰一生,唯恐负义0870 薛郎教弟,不毁门风0056 金吾卫大将军0343 女人的报复0239 名王一言,万众法随0638 关山阻远,凭书寄意0422 二王反目,三思拜相0075 将军跋扈0621 军顿雄堡,青海可望0552 交粮入学,纳钱凿井0323 欲保荣华,则必谋险0124 朔边良才0552 交粮入学,纳钱凿井0048 内教坊诸事0565 唐家养士,唯壮可嘉0064 薛师信义0556 雍王坐衙,群众争见0631 露布入都,名王壮功0728 三原李潼,浪荡薄行0030 百骑军士0026 圣母临人,永昌帝业0491 趋炎附势,名门羞耻0443 军器难窃,武库可夺0181 后顾无忧,勇登青云0033 雕虫与公赏0977 三省六部,国朝丰碑0304 待罪慈乌台0804 三长入蕃,编户齐民0815 敌国大逆,我之强援0212 独不见,自惶恐0052 大酺献乐0889 人间远我,我亲人间0553 不择手段,敛物备战0092 仇人相见0449 代王出都,妖氛弥盛0504 勤王难行,怀义伏尸0732 民爵普授,两税试行0728 三原李潼,浪荡薄行0838 爱此名利,孜孜不倦0944 兵败辱国,不死何为0196 卑职愿从大王0735 千般柔媚,俱献夫郎0085 满堂诸众,只当无物0730 壮怀激烈,不负王恩0004 医博士沈南璆0715 二王三恪,渊源何出0667 川西王属,岂为蕃土0408 蜀女英才,羞煞男儿0351 关中群贵多尚势0223 软饭香糯0608 乌合成军,诸部为备0449 代王出都,妖氛弥盛1048 飞禽伤谷,囤积必刑0403 凶逆作恶,宰相罪大0894 郡王秀才,授职麟台0952 图穷匕见,归义夺城0952 图穷匕见,归义夺城0067 协律颂今0437 新授殿中监0240 少陵原逢故0146 好狗恋旧槽0782 无米难炊,四面追赃0834 科举糊名,公平任选0517 眩于名实,不知所守0333 党羽无数,权倾内外0693 法剑之下,唯有奸邪0747 神都征募,以定贼胡0775 有我祖孙,邪祟难生0238 洗劫武攸宜0451 儿女长年,为母赴死0009 圣心取舍0886 情多累人,羞于归宫0480 与虎谋皮,智小用大0225 无儿还有孙0284 祸水东引0137 好生是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