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言少也失

说着话,王允成热情地招呼孙元坐下,笑着指了指厅堂里的众将,道:“孙兄弟,来来来,我替你介绍一下。在座诸君都是我天雄军中的将军,有些上次咱们来京城时就做了一路,早已认识,有些孙兄弟还没见过。大伙儿对你是久仰了的。”

他的话夸张起来:“各位兄弟,这位可是咱们督师最看重的孙将军。孙将军的宁乡军可是咱们天雄军中最能打仗的部队,孙元将军年少有为,将来说不好咱们这些糟老头还得在他手下讨口饭吃呢!”

这已经是赤裸裸的挑拨了,果然,听到王允成这话,众将的表情都显得诡异,即有戒惧,又有愤怒、不满和嫉妒。当然,其中也有人面露讨好之色。

孙元将来要接任天雄军的事情,在军中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卢象升丁忧之后,大家本以为这事就此罢了。却不想,这次清兵入寇,卢督师被皇帝夺情,官复原职。如此一来,孙元整训天雄军,独揽军权一事说不好又要提上议事日程了。

一时间,节堂中的气氛诡异起来。

孙元自然知道大家心中在想什么,心中恼火:大敌当前,尔等还想着要争权夺利。却不想,咱们大明朝在这场战争中连底裤都要输掉了,就连卢督师按照真实的历史记载,也会以身殉国。你们不想着如何打赢这一仗,反操心个人的荣辱得失,这个王允成还不断挑拨离间,真不是个玩意儿。

表面上,孙元还是装出一副谦虚模样,将姿态放得极低,一一同众将军见礼,说了许多久仰的话儿。

大家分座次坐好,自然不可避免地谈起了这一场战役。

就有一个领军大将忍不住问王允成:“王将军,督师这次进京城已经有两日了,军情如火,这个节骨眼上,统帅却不在,若是敌人来袭,却是大大的不好。也不知道,陛下是怎么想的。不就是授尚方宝剑而已,派个中官过来颁旨就是了,哪有这么麻烦。”

“就是。”又有人点头。

王允成突然冷笑一声:“赵将军你知道什么,事情哪有这么简单。督师这次进京,说是去领旨,其实是跟朝中的奸臣斗法。你们知道吗,这朝中出奸佞了……”

说着话,他的声音低下去,变得神秘起来。

一个将军问:“奸佞,是谁呀,王允成你说话别吞吞吐吐不爽快。督师这又是要同谁斗法?”

看到众人满面疑惑的表情,王允成大为得意,挑衅地看了孙元一眼,道:“还能是谁,自然是杨嗣昌杨阁老啊!”

“啊,杨嗣昌,他又怎么成了奸臣了?”

王允成悠悠道:“其实,这次大战,朝廷是战是和都还没有个定数呢?咱们天雄军乃是天下第一强兵,都督师他老人家自然是主战的,可杨阁老却一心求和,想和后金建奴和谈。”

“什么,杨嗣昌竟然想和建奴和谈,他这是想干什么?”众人都骚动起来,有人喊:“好贼子,他想将咱们大明变成弱宋吗?咱们大明朝立国两百多年,什么时候和蛮夷和谈过?”

听到王允成的话,孙元心中也是一惊,突然想起真实历史上的这段往事。

实际上,如今的明朝外有建奴连连入寇,内有农民军多年内乱。加上多年天灾,北方几省已经是彻底糜烂。且,在废除商业税之后,明朝的国家财政已经处于崩溃边沿,已经孱弱不堪。

说难听点,如滁州大战这种关系到东南局面的大事,朝廷也拿不出一文钱军饷来。到最后,还是崇祯皇帝自掏腰包,凑了七万两银子。至于其他缺口,则由南京兵部尚书范景文负责筹措,这才勉强赢了这一场。

如今,清兵入寇,想来朝廷也是拿不出相营的军费开销。

而且,按照真实历史记载。这一战,明军连吃饭都成问题,最后失败也不出意外。

想来,杨嗣昌也是基于这一考虑,这才提出和谈提议。在他看来,明军在北方的部队,关宁军、宣大军、京营能够出动的机动力量加一起也就七万多人。这已经是明朝在北方仅有的一点家底子了。

如今清朝如日方中,正值国力上升的阶段。这七万人马拉上战场,不但起不了任何作用,说不好还会被人家吃干抹尽。

如果明朝的北方边军被清兵尽数消灭,将来还靠什么驻守从山海关到大同这条漫长的边境线。而且,没又这支能够打仗的部队,一但国内的农民军再次起事,又靠谁去镇压?

满清确实是明朝最凶恶的敌人,可是,就目前来看,却不是同他们大打出手的好机会。就算要打,也没有获胜的可能。

国战说到底乃是国力之间的较量,不是一场两场战役就能决定的。而如今明朝的国力……哪还有国力可言?

所以,杨嗣昌的想法是攘外必先安内。先剪除国内农民军,休养生息个几十年,再整顿军备和建奴在辽东较量一番。

实际上,这个思路并不是杨嗣昌所独有的。

自天启年开始,朝中就有议和的建议。

只不过,明朝的国家意志中容不得妥协二字。对于外寇,打到底才是政治上的正确。谁敢妄谈和议,天然就会被印上一个“卖国贼”“奸佞”的烙印。

杨嗣昌之所以敢于在皇帝面前建议与满清和议,估计也是看到农民军祸乱十年来,国家已经处于崩溃边沿。相比起外敌,农民军才是真真的心腹大患。不彻底消灭他们,明朝也谈不少积蓄力量,更谈不上开疆拓土,收复辽东失地。

作为一个历史发烧友,其实,这事孙元在现代社会也同网友们讨论过。大家虽然对建奴都是切齿痛恨,可还是不得不承认,如果历史可以重来,如果明朝要想渡过明末这个大劫难,还真不能两线作战。

抛开个人情感不谈,换自己做皇帝,大约也只能先和满清议和,送上大量的财物,维持一段时间的边境和平。然后,将所有力放在国内战场。就算暂时忍受屈辱,也无所谓。

形式比人强,作为一个政治家,客观冷静是最重要的素质。

由此看来,杨嗣场与现代人的思路暗合,也是明末第一流的大政治家。即便孙元对此人的人品相当地厌烦,可也不能不承认这一点。

众将群情激奋,还在不住痛骂杨嗣昌奸臣误国。

孙元又陷入了沉思,如果不出意外,杨嗣昌的和谈之议必然会让崇祯皇帝大为动心。首先,崇祯皇帝并不是一个笨蛋。不但如此,此人也相当的精明,不然,登基时就不会不动声色地彻底剪除大太监魏忠贤一党。在他手下,权倾朝野如同庞然大物一般的魏党就如同沙滩上的城堡,谈笑间灰飞湮烟灭。

他的问题是实际行政经验缺乏,做皇帝后被文官忽悠成了傻子,弄得国家破败不堪。这几年,随着年事渐长,见识多了,渐又振作之相。只不过,如今的明朝已是积重难返了。

正因为崇祯皇帝是个精明透顶之人,也知道如今和后金硬扛不是一个好的政治决策。而且,他对杨嗣昌也极为欣赏。老杨在皇帝心目中的分量甚至重过卢象升。

在皇帝看来,卢象升不过是一个能够打仗的统帅,就其才具,也就部院大臣一级。而杨嗣昌却是能治过平天下的肱骨之臣。至于高起潜,也就是一个听话的家奴而已。

当年崇祯接见杨嗣昌,一番谈话下来,立即发出“恨用卿晚”的感叹,当即点他如阁,全面主持对农民军围剿军务事。

滁州大战之后,杨嗣昌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之策效果明显。走投无路的农民军纷纷投降受了招安,就连巨寇张献忠也披上了官衣做了朝廷的官员。眼见着农民军就快要被彻底扑灭,皇帝也对杨嗣昌异常信任,但凡杨阁老所提之议,都照例准了。

到如今,杨嗣昌既在内阁执掌机要,又掌握着全国兵马,乃是明朝末年权势最大之人。同他比起来,周延儒、温体仁都还有所不如。

其实,在孙元看来,老杨这种围剿农民军法子也很不错,虽然有的时候他也很不以为然。

到如今,农民军已经大部被扑灭。如果这个政策在维持几年,农民军就会彻底失败。然后,国家在休养生息,等到小冰河期过去,或许历史又会是另外一种模样。

可以说,是这次清兵的入侵拯救了农民军。朝廷忙于对满清作战,然后南方的农民军得到喘息之机。

再加上明朝的野战部队在京城战场损失太大,已无力南下进剿农民军。过得两年,农民军再次死灰复燃,且实力大张,最后终于灭亡了明朝。

如果历史可以重来,如果自己是崇祯皇帝,绝对会毫不犹豫地同建奴议和。

有军官问:“王允成将军,陛下怎么说?”

王允成:“督师如今尚在京城,我又如何知道这点。想来,以督师的性子,自然是见不得这种祸国遭殃民的奸臣的。咱们大明朝,什么时候和敌人和谈过?”

“对,得同建奴干!”众人同时叫起来。

王允成又问孙元:“孙将军,刚才冷落你了,对不住,这事你怎么看?”

孙元正陷于沉思中,听到问,也没想太多,随口道:“内忧外患,要除外患,先解内忧,两面作战,不是什么好事。”

“混帐东西,你想投降吗?”

“嘿嘿,孙元,枉督师如此看重于你,却不想你竟然也想着和金人和议,软蛋软蛋!”

顿时,群情汹涌,无数鄙夷的目光朝孙元投射而来。

孙元这才醒过来:这个王允成是摆了我一道啊,我这是遭谁惹谁了。别人是言多必失,我也是言少也失啊!

当年孙元随王允成一道来京时,在路上走了两月,经常在一起喝酒。刚开始的时候,孙元还有心结交王允成,也在他面前谈过自己对政局的看法。

想来,王允成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将自己的话记在心里。

没想到,今日自己倒成了主和派,犯了一个大大的政治错。

孙元心中恼火,铁青着脸道:“是战是和,咱们说的也不算,一切在战场上见就是了。”

一个老将军拍案而起,怒骂道:“狂悖之徒,孙元,你这是瞧不起咱们天雄军吗?别以为你打过几场胜仗,就敢在我等老将面前颐指气使,这天雄军是督师的,也是咱们军中老弟兄的,还轮不到你头上。”

王允成面上浮现出得意的笑容,这次卢象升刚一官复原职,第一时间就是调宁乡军过来参战,可见督师对孙元的信任。搞不好,这一战之后,这小子立了功,天雄军就要交给他了。

不成,我和孙元已是势成水火,若他将来做了天雄军的统帅,我王允成还有活路吗?

不行,绝对不能该这鸟人上战场立功的机会。

当日,孙元和众天雄军将领们自然是不欢而散。

下去之后,很快,孙元投降派,不敢同建奴在沙场较量的消息就传开了。几乎所有人看到宁乡军的将士,都是一脸的鄙夷,有的人甚至还朝他们狠狠地吐上一口唾沫。

宁乡军的士兵有很强的自尊心,如何肯受这种气,遇到这种情形,大伙儿自然也没什么好客气的,捏拳头上。

昌平州一下子集中了这么多军队,都是血气方钢的男子,谁也不肯服谁。

在这两日只内,各军士卒相互斗殴,很闹出些事了。

孙元心中的恼火自是不提,只得将军营一闭,禁止士兵出门了事。

宁乡军已经分出了一半粮草用来赈济灾民,到现在粮草已经出现短缺。可问宣府镇讨要时,人家根本就不买帐,只推说没有。至于天雄军,根本对他不理不睬。

到此刻,宁乡军和天雄军的矛盾算是公开化了,以后孙元再想整训天雄军也没有多大的可能。

孙元苦笑着摸着自己上嘴唇上的短须,不觉苦笑:现代人比起古人,强在有超越前人的见识和对历史的先知先觉,可若是论到玩心眼,耍手段,我还是比不上他们啊!

在昌平呆了两日,这次入京参战的宣、大军总算到齐,昌平州一下子集中了一万多人马。与此同时,关宁军也到了。这支从山海关来的部队人数众多,达惊人的三万之巨,装备也好。

四万多将近五万大军,至少在人数上和建奴两路兵马的其中一支数量相当。表面上看来,应该和敌人可以面对面板板手腕了。可是,这四万人当中,真正的主力战兵有多少,又有多少辅兵,鬼才知道。至于战斗力,和建奴比起来如何,老实说,孙元并不看好。

卢象升也从京城回到了中军行辕,同时过来的还有监军高起潜和关宁军的将军们。

对后金的战斗,就要打响了。

第980章 屏风后第1468章 珍惜眼前人第667章 我的骄傲第438章 趾高气扬第363章 不敢想象第1169章 前锋第628章 碎屑第1130章 侠客行第1138章 想从老子这里突破没门第458章 不同的视角第269章 哪里的战报第745章 冒襄的野望第1038章 不同第118章 瞌睡来了遇到枕头第880章 车床第388章 分裂第27章 冲动了冲动了第446章 孙承宗殉国第894章 三国联军第896章 我也可以第1348章 去河间第1129章 决战的黎明第1156章 叶赫家的小子第330章 哥哥这下麻烦了第1088章 大凶之兆第1092章 陆战队出动第355章 归队第1062章 红夷大炮第347章 四磅炮的花样第84章 得遇熟人第155章 我就动你一根头发了第853章 扩军之议第656章 誓师第841章 究竟是装傻还是真傻第295章 一片糜烂第1387章 侯朝宗还活着第1342章 下登州第870章 所谓人质第1019章 建州男儿的变化第392章 争取第1506章 焚 热风(三)第147章 报告长官,这是我的鸟第284章 训练个鸟第455章 战斗开始第1122章 还没有结束第1024章 枪火第549章 落日第499章 向东第1393章 傅山的教育第1115章 战城南(一)第736章 一六四四第173章 朱玄水的建议第1126章 天门第1115章 战城南(一)第444章 孙元解决粮食的手段第957章 失徐州第370章 第三百七十九 建奴也不可怕嘛第391章 杨嗣昌开出的条件第1080章 名单第1318章 果然是镇海军第1507章 战斗第436章 和气的老头子第453章 筑坝第1024章 枪火第1235章 布置(二)第634章 援兵第1088章 大凶之兆第263章 一个突然想起的名字第66章 杯中之酒尚温第1305章 人才输送第1179章 果园的战地札记之一第171章 噩梦第994章 怂了第628章 碎屑第1377章 来了果然来了第63章 凶信第1254章 刺客第107章 谈条件第659章 今夜贼军必来第191章 得了调遣第267章 牵着鼻子走第513章 最后的冲锋第49章 佳话与争锋第1422章 盛世人口法则第1471章 勋章第1340章 腥味的海水第42章 重伤第1321章 镇海军就要北伐第1002章 问题来了第112章 将孙元收押入监第119章 管陶第1036章 撕咬第1331章 离开第725章 谈判第1462章 杀马第7章 面临的赋税第53章 两个条件第865章 提不起放不下第1432章 无计第9章 一定要发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