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若有所思

导读:赵未平感动不已,一腔热血涌上心头,有些语无论次地说:“这,这……”

苏安拍着赵未平的手背安慰着他说:“你不用多想,这是大家共同的意思。对你来说应该主动抓住这个机遇,对我们而言是‘因风吹火,用力不多’,为什么呢?你具备这些条件,这是你的人脉,不是谁都有的。”

赵未平感到今天的酒劲儿特别大,自己有一种想要喷薄欲出的感觉。

(1)心思孙大壮虽然对钱似海讲的那些话没太在意,可对李森的那番神秘兮兮的话语却动了心思,可一时又理不清楚个头绪来。

别看孙大壮对钱似海的讲话不以为然,可有人却字字句句入脑入心。

这个人就是临江乡的常务副乡长徐才。

第二天早上一上班,徐才正站在办公室的镜子前修饰自己。有着高挑身材和俊秀的脸庞的徐才无不显出年轻和帅气,如果说要有什么缺陷的话,那就是徐才早早地长出了“啤酒肚”,再一个就是他的眼睛略成三角形,让人感到有些阴。

就在徐才不住地欣赏自己的时候,听到走廊里传来孙大壮的说话声,就赶紧迎来出来,随着孙大壮来到办公室,顺手关上了门。

孙大壮一皱眉头:“你干啥玩意儿,大清早的就整的神叨的?”

徐才挑起三角眼问道:“大哥对昨天的会议尤其是对钱书记的讲话是咋想的?”

孙大壮大脑袋一晃,不以为然地说:“我没功夫琢磨那玩意儿,爱咋的咋地。想用你,选不上也可以用你;不想用你,选上也没用。”

徐才嘴角一撇,摇摇头说:“我说乡长,这回好像不是那回事了。”

孙大壮歪着脑袋问:“那你说是咋回事?”

徐才的三角眼不停地骨碌骨碌地转着。

“那天钱书记可是讲的,对干部的任用,‘海选’结果决定着对干部的任用,也就是说,这第一个坎要过不去,啥也没用了。”

孙大壮摇摇头,不屑地说:“他也就是那么一说,干部这玩意儿历来是一把手说了算。你看哪次干部调整他撒过手?还不是他一言堂?这回咋的了?他要放权啊?做梦吧!我说你就别瞎寻思了。”

徐才一笑,并没有附和孙大壮,而是提出了他的分析结果。

“这回的情况的确与原来不同了。你没听说钱书记要高升了吗?也就是说,钱书记的高升,是他采取这个办法的根本原因。”

孙大壮愣眉愣眼地看看徐才,问:“你小子还挺能琢磨。”

徐才真诚地说:“我的乡长,我的大哥啊,不琢磨不行啊!尤其是你要琢磨啊!你都当了八年的乡长了,还想再这样泡下去吗?”

这句话直接戳到了孙大壮软肋上。孙大壮一下子怔住了,眼睛紧盯着徐才,一时没有了下文。

徐才继续分析道:“你看,为什么‘海选’这个事儿不能儿戏呢?我认为是这样的,以你大哥为例吧,按以往的惯例,以你八年的乡长资历,这次换届就凭赏也得赏你一任书记干干,要不就说不过去了,这是没跑的。可是如果要来这么一‘海选’哪,那情况可就复杂了。选上了,自然没的说;要选不上的话,那可就彻底没戏了,谁都白扯,不好使了。”

孙大壮终于听明白了徐才的意思,他下意识地咽了口唾沫,眉头不由紧锁起来。

徐才接着说:“这‘海选’的情况还复杂在哪儿呢?你面对的不仅仅是本乡本土的竞争者,而是全县所有想来当书记的竞争者,最后究竟这票能投到谁的脑袋上,那可是高丽烟袋—没嘴(准)儿呀。”

孙大壮的眉头越锁越紧,脸上刀刻般的皱纹都严峻地耸立起来。

“有这么**复杂吗?”孙大壮摸着花白的头皮,心理仍然有些疑惑。

“我的哥呀,这可不是闹着玩呢,”徐才建议道,“你不能等闲视之,要提早做做工作。县里的那些平时不错的哥们,乡里的那些部下,该打招呼的都要打招呼。对了,你还应该找一下李县长,沟通沟通。”

“找他?”孙大壮没好气地说,“树叶掉了都怕砸了脑袋,那县长让他当的,整个一窝囊废。”

“窝囊废他也是县长啊!还是找找他。”徐才劝解道,“他毕竟是你铁哥们,毕竟是县长,是二把手啊!”

孙大壮一时又上来了倔脾气,没好气地说:“不去。爱咋的咋的,我谁也不找,我看能咋的。”

徐才耐着性子,苦口婆心地说:“咋的倒不能咋的,我就怕你这次再失去机会。大哥,你的年龄在那儿啊!”

孙大壮“哼”了一声,大脑袋往胸前一浸,没再言语。他又想起李森说的那番话来。

临江乡党委书记沈宝昌听了钱似海的讲话后,表现得相当敏感。第一个感觉就是惊讶、错愕。

这是什么意思?想干什么?是谋略还是退让?一连串的疑问塞满沈宝昌的整个脑袋。

事先没有任何征兆。

凭着对钱似海的深刻了解,这种决策肯定不是钱似海一时头脑发热,突然的性起做出的。

钱似海是什么样的人,沈宝昌是清楚的。每一项决策每一个决定,都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拍板定夺的,考虑不成熟的时候连一个字都不会透露。

还在开会的时候,沈宝昌就在自己颇为震惊的同时,也注意观察了一下周围其他人的反应,发现大多数人的脸上挂满了不解的神情,基本上同他一样对搞“海选”感到不可思议。从走出会场直到家中的一路上,沈宝昌脑海里不断翻腾的就是两个字:“海选”。

沈宝昌的家住在县委大院的后面,是当时机关盖的集资楼。住在这里的基本上都是机关的干部。钱似海在这儿也有一套房子,就在沈宝昌右手的单元。过去,沈宝昌当县委办常委秘书、副主任、主任的时候是钱似海家里的常客,离任后也没有间断联系,仍然常来常往,保持着情感上的亲近。虽然有感情这个基础,但是,沈宝昌从来也不敢为自己的事儿去找钱似海。他的行为准则是,钱似海让他往东,他就往东,让他往西,他就往西,做一个不折不扣的执行者贯彻者就行了,别的什么方向,对错等一概无须操心。沈宝昌在钱似海面前经常挂在嘴上或者是经常说的话就是两句。一句是“是”,另一句是“我听您的”。就是当了乡镇的一把手,除了汇报工作外,只要是单独相处,沈宝昌永远是最忠实的听众,他的全部的态度都是通过这两句话来表达。

找钱似海来解除自己的疑虑显然是不可能的,沈宝昌也没这个胆量。思前想后,沈宝昌想到了韩精忠。

“他总该能了解一些内幕吧。”沈宝昌想。

沈宝昌思考了一下,觉得找韩精忠了解情况是最可靠也是最有可能掏出准信儿的。他拨通了韩精忠的手机,对方很快就接了电话,说明此刻他并不忙。

电话那头传来依然如故的热情声音:“老领导,您好。”

听到这个声音,沈宝昌的心情受用不少,似乎有一些成就感,有了一些威严,有了一些面子。

沈宝昌说:“韩啊,晚上有空儿吗?”

韩精忠忙问:“老领导有什么指示?”

沈宝昌故作轻松地说:“你要没事,咱俩聚一聚。”

韩精忠说:“钱书记这边要是没事就行。”

沈宝昌说:“那好,你听我电话吧,我定地方。”

韩精忠说:“那哪行呢?我安排我安排,您说还找谁?”

沈宝昌说:“谁也不找,就咱哥俩,你等我电话吧。”

桔红色的灯光静静地播洒着,一曲萨克斯演奏的《回家》在房间里的每一个角落轻柔地回荡,屋顶正中垂下来的风铃微微摇摆,随着风,偶而发出一两声清脆的声音,营造出静谧亲切的氛围。

韩精忠给沈宝昌斟满酒,谦恭地望着沈宝昌。

沈宝昌一派宽厚详和的样子,颇有些进入某种角色的感觉。

“老弟,来,先整一个。”沈宝昌端起酒杯,冲韩精忠示意。

韩精忠忙端起杯说:“我敬您,我敬您。”

两人一饮而进。

吃了两口菜,又斟满彼此的酒杯,沈宝昌把身子靠在椅背上,眼睛望着韩精忠,微微地点着头。

沈宝昌说:“韩哪,在县委办也干了有五六年了吧?”

韩精忠说:“可不是嘛,您都走了五年了,您走之前就把我调过来了,到今年底就是五年整六年头了。”

沈宝昌轻轻地磨动着牙齿,点点头说:“时间过得真快呀!你进步得也快。不错,不错。”

韩精忠谦恭地说:“哪里,您是我的榜样,更是我的领路人,要是没有您向钱书记的推荐,就不会有我的现在。老领导,您对我的关心和提携,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来,我敬你一杯!”

韩精忠能调进县委办,沈宝昌的确是发挥了作用。当年县里要搞一个关于教育方面的调研材料,需要抽人,抽来抽去就抽到了在县教育局办公室当秘书的韩精忠的头上。沈宝昌当时是县委办副主任主管文字综合,是那个调研材料的负责人之一。在搞材料过程中,年轻勤快思维敏捷,情况又熟的韩精忠给沈宝昌留下了良好的印象。说是县里搞的材料,其实也就是韩精忠自己写出的材料初稿,经沈宝昌等人拔拔高把把关而已。后来这个材料在省里的内部刊物上发表了,省市领导还作了批示,对成田县在教育方面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使钱似海等人非常高兴。材料组在吃庆功饭时的时候,沈宝昌就问韩精忠愿不愿意到县委办来。韩精忠马上说能和沈主任在一起工作求之不得,如果有可能的话,请沈主任帮帮忙。当时县委办正缺笔杆子。沈宝昌还真就跟钱似海提了这么一嘴,钱似海说材料确实搞得不错,如果行的话,就跟人事局打个招呼吧,结果没过几天,韩精忠真就顺利地调进了县委办。为了这事,韩精忠对沈宝昌感恩戴德,即使是后来当上了县委办副主任、县委常委秘书,也仍然对沈宝昌尊崇有加,嘴里不叫“老领导”不说话,保持了一贯的谦虚本色。而沈宝昌在他面前也感到心里特别有底,说话办事特别仗义。

沈宝昌随意地问:“韩哪,这次换届你有没有什么想法?”

韩精忠赶紧晃头,摆手,急急地把嘴里的菜吞下,忙说:“没有没有,我可不敢有那个奢望。”

沈宝昌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可不是好士兵啊!你已经是副主任了,接上主任的班就可以进常委,这也就是一步之遥。”

韩精忠仍然摇头,低声说:“老领导,……”

“嗳,”沈宝昌打断的话头,“别一口一个老领导的,我比你大不了几岁,咱们都是哥们。”

韩精忠说:“那哪能呢?老领导就是老领导嘛!”

沈宝昌指了指韩精忠,嗔怪道:“你呀,你呀!——”

韩精忠笑了笑,搔了一下头发。

“我接着刚才的话说,老领导,我说一句不恭敬的话,您当年那样的条件都没弄上,我要是那么想,那不就纯粹是吊死鬼当**——死不要脸了吗?我提正科才几天呀?”

沈宝昌点点头,说:“要说也是,但也不是不可以争取。”

韩精忠压低了声音说:“那得看老板的意思。老板那人你比我了解,对身边的人要求严啊!”

沈宝昌笑着说:“老板的脾气我当然了解,可是他对你印象挺好,我们俩在一起的时候,老板就常夸你很有潜力,前途不可限量。”

此话一出,韩精忠就觉出沈宝昌这话的假来,凭他对钱似海的了解,钱似海是决不会这样讲话的,更不会这样夸奖人。

沈宝昌自己心里也“咯噔”一下,被自己随口说出的话吓了一跳,连他都觉得这话假的有点没有边儿,便自嘲地一笑,端起酒杯抿了一口,掩饰着自己个尴尬。

韩精忠装作没反应过来一样给沈宝昌夹菜。

韩精忠恭维地说:“老领导,我就等你回来当个县长、当书记啥的,等着借您的光呢。”

沈宝昌注视着韩精忠,希望听他的下文。见韩精忠并没有接茬儿往下说,便忍不住主动发问道:“关于换届有什么动向吗?”

韩精忠料到沈宝昌早晚要问这方面的问题,或者说他请自己的目的也应该就是这个。便反问道:“您这次提拔回县里来,应该是手拿把掐的吧?”

沈宝昌没料到韩精忠会把球踢了回来,心中明显不快,可又不能表现出来,就顺着说“世界上哪有绝对的东西?既可能手拿把掐地上来,也可能手拿把掐上不来。这不,以往的惯例也打破了,今天钱书记不是讲要通过‘海选’的办法推荐干部吗?还不知道能推荐出个什么结果来呢?谁敢有什么把握?”

韩精忠说:“海不海选跟您也没有什么关系呀,那是指乡镇换届。”

沈宝昌叹了口气,说:“你怎么还不明白?能不能回县里那是后话,提不提那是市里决定的,我目前的位置还是在临江,如果我连这个位置都坐不住的话,我的脸往哪儿放?还不让人笑话死了?还能指望回县里吗?”

韩精忠不解地望着沈宝昌,问:“老领导,您怎么好像没有信心啊?我认为不管是采取什么方式提拔干部,您都是最有希望的,我对这一点深信不疑。”

沈宝昌轻轻摇头,长出了一口气,似乎被压抑了很久。

韩精忠见状,故意装作不明就里似的说:“老领导,我认为在咱们县中层干部里,论能力,论水平,论影响力,没有几个人能超过你的,我想您现在研究

第四十二章 桃色事件(14)第六十一章 没事找事(6)第八十一章 人前人后(4)第一百二十一章 重要视察(6)第九十八章 祸起萧墙(3)第六十六章 没事找事(11)第九十章 与此同时(4)第九十五章 阴差阳错(4)第四十六章 弄巧成拙(1)第三章领袖群伦第十章 预料之中第六十八章 不测风云(1)第十七章 节外生枝第四十四章 桃色事件(16)第一百一十五章 造化弄人(9)第七十八章 人前人后(1)第十七章 节外生枝第三十九章 桃色事件(11)第四十章 桃色事件(12)第四十六章 弄巧成拙(1)第五十六章 没事找事(1)第一百一十三章 造化弄人(7)第一百三十四章 规定情境(3)第七十九章 人前人后(2)第一百一十章 造化弄人(4)第二十九章 桃色事件(1)第二章火上浇油第九十九章 祸起萧墙(4)第四十四章 桃色事件(16)第一百三十二章 规定情境(1)第一百三十四章 规定情境(3)第九十章 与此同时(4)第十三章 情感末路第四十二章 桃色事件(14)第一百三十章 火上浇油(4)第二十章 基本格局第四十三章 桃色事件(15)第九十六章 祸起萧墙(1)第八十五章 人前人后(8)第一百一十四章 造化弄人(8)第五十八章 没事找事(3)第九章 渊源苦涩第一百一十二章 造化弄人(6)第一百三十五章 规定情境(4)第三十四章 桃色事件(6)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上浇油(3)第八十七章 与此同时(1)第三章领袖群伦第一百二十六章 多事之秋(4)第二章火上浇油第四十四章 桃色事件(16)第一章 短兵相接第八十七章 与此同时(1)第三章领袖群伦第八十二章 人前人后(5)第四十四章 桃色事件(16)第八十二章 人前人后(5)第八十八章 与此同时(2)第十七章 节外生枝第四十三章 桃色事件(15)第八十六章 人前人后(9)第一百三十四章 规定情境(3)第八十三章 人前人后(6)第十五章 生活感悟第五章若有所思第一百二十五章 多事之秋(3)第一百一十七章 重要视察(2)第八十九章 与此同时(3)第六章 一飞冲天第十八章 不同心境第一百一十六章 重要视察(1)第三十一章 桃色事件(3)第六十三章 没事找事(8)第三十一章 桃色事件(3)第五章若有所思第七十九章 人前人后(2)第一百零八章 造化弄人(2)第九十五章 阴差阳错(4)第二十三章 突发变故第二十四章 没事找事第一百三十五章 规定情境(4)第四章 不同凡响第九十七章 祸起萧墙(2)第十四章 雨天情缘第一百零二章 政治高度(2)第一百零二章 政治高度(2)第七十二章 不测风云(5)第一百二十三章 多事之秋(1)第一百二十二章 重要视察(7)第二十一章 求神问卜第一百零六章 政治高度(6)第六十章 没事找事(5)第四十六章 弄巧成拙(1)第十七章 节外生枝第八十章 人前人后(3)第九章 渊源苦涩第七十七章 不测风云(10)第一百一十三章 造化弄人(7)第九十二章 阴差阳错(1)第四章 不同凡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