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教孙

新皇为山阴侯选定的未来妻子人选,是姓方的,而不是钟雅致。

这位方氏年纪比山阴侯大一岁,出身也是书香名门。方家是山东大族,从前明时期便代代有人入朝为官,太祖皇帝在位时,他家族中有人最高做到礼部尚书的位置,方氏的祖父在世时,曾官至国子监祭酒,门生故旧姻亲遍布朝野。当然,自打大行皇帝登基之后,方家声势是大不如前了,不过他家最有名的还有一点,就是十分会调教女儿,教养出来的女孩子出了嫁,都是众口称赞的好媳妇、好妻子、好母亲,可以说是一家有女百家求。

大行皇帝做太子时的太傅,就娶了方家女;而新君以及广平王从前在太子位上时的太傅之一,直接就是方家的外孙。

因此,虽然方家家势渐渐衰败下来,这一代的子弟最高只做到正四品的太常寺少卿位上,但方家名头依然十分响亮。同样是书香门第的钟家跟方家一比,就立刻被比下去了,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远远不如。

不过在如此显赫的方氏家族中,方氏的父亲是个异类。他原本是翰林院出身,官职只是七品的中书舍人,但在大行皇帝时期,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职位。别看品级不高,实权是一等一的。可不知他是昏了头,还是真有反意,颖王这一场叛乱,他也搅和进去了。颖王手下被捉拿归案的人里,有人招供说,颖王已经跟方舍人约定好了,等朱丽嫔与六皇子谋逆的“真相”一曝光,大行皇帝不肯下诏册封颖王为皇太弟的话,那方舍人就要负责起草矫诏。他本来就是为大行皇帝草拟日常诏书的人,他起草的诏书,只要加盖了玉玺,谁也看不出那是假的。

不过。方舍人还未来得及起草这份假诏书,颖王便已事败,也没有物证能证明他参与了谋逆,只有颖王手下人的供词。方舍人坚决声称自己是清白无辜的。考虑到他的背景人脉,又要给两位太傅面子,大行皇帝与新皇都饶了他的性命,只革了他的官职就算了,连家产都未曾查抄。方舍人这辈子是不能再为官了,甚至儿女将来的前途都难讲,但有这么大一个家族依靠,日子依旧过得富足悠闲,只是需要忍受一下家人族亲们的异样眼神而已。

方家教养女儿既然有名,方舍人之女是嫡长女。还是族长亲弟弟的嫡长女,自然差不了。但她在京城名声不显,无他,只因她自小体弱多病,是个众所周知的病秧子。据说是胎里带来的弱症,一年三百六十日,她就能病足三百天,能不能活到长大嫁人,还是未知之数。对于一向习惯于把女儿教养得格外出众,联姻他人以为自家臂助的方家而言,她是颗废棋。是早就被放弃了的。更别说她老子又有了逆臣的名声,她日后更是休想能结一门好亲。万万没想到,新皇会将此女赐给山阴侯为正妻。

站在新皇的角度来看,他是不愿意理会那个已被过继出去的幼弟的婚事的。无奈他老爹临终前再三念叨这件事,他不得不当着众臣的面立下了誓言,说一定会给山阴侯赐一门好亲。现在人人都知道山阴侯很可能要被圈禁一辈子。如果运气好,也许将来年纪大了,朝中太平,他还有希望被放出来,在京城小范围内转一转。但眼下他是绝对不会有自由的。无论谁嫁给他,都要陪着坐牢。可他身份在这里,如果新皇给他指个平民女子又或是家世背景上不得台面的,肯定会有人要议论一句新君没有仁厚孝悌之心。但如果给他指了个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官宦人家千金,那就是在害人了。除非新皇深恨这家人,否则还真做不出这种事情来。本来还有钟雅致这个人选,勉强够格了,就是辈份上不太对。本来做侧室可以不必讲究那么多,但要是让她去给山阴侯做正室的话,肯定会有人挑刺,更何况近来钟家又频频作死,钟雅致名节也存疑,早就不是合适的人选了。如今可好,这方氏的父亲本身就犯了谋逆之罪,只是运气好才保住了性命,让方氏去嫁山阴侯,绝不是害了他家,反而是恩典了。以方家家世,还有擅长教女的名声,新皇定了这个人选,无论谁都要夸一声圣上仁厚的。而方家也没吃亏,因为方氏本来就是被他们放弃了的。

站在朝臣的角度来看,方氏配给山阴侯,除了身体不太好这一点,简直就无可挑剔。虽然她老子有谋逆嫌疑,但毕竟没有坐牢,没有流放也没有被斩首,只是革职而已。让她以国子监祭酒孙女的身份出嫁,又或是以太常寺少卿的侄女身份出嫁,都足够匹配一位宗室子弟了,更别说方家还有这样的显赫名声。若说她身体不好,将来未必能尽为人妻、为人母的职责——一个被圈禁的宗室子弟,他的妻子除了陪他坐牢还有什么职责?生不出孩子来,还能省了许多麻烦,也让那些残存的朱明宗室直接死了那颗蠢蠢欲动的心。如果说她的身体撑不到完婚的那一日,那就到时候再说。朝臣们心里都有共识,赶紧定下个差不多的人选,面子上过得去就行了,没必要为个没有前途的前任皇子,跟新皇对着干。万一惹恼了新皇,他直接点了你家女儿,那不是哭都来不及了么?

方氏的指婚迅速顺利通过,只等山阴侯三年后迎娶。这里头压根儿就没钟家什么事,就算有人拿大行皇帝赐婚的旨意说事儿,钟雅致也只能屈居侧室。无论家世还是个人教养,她都越不过方氏去。但钟家大老爷如今什么倚仗都没有了,拼命抓紧这根最后的救命稻草,却发现这根稻草只是幻影,他直接就崩溃了。据说他在大理寺的牢房里哭成了泪人儿,整天嚎叫着后悔当初见妹夫失了储君之位,就看不上外甥了,千方百计要将女儿嫁给六皇子,哪怕做妾也在所不惜,没想到最后却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连家族代代传下来的好名声和家产都保不住。还跟亲妹妹反目成仇,如今连妹妹都死了,本来还有几分情谊的妹夫与外甥,彻底跟他翻了脸。

钟家老太太听闻也承受不了打击。直接吐血晕过去了。这一回,她是真的吐血,真的晕。不过在场的大理寺官员们听说过一些小道消息,只当她是在做戏,直接无视了哭天喊地的钟家人,派士兵查抄了钟家的财物。钟家女眷们被除去头上所有首饰,落魄地被赶出居所,一点行李都没让带,如今就在门房的小屋里生活,除了几个贴身侍候的大丫头。几乎所有仆人都被押走了,还有士兵在门外守着她们,禁止她们随意走动。

钟家二老爷一家因为走得快,两天前就离开了京城,倒是逃过了一劫。

赵琇听完这些。唏嘘不已。不过钟家是自己作死,否则绝不会落到如今这个田地,她倒是不怎么同情他们。不过那位被赐给山阴侯为妻的方氏,她就觉得有些可怜了。虽然方氏之父是逆臣,但方氏自己年纪才多大?比山阴侯大一岁,那就是跟赵琇本人差不多。这么年轻就被家族视为废子,要嫁给山阴侯陪他坐一辈子牢。她父亲又是颖王一党的,山阴侯被颖王害惨了,将来能对她好吗?她的身体那么弱,年纪还这样轻,这辈子莫非就此葬送了?

赵琇将这些话说了出来,张氏听得感叹不已:“确实可怜。虽说她本是罪臣之女,即便落得这样可怜的境地,也不过是为她父亲赎罪,可她小小年纪,就要被关进山阴侯府。兴许终生都不能再见亲人,也太惨了些。她父亲做的那些事,又与她何干呢?方家既然有法子保住她父亲,为何不想想法子,再把她也保住了?山阴侯之妻,其实也不一定非要从高官世宦之家选呀。”

就算不从高官世宦之家选,也一定要挑一个人出来的。其实无论是谁被挑中,都一样可怜。

赵玮便道:“这件事我也觉得有些出奇。方家名声就不必说了,两代太傅都与他家有亲,即便方氏之父是颖王余党,新皇也不一定非要挑他家女孩儿去配山阴侯。我在宫中斋宿时,认识了不少人,听到些小道消息。新皇非要挑中方家女,只怕也是要警告他家,但又不想太过打两位太傅的脸面,因此才用了这种迂回的法子。”

赵琇忙问:“为什么要警告方家?方家做什么不好的事了吗?”

赵玮笑了一笑:“方家会养女儿的名声太响亮了,也把他家的心养大了。虽说他家这一代出了个罪臣,但家族名声还好。方家那位太常寺少卿又养了两个不错的女儿,在京中向有佳名,他就有些痴心妄想,想让女儿进宫。大女儿今年芳龄十七岁,正值妙龄,若能做了皇上的妃子,自然是再好不过。只是新皇的后宫只有皇后一人,皇后又有两位嫡出皇子,位置稳如泰山。新皇从前是太子时,就曾多次拒绝广纳姬妾,如今也未必愿意再纳妃嫔。若是此事不成,那他的小女儿今年正好九岁,只比皇后所出的大皇子大几个月,同样美貌聪慧,借着太傅的面子,兴许也可以争一争大皇子妃的位子。新皇哪里耐烦理会他?直接指了这门婚事下来,算是给他泼了一盆冷水了。”

山阴侯是曾经谋逆过的前皇子,他的妻子的娘家姐妹,自然不可能入宫为妃。大皇子也不可能娶婶婶的姐妹为妻。赐婚旨意一下,方家的算盘一下就被打破了两个,苦水也只能自己咽了。不过方家女从来不愁嫁不出去,方家家主大概不会心塞太久。

赵琇心中暗暗感叹,又是一位不作就不会死的典型。方家也好,钟家也罢,明明都是有名的书香门第,祖上都曾风光过,家族子弟有官职在身,门生姻亲都给力,他们怎么还不满足,放着正道不走,非要去做外戚呢?

张氏给出了一个答案,也许说出了真相:“大行皇帝登基后,陆续有外戚得势,升官之快,权势之强,更胜科举出身的正牌子官。钟家与方家都一代不如一代了,兴许也是心里着急,就想要走捷径了吧?可惜新皇不是大行皇帝,性情大不相同。外戚在他手里还想得势,只怕就难了。他宫中只有皇后一人独宠,二子一女皆是皇后所出,帝后素来和睦,可皇后出身的曲水伯府谢家,至今不曾加官进爵,皇后之父连个实职都没有。谢家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别人?”

张氏说完这些话后,非常严肃地对赵琇赵玮兄妹俩道:“今后你们也不许有任何痴心妄想,企图借着攀龙附凤来谋取名利权势。玮哥儿想做官,也要走正道才好。即使如今你已经是建南侯了,也不能丢下书本和武艺,日后总要考核过关了,才能得授实职。若你满足于这个爵位,一辈子混吃等死,将来也别跟人说你是你祖父的孙子!”

赵玮连忙站起身,肃手应道:“孙儿谨遵祖母教诲。”赵琇也起身跟着说了。

隔天夜里,广平王与世子从宫中回到了广平王府。赵家人得了信,就在第二天早上赶了过去。

广平王看着消瘦了许多,精神也不大好,不过他很高兴张氏到了京城,问候了她的身体,谢过她对自己弟弟和儿子的救助,又向她夸奖了赵玮与赵琇兄妹俩。

赵玮是这二十多天的时间里,在宫中表现得很好,既低调谦逊,又不损建南侯府的威名,还很快就认识了许多一同斋宿的皇亲勋贵、文臣武将,人人对他的评价都很好。

至于赵琇,则是在这段时间里每天都到广平王府来帮忙,看到王府下人有了错漏偷懒的地方,也提醒了王府总管与曹妈妈,让王妃的后事不至于出差错。

张氏谦虚地代孙子孙女谢过广平王的夸奖,还说赵玮:“他不懂事,日后还要请您多多指点。”接着说赵琇:“她才多大?能知道什么?说是来帮忙,其实不过是虚应故事,还要劳驾王府诸位大人与总管照顾她。王妃的后事办得妥当,都有赖王府诸位出力,琇姐儿哪有什么功劳呢?”

广平王微微地笑了:“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老夫人不必过谦,玮哥儿和琇姐儿都是好孩子,本王心里欢喜着呢,也愿意看到他们常来王府玩。”

赵琇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但被夸奖了,心里还是挺美的。她偷偷向哥哥赵玮递了个眼色,赵玮微笑了下,脸上也带了几分喜意。

赵琇收回视线,忽然想起进王府后还没见过高桢,就问广平王:“王爷,怎么不见世子呢?”

广平王收起了微笑:“他在前头灵堂上呢。今日开始,来吊唁的人忽然多起来,我行动不便,前头的事就只好交给他了。”

赵琇有些惊讶,又开始担心起高桢来。

这时,王府总管忽然飞奔来报:“王爷,皇上来了!”

第44章 出乎意料第37章 许诺第58章 赵启轩其人第287章 腊八会(一)第374章 遭遇第620章 说客第412章 丢脸第232章 山居第31章 回到老宅第591章 新生第473章 疑惑第52章 匆匆五年第125章 门前骂战第19章 痛定思痛第14章 幸运得救第568章 追加第142章 善后第119章 回心转意第510章 赵演第514章 野望第170章 晕倒第628章 送妆第466章 冒火第597章 打家具第95章 出族第348章 贤名第563章 杏榜第206章 族人进京第345章 备宴第187章 新皇第15章 奇言诡行第97章 打脸第349章 丘家第498章 信第518章 揭露第225章 落荒而逃第436章 阻拦第534章 新年第183章 逼迫第149章 元宵节第318章 反复第230章 老太太们第487章 小口角第217章 新店第207章 仇视第352章 暗影第390章 正经事第349章 丘家第79章 抽丝剥茧第284章 遗案第61章 提点第194章 曹家第493章 进展第103章 扯皮第156章 上海乱局(上)第468章 积极第574章 壮大第249章 抢白第218章 赵演的小心思第169章 冲撞第528章 心烦第166章 “隐疾”第261章 告密第177章 突如其来的罪名第257章 生气第57章 小学数学老师赵琇第91章 兄妹定计第608章 太医第14章 幸运得救第108章 寻茶记第600章 上任第209章 产业第73章 左右摇摆第193章 擦肩第5章 分家第193章 擦肩第59章 意外收获第82章 进言第253章 温泉第184章 蠢话第440章 出发第497章 迁移第286章 预备周全第337章 懂你第272章 太后的因果论第282章 腊八蒜第457章 体会第367章 约定第88章 不甘第393章 私会第186章 教孙第598章 选择第428章 相邀第273章 手足第469章 守岁第234章 置庄第488章 动手第424章 冷茶第311章 偶遇第246章 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