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了他给自己一同学爸爸写的几方字,俊挺且苍劲有力。也觉得他确有点才华,心中不再反感。
谢营长又主动接近她,和她说话。时间久了,玉静心不由她不动了!
…………
四邻几县的最高学府龙泉师范发榜了。
因为过去在这里就有四邻县最高的书院,曾经有教育出过很多的秀才书生。后来皇上没有了,这么多年,普通百姓为自己的儿孙找不到出路,如今这里有这样一所学校,而且在这里念书,每个月还有两块大洋的助学金,老百姓崇拜的不得了,许多贫寒的百姓都想让自己的孩子能考上这样的学堂!又念书,又能赚钱!将来还有出息。那会儿人们对于出来能当老师,就有工作,就有收入,当然是很崇拜的了!
这里要说,这也是民国时期的一个很有意思的建树:那会儿许多地方都有师范,保定师范、长沙师范、北平师范、北平女子师范……,实际就是想学西方文化,教育救国……
且说:山城识字的人都去看榜了。
二郎庙坡上人声沸腾。几条路都挤得满满当当的。
梁玉海由姐姐梁玉静陪着,妹妹梁玉玲伴着去看了榜,回来满脸愁容地给李秀月说:“妗子,我、我没考上!”
“咽?那玉明呢?”李秀月因奶过玉明,也十分关心玉明。听梁玉海都没考上,知道梁玉明学习远不如玉海,当即泄了劲。
“他考上了!”
“啊?”李秀月恼了:“你还不如梁玉明?”当即开始唠叨:“不用功!…不好好学…”
这里她正唠叨,梁润昌和通保从外边回来,二人春风满面。
梁润昌命李秀月:“赶快收拾梁一下,去街里割上二斤肉,杀上一只鸡,咱明请客!”
李秀月一满不高兴:“还请客哩。人家玉明考上了,就咱海娃没考上!”
“哦?”梁润昌梁通保看着那姐弟仨使眉弄眼的,不由哈哈大笑起来。
那姐弟仨也大笑了起来。
李秀月莫名其妙,转儿也忽然明白了:“你几个是哄俺来?”
梁通保笑着说:“你一满憨着来!咱家里的海娃能考不上?”
梁润昌更是得意:“毛娃考了第三名哩!他在他们那学生娃娃里是最小的!…想在我们古时候,这就是中了县试探花秀才了!……”
梁润昌因为自己没有能进京赶考,而懊恼,又因为梁通保白白念了那么多书,没有秀才可考,硬硬给耽误了,今天看到梁玉海能考上师范,心里高兴啊,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孙子身上了!
请客送礼梁家院子里十分热闹。
那谢营长也买了一支钢笔,让别人转交玉静,说是送给玉海的。
玉静看着转手之人的面子,只好收下并给了梁玉海。对谢营长更有了几分感激。
秋天来了。学校开学了。以第三名的成绩考上师范,成了龙师二八级学生的梁玉海,也去报道上课了。玉宁继续上她的女校。
只有玉静很想上学,但当时的龙泉师范不召女生,而且……
……………………
梁玉海上师范了,因为学校要求,就住校去了。
此时,天气已经凉了。这天,狄凤仙的母亲狄张氏——因为她娘家姓张,夫家姓狄,过去的人,就称她为狄张氏。这位狄张氏来看女儿,而后回了自己的娘家,在娘家住了两天,又来到凤仙这里,就住下了。而且一住下,就不想走了。
因为梁玉静没有事,常跟着凤仙和桂娥在一起做针线。看见狄婶婶来,也就跟她很亲近。问她家里的事情此时,才发现,这位狄婶婶,满身的伤。胳膊上被抓的指甲印,一道道地,吃惊地问狄张氏:“婶婶,您这是怎么了?”
狄张氏一脸羞愧,但是没有言语。
狄凤仙给梁玉静说:“你还不知道吗?那个婆姨打的!”
梁玉静说:“他们骂仗,也就罢了,怎么能打成这个样
子?”
狄凤仙说:“因为我妈只生了我一个女子,人家来了,一连生了三个小子,人家就厉害了。我妈给人家当丫环当老妈子伺候,骂的没完。”
梁玉静问“那狄叔叔不管吗?”
狄凤仙说:“管,可是怎么能管的下啊!”
……
原来自独生女儿狄凤仙出嫁后,狄张氏在家里身价就一落千丈,为什么?就是因为那个小婆给人家狄天仁一连生了三个儿子!
生第一个儿子的时候,刚好在春天里,也就是四月份,狄张氏伺候月子,做饭,洗尿垫子。因为他们的狄家沟沟很深,里面有山泉水,可是路远,担水就不方便了,狄张氏把人家的饭做好了,然后背着一大筐子的尿垫子,到那边泉水跟前的岸边洗。每天都得洗。一天还要做饭,还要听那小婆的咒骂。稀奇古怪的咒骂,狄张氏一句不想吭。因为自己觉得自己理亏,没有能给狄家生下一个顶门户的儿子!
狄张氏尽力克制着自己,伺候着那个小婆和自己的丈夫。自己的丈夫四处做生意,都是没有多少的本钱的东西,山上的轻货,核桃、梨、大红枣。
但是这位狄家,是个底子浑厚的有钱人家,家有几十亩山地,果树,枣树、梨树、核桃树……
这里的狄家,其实也是这里的老户,而且不是一般的老户……
陕北的姓氏里面看有好些是汉姓。其实是几千年以来,各民族融合出来的姓氏。比如,这里有很多的呼延姓的家族,其实他们真正是匈奴的后人!还有李秀月的这个李姓,祖上是西夏皇上,其实是党项的一支;还有很多的姓慕容的,其实是是鲜卑族的后人。
还有这个狄姓,也是一支非常古老的民族:记得那个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吗?那位破了西周都城的少数民族领袖犬戎的栖息地,就是在这陕北一代!犬戎:古代族名,又叫猃狁,古代活跃于今陕、甘一带,猃、岐之间。到周幽王时期,幽王烽火戏诸侯,以军国大事为儿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