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特见骆志远拒绝,并没有放弃,继续笑着邀请道:“骆董,这一次邀请你去美国访问,主要是我个人以及格雷公司想跟你进行医疗项目上的合作。”
骆志远讶然:“医疗项目合作?凯特小姐,我不太明白你的意思。”
凯特笑眯眯地从随身的挎包里取出了一样东西,印式的包装、印语和英文的双重标签,骆志远一眼就看出,这是在印国的康桥药业公司出品并在印国市场上非常受欢迎的康桥牌痛经贴。
骆志远不知道凯特怎么搞到了这种东西,但很显然,作为曾经有过同样病痛的女性,她关心这类产品也属于情理之中的事情。
骆志远当即明白了凯特的意思。
事实上,凯特对骆志远的中医针灸非常感兴趣。她经过多方打探,得知康桥集团已经在印国将中医药产业化、市场化,就想邀请骆志远去美国开拓中医药市场。
在凯特看来,这是一个潜在的巨大的市场,又是一个互利共赢的结果,骆志远应该不会拒绝。
但骆志远沉吟了一下,还是婉拒了。
凯特有些失望,郁闷地追问道:“骆董,为什么?你既然能在印国发展,为什么会拒绝去美国创业?”
骆志远笑了:“凯特小姐,不是我拒绝去美国创业,而是根据我们集团公司近期的战略发展规划,我们已经准备在国内发展中医药产业,如今无论是资金、技术亦或者是我个人的精力,都分身乏术,所以,我首先要做好国内的市场,其次才能考虑进军海外市场。”
凯特皱了皱眉:“骆董,请恕我直言,贵国内部市场上,相关的医药公司已经有不少,存在较大的市场竞争。而且,贵国的行政审批体系繁琐,你要做医药项目,从立项到审批再到生产研发和投入运营,见到效益,恐怕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不如去美国。我们格雷公司会与骆董诚挚合作,以在最短时间内取得市场成功为第一要素,我们必将取得互利共赢。同时,能在海外推广华夏化,一举三得,骆董何乐而不为呢?”
在某种意义上说,凯特说的也是实话。不过,骆志远另有考虑。所以,不论凯特说的天花乱坠,他都坚守本心,不会动摇。
资本逐利,这是天性。但对于骆志远来说,有些事情首先看重的不是经济利益,而是社会责任。
他宁可不赚钱、多付出,也不愿意将民族的瑰宝流失在异国他乡。
换言之,他可以进军中医药产业,并将之市场化,同时将自己个人所学转化为造福患者的商品,但这仅限于国内。海外的市场不是不重要,但生产和研发的基地必须要设立在国内。
在海外设立中医药研发中心,各种风险巨大。
在印国组建成立康桥医药公司,那是一种偶然,属于特殊情况的特殊运作,不具有复制性。而实际上,他最近也正在着手考虑将印国康桥医药的研发中心迁移回国。
“凯特小姐,这个问题一时半会我们很难讨论清楚。总而言之,我目前暂时没有去海外发展中医药产业的规划,因此,对于凯特小姐和格雷公司的好意,我只能说声抱歉了。不过,请凯特小姐放心,一旦我日后有进军海外的计划,首选凯特小姐的格雷公司作为我方的合作者。”
骆志远还是看在凯特的面上,留下了一丝活口,并没有彻底回绝凯特的延揽。
但尽管如此,凯特失望的表情还是溢于言表:“骆董,这样真的是太遗憾了。我真的是搞不懂你的想法,这个东西具有广阔的市场,你为什么放着钱不赚?”
骆志远哈哈一笑:“如果凯特小姐真的对这个玩意儿有兴趣,不如从印国进口吧。我想,这也是一条渠道。”
凯特轻叹一声,耸耸肩:“既然骆董如此坚持,那我也只能放弃了。不过,我希望骆董能慎重考虑一下,如果你改变主意,可以随时跟我联系,我们随时欢迎康桥集团去美国发展中医药产业。”
骆志远起身跟凯特握手:“谢谢。希望我们合作愉快。”
送走了凯特和谢尔盖,尽管没有答应凯特的邀请,但骆志远心里创立康桥中医药产业板块的思路更加清晰明确了起来。康桥地产,康桥商贸,康桥制造,康桥能源,加上前不久铺开的康桥乳业,如今康桥中医药必将成为支撑康桥商业帝国昂首阔步前进的第六大板块。
骆志远在自己办公室里再三衡量,决定尽快下手,让康桥中医药产业板块成型。想了想,他一个电话把副总裁冯国梁和易纲招了过来。
冯国梁和易纲是跟随他创业的两大元老,可以说是骆志远在康桥嫡系中的嫡系。在两人心目中,哪怕是唐晓岚,地位都不如骆志远。
冯国梁进门后恭谨地笑着:“骆董,您找我?”
骆志远笑:“老冯,坐,等等易纲,我们三个开个碰头会,商量个事。”
骆志远说的随意,冯国梁也没有太放在心上。却不知,随后他们三个人谈的是关乎集团日后数十年长远发展的重大决策,绝不是日常管理小事。
易纲敲门也走了进来,态度更加恭谨:“骆董。”
“来,坐。今天找你们两位来,想说个事。”骆志远点燃了一根烟,声音不疾不徐,他虽然年轻但却异常坚毅沉稳的面孔在烟雾中若隐若现:“这个事我考虑很久了,一直没有付诸行动,到了今天,我觉得时机成熟了,可以抓落实了。”
“我们在印国的那家医药公司,市场空间很大,发展不错,效益也很可观。根据我们在印国办事处反馈的信息来看,今年该公司给集团贡献的利润额将直线上升。”
骆志远说到这里,微微停顿了一下。
康桥医药公司在印国的成功,是康桥在海外诸多投资项目中属于标杆性的一个。该项目是骆志远、唐晓岚和薛萍三位高层亲自推动,前期由薛萍具体运作,有印国方面的鼎力支持,成功在印国市场站住了脚。
听骆志远说起这个项目,冯国梁立即下意识地吹捧了几句:“这都是骆董和唐总的英明决策,也完全建立在骆董个人的中医成就上,同时也与骆董在印国医疗界的巨大声望密不可分。”
冯国梁这话虽有“拍马屁”的成分,但也是事实。骆志远曾经在印国蒙麦大学作中医访问学者,在印国的知名度很高。而时下支持康桥医药公司在印国发展的政商两届人士,其实都与骆志远个人有关。
易纲也立即附和:“是啊,印国医药公司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是一个综合的结果,取决于骆董正确的决策和个人影响力。”
骆志远闻言笑了笑:“不管怎么说,医药公司在海外获得一定的成功,我启示我们,为什么不开发国内更加庞大的市场?中医药植根于我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国内的受众理应超过海外,你们说是不是这样?”
冯国梁笑了笑,却没有吭声。
他其实对骆志远的这种观点并不以为然。中医药虽然植根于华夏,但在华夏,却受到冷遇。如今的国人更热衷于西医和医药,因为西医对于病患的治疗更能立竿见影。
至于更侧重于治本和调养的中医药治疗手段,并不是最佳的选择。
这在某种意义上说,暴露出社会心态的浮躁。
可尽管在观点上跟骆志远有分歧,冯国梁顶多是保持沉默,却不会当面跟骆志远辩论什么。
骆志远扫了冯国梁和易纲一眼,继续笑道:“我想马上发展中医药产业,哪怕是这个产业并不会给集团带来多少利润,我也想尝试一下。这算是以个人之力,推动化在国内的复兴吧。”
“首先,将在印国的康桥医药研发中心搬迁回国。以现有研发力量为班底,组建新的更大规模的中医药研发中心。”
冯国梁皱眉道:“骆董,组建中医药研发中心没有问题,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医药产品研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时间内,我们很难转化出相应的产品来维持市场开发啊。”
冯国梁下面又说了一些不同看法,大概意思是这样:你个人的医术再高,但这跟中医药产品开发完全是两码事,不能想当然啊。好吧,组建一个中医药产品研发中心,高薪聘请一些中医药研究人员,但猴年马月才有研究成果?如此巨大的投入,长期得不到汇报,这不符合集团的产业规划和资本利益啊。
易纲却没有提出不同意见。
他跟冯国梁性格迥异,即便心里有不同想法也不会提出来,他只习惯于贯彻落实。哪怕骆志远的决策是错的,他也会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没有个人的主见。
反正骆志远是老板,老板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呗,何必去跟老板争辩,自讨没趣?况且,经过大量事实的验证,骆志远的决策和思路几乎都是正确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