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66 皇朝养士,恩出光禄

政事堂里整日人员出出入入,李隆基在侧厢受制后也没有久留,很快便退了出来,一名青袍小吏站在大门一侧,见到临淄王行出后便快步上前,拱手说道:“卑职供职光禄寺掌固周果,奉命引领大王归廨,请问大王此刻归否?”

“有劳周掌固了。”

李隆基闻言后便微微颔首,但在这掌固转过身时,眉头顿时皱了起来。

他如今已经不是官场的萌新,人情世故颇有了然,他升任光禄少卿,哪怕是员外设的加员,但也算是光禄寺的长官,首日入司导引者起码也要是在品的令丞。

可现在光禄寺居然只派了一名流外的掌固下吏,这实在是有些失礼,同时也说明了光禄寺中一定有人对他入事心存不满,而且那人身份官职一定不低于他。

心中闪过这一念头后,李隆基一边走着,一边开始思索他刚刚在朝士道贺中打听到的光禄寺人员构架。这当中官位与他相等和高过他的共有三人,分别是光禄卿独孤元节、光禄少卿李备与徐俊臣。

独孤元节是岐王李守礼的丈人,虽然担任光禄卿,但眼下并不在京,而是出京担任山南道后路总管,在同王李光顺麾下讨伐南诏诸蛮,自然不会赶在第一时间给他上眼药。

光禄少卿李备封爵曹国公,属于宗室成员,故曹王李明的儿子。李明在高宗年间罪与章宗李贤同谋而遭流放,因为这一份情谊,曹王子孙归京后也颇享优待。

另一名光禄少卿徐俊臣,李隆基了解不多,朝臣们介绍的时候也语焉不详,似乎并没有太过显赫的身世背景。

莫非是曹国公李备窥望上意,赶在自己入司的第一天便要给他一个下马威?

李隆基越想越觉得有这个可能,他跟曹国公交际不多,仅仅只在宗家宴会上见过几面。但身为宗室的缘故,曹国公也是亲眼见过太皇太后对他们兄弟态度冷淡,或者干脆就是直接得了圣人的授意,所以才针对自己。

想到这里,李隆基不免眸中冷芒吞吐,他们兄弟虽然处境不佳,但也绝不是这些趋炎附势的宗家闲杂人等立威取宠的对象!

既然李备对他流露恶意,他也不介意对抗起来,拿李备向时流显露自己的手段与筋骨。正如当年圣人入朝任官时,凭着一股少勇气势压得武氏诸王都灰头土脸、下不来台。

当年的武氏诸王朋党立朝、还享有着太皇太后的包庇尚且如此,李备不过一个宗家远支,即便是得到了圣人的暗示,只要圣人不会明目张胆的站出来拉偏架,李隆基也不惧使用手段,将曹国公作为自己的踏脚石!

“今日暂不入廨,我要归家备礼、敬谢圣恩,周掌固且自行。”

虽然心中不爽下吏前来导引,但李隆基也犯不上与这样的小人物计较,反而还态度和蔼。越是这样的小人物,在一些特殊的情境中反而能够发挥出大能量,而且要收复亲近也容易。

那掌固周果闻言后连忙恭声应是:“那卑职明日府前等候,再引大王归署。”

“掌固有心了,官事任新,难免生疏。若掌固午后无事,不妨过府列席,让我有机会访问署中人事。”

李隆基又折节发出了邀请,希望借由这官署老吏探听一下光禄寺的情势,而他心里也有了一个思路。

光禄寺人员结构必然不会一团和气,随着增设了他这个员外少卿,职权必然要重新划分一番。既然曹国公李备对自己有比较明显的恶意流露,那另一个少卿徐俊臣便会是一个比较好的拉拢对象,提前与之交流一番表达善意,可以结盟架空乃至于赶走曹国公。

那小吏得知能够前往王府做客,自然是连连点头道谢,表示午后一定前往,然后便喜孜孜的离开了。

离开皇城后,李隆基汇合随员归府,然后便开始准备礼物入宫谢恩。当看到佐员们拟定的礼货清单,他又不免有些心疼头疼。

虽然贵为郡王,享有封邑禄料,但李隆基同样面对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那就是各项收入太死,能够灵活调动的活钱不多。

理论上来说,宗王食邑禄料等收入是足够维持大笔的开销与气派的生活,但除了这些明面上的开销之外,李隆基还有一些比较隐性的花销是不能摊在明面上,自然也就不好动用那些明面上的收入。

正因如此,李隆基才想趁着陇右商道即将畅通、京中胡商想要赶快清仓的时机操作一番,经营一些额外的收入渠道。

胡商远道而来,货品多以稀奇为贵,可是随着青海局面平稳,陇右商道开放必然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届时入京的胡商会更多,他们那些所谓的珍货自然也就会泛滥开来,眼下因为路程遥远的缘故还未见端倪,可是到了年尾,西域各类商品价格必然会有一个大幅度的跳水。

所以李隆基才让二兄李成义出面,接纳胡商为府中佐员,同时举办一个赛宝会,配合着杀一把京中那些纨绔子弟们的钱囊。

他记得当年神都城中圣人出京时似乎也进行过类似的行动,具体收益多少自然无从探知,但见圣人之后势力快速壮大,可想必然所获丰厚。

技法不怕老旧,只要有用就好。他用钱的地方不少,除了维系与一部分时流的人情往来之外,还有一个比较大的出项就是资助那些离宫的老人。

开元以来,宫中精简构架,相当一部分宫内老人都被放免奴籍、回归坊曲。这当中便不乏他父亲当年在位时的故人,这些故人们感念旧恩,李隆基也乐得将他们重新收拢回来,逐渐取代禁中赐给的奴仆。

如今他们兄弟处境较之归京伊始是好多了,特别圣人在禁中斥责京兆韦氏的相关言语流传出来之后,也让时流意识到宗家子弟终究不可小觑。

借着这份情势的转变,李隆基与兄弟们开始与京中那些权贵子弟交往起来,各种铺垫之后,才让二兄举办宴会、赛宝带货。

结果却没想到被姚元崇家人们将这准备多日的宴会给搅乱,而他二兄也的确是能力欠缺,将事情做得虎头蛇尾,全无收效。

“看来,还是要借着升官之喜大宴宾客,自己上场主持才最稳妥啊!”

李隆基暗暗做出了决定,他虽然已经感觉到这一次升官并不纯粹是喜,但大多数时流还不清楚,姚元崇等重臣即便有所感知,顶多约束一下自家儿郎,并不会大肆向外宣扬,仍然不失一个壮大声势的好机会。

礼货准备完毕后,李隆基又唤来其他两兄弟,准备与他一同入宫谢恩。虽然他心里也有些厌烦那所谓家宴的氛围,但兄弟们频频出入宫禁,本身就是圣眷浓厚的标志。同时也借此谈谈圣人口风,如果圣人态度尚可,可以试试给兄弟们求取一个略有实权的官职。

兄弟三人联袂出发,抵达皇城外叩门通传后,不经皇城自西内苑被引入宫中,径直抵达了万寿宫。

此时万寿宫中家宴正在进行,却并不是为了贺喜临淄王升官,而是为了欢迎太平公主归京。

“方才遣员往光禄寺传告却走空,不想北海王等还是赶巧,没被落下。”

圣人坐在殿中,眼见兄弟三人登殿便笑语说道,并指了指侧席的太平公主说道:“可见咱们姑母人气旺盛,不远亲情啊!”

兄弟三人登殿后陪着笑容,先向太皇太后与圣人见礼,然后才又转身欢迎姑母归京,稍作闲言慰劳,然后便走入布置好的宴席中乖乖坐定。

其实太平公主早数日前便已经归京了,只是不敢入宫拜谒,担心母亲余怒未消,一直住在儿子邸中,总算等到禁中传见,这才忙不迭的入宫相见。

此时的太平公主不再是往常浓艳华丽的装扮,穿着颇显老气的素裙,素面不施粉黛,显得有些憔悴柔弱。

她怀里抱着自家那个小孙子,点头将三王问好应付过去,又连忙转头望着自家阿母,一脸感慨的说道:“往年仗着阿母的宠爱,明明出降多年,却仍不改顽劣习性。恍惚间自己都做了祖母,儿孙已经成荫,才越发感受到身为亲长的辛苦。

这怀中的小物或还不知我是何人,但我却牵挂的肝肠不安,以泪洗面。宗庙里同昭同穆可称兄弟,隔代的亲缘才是最挠人心啊!有了这样的感受我才敢放言来说,圣人不妨问一问出征这数月,京中诸亲谁最牵挂?见你祖母思念得寝食不安、将要脱形,我真是又心疼又羡慕啊!”

听到太平公主如此直白的吹捧阿谀,李隆基坐在席中不屑的瞥了瞥嘴角,抬手掩嘴稍作掩饰,视线一转又有一道倩影闯入眼帘,正是那个让他羞恼怨恨无从发泄的堂妹,视线顿时如触电一般的转开。

但过了片刻后见无人关注自己,他却又忍不住逐分逐寸的转回头去,借着一次又一次的视线飞掠,状似漫不经心的频作惊鸿一瞥,又因为没有遇上彼此视线恰好碰撞直视的瞬间而颇感失望。

随着状似无意的打量次数多了,李隆基发现那堂妹右手扶住食案一角,支起两根葱白的手指正作抠挖之状,先是微微错愕,旋即便有会意,这娘子并非对他的窥望全无所觉,作此手势分明是在暗示他再敢瞎看就要将他眼睛抠出来!

察觉到这一点后李隆基不免羞恼,视线忙不迭移开,但片刻后却又赌气似的转移回去,直望向那张令人又爱又恨、总是难忘的精致俏脸,才发现这堂妹只是仰着脸迟迟望向殿上。

他顺着那视线所指的方向望去,首先是看到坐在圣人左手边的太皇太后,继而便是慵懒斜偎在榻西一侧的圣人。

圣人身着燕居的秋袍时服,未着幞头,几缕散发垂落额间,饱满的前额、英挺的剑眉下,两眼并不凝神注视哪一处、但仍是湛湛有神,刀削一般挺拔的山根,嘴角微微翘起似笑非笑,下巴尚未蓄须、仍是棱角有型,正是一张工笔细摹都难拓出三分风采的英俊脸庞。

李隆基有些迷茫的收回视线,心中没来由泛起一阵酸涩,但片刻后流于嘴角的却是一抹颇为不耻的冷笑。

殿内的李潼倒不知他那小堂弟丰富细腻的心理戏,只是望着喋喋不休的太平公主有些想笑。

抛开别的不说,他这个姑姑的确是一个好亲戚,为人热情又懂得察颜观色,只要有她在的场合,便绝对不会冷场,的确擅长讨人欢心。

像是坐在他身边的太皇太后,明明在这女儿入宫前还颇多抱怨,可是现在已经被太平公主小意奉迎得笑逐颜开,些许余怒已是荡然无存。

只不过被太平公主抱在怀里当作道具的小孙子有些可怜,几个月大的小娃娃多数时间都要酣睡,却被自家奶奶吵得小嫩爪都探出了衾被包裹挥舞着,更引得自家小妹李幼娘挑眉乜斜着婆婆,一脸的恼怒怨念。

李潼不想看她们婆媳当场翻脸,抬手指了指太平公主怀抱,示意乳母上前抱走婴儿,然后将视线转向李隆基,笑语道:“光禄事在礼宾飨给,皇朝养士,恩出此中,来日入司就事,务要周全缜密,不可遗漏失礼。事虽繁杂,但也尤其磨练待人接物的气度眼识,不要因为不是清望张扬所在便厌烦退避。”

李隆基连忙起身拱手道:“臣一定谨记圣人教诲,不负此番天恩垂给。”

两人一番对话,终于将话题从太平公主身上挪开,而太平公主这会儿也才有暇正视这个侄子,得知临淄王高升光禄少卿后,便啧啧有声道:“原来临淄王竟然已经高任通贵,那真是可喜!宗家儿郎,英才辈出,一定要精诚用心,不要让时流见笑是只凭公器私授。”

李隆基又连忙恭声应是,无论心中作何感想,面子上始终礼数周全。

接下来的家宴中,氛围仍是轻松有加。太平公主也不再抢着发言,除了回答圣人与太皇太后的问话之外,多数时候都是若有所思,且视线几次望向端坐席中、不苟言笑的李隆基。

0669 长安群义,当街察奸0630 扩地千里,兵指海西0008 圣母神皇0600 谋婚贵女,先灵安息0280 宝利行社0934 德祐农本,社稷之福0168 大凶出洛,人共杀之0361 唐家正统,人各有见0508 豺狼之国,不可不防0435 北门操戈,奉命行事0452 人既不存,需留清白1012 学士才高,群众争访0989 重修故道,参天可汗0801 天与神器,斯世永享0316 鸾台给事中0161 宰相荐才0151 神都此夜多惊魂0076 祈求长生0738 行台甲壮,南衙无兵0735 千般柔媚,俱献夫郎0950 国人庸碌,大论真雄0042 能奏《武媚娘》否0758 池鱼入江,庐陵归国0317 尚方少监0900 蕃国势壮,公主长荣0010 悲惨的一家人0191 少王竟知有我0065 人情难测0452 人既不存,需留清白0748 临河布武,待时以进0765 万乘之主,任性轻国0520 关中帝宅,且镇且抚0129 为你写首歌(求首订!)0717 仁皎反骨,捐身关陇0556 雍王坐衙,群众争见0043 进学内文学馆0857借道西康,征伐六诏0265 顺水推舟0099 宰相危矣0143 被抄家的丘神勣0185 嗜色如命是人情0249 宗枝凋零,唯此秀实0030 百骑军士0480 与虎谋皮,智小用大0849 昭德有力,骊山伴驾0433 代王威重,徇私窃功0629 生杀之权,不可轻予0889 人间远我,我亲人间0702 群臣外授,相公珍重0847 仁愿立朝,不容孝杰0629 生杀之权,不可轻予0285 恶人自须恶人磨0670 王教昌明,我亦渴慕0748 临河布武,待时以进0457 手中有剑,可斩凶恶0240 少陵原逢故1052 曲终人散,火树银花0556 雍王坐衙,群众争见0286 窦七暴毙0077 永昌元年0978 封衙锁库,勾检察奸0495 天家情浓,爱屋及乌0420 亲徒齐聚,环拱宸居0314 枝冠渐茂,回护近人0229 心似双丝网0780 君心如铁,烈火难融0235 义伎捐金0194 报还颜色,李氏有人0082 武氏诸众0764 皇命驱使,杀贼有功0557 百万巨资,不抵德音1052 曲终人散,火树银花0531 城禁不解,大索客民1042 大罪贼臣,投案请刑0352 姿容趣浅,率真可爱0326 幼宦可养0738 行台甲壮,南衙无兵0566 刀光闪烁,狼骑出没0510 良策难行,太平夺事0849 昭德有力,骊山伴驾0385 名门遗珠,唯王赏识0907 忠魂贞烈,刀锋难屈0945 国运之争,不容退缩0794 胡狗必死,寸麻不资0504 勤王难行,怀义伏尸0862 雷霆雨露,并非当然0061 佳人再赠香0672 蕃女感恩,版籍进献0745 君臣斗法,突厥南来0735 千般柔媚,俱献夫郎0223 软饭香糯0916 钦陵枭雄,不可小觑1006 南士北行,道途寂寞0464 神都弄事,意在西京0348 瘦死骆驼比马大0540 关中虽险,不复天府0492 赤子情怀,知足不争0892 故幸不复,脱袍沽酒0050 太平公主0970 商贾多金,先割为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