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节外生枝

导读:

俞任面色严肃,挺着腰板,振振有词地讲着。小巧的鼻子渗出了细密的汗水,鼓胀的鼻翼不时地翕动着,像是里面蠕动着两个小虫子。

钱似海依稀记得曾国藩曾说过:“鼻小,腰挺,伶俐有情,亦虑其滑。”

“何止是滑呀!”钱似海暗暗慨叹道。

正文:

电风扇尽管摇头摆尾地卖力转着,但办公室里仍然没有多少凉意。

常务秘书给钱似海冲上一杯茶,放到他的手边,然后悄悄地退了出去。

“情况就是这样。”

钱似海气哼哼地说完,环视了一下在座的李森、林镇东、张之几位副书记和组织部长司正炎。

听完钱似海的介绍,每个人的脸上都是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彼此交换着眼神,谁也不说话。

钱似海揉了揉有些鼓胀的太阳穴,慢慢地闭上眼睛。

钱似海感到疲惫。

这是不是衰老的表现?原来起早贪黑的,也没觉得怎么样。再累再疲劳,睡上一觉就能恢复精神。可是现在……

这段时间,钱似海的确很辛苦很疲劳。每天马不停蹄,几乎跑遍了成田二百万亩土地的每一个角落。

这是职责所在。使命所在。义不容辞。

昨天晚上,钱似海终得空闲。

回到家里吃了点饭,冲了个澡,然后坐在沙发里看中央、省、市、县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

看完新闻后,钱似海关掉了电视机。坐到书桌前,打开台灯,翻开摊在面前的书。

桔黄色的灯光,划定出一个独立而温馨的空间。周围的环境很静谧。

这是钱似海非常喜欢的环境。在这一的环境里,可以完全做自己的主人,可以追昔抚今,可以浮想联翩,可以放Lang心思,可以一览无余。

钱似海翻到书签标示的地方。

这是一本叫做《冰鉴》的书。署名作者是鼎鼎大名的满清重臣曾国藩。

钱似海查过资料。其实,关于《冰鉴》的作者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不管怎么说,钱似海还是认为这本书有些可读之处。

钱似海已经看到第三部分,即《容貌》篇。

书中说:“容以七尺为期,貌合两仪而论。胸腹手足,实接五行;耳目口鼻,全通四气。相顾相称,则福生;如背如凑,则林林总总,不足论也。”

“人的容貌也要讲协调。这里所说的‘相顾相称’,就是讲协调;‘相背相凑’,就是不协调。”

钱似海边读边思考着。

就在这时,电话不合时宜地响了起来。

钱似海厌恶地瞪了瞪眼睛,迟迟疑疑接起电话。

“喂,谁呀?”钱似海声音低沉,显得颇为厚重。

“钱书记呀,没打扰你的美梦吧?”

电话里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

“哎呀,是大部长啊!失敬失敬!”

钱似海的情绪立刻高涨了起来。

打来电话的是市委组织部主管县区干部的谢副部长。

“大部长有什么指示?”

钱似海与老朋友亲热地说笑着。

“长话短说,“谢副部长很干脆地说,“你们的那个俞任是纪委书记吧?”

“是呀。怎么了?有什么说道?”

钱似海疑惑地问。

“是这样,”谢副部长说“这个俞任有些背景。眼睛瞄上了下一届的县长位置。动用了不少关系。通过上边,直接找到了大老板的头上……”

“他才来几天哪?”

不等谢副部长讲完,钱似海就气恼地打断了他的话头。

“你别急呀,听我说完。”谢副部长一副颇为耐心的样子,“大老板不好明确表态。可是没个态度还不好。只好表示会着重考虑。怎么个着重法呢?大老板就把这个事儿交给了我。我想,大老板有大老板的难处。可是这个事儿又不能不做,所以……”

窗外的天空中,布满密匝匝的繁星。静静的,眼睛一眨不眨,像是充满了不可理喻的疑问和困惑。

钱似海仰靠在沙发里,以拳抵额,闭眼遐思。

小小的成田县,竟也是藏龙卧虎。表面上看似普通的人,谁也搞不清其背后有着怎样深不可测的背景。

俞任是从市纪委下来的。原来曾给市纪委的主要领导当过秘书。到成田后,接替已经出任县委副书记的张之,任县纪委书记。算起来,俞任到成田任职,也只有只有两年多一点的时间。在成田未来政治格局的安排中,俞任并不在钱似海的视野里。

谢副部长刚才的电话讲得很明白,那就是无论如何,要把俞任作为下一届县长的人选推荐上去。

这是一个天大的难题。

众所周知,一个县只能有一个县长。而在成田,排在县长人选第一位的,是现在的常务副县长朴天一。如何才能再推荐出个俞任呢?

一个难得清闲的夜晚,被这个突如其来的电话全搅了。

钱似海心里恨恨的,久久不能释怀。

“说说你们的意见。”

钱似海睁开眼睛。

“这不是节外生枝吗?俞任想干什么?”

第一个发火的是李森。

朴天一是他的常务县长。把朴天一提拔起来,对于树立政府形象,鼓舞士气至关重要。可是现在……

主管干部的副书记林镇东摇摇头,不无忧虑地说:“这是一个很不好的现象。目无组织,目无纪律。动不动就自己活动,找关系,走门子。我们现在有些领导也是……”

林镇东欲言又止。

“什么来头这么大?”张之皱着眉头问。他对自己的这位继任者也摸不清底细。

李森刀条子脸一沉,道:“我看不管是什么来头,坚决不能惯这种臭毛病。现在是一个俞任找来了,谁能保证马任、驴任不来找?那样的话,不就出政治笑话了?一个县长的位置,整出一大帮候选人?”

说实话,李森当县长这么多年,很少说出这种充满刚性的话。他基本上是以钱似海的意志为意志,从不提出相反的主张。

看来,今天李森是真急了。

狗急了跳墙,猫急了挠人,就看是不是到了真急眼的时候。钱似海默默地想。

“胳膊拧不过大腿,”林镇东慨叹地说,“我们也就是发发牢骚而已。该整还得整。只是要想好,怎么整。”

除李森外,大家都点头表示赞许。

钱似海见大家一时也提不出什么像样的主意,就不准备再耗下去了。

“情况呢,就是这样。大家也都再考虑考虑。今天是跟大家打个招呼,暂时先不定。我们改日再议。”

钱似海宣布散会。

钱似海留下司正炎,想再了解一下俞任的背景。

司正炎说:“我太具体的也说不清楚,也就知道个大概。”

据司正炎介绍,俞任在给市纪委主要领导当秘书之前,曾是团市委的青工部部长。与团省委青工部姓郭的部长关系走得很近。后来,这位郭部长,调任省纪委主要领导的秘书。在市纪委主要领导从省纪委下派到本市之前,那位郭秘书就向他推荐了俞任。这位领导到任后,很快就把俞任从团市委调到纪委,做了自己的秘书。据估计,俞任这次也是动用了郭秘书这个老关系。

钱似海听完后,点点头,嘴里叨咕隆一句“省纪委”,后,就没有再说什么。

钱似海叫韩精忠准备一些补品,说要去看看受伤的俞任。

韩精忠给俞任打了个电话,说钱书记要去慰问你。

俞任马上说,请钱书记千万不要客气,自己毫发无损,没有什么大碍。如果钱书记有时间的话,他倒正要汇报一下工作。

韩精忠向钱似海报告了俞任的话。

钱似海说,请他来吧。

没过五分钟,俞任就到了。

俞任三十五六岁的样子。中等身材,头发有些稀疏。长脸,小鼻,两只眼睛不大,但很灵活。薄薄的嘴唇,一说话,露出两排细小洁白的牙齿。

俞任走进屋,叫了一声“钱书记”。

钱似海站起身,与俞任握了握手,关切地问:“听说你受伤了。本打算去看看你。怎么样,好了吗?”

俞任说:“谢谢您的关心。早就没事儿了。”

两个人坐下。

钱似海说:“基层工作不同于市里,情况复杂,人员负责。你以前没有碰到过这样的事儿吧?”

“不瞒您说,我还真没少碰到过。”俞任轻松地回答,“有的,比这儿的情况还复杂。”

“噢?你说说。”钱似海表现出一副饶有兴趣的样子。

俞任神情自若地说:“我在市纪委的时候,跟领导到破产企业办案。结果,遭到不明真相的群众围攻……那时候,遇上这样的情况是常事。”

俞任说完,不以为然地嘿嘿笑了起来,一副久经沙场的样子。

钱似海也笑了笑。

俞任尽管轻描淡写地说笑着过去的经历,其实是用轻松的形式否定了钱似海在资历地位上对自己的轻蔑。

这是一种老道的杀人于无形的反讽手法。

钱似海自觉无趣,便转移了话题,问道:“小韩说你有事儿要说?”

俞任收敛起笑容,立刻严肃起来。

“是这样,”俞任把身子往钱似海的方向凑了凑,“最近,纪委收到一些举报信,涉及到县里的一些领导。我想请示一下,看怎么处理好。”

“噢?都涉及到了谁?说了一些什么问题?”钱似海也认真起来。

俞任压低了声音说:“主要是涉及到了朴天一同志。”

“朴天一?”钱似海的脑海里立刻联想到谢副部长的那个电话,心里不由顿生反感。

“是的。”俞任干脆地说。

俞任开始介绍情况。

实事求是地说,俞任的汇报,钱似海根本就没有听进去几句。他始终把注意力集中到对俞任的观察上。

俞任面色严肃,挺着腰板,振振有词地讲着。小巧的鼻子渗出了细密的汗水,鼓胀的鼻翼不时地翕动着,像是里面蠕动着两个小虫子。

钱似海依稀记得曾国藩曾说过:“鼻小,腰挺,伶俐有情,亦虑其滑。”

“何止是滑呀!”钱似海暗暗慨叹道。(本章完)

第一百三十章 火上浇油(4)第一百一十章 造化弄人(4)第二十五章 目瞪口呆第六十九章 不测风云(2)第十一章 歇斯底里第一百三十章 火上浇油(4)第七十章 不测风云(3)第六十四章 没事找事(9)第二十六章 强硬姿态第十三章 情感末路第三十二章 桃色事件(4)第四十六章 弄巧成拙(1)第五十五章 弄巧成拙(10)第二十五章 目瞪口呆第一百二十三章 多事之秋(1)第十四章 雨天情缘第四十章 桃色事件(12)第八十九章 与此同时(3)第五十一章 弄巧成拙(6)第五十二章 弄巧成拙(7)第九十七章 祸起萧墙(2)第九十八章 祸起萧墙(3)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事之秋(2)第二十章 基本格局第一百一十九章 重要视察(4)第七十三章 不测风云(6)第五章若有所思第三十七章 桃色事件(9)第八十九章 与此同时(3)第八十二章 人前人后(5)第一百二十一章 重要视察(6)第七章 处处玄机第二十二章 事出有因第三十四章 桃色事件(6)第八十一章 人前人后(4)第一百二十五章 多事之秋(3)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上浇油(2)第三十三章 桃色事件(5)第七十七章 不测风云(10)第七十九章 人前人后(2)第八十章 人前人后(3)第一百二十七章 火上浇油(1)第七十二章 不测风云(5)第八十二章 人前人后(5)第五十六章 没事找事(1)第七十三章 不测风云(6)第一百三十五章 规定情境(4)第一百零三章 政治高度(3)第一百零七章 造化弄人(1)第七十六章 不测风云(9)第二十五章 目瞪口呆第六十九章 不测风云(2)第六十二章 没事找事(7)第七十八章 人前人后(1)第六章 一飞冲天第三十六章 桃色事件(8)第三十七章 桃色事件(9)第九十六章 祸起萧墙(1)第八十五章 人前人后(8)第七十五章 不测风云(8)第四十三章 桃色事件(15)第九章 渊源苦涩第九十六章 祸起萧墙(1)第一百二十六章 多事之秋(4)第四十九章 弄巧成拙(4)第一百三十二章 规定情境(1)第四十七章 弄巧成拙(2)第七十二章 不测风云(5)第九十六章 祸起萧墙(1)第一百零九章 造化弄人(3)第七十五章 不测风云(8)第三十七章 桃色事件(9)第一百三十三章 规定情境(2)第十二章 蚕蜕之变第九十七章 祸起萧墙(2)第六十六章 没事找事(11)第二十六章 强硬姿态第三十三章 桃色事件(5)第五十三章 弄巧成拙(8)第六十四章 没事找事(9)第七十五章 不测风云(8)第一章 短兵相接第十三章 情感末路第一百三十一章 火上浇油(5)第六十八章 不测风云(1)第六十六章 没事找事(11)第一百章 祸起萧墙(5)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事之秋(2)第七十一章 不测风云(4)第一百二十六章 多事之秋(4)第一百一十二章 造化弄人(6)第十六章 权宜之计第八十三章 人前人后(6)第五十七章 没事找事(2)第四十七章 弄巧成拙(2)第一百零二章 政治高度(2)第一百零一章 政治高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