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大西洋舰队赴任之前,斯普鲁恩斯抽时间去了一斯州的弗雷德里克斯堡,拜访了已经回家养老的尼米兹上将。当时,太平洋舰队已经名存实亡,而太平洋战区也被撤消,大部分参谋人员被编入了西部战区的海岸防御司令部,由陆军上将艾森豪威尔指挥。尼米兹仍然挂着太平洋舰队总司令的头衔,只是这个头衔已经没有任何的意义了。
斯普鲁恩斯并不仅仅只是去看望在家赋闲的老上级,而是希望在美国海军未来作战行动方面得到尼米兹的指点。在与尼米兹几个小时的畅谈中,斯普鲁恩斯对今后的作战行动逐渐形成了一个大概的印象。
两人看待对手的观点是一致的,都认为唐帝国海军最强大的是第一舰队,而且第一舰队司令官谈仁皓上将是他们最大的对手。从这个观点出发,两人也都认为,要想扭转战局,就不能过早的与第一舰队交手,而是应该尽量寻找唐帝国海军的其他舰队,先打掉第一舰队的友军,并且通过战斗让大西洋舰队积累战斗经验,在具备了足够的实力之后,再寻找第一舰队决战,从而扭转战局。
挑选主要为陆战队提供支援,并无多少海战能力的护航舰队,或者是战区舰队下手的意义并不大,大西洋舰队需要的是高强度的战斗经验,而不是去对付没有还手能力地对手。因此。只能够选择唐帝国海军的主力舰队下手。
如果可以的话,斯普鲁恩斯肯定会挑选第二舰队下手,因为不管是他,还是尼米兹,都认为唐帝国海军第二舰队是三支主力舰队中实力最弱的一支,也是最容易对付的一支,只要斯普鲁恩斯在指挥的时候小心谨慎一点,并且尽量把兵力优势发挥出来。就算第二舰队的反击会让大西洋舰队蒙受一点损失,但也不会很大,而大西洋舰队的官兵则能够通过战斗获得非常宝贵地实战经验,并且让那些飞行员体会到战场上的感觉。可问题是,当时根本就没有任何机会去对付第二舰队。特别是在英国宣布投降之后,第二舰队将常驻地中海与北海。成为唐帝国派遣到欧洲的驻留舰队,基本上不会参加前线的作战行动,除非大西洋舰队主动出击,不然就很难与第二舰队遭遇。要是主动出击的话,又很容易遭到第一舰队的拦截,到时候就不得不在劣势情况下与第一舰队打一场硬碰硬地战斗。如果歼灭第二舰队的行动没有获得完全成功的话,甚至有可能遭到第二舰队与第一舰队的夹击,到时候,大西洋舰队就算是长了翅膀,也不一定能够逃走!
在不可能对付落单的第二舰队的情况下。就只能选择第三舰队作为首个打击的目标了。当时,尼米兹也赞成这一安排。在前往诺福克。正式成为了大西洋舰队总参谋长之后,斯普鲁恩斯就一直在考虑该怎么对付第三舰队。在舰队进行训练的那几个月之间,他就让参谋军官全面关注第三舰队的行踪,并且将第三舰队的每一次行动都记录下来,以总结第三舰队地活动特点。
几个月下来,斯普鲁恩斯也逐渐拥有了信心。从实力对比上来看,唐帝国海军第三舰队在航空作战能力上占有一定的优势,而且是唐帝国海军唯一一支完全以航母为主力地舰队。相反,大西洋舰队在近战能力上有更明显的优势。当时。第三舰队一直在加勒比海地区活动,而加勒比海是边缘海。西面是美洲大陆,而北面与东面是数百座岛屿,舰队地行踪很难做到隐蔽,同时,舰队的活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如果选择的战斗时机正确的话,那么大西洋舰队的近战优势就能够发挥出来,在避开了第三舰队航空打击方面的长处的同时,利用战列舰与数量更多地巡洋舰击败第三舰队,然后再出动轰炸机进行补充打击,最终歼灭第三舰队。
按照这一思路,斯普鲁恩斯策划了好几套作战方案,而舰队司令部的参谋军官也策划了几套作战方案,而每一套方案都是围绕着战列舰地炮战能力展开的,作战时间也差不多都选择在夜间进行。可战局的变化远比斯普鲁恩斯的想像要快得多。
三月之前,在大西洋舰队的训练工作还没有完成的情况下,第三舰队连续数次出击,协助陆战队成功的打掉了美军设在小安德烈斯群岛上最重要的几处军事基地,最终迫使美军撤出了小安德烈斯群岛,全面退守大安德烈斯群岛。随后,第三舰队又在四月初发动了进攻大安德烈斯群岛的作战行动,虽然这只是为了“掩护”英国投降,目的是要迷惑德国人,但是最终,仍然迫使美军放弃了在海地,以及附近其他几座岛屿上的军事基地,防线再一步后撤。
随着美军的防线逐步后撤,大西洋舰队进入加勒比海的通道数量锐减,留给斯普鲁恩斯的选择也就更少了。另外,唐帝国海军已经在小安德烈斯群岛,以及大安德烈斯群岛的部分岛屿上建立了航空站,并且利用岸基侦察机与巡逻机严密的监视着进入加勒比海的几个主要海峡,大西洋舰队很难在隐蔽的情况下进入加勒比海。就算能够隐蔽进入加勒比海,也很难在加勒比海隐蔽活动。而在进入加勒比海之后,只要被发现,那就会遭到成百上千架唐帝国海军航空兵岸基轰炸机的打击,到时候就算第三舰队不出动,大西洋舰队也将被暴风骤雨般的岸基轰炸机给淹没掉。
在众多的舰队参谋都认为不可能首先干掉第三舰队的时候,斯普鲁恩斯并没有放弃。原因很简单,他没有选择的余地。如果不趁着第一舰队还在直布罗陀要塞的时候干掉第三舰队,等到敌人的两支主力舰队会师之后,他就更没有希望扭转战局了。因此,必须要设法首先干掉第三舰队,就算没有条件,那也要创造条件!
就在斯普鲁恩斯为怎么对付第三舰队而发愁的时候,他收到了前去接应运输船队的命令。在
第一舰队有可能前往拦截运输船队的情报时,也收到队离开了加勒比海地区,去向不明的情报。到此时,斯普鲁恩斯已经意识到,那支正在返回美国的运输船队里肯定装载着极为重要的货物,不然唐帝国海军不会出动第一舰队前去拦截。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唐帝国海军出动第三舰队前去策应也是合情合理的安排。也就是说,第三舰队将离开加勒比海,进入大西洋!
斯普鲁恩斯没有把他的这一分析结果告诉手下的参谋,因为他知道,那些参谋军官看到的绝不是机会,而是危险。确实如此,如果第三舰队主动向第一舰队靠拢的话,那么两支舰队将相互支援,大西洋舰队就没有多少机会攻击第三舰队了。可问题是,如果第三舰队不主动向第一舰队靠拢,并且也准备前去拦截运输船队的话,那么斯普鲁恩斯等待已久的机会就到来了。
当时,斯普鲁恩斯下令舰队向南转向,实际上就是想尽快找到第三舰队的行踪。在部署侦察力量的时候,他也将南面作为了重点搜索方向,有三分之二的侦察机被派去寻找第三舰队。当时,他给出的命令是去寻找第一舰队,而他很清楚,第一舰队不会出现在运输船队的南面,也没有必要把航向设置得那么偏南,他真正要找的是第三舰队!为了增加早到第三舰队地机会。斯普鲁恩斯还降低了舰队的航行速度,有意让第三舰队追上来。当时就有参谋提出了置疑,认为这是在耽搁前去干掉第一舰队的作战行动。斯普鲁恩斯没有理会这个质疑,只要他干掉了第三舰队,那么这次行动就成功了,绝不会有任何人指责他。
高强度的侦察进行了好几天,直到运输船队被歼灭的消息送来,侦察机仍然没有能够找到第三舰队的踪影。随即。斯普鲁恩斯就收到了返航的命令。可以说,在下达返航命令的时候,斯普鲁恩斯是很不甘心地。他可以断定,第三舰队距离他不会超过500里,如果运输船队能够多坚持一天的话,他的侦察机就很有可能找到第三舰队。可是。现在运输船队已经完蛋了,而且第一舰队肯定将返回直布罗陀要塞,第三舰队也就不可能继续向东北方向航行,而会调头返回加勒比海。已经没有必要继续寻找第三舰队了。
当时,第三舰队确实就在大西洋舰队西南大概550里的海域,而斯普鲁恩斯派出的侦察机只能飞到350里之外。黄晓天在得知运输船队已经被第一舰队拦截下来之后,就立即调头返航了,至少黄晓天不会有半点轻视美军大西洋舰队的想法。与谈仁皓一样,黄晓天也怀疑指挥大西洋舰队地是斯普鲁恩斯,而这个怀疑让他不敢在战场上多停留一分钟。在收到了撤退命令后,他就毫不犹豫的让第三舰队返航。从而避开了大西洋舰队。
另外,斯普鲁恩斯并不知道。当时前出的第一特混舰队距离他也不过就只有500里而已。谈仁皓早就预料到大西洋舰队会主动出击,因此将第一特混舰队前置。如果他继续向南搜索第三舰队的话,就很有可能撞上第一特混舰队,到时候,谁先遭到打击还不一定呢。
可以说,如果不是当时三位舰队司令官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担忧的话,美军新组建的大西洋舰队在第一次作战行动中就将与唐帝国海军最强大的两支舰队遭遇。结果可想而知。太多的巧合让三支舰队在即将发现对方地时候交错而过,全都空手而归。也许。应该感到庆幸的是斯普鲁恩斯,如果真地发生一场遭遇战的话,吃亏地肯定不会是唐帝国海军。
安全返回诺福克军港之后,斯普鲁恩斯并没有放弃首先寻找第三舰队决战的机会。毕竟,这是美国海军扭转战局的唯一办法。两天后,斯普鲁恩斯收到了第三舰队进入加勒比海的消息,他很快就推算出,他与第三舰队曾经非常接近,只是没有能够发现对方而已。这让斯普鲁恩斯感到很是惋惜。
同样的,金上将,乃至美国总统都在为这次的作战行动惋惜。当然,美国的媒体又是一番高强度轰炸般的胜利报道。那些由政府控制地记者根本就不会按照实际情况来报道战况。在当时美国的报纸上,根本就没有提到那支运输船队地重要性,反而重点提到船队的护航战舰成功的击沉了十几艘德国的潜艇,并且在随后的交战中,大西洋舰队干掉了唐帝国海军的五艘航母,四艘战列舰,以及其他战舰数十艘。而这些报道给斯普鲁恩斯带来的最大好处是,当时很多被蒙在鼓里的美国民众给大西洋舰队寄来了大量的慰问品!
任何虚假的新闻报道都不可能改变战争的实际情况,一再的失败让美国已经步入了绝境。正如同那些报道一样,此时的美国需要一次胜利,而且是在战场上获得的真正的胜利。大西洋舰队出色的“完成”了一次任务,因此所有的希望都再次寄托到了美国海军的身上。当时,艾森豪威尔已经稳住了墨西哥的战局,并且建立起了新的防线,唐帝国远征军已经停止了进攻,而美军也暂时没有办法在墨西哥南部战场上发动进攻。只有大西洋舰队能够主动出击!
五月初,也就是在大西洋舰队回到诺福克军港不过几天而已,斯普鲁恩斯就收到了一份真正的作战命令。这份命令是总统通过海军部下达的,命令中只提到大西洋舰队必须主动出击,获取一次重大的胜利,而其他的部队都将全力配合,并没有具体的要求。也就是说,斯普鲁恩斯必须负责策划一次海上反击行动!对斯普鲁恩斯而言,这是一个机会,同时也更是一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