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_第120节 识字运动

看着母亲收拾,梁玉海当然愿意了,穿上到底暖和多了。因为陕北风冬天。冷的不得了。学生出身的梁玉海就是有些耐不住那个冷,一冷就要犯咳嗽——小时候落下的支气管炎病根,冷风一吹,就要咳嗽。也因此,李秀月这个做母亲的,当然知道儿子的身体状况。

那次,儿子在家里呆了一下午,就走了,跟着首长到延安去了。

梁润昌依旧在他的铺子里面卖货。

他好想听四门家的小孙孙梁玉柱站在那里唱:“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

看到自己的小孙孙站在自己的面前。

自己的小孙孙到延安去了。

四门的小孙孙那个梁玉柱也上学去了。

……

……

此时的龙泉县里面,好些当年的小娃娃们长了起来。

记得那位跟梁玉静吵架的春英吗?

她姓田,她的妹妹,当年那会儿幼小俊俏的丽娃,还有那个在姐姐背上背着的女孩吗?她们都已经长大了。

尤其是田春英,她其实跟梁玉海一样大,如今已经是一位大姑娘了。

他的妹妹田丽丽,也已经上了女校里的高小了。最小的妹妹也在自家垴畔上面的那个文庙小学上初小了。

而且此时的田春英已经参加了八路了。在县里听了号召,要扫文盲。组织妇女们认字学文化——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军事建设中开展的文化学习运动,是以扫除文盲,提高边区驻守部队广大指战员的文化知识和政治理论水平,提高部队文化素质为主要目标的文化教育运动。

当时的八路军部队里面的文盲,占了百分之九十七以上,这严重影响着部队发展。因此部队学文化,提高文化素质,成了部队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各级领导上下反复动员,派了许多人下到部队的最基层的连队,班级里面,去开张文化课学习,也因此,在八路军部队学文化,成了一个风尚

当初梁玉海从抗大毕业,分配到部队,干嘛呢?就是当战士们的文化教员。

那会儿的部队的战士,都是穷苦百姓的子弟,大多数都没有读书的机会,有文化的,寥寥无几。因此,战士们想给家里的亲人报个平安,都犯愁——因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所以,人们渴望着学文化。

每一个人,都用线缝订了一个草纸做的本子,拿着一根铅笔,吃力地写着几个字,自己的名字,毛主席,共产党,父母大人,平安,健康。上下的将军士兵们,就包括那些年纪大点的老红军战士,都在哪里吃力地学认字,学写字。

用棍子,在地上写字,认字。然后又很珍惜地,慢慢地抄到自己的那个小小的,黑黑的,粗糙的草纸做的本子上。

——那会儿的陕甘宁边区物质困乏,能给那么多的战士们发纸做本子,已经很不容易了。

铅笔也是很珍惜的。

大多用的是石板,用石头写……

部队行军,前面的人背包上挂着一个黑板,后面的战士学认上面的几个字!用功的很呢!

那会儿有个战士,名字叫,“刘格柳”,看起来他的名字很好听,但是其实不是这个意思,格柳,用陕北话的意思,就是弯弯曲曲的意思。刘格柳,就是因为他的母亲把他生在了逃荒的路上,一颗柳树下了,那树长的弯弯曲曲的,他家姓刘,所以他的母亲给他起名叫刘格柳。

到了部队,花名册没有人会写,想给母亲报个平安,这“格柳“两个字,谁也不会写。尤其那些南方来的红军战士,压根不知道“格柳”是什么意思,所以他的名字,被写成什么的都有。而且他自己压根不会写字,所以,他想写信的想法,一直没有能实现。

等来了梁玉海以后,跟梁玉海一说,梁玉海是陕北人,马上知道他的意思了,给他写了他自己的名字。纠正了过去写的错字。而后,帮他写信给他的母亲。母亲知道了他的情

况,高兴啊!不得了呢。专门跑部队上看看儿子,也三番五次地来谢谢梁玉海。

所以啊,经过几年的部队文化的学习,边区军事建设中的文化学习运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普遍提高了部队广大指战员的文化水平,促进了部队的军事建设及其对敌斗争,胜利完成了保卫和巩固边区的神圣任务。

而且当时的地方,也就是老百姓中间的文盲,可就更多了。要知道啊,抗战初期,陕甘宁边区的文盲率高达90%以上,而那些妇女们里的文盲,几乎是百分之百!这样的情况,同样,也影响着边区人民的生产发展和生活改善。

因此,边区政府借助农闲冬学、夜校、识字组等社会教育组织形式,掀起了一场广泛的劳动群众扫盲识字运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于边区社会风气的转化、群众文化水平和思想觉悟的提高,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并积累了丰富的民众文化教育经验。

田春英当了八路以后,接受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组织跟前几个街道巷子里的妇女们学认字。

学认字,就要有地方啊。那个人的家里,不合适,也没有那么大的地方。

田春英就来找梁润昌,要跟他借二郎庙里的客房。

要知道,那位梁润昌是个老学究,但是,其实也是一个封建老脑筋,怎么也不理解田春英要组织那些个妇女们认字,是为了什么?

因为过去的思想,妇女不能进庙门很里面去的。意思是阴气太重。是对神神最大的不敬。是要得罪神神的。

为这个事情,田春英跑了不下五六趟,梁润昌就是不答应。

后来,田春英路上碰见了梁通保,就跟梁通保一说,梁通保明白了,回去给父亲好好讲了一通道理,把许多边区的报纸拿给父亲看。

梁润昌这才觉得有道理,就答应了。

就在二郎庙里面的一个客房——那个客房很大,里面能住四五十个人呢——不过都是打的地铺。

(本章完)

第一卷_第155节 追寻原因第一卷_第五十五节 新来小女第一卷_第228章 纠正极左第一卷_第156节 扑风捉影第一卷_第九十二节 女兵租房第一卷_第四十一节 旧习堪羞第一卷_第十七节 娃娃提亲第一卷_第七十九节 七七事变第一卷_第172节 突遇疯狗第一卷_第五十五节 新来小女第一卷_第117节 我想读书第一卷_第205节 思念儿孙第一卷_第350章 玉静后悔第一卷_第204节 龙泉疏散第一卷_第八十三节 孤灯守候第一卷_第181节 解放序幕第一卷_第347章 堕落云山第一卷_第七十四节 玉静待嫁第一卷_第203节 战时乱象第一卷_第十七节 娃娃提亲第一卷_第172节 突遇疯狗第一卷_第五十六节 秀月斥赌第一卷_第335章 淤血奋战第一卷_第182 梁家喜事第一卷_第七节 善良人家第一卷_第198节 奶奶泪别第一卷_第216节 牵引敌人第一卷_第197节 长门之家第一卷_第七十四节 玉静待嫁第一卷_第189 润昌长叹第一卷_第333章 斗争经验第一卷_第352章 发财路险第一卷_第348章 恼怒玉静第一卷_第151节 锄奸扩大第一卷_第九十五节 乱成一堆第一卷_第334章 枪林弹雨第一卷_第347章 堕落云山第一卷_第三十七节 媳妇掐架第一卷_第197节 长门之家第一卷_第143节 西路苦战第一卷_第183 百姓百态第一卷_第120节 识字运动第一卷_第339章 义合错误第一卷_第144节 悲壮历程第一卷_第159节 革命生涯第一卷_第三十六节 秀月看戏第一卷_第135节 儿女婚姻第一卷_第三十四节 旧习堪羞第一卷_第334章 枪林弹雨第一卷_第十一节 辛苦儿媳第一卷_第十三节 河畔洗衣第一卷_第148节 狄家认女第一卷_第126节 我回来了第一卷_第143节 西路苦战第一卷_第342章 苛捐杂税第一卷_第133节 春英参军第一卷_第四十一节 旧习堪羞第一卷_第348章 恼怒玉静第一卷_第185 生死誓言第一卷_第336章 太原战役第一卷_第七十七节 又是庙会第一卷_第187节 奶奶祈福第一卷_第二十一节 洞房头花第一卷_第171节 战友情深第一卷_第八十三节 孤灯守候第一卷_第122节 凤仙病故第一卷_第九十五节 乱成一堆第一卷_第四十三节 PK升级第一卷_第139节 春英成婚第一卷_第二十七节 正月新春第一卷_第350章 玉静后悔第一卷_第四十二节 媳妇PK第一卷_第十一节 辛苦儿媳第一卷_第161节 讲究卫生第一卷_第195节 战事危机第一卷_第159节 革命生涯第一卷_序曲第一卷_第184 慰问烈属第一卷_第六十二节 结发妻泪第一卷_第130节 模范之家第一卷_第219章 瓢泼大雨第一卷_第217章 五龙之战第一卷_第五十二节 泪洒路灯第一卷_第196节 祝寿贺信第一卷_第137节 恓惶云山第一卷_第340章 边塞榆林第一卷_第115节 县衙说抢第一卷_第121节 秀月学字第一卷_第二十一节 洞房头花第一卷_第179节 山林小村第一卷_第181节 解放序幕第一卷_第二十节 花轿新婿第一卷_第二十三节 新媳展才第一卷_第八十九节 学子奔忙第一卷_第140节 光武战绩第一卷_第六十八节 三杰汉诚第一卷_第四十四节 两媳PK第一卷_第164节 三十里铺第一卷_第159节 革命生涯第一卷_第348章 恼怒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