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当面之敌

这三十二万大军里面,除了苏莱曼大帝的三万禁卫军之外,都是各地的守军。

其中最为精锐的,也就是三万禁卫军。

易卜拉欣在安塔基亚驻军,并没有主动进攻阿勒颇的杨洪义。

首先是因为手下的军队良莠不齐,还需要时间进行整合。其次,易卜拉欣也想通过观察,来寻找明军的弱点。

奥斯曼的军队人数虽然多,但越是这样就越不好带领。一旦吃了败仗,很可能就会一战而溃,走了之前的老路。

如果不是易卜拉欣极力控制,他手中就是再召集三十万军队也不是问题。但是在萨勒马斯方向,还有五万吴云生所带领的明军。

易卜拉欣对于奥斯曼帝国的情形非常担忧,如果不是中间隔着一个黑海,奥斯曼帝国最重要的小亚细亚半岛,恐怕都会处在明军的全面威胁之下。

另外易卜拉欣也非常害怕,害怕自己在如此优势之下失败。这种责任他承担不起,一旦失败就没有活着的可能。在苏莱曼大帝的期许之下,不胜则死。

他先是派人给杨洪义送去了一封信,信中指责杨洪义擅自开启对奥斯曼帝国的战端。并且希望杨洪义从他所占领的阿勒颇、霍姆斯和大马士革撤军,将这三座城市交还给奥斯曼帝国。

杨洪义接到了易卜拉欣的信件,看到内容就笑了。这可真是太过讽刺,明明挑起战端的是奥斯曼一方,如今却要颠倒黑白。

不过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对方居然就想这么空口白牙的索要阿勒颇、霍姆斯、大马士革三城。

杨洪义很痛快的给易卜拉欣写了回信,告知对方明军只是正的自卫反击而已。一切的战事源头,都是由奥斯曼的苏莱曼绑架大明国丈、国舅而引发的。如果奥斯曼帝国想要回阿勒颇、霍姆斯、大马士革三城,也不是不可行,但要付出足够的代价。

易卜拉欣显然也不着急,他不断的给杨洪义写信,每一次信件来往都要三五日。

两人的信件往来,个七八次,一个月的时间便已经过去。

这时的易卜拉欣,已经将手中的三十二万大军完全整合起来。军中原本林立的派系,被他从上到下都给清理整顿了一遍。

而且这些军队,在这一个月的时间之中,被不断的拉出去训练,可以说过的十分充实。

易卜拉欣连续给杨洪义写信,其实就是在争取时间,在他的内心深处,并没有真正和谈的意思。

杨洪义虽然看破了对方的意图,但是并没有说破,而是与之虚与伪蛇。

之所以与易卜拉欣虚应事故,是因为吴云生给杨洪义送来了消息,大不里士之战已经结束,奥斯曼与萨非王朝联军惨败,塔赫马斯普一世战死。

正是因为得到了这个消息,所以杨洪义也并不但心什么。

杨洪义所在的阿勒颇城,进可攻打奥斯曼沿海,或者北方的加济安泰普城。退则可以退到拉卡城,背靠两河流域,长期与奥斯曼对峙。

所以不管易卜拉欣打什么主意,杨洪义都是在奥斯曼帝国的土地上作战,没什么可患得患失的。

他还给吴云生写了信,让其在有余力之时,可以适时的出兵威胁奥斯曼帝国的巴特曼地区。

希望两人配合,能让奥斯曼帝国无法兼顾。

因为易卜拉欣与杨洪义两人都各有打算,阿勒颇这里的局势居然平静了两个月之久。

但是平静终究会打破,这个破局者来自两方面,一个是苏莱曼大帝对于易卜拉欣的催促,一个就是吴云生真的是出兵巴特曼地区了。

两个月的时间屯兵不前,受到苏莱曼大帝催促的易卜拉欣觉得准备也算是大致充足,便亲自带了三十二万大军从雷伊汉勒山口兵出阿勒颇。

一直在密切注意易卜拉欣动向的杨洪义,并没有去迎击奥斯曼的大军。

对方三十二万人,明军只有四万五千余人。即使武器比对方强了许多,这仗也没法打。

尤其是雷伊汉勒山口以东都是平原,杨洪义可没有把握对付三十多万人的军队。

所以当奥斯曼军队快到达阿勒颇时,他便带着明军全面退回到了拉卡城,将阿勒颇让给了易卜拉欣所统率的三十二万奥斯曼军队。

杨洪义并不是真的退让,他这么做,是为了拉长对方的补给线,并且使得对方的军队要走更多的路。

三十二万大军行军可比四万五千明军行军要复杂的多,其中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都十分繁琐。出一点差错,都会出现麻烦。

反观明军人少,自然麻烦也就少了许多,进退之间十分自如。

易卜拉欣占领了阿勒颇之后,也已经知道明军退回法卡城。他觉得这样已经可以向苏莱曼大帝交待,与其和明军死磕,不如见好就收。

只是让易卜拉欣没想到的是,他接到消息萨勒马斯的吴云生突然之间带兵西进,已经逼近了巴特曼城。

如果巴特曼失守,杨洪义与吴云生两支明军便可汇合。到那时,十万明军的强悍战力,不知道会成什么样子。

所以不等苏莱曼大帝再一次催促,易卜拉欣便又带着三十二万大军猛扑法卡城的杨洪义所部。一定要在两支明军汇合之间,重创甚至消灭一支明军才好。

杨洪义之所以退到法卡,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可以依凭幼发拉底河作为天堑,与奥斯曼三十二万大军对峙。如果战术运用的好,就是将对方击败也并不是不可能。

因而得知易卜拉欣出兵,明军也同时动了起来,杨洪义带着明军在河岸边上等着奥斯曼军队的出现。

易卜拉欣看到明军在河对岸等着自己,不由失笑。奥斯曼帝国如此多的兵力,怎么可能怕了明军的半渡而击。大不好自己将军队分为两部分,各自选一处渡河,明军便不能兼顾。

他是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当即分出来一支十五万人的军队,去了下游渡河。

杨洪义看到奥斯曼军队分兵,不由得大喜。如果对方三十余万人从一处渡河,自己所带领的这些明军或许可以给对方造成不小的损失,但绝对不会让对方击溃。

但是对方分兵就不一样了,十几万人渡河,就等于实力降低了一半,明军阻拦当面之敌还是可以做到的。

第392章 内附大明第237章 太过猖狂第247章 安得猛士第273章 东瀛攻略第587章 选择方案第137章 徐海故人第174章 不会让我入宫吧第3章 脱贫致富第163章 养心殿里不养心第218章 明镜第466章 两败俱伤的结果第556章 责任重大第353章 卿可自御之第56章 盖世伟业第183章 清白人家第203章 整顿京营第446章 扇风点火架秧子第128章 航海书院第103章 塞外风云起第222章 独断乾纲第565章 很没出息第6章 发生何事第101章 此书为师要看第542章 向您表示敬意第323章 汗国使者第390章 你来则我往第525章 李成梁的顾虑第184章 主动上奏第549章 这是不行的第131章 随遇而安第364章 骑兵出击第78章 景王吐血第281章 君王体面第246章 敢捋我大明虎须第490章 天可汗长鞭第191章 惶惶不安第260章 老家伙太缺德第228章 一念之间第333章 伺机而动第86章 初立营盘第75章 钱粮太多闹的第192章 臣应无罪第358章 不信明军不可战胜第194章 议事推举第509章 目标英格兰第480章 萨非王朝第185章 在下就是王泉第191章 惶惶不安第450章 双重身份第93章 掣电铳第496章 阿干别伊的误判第159章 终于来了第225章 众卿选一个吧第298章 渤泥国财宝第436章 该动一动了第98章 沙勿略第18章 不似人君第70章 想到同一处第305章 安南买粮第510章 全凭将军做主第534章 东家看得很远第523章 杀气盈野第412章 放眼更大的天下第490章 天可汗长鞭第483章 阿洪王国第597章 尴尬不已第432章 真是不一般第87章 费了不少心的第502章 以后再还第48章 治世良医第194章 议事推举第120章 朴在河第19章 如此有毒第264章 金殿传胪海刚锋第408章 不惜玉石俱焚第473章 崩溃与毁灭的边缘第386章 壮士何所憾第236章 从京城开始第252章 送入玉门关第94章 就这样第314章 老道也想去瀛洲第186章 约见王直第401章 对马岛陷落第579章 丢了先机第225章 众卿选一个吧第28章 嗤之以鼻第214章 遇阻大黑河第360章 不做白不做第212章 全军上马第33章 有声阅读第258章 送君万里西击胡第55章 穿山铳第456章 艰难行军第80章 无冕之王第555章 完全没有可能第412章 放眼更大的天下第598章 苏莱曼大帝驾崩第148章 请朝廷定夺第293章 内政教育第125章 岂可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