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样的局势,王兴国似乎并没有像高干和尉迟宝林那样着急上火。从决定进攻三环城开始,王兴国就对如何攻破三环城的问题闭口不谈,虽然高干和尉迟宝林也多次提到了三环城防御体系的牢固,想要让王兴国放弃这次行动,但是王兴国的决定让他们非常失望,他似乎并没有把高干和尉迟宝林的建议放在心里,每天依然我行我素的制定着这次行动的各种计划,这使得这两名老将整天茶饭不思,每天都缠着金石圣手、范韦等人,给他们讲解这其中的艰难和风险,想让这些人劝王兴国取消行动,但是,金石圣手这些人对王兴国的能力都充满了自信的,虽然他们也都认为两个老将分析得非常有道理,三环城的战斗也确实没有任何获胜的希望,可是出于对王兴国的绝对信任,还是让他们按照王兴国的命令去做好每一件事情,王兴国战无不胜的形象已经深深地铭刻在每一个人的心目中了。
从岚江码头到三环城地区,王兴国的大部队行走了整整一天,接近黄昏时分,在夕阳的照射下,那三座牢不可破的城池才出现在王兴国的眼中。
大部队在原地扎营休整,同时等待着后续部队和后勤物资的到达,在当天晚上,已经看到王兴国大军的三环城守军进行了数次夜袭,但都被早有防备的王兴国部队打退了回去,第二天一大早,在王兴国大军的营地前能看到横七竖八倒下的两三千敌军的尸体。
早餐过后,王兴国居然仅仅派出了一支由一万名重甲骑兵组成的先锋部队,朝着中间部位的那座城池飞奔而去,随着沉重的马蹄声远去,这一万名重甲骑兵逐渐的被腾起的烟雾所笼罩了,从王兴国的方向看来,中间那座城池是凹进去的,如果要攻击中间的城池,则必然会受到两侧城池士兵的夹攻,这一点任何有战斗经验的人都能看得出来,但是,王兴国选择的攻击方向却恰好是中间的城池,这让在场的众位将领都大为不解,而随行的张猛和尉迟雄更是气的吹胡子瞪眼,直向王兴国提出抗议,但是王兴国却好像毫不在意他们的想法一样笑吟吟的望着他们,一句话都不肯多说。
那一万先锋部队在接近中间那座城池之后,果然受到了两侧敌军的夹击,随着震天鼓声的响起,三座城池的大门几乎同时打开,从三座城池中奔出三支兵马,将王兴国的先锋部队钳制在了中间,然后逐渐的收缩包围圈,眼看就要把那只一万人的先锋部队包围起来了。
这个时候,带领先锋部队突击的将领猛然停住了脚步,迅速的将部队重新布置,一万重甲骑兵分成三个方向,每个方向三千多名一字排开,在敌军距离他们大约还有一公里的时候,猛然加速,向着三个方向冲击了过去。
虽然说敌军三个城池中出来的大军一共有七八万之多,但是面对他们从来没有遇到过的重甲骑兵时,还是毫无还手之力,每一侧三千多名重甲骑兵一字排开,其横扫的面积是非常大的,面对对方蚁群般蜂拥而来的士兵,他们毫不犹疑的冲入了敌军的战阵,伴随着战马巨大的惯性,挡在他们面前的所有士兵都被长长的枪刺挑飞了起来,转眼间,就穿过了敌军,来到了敌人的后方。
仅这一次冲击,一万重甲骑兵就消灭了敌军大约两三万的有生力量,随着重甲骑兵队重新整队,穿透敌军阵势的他们又重新杀了回来。
这种场面,无论是出于战场上的那些官兵,还是在城墙上观战的敌军将领,都是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这一万重甲骑兵犹如地狱来的恶魔一样,无情的践踏着毫无反抗之力的普通士兵,这场单方面的屠杀,让那些守军一个个都心惊胆战,不由自主地,纷纷敲响了撤退的锣声。
王兴国要的就是眼前这种效果,他要让敌军龟缩在城池中不敢轻易出击,所以他才会让这一万重甲骑兵大显神威,如今看见地军撤退了,他大手一挥,带领部队将中间的城池团团的包围了起来。
三环城三个城池的布局就是为了防止被围困而设计的,所以在位置上安排的非常巧妙,从任何一个城池到达其他一个城池的时间都不超过半个时辰,因此三环城是李皎最为放心的地方,但是没想到,这次前来攻城的是王兴国。
王兴国这次带来的五万重甲骑兵绝对是普通步兵的噩梦,面对一字排开的重甲骑兵,就连骑兵部队都无可奈何,这一点在当年的临滨城之战以及皇城卫城收复战中显现的酣畅淋漓,让王兴国对这种“土坦克”信心备至,所以,虽然知道泽州的地形不利于重甲骑兵的行动,但他还是带来了五万,为的就是压制敌人其他两个城池的援兵。
王兴国这三十五万大军,真正的战斗人员只有二十五万,剩余的十万人是投石机操作手,因此,在将中间城池围住之后,每一面城门下的战斗部队仅有五万多一点,依靠这五万战斗部队,他们要顶住城内敌军疯狂的反扑和两侧两个城池敌军如蝗般的增援。
王兴国将每侧的一万多重甲骑兵各分一半,分别面对城内的敌军和城外的援军,而重装步兵则手持盾牌担任第二道防线,以阻挡被重甲骑兵漏网的敌人,游骑兵在重装步兵后方帮助重装步兵猎杀漏网之鱼,这种阵势一方面为了牢牢的将中间的城池围困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护居于中间的那些投石机和后勤部队以及作战物资。
当王兴国的所有部队全部就位时,天已经是中午时分了,处于两侧外围的重甲骑兵已经冲散了敌人至少五次疯狂的进攻,将至少两万多的敌军留在了那里,这种疯狂的战斗力让敌人彻底吓破了胆,中午时分,他们开始龟缩在两侧的城郭中,再也不敢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