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英主名臣,相见两欢

诸胡酋首宾使当中,人数规模最大的还要数来自西域这一群。

自汉以来,中原皇朝的势力延伸到西域地区,西域便有三十六国之称。进入唐代之后,这个数字同样没有怎么减少,而且还有增加,甚至一度多达四五十个邦国政权。

这些邦国势力有大有小,虽然也有高昌、焉耆等直接被大唐讨伐攻灭并对其地其民直接实施统治的国家,但到目前为止,西域仍然存在的邦国也有将近四十个。这一个数字,还并不包括西突厥十姓以及其苗裔势力所建立的政权,由此也足见西域方面的情势之复杂。

面对如此复杂的胡情局势,大唐方面想要维持其羁縻秩序正常运行,自然也需要多种手段的配合运用。

后世所熟知的安西大都护府,自然是西域方面级别最高的军政机构。而在安西大都护府之下,还设有十六个都督府以及七十二州。这些羁縻州府基本涵盖了西域方面颇具规模的胡部邦国势力,在安西大都护府的管辖之下,共同构成了大唐在西域方面的羁縻秩序。

只不过,这些羁縻州府大多设立在大唐刚刚征灭西突厥、在西域方面势力与影响最强盛的高宗龙朔年间,而在之后,大唐的边务重心便转移到东北的高句丽方面,吐蕃则快速的崛起,并在兼并了吐谷浑之后,开始将手插向西域,与大唐争夺在西域的霸权。

之后几十年间,代表着西域霸权的安西四镇在大唐与吐蕃之间多番易手,尽管最终还是大唐通过在安西驻军巩固了对四镇的占有,但在这个争霸的过程中,吐蕃也通过实际的行动让西域诸邦国意识到其国乃是一个实力不逊色于大唐的强大政权。

所以,如今的吐蕃在西域也是颇具影响力,不乏原本臣服于大唐的西域邦国势力倒向吐蕃,高宗年间在西域所缔造的羁縻秩序自然也就很难再维持在全盛时期。

近年来,大唐的国力虽然渐有回涨,且吐蕃本身困于内斗,也很少再在西域挑衅大唐,但是较之高宗旧年的全盛时期仍是不可同日而语。

尽管朝廷这一次特意嘱令诸邦国入京进贺,但这些从属于大唐羁縻秩序当中的邦国部族,仍有将近一半没有入京朝贺,甚至连基本的入贡都无作表示,这基本上便等于是脱离了大唐的羁縻体系,擅自解除这一层臣属关系。

不过,大唐在西域的统治与影响力的衰退也并不能简单归咎到如今的安西大都护府治理无能头上。事实上,如今的安西大都护府还能维持住大唐在西域的霸权,已经算是做的极为出色。

须知一分霸权的伸张,背后都有着强大的国力作为后盾,同时还要付出极大的战争成本,时刻都要保持着让被征服者不敢生出抗逆之心的震慑力。

而在过去这几年时间里,老实说大唐并没有给安西提供这样的条件,仅仅只是维持四镇驻军的军资用度,至于更加具体宏大的战略构想则完全没有,这也难免会让西域诸胡生出轻慢之心。

正当入贺诸员还在宫门外等候的时候,安西大都护唐休璟则已经先一步入宫,在内殿中受到了圣人的召见。

在如今开元新朝文武重臣当中,唐休璟绝对算是一个异类。在大唐边臣体系当中,安西大都督乃是边臣中最显重的官职之一。原本按照大唐重内轻外的传统,是绝对不会在边臣当中直接提拔,必须由朝廷派遣大员前往掌握西域一方的军政大权。

像是前任的安西大都护王孝杰,就是在朝中担任禁卫将领,被派往西域收复四镇并留任当地数年。

唐休璟明经出身,虽然也在京畿担任过官职,但所担任的乃是王府典签这样的府佐,甚至都不算真正的朝士。而更倒霉的是,他所供事的亲王乃是吴王李恪。

永徽年间,吴王李恪被长孙无忌搞掉,唐休璟身为其员佐、难免受到连累,便被贬出了京畿,直接被发配到了辽边的营州,自此便开始了其人戎马一生的经历。

自从永徽年间被逐出京,至今已经是将近五十年的光景,当年那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到如今也早已经成了一个松龄鹤发的老将。五十年间,东至辽东,西极四镇,唐休璟始终辗转于边疆各地,不曾归朝任职。

若是换了其他人遭遇如此蹉跎人生,只怕早已经是自暴自弃,但唐休璟却并没有就此沉沦、放弃自己的人生,成为一个混迹于边疆、不得志的老混子。

其人事边多年,履历功勋也堪称丰富。首先在营州的时候,便大破突厥、契丹与奚人的联合作乱,因功转任丰州司马。

而在抵达丰州后不久,又适逢后突厥崛起于漠南,大肆寇掠大唐北疆州县,甚至就连当时的丰州都督都被突厥斩杀。朝廷因此震惊,不乏人提议放弃丰州,退缩回黄河以南的河曲之地以防守突厥的入寇。

但唐休璟却力谏朝廷不可轻易放弃丰州,并在极为不利的边防形势下苦守彼乡,让大唐始终在黄河以北的漠南地区维持其统治与影响,并成为构建三受降城的基础。

之后唐休璟调任安西副都护,又适逢吐蕃大举入寇、争夺西域霸权。朝廷所派遣的韦待价在西征中一败涂地,唐休璟则收捡败卒,坚守于西州数年。并且在唐休璟的力请之下,朝廷才决定派遣王孝杰继续西征并重新收复四镇。

当然,唐休璟人生最高光时刻还是与吐蕃的洪源谷之战。是役唐休璟率领唐军、指挥若定,七十多岁的高龄亲自披甲上阵,六战六克,大破吐蕃,积吐蕃尸骸筑作京观。

这一场大胜,可以说是在大非川一役之后,唐军在与吐蕃的正面战争当中最为辉煌的一次大胜,并由此逼得吐蕃放弃了对陇右与西域的攻略,转向西南开拓,间接造成了吐蕃赞普赤都松赞壮年而夭。

历史上,洪源谷一战之后,唐休璟才终于获得了朝中统治者的正视,被召回朝中担任宰相。而这时候,距离他早年被贬谪出朝已经过去了整整五十年的时间!

武周一朝,对外战事的确是一塌糊涂,但诸如唐休璟这种发奋于边疆、戎马一生,并最终位极人臣的光辉闪耀人物也不该被一言而抹杀。

历史上所有的辉煌,从来都不是侥幸凭空得来,正是因为有着这种不计荣辱、舍命报国的英雄人物的付出,才有着中原皇朝的辉煌历史。而这一种精神,也始终不曾消亡于这个民族的血脉之中,所以哪怕暂有沉沦、终究会有更加辉煌的崛起!

史书中对唐休璟的评价同样极高,旧唐书中便赞言唐休璟谙练边事,自碣石西逾四镇,绵亘万里,山川要害,皆能记之。而这一份博闻广记也并非凭空得来,乃是唐休璟用一生步量眼见所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

至于《新唐书》中,则更盛赞宰相文武兼者,当时称李靖、郭元振、唐休璟、刘仁愿而已,乃是初唐之际出将入相的翘楚代表人物。

对于唐休璟这样的国之干练柱臣,李潼心里自然也是满满的尊敬。早在彼此还未发迹时,李潼便已经瞄上了唐休璟,所以才与自家娘子唐灵舒缔成一段先馋人家爷爷、再馋人家身子的良缘。

当须发花白、但仍精神矍铄、步履矫健的唐休璟在中官引领下行向内殿时,远远便见到圣人早已经站在殿外阶前等候,忙不迭趋行至前,叩拜说道:“臣老蒲之料、不器之员,岂敢有劳圣人出殿等候……”

“大都护如此自贬之言,不知羞煞多少立朝君子!朕少壮执国,尤仰老成柱臣才力襄辅。若非俗礼所拘,岂止殿前相候,归期入京之时,便要策马出城远迎!”

李潼上前一步,弯腰以两手扶起唐休璟。他与唐休璟已经不是第一次见面,早在开元初年刚刚掌国的时候,诸方镇员入京来贺便已经见过了唐休璟。

不过这一次再见面,李潼仍然不免感慨盛名之下确无虚士,不说才器如何,单看仪容气度,唐休璟便有一份让人心折的魅力。

这老将如今已是七十多岁的高龄,但身形仍然不像寻常老人那样佝偻瘦弱,若是端直而立,甚至比李潼还要略高出几分,同时面庞方正威严,自有一份让人不敢轻视的气度。

而唐休璟受到圣人的如此礼待,脸上也是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望向圣人的眼神中,除了一份臣下对君王的尊重之外,更有一种长辈对后进子弟的欣赏之情。

当然,唐休璟在圣人面前是不敢倚老卖老,但自家居然能够幸结这样一位尊亲眷顾,这也是让唐休璟做梦都忍不住要笑出声的快意之事。

君臣相携入殿,各自坐定之后,李潼并没有先开口询问唐休璟有关西域边情的问题,而是先笑语道:“此前边中仍有倚重国老之处,虽有不舍,只能继续倚用。今国老归朝,虽然春秋不加雕损,但亲者情义更深,希望国老能够留养京中,不知国老意下如何?”

0302 百家争婿,俊臣奉礼0603 因垦为功,量田授勋0347 明礼定序,五王降爵0900 蕃国势壮,公主长荣0541 雍王革命,仁恩普施0495 天家情浓,爱屋及乌0079 神宫巍峨0309 无人如我待你好0566 刀光闪烁,狼骑出没0344 人事调置,底盘草成0954 不负祖宗,不负苍生0472 殿下所指,阔步以进0443 军器难窃,武库可夺0452 人既不存,需留清白0395 王戏闲苑,殿中选妃0909 元振镇边,色亦有道0310 才堪宰辅,资望未及0812 开元名臣,次第入朝0728 三原李潼,浪荡薄行0843 春风得意,探花游园0723 长安坊居,大户不易0776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0035 娇花藏毒1043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0915 赞普居内,杀贼有臣0961 七庙六室,昭穆难序0451 儿女长年,为母赴死1025 风物常在,人有竟时0908 凡所兴世,必有明君0651 我王权壮,誓杀钦陵0835 当司宪台,为国察奸0720 因田募甲,丹心为国0090 家贼难防0910 边州事繁,国力日盛0130 少王邪才妖异0969 香阁趣致,闲人勿扰0126 女皇的心腹(求首订!)1033 当户穷吠,于事何益0821 贼乱事小,无虐下民0620 仁愿献计,统摄诸胡0741 北衙军事,分一杯羹0258 曲江盛会0738 行台甲壮,南衙无兵0091 恩赐瑞物0782 无米难炊,四面追赃0837 若不归坊,家恐不家0897 人伦大义,国法难夺0909 元振镇边,色亦有道0583 太宗遗风,端倪可见说几句话0050 太平公主0072 天赋异禀0469 喋血宫道,遁地无门0751 突厥退走,契丹反唐0179 寄命人间,应信缘数0354 西园选士,勇卒归都0926 老将入朝,执笔修典0445 死不入黄泉1018 母子异见,相争失和0749 山南房州,庐陵王城0775 有我祖孙,邪祟难生0055 一人而敌一族0213 珠玉散尽,只为彰才0475 带甲之士,俱仰代王0340 选月大图,宰相托女0895 恪守门仪,宜家宜室0842 圣躬永健,长享此国0271 我与留守俱过客0152 潜龙怒音0640 玄暐横死,杀机四伏0607 立约结社,雇胡杀胡0631 露布入都,名王壮功0171 人生若只如初见0209 枝上桃李子0822 名为主上,实是傀儡0657 钦陵擅权,赞普受制0336 梁王陋才,不学无术0390 韦娘事露,怀义忿声0013 王的起居日常0417 抢位政事堂0300 用事从心,不拘小节0654 琛氏阿黎,骄横难制0158 亲席乏人,王能补此0992 岐王为友,不羡知音0318 少王凶顽,夺人宅业0015 仁智院掌直0328 野狐宰相0075 将军跋扈0406 飞钱激涨,暴利惊人0490 筋骨不展,言轻于风0030 百骑军士0087 莲生献经0081 少王险计0944 兵败辱国,不死何为0949 有此勇卒,何患不威0518 大唐雄军,演武洛北0689 庐陵幽在,可引垫足0844 红颜一笑,豪掷千金1037 大局为重,战不如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