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一九八四年的这个春节,邵家上下,邵家亲戚朋友没有一个人再提及邵松林俩个儿子的婚事,虽然,所有人都知道也能够看得出邵家还是照着春节后给俩个儿子办婚事来准备的。

春节期间亲戚之间的走动仍然按照往年的套路,今天舅家、明天姨家、后天姑家的,当然了年初二去丈母娘家的习俗更是没有一个人去改动的。到邵家的亲戚也是与往年一样,该来的都来了,吃着该吃的饭,说着该说的话,只是对于年前已经通知了的年后二月十八俩儿子同一天结婚的事情,邵家不提,所有亲朋好友也只字不提。

亲朋好友不提,是碍于面子,毕竟“骨根”问题是那么的敏感,邵家没有再次明确到底到日子结不结婚,就说明邵家上肯定在这个问题上也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决断,所以邵家不提这事,别人肯定就更不好提起这事了,包括邵家在内的所有人这个时候保持着这样的沉默,既合情理,又不合情理,在邵家的真实想法和意图没有明确之前,任何的臆想和猜测都是多余的。

这年的春天好象比往来的更早了些,年后正月初十过后便再没有见过河面上冰了,这在邵松林的记忆里是绝无仅有的事情了。

正月十六这天,邵松林家三个孩子和郑兴雨及后庄姓刘那家的女儿,虽然起了一个大早,但是他(她)们的行踪还是被比邻居余大江发现了。

晚上邵家三个孩子是住在秦巷古镇的家里面的,一大早邵家俩兄弟一人一辆自行车接回了各自的“新娘儿”,在去接的来回路上几乎是没有遇到一个人的,毕竟尚处在正月里的人们起得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晚的。

应该是到家后五个孩子的说话声音惊动了邵家在镇上的邻居余大江,在余大江的印象中邵家的孩子是比较文静的,象今天一早这样的嘈杂的声响他是没有听到的。

既然已经被吵醒还不如就直接起床算了,这会不起一会再睡个回笼觉,不耽误又到中午了,他在心里盘算着这个正月里他已经睡过三次回笼觉了,一次是清醒的,两次喝多酒后的,反正都是直接睡到快吃午饭的时候了。

他先是到屋后的鸡圈看了看,再看看屋后翘板下的河流,这会是明显地在流动着的,也就是说连一层薄冰都没有了,也就是这会他才发现自己现在只穿了一件海军蓝的卫生衣,也没有感觉到一点的寒意。

当他穿过堂屋走到大门口的时候,发现邵松林正往自行车上捆帮东西,他忙抱起放在门口左侧的大条帚边扫地边邵松林答着话,“大哥,这一早有事去啊!”,“这不君平今天要去学校了,她们几个都来送送她的”,邵松林的话没有说完,那五个孩子就跟在李祥云后面络续走出了屋子。

看得出除邵君平之外,其他几个人都是穿上了过年的时候穿的衣服,尤其是邵林平,平时对于穿衣服从不讲究的他,今天也装扮的有模有样的,看得出穿上过年衣服的他这会的精神状态比过年那天都好了不少。

余大江可是从来没看到邵家孩子如此这般的阵势的,“乖乖呢!今天送你家妹妹上学怎么这么隆重啊!啊!大子!”。这大子和二子是余大江自搬过来和邵家成邻居之后对邵松林俩个儿子的称呼,而对邵君平也不叫丫头也不叫君平,却一直叫“平儿”,虽然这些叫法与自家人和外人对他们的叫法都不相同,时间久了便也都接受了,一听到“平儿”就知道是君平,而不是林平或树平。

“是的啊!她这一走要到暑假才能回来,今儿个就都来送送她”,说话的时候还特意看了一下站在他身边的郑兴雨。

看着邵松林一家人有说有笑出去的余大江,在九点多钟的时候却只看到了李祥云和邵松林各推着一辆自行车回来了。

这个推是完全正确的,因为李祥云一直没有能够学会骑自行车,刚开始去的时候,七人两辆自行车是推着去,这会虽然俩个人也只好推着回来,看得出俩口子这会都头上冒热气儿了,邵松林没有一点的怨言,仍是乐呵着陪郑她一起走着,到是李祥云不断地用内疚的眼神看着邵松林。

平日里,余大江和邵松林家相处应当是很不错的,前几年两家是属于相互“送饭”的那样的家庭,关系已经不是一般的了。

第二天,余大江仍没有见到邵家俩个儿子回来,他就有点纳闷了,这么多年来,除了“大子”去省城和坐牢那几年不在家外,他家的孩子是很少出门的,尤其是“二子”几乎没有离开过家,这是去哪里了?

人越是好奇就越好乱猜疑。邵家二儿媳“骨根”有问题的事情,自江南大姐这次回来后没多久,就有不少人私下都在议论着这个事情了,那议论的程度虽然比较激烈,但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后庄刘姓那家对这些议论真的是毫无察觉。

这样的事情,肯定是要传到作为主角的邻居余大江的耳朵里面的。联想起人们往日的议论和各种传言,这个余大江不知怎么就将邵孩子的外出与到外面结婚联想到了一起。

他先是自己在家里和老婆一起瞎猜,尔后就是私下和别的邻居咬个耳朵,他本是仅限于自己人之间的交流,很快在秦巷古镇的乡下和镇里传开了。

“邵家为了掩盖二儿子‘新娘儿’的‘骨根’问题,酒席不办了,俩儿子都直接到外面结婚去了”,最后还不忘强调一句“估计他邵松林也不敢和整个邵氏家族对抗的”。

这话你传我,我传你,终究会传到邵松林的耳朵里的。本就没有的事,你余大江说出这样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虽然是关系不错的邻居,有些情面要给,而有些情面是无须给的,邵松林掂量再三,还是在孩子们去省城的第四天找到了余大江的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