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三章 赵晤阅卷

赵晤作为一国国君,有许多国事要处理,自然不可能在大殿里监考一天的。他只是在贡生行礼时在位,并在贡生们开始写文章时坐一坐,一会儿之后便离开了。

出了大殿,他召齐伯昆来议事时,随口问了一句:“会试第三名的齐慕远,是你的孙子?”

齐伯昆连忙低头回道:“正是臣之不肖孙。”

赵晤微一颔首,没有再说话,低下头去看齐伯昆递上来的资料。

……

殿试的策论不限字数,不过一般每一篇都要写到两千多字才合适。杜锦宁上午写了两篇策论,就着肉汤吃了两个饮饼,继续写了最后一篇,再把三篇文章细细检查了一遍,这才以馆阁体将三篇策论端端正正地抄到了试卷上。

说来也是可怜。古代书生自打认字起就要练毛笔字,不管哪一级的夫子对于书法都很看重。要是字写得差,不管你文章先得如何,都先把你鄙视一通再说。当初杜锦宁的字写得不好,没少被先生和同窗赠以万分惋惜的目光。

可科举考试一路考上来,能把自己的字迹显现到阅卷官面前的,就只有县试和殿试一头一尾两次考试了。其余时间,都只在誊抄官面前露一小脸,字写得丑和美对科考成绩都没啥影响。

想到这里,杜锦宁无比庆幸科考的这一制度,让她有时间把字给练好——此时她还不知道会试的时候,她的馆阁体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把她从会元的悬崖边上救了回来。

将三篇文章仔细抄好,天还没有黑,杜锦宁想了想,又坐了一会儿,见有人交卷了,她便也起身将试卷交上了去。

齐慕远紧随其后交了卷,跟着杜锦宁一起出了大殿。

两人沉默着走出皇宫,齐慕远这才开口问道:“明天,去干嘛?”

读了这么多年的书,现在终于考完了。介于杜锦宁的勤奋,他十分想知道杜锦宁明天是一如继往地继续看书呢,还是以何种形式放松一番。

杜锦宁摸摸下巴:“如果我明天继续在太学的藏书楼里看书,别人会不会觉得很奇葩?”

“会。”齐慕远很肯定地道。

“……”

杜锦宁无奈地嘟了嘟嘴:“我进太学,是打算把它家藏书楼里的书看完的。现在还有一个书架的书没扫完。以后不是太学的学生了,斋夫怕是不会让我再进去。“

齐慕远沉默了一会儿,问道:“要不,我明天陪你去?”

杜锦宁顿时笑了,笑容十分好看。

她点头道:“好。”又安抚齐慕远道,“其实藏书楼里有许多书是我在漓水和桂省府城看过的,那些书都不用看,直接剔除就好。一个书架里重复的书不少,我估摸着我没看过的也就十来本。我看书的速度又快,估计有个三五天就能把那书架给扫完了。”

齐慕远看着她美丽又可爱的笑颜,心绪悸动,非常想伸手去摸一把那粉嫩的脸颊。

“锦宁……”他低唤一声。

“嗯?”杜锦宁转过头来,抬眸看他。

齐慕远望着她,喉头滑动了一下,却没有说话。

感觉到气氛有些旖旎,杜锦宁心里动了一下,垂下眼眸,没有追问齐慕远唤她做什么。

两人沉默地往前走,直到过了一条大街,杜锦宁远远看到汪福来和姚书棋守着一辆马车朝这边张望了,她才道:“那我回去了。明日我直接去太学,你到藏书楼找我就行。”

见有了刚才那样彼此心知肚明的尴尬,杜锦宁仍没有拒绝自己来陪她,这似乎是默认了自己的存在,齐慕远心里欢喜不已。

他道:“好。”

杜锦宁跟他挥了一下手,径直朝自家马车行去。

……

有杜锦宁原先一天三篇文章的训练,这种策论题目又曾是杜锦宁出过题让他们写的,关嘉泽和许成源几个的策论题写得十分顺手,杜锦宁和齐慕远交卷后他们也跟着交卷了。

“考得怎么样?”方少华跟许成源是连襟,出来后十分关切地问他道。

“写得还不错,多亏了锦宁。”许成源道。

坐他旁边的一个仁兄,大概是没见过什么世面,皇帝在的时候他就一直战战兢兢,许成源看他满身都在颤抖,根本没办法磨墨写文章。后来皇帝出去了,他似乎也找不到状况,直到天黑都还没把文章写完,急得满头大汗。

十年寒窗,会试都过了,要是栽在殿试上,那真要悔得一头撞死在大柱上了。

所以许成源心里真是万分感慨。

想想他自己,如果没有杜锦宁影响,他不能改变心态,没准他也不比刚才那位仁兄好到哪里去。

殿试三四百人,不可能所有的试卷都送到皇帝那里让他过目。所以仍然要经礼部的官员受卷、掌卷、弥封等收存,再分给八名阅卷官轮流传阅。

阅卷官会在每一份试卷上以“○”、、“△”、“\”、“|”、“×”五种记号对试卷标识,得“○”最多者为佳卷,而后就所有卷中,选○最多的十本进呈皇帝批阅。

或许是因为杜锦宁几位少年的影响,赵晤对这一次恩科的试卷还挺期待的。等试卷一送来,他便放下手里的公事,批阅起试卷来。

入眼第一张试卷,他就忍不住赞道:“好漂亮的字。”

这馆阁体,或许到了明清的时候因为太过泛滥,大家并不觉得惊艳,反而要批判这字太过死板,没有灵性。可是在从未看过这种字体的宋代,阅卷的时候看到这样整齐匀称美观大方的字,就忍不住大为赞叹。

赵晤此时亦是如此。

皇帝说话,旁边伺立的太监总管吴公公总得捧哏。他伸头看了一眼,同样赞道:“啊呀,确实漂亮。”

赵晤开始凝神看文章。

待看完第一篇关于农业方面的策问时,他忍不住拍案叫绝起来:“写得好,写得好。”

他虽是才做皇帝,但以前殿试的文章,老皇帝总要叫他们这些皇子看的。因为许多人都是埋头苦读几十载,对于四书五经他们很精通,可对于国事却是漠不关心。所以写起策问来,永远是空洞的空话套话多,实料少。

可这一篇文章不同。不光把当前大宋农业方面的问题指了出来,还提出了三个高屋建瓴的观点。而且每一个观点都有理有据,针对的都是前面所指出的问题,这简直就是大宋农业发展的指示方针,是赵晤近来思及却没办法解决的,完全是写到了他的心坎上了。

“这人是谁?”他的目光朝写名字的地方看去,便见那里用十分工整的馆阁体写了三个字:杜锦宁。

“是他?竟然是他!”赵晤惊讶道。

他旋即皱起了眉头。

虽说宦官不可干政,但作为贴身太监,为主子排忧解难是他们的职责。吴公公关切地问道:“皇上,怎么了?有什么不对吗?”

“这杜锦宁,才十五岁,怎么能写出这样有深度的文章?莫不是……”赵晤没说下去。

2

第一百六十二章 来意第五百九十七章 再遇赵昶第三百九十二章 相邀第二十章 卖话本第二百七十六章 若有所思第二百一十章 猜到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三场第三百六十三章 我们才配做你三姐夫第五百八十七章 太学第二百七十四章 告诫第九十三章 站在你这边第一百零七章 比!第二百二十六章 跟着他没错第六百零七章 卖种子吧,发大财啊第七百一十七章 一个小厮第六百五十七章 靠人不如靠已第六百二十三章 赵晤阅卷第五百八十章 不去了吧第三百三十一章 比较第七百二十三章 有没有人说你是个傻瓜?第七十七章 哑口无言第五百九十章 工部的反应第三百六十四章 蠢蠢欲动第五百五十六章 结论第二百三十七章 考量第四百五十六章 人比人得死第四百零二章 我家少爷最厉害第六百零六章 话本继续的神话第五百零五章 忽悠大法第六百九十一章 陈立的亲事(第三更)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三场第三百六十九章 去府城第三百二十六章 命运就在一念间第三百二十三章 府案首第七百六十五章 想去日苯吗?第五百八十三章 升官第六百零一章 免职第八百零八章 计划与谣言第一百三十七章 挑唆第三百五十一章 兴趣第五百五十二章 见面第五十章 尾随第二十八章 叫你娘来第六百三十四章 殿前忽悠第六百四十八章 劝说第三十八章 划算买卖第八百二十二章 都不是问题第二百一十九章 作坊一观第六百六十五章 派谁去?第五百八十章 不去了吧第三百九十九章 试帖诗第六百四十六章 各就各位第一百零九章 别闹第三百八十二章 班底第三百三十七章 女人都是麻烦第三百四十三章 好女婿就得抢第六百五十六章 蜕变第三百四十七章 连岳父都克第四百零六章 把第一名给夺回来第一百四十五章 换下第六百九十六章 各自思量第五百九十七章 负荆请罪第六十一章 捡到宝了第七百六十四章 折服第五百八十七章 催更催更(第三更)第五百八十九章 惊艳第一百八十四章 话本和程文第八百四十三章 大司农第三百八十三章 一起成长第四百七十九章 装傻?第四百八十八章 两条路,选择吧第七十二章 矛盾起第五百二十章 有人搞事第四章 震惊第八百零五章 是时候回去了第五百八十二章 母子第七百八十七章 入宫第四百九十五章 我又不是断袖第四百七十七章 肝儿疼第四百三十八章 杜老太爷第五百三十章 秦老六第五百三十二章 中计第一百四十章 看看吧第二章 温暖第三百八十八章 新宅第二百四十二章 同仇敌忾第七百一十二章 等着秋后算账吧第二百四十章 扔出去第三百一十四章 目瞪口呆第八百零六章 封她做公主如何?(二合一)第一百三十五章 面试第二百零五章 谋划第八百三十一章 安排第一百章 一笔收入第二百一十二章 打出去第三百零四章 似乎厉害一点点第七百八十二章 静王相邀第五百二十三章 再见关嘉泽第三百三十九章 满意第六十二章 可需要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