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节 瘫痪作战

战略轰炸理论在唐帝国航空兵中诞生的初期,针对军事目标的轰炸行动遭到了很多战略轰炸理论家的唾弃,这其中有很多的原因。

首先是战略轰炸理论的基础就是通过轰炸来摧毁敌人的战争潜力,最终达到击败敌人的目的。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摧毁敌人的工业基础设施,大量杀伤敌有生人员,特别是非战斗人员。用唐帝国的战略轰炸理论家的话来说,那就是“将敌人炸回石器时代”。这一理论不但在唐帝国航空兵中风靡一时,而且还得到了当时其他各国战略轰炸理论家的普遍支持与肯定。

其次,军事目标更难以摧毁,而且防御能力更强。也就是说,针对军事目标的轰炸行动风险性更大,损失也会更大。这一点,在战争中早就得到了证明。在唐帝国航空兵参加欧洲战争之前,德国空军就在对付英国皇家空军的机场上损失了大批的轰炸机与飞行员,而且最终证实通过轰炸很难击败英国皇家空军。另外,军事目标多数为点状目标,或者是小面积目标,轰炸难度更高,也就难以起到足够的轰炸效果。

最后,唐帝国的战略航空兵很少执行针对军事目标的轰炸行动。在对日轰炸中,也是首先摧毁了日本的工业基础,将日本大部分城市都变成了废墟之后,这才扩大到袭击日本的军事目标,而且当时承担这一任务的主力部队是部署在日本附近岛屿上的战术航空兵,而不是战略航空兵。在欧洲作战的时候,帝国远征航空兵的主要任务仍然是轰炸英国的工业化城市,特别是考文垂,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地,以及英国首都伦敦,而针对军事目标的轰炸行动主要是由德国空军承担的。

罗云冲本人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战略轰炸理论家”,他也一直不支持针对军事目标地战略轰炸行动。认为通过打击敌人的基础设施,杀伤敌人的非战斗人员,更能够达到击败敌人的目的。换句话说,军队就如同一个人的手脚,而工业,城市,工人等就是一个人的躯体,要击败敌人。就应该打垮敌人的躯体,而不是去与敌人拼拳头。可问题是,针对军事目标地战略轰炸本身并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从客观的角度讲,日本被彻底击败,不仅仅是因为所有的工厂都被炸成了废墟,也不仅仅是因为其大部分的城市变成了“火葬场”,而是因为日本的军队也被战略轰炸给击败了。而在欧洲,如果没有德国空军全力压制英国皇家空军的话,罗云冲指挥的帝国远征航空兵也不可能那么顺利的摧毁英国的大部分城市。也就是说,要击败敌人。特别是在这个敌人还比较强壮的时候。首先打断敌人地手脚也是不错的选择。这就如同在海军的炮战中,战列舰上地炮手总会首先瞄准敌舰的主炮炮塔一样,先打掉敌人的抵抗与还手的能力。然后再击败敌人。

如果当时韩绍锋能够在巴哈马群岛上建立起机场,而且不受到“骚扰”的话,罗云冲肯定不会首先去对付美国本土东南部地区的军事目标。也就是说,他是迫不得已才决定首先轰炸军事目标,而其根本目的也是要韩绍锋尽快建好机场,然后尽快部署护航战斗机,扩大战略轰炸的范围与规模。

对一名成熟的战略轰炸指挥官来说,对付军事目标并不是什么棘手的事情,而且罗云冲直接抓住了重点,即以打击军事人员为主。打击军事基础设施为辅。严格地说,这属于治标不治本的方法,短期内,人员是比较容易补充的,而军事基础设施却不容易修复。可是罗云冲的根本目的也就是要争取到短期内的制空权,只要大批战术航空兵进驻巴哈马群岛,那么利用战术航空兵就能压制美国东南部地区的军事目标,而不需要出动战略航空兵。也就是说,轰炸行动本身就是要达到短期压制的目的。

轰炸行动方案在二十八日策划完毕。二十九日,轰炸机部队开始准备。整个行动将在三十日到次月二日之间完成,三十日这天,将出动408架轰炸机,分成8个机群,分别轰炸八个军事目标。

罗云冲全程遥控指挥了三十日地轰炸行动,当时要对付的八个目标都是美军航空兵基地附近的城市,而且都已经证明,有大批美军官兵居住在这些城市里面,谍报人员提供了相关的所有情报,特别是美军官兵聚居的主要城区的位置。这八做城市分别是:彭萨拉科,蒙哥马利,塔拉哈西,哥伦布,萨凡纳,杰克逊维尔,盖恩斯维尔,以及奥兰多。八个机群里的轰炸机数量从75架到30架不等,而且携带的全是燃烧弹。

为了达到突然进入,让美军防空战斗机应付不过来的目的,八个机群将按照先后顺序出发,以确保同时到达目标上空,投弹的误差时间尽量保证在半个小时之内。这样就需要在设计航线的时候精确测算航线的总长度,同时让各轰炸机群按照严格的巡航速度飞行。另外,各机群也要与基地保持密切的联系,以确保机群到达目标上空的时间不会出现太大的误差。这对指挥系统,以及轰炸策划工作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罗云冲亲自负责,这大概也是他最能够展示自己的轰炸指挥才能的时候了吧。

为了吸引美军的注意力,达到掩护轰炸机群的目的,三十日傍晚,也就是在轰炸机群出发前一个小时,部署在古巴东南部地区的战术航空兵将集中力量对迈阿密,西棕榈滩,以及坦帕三地的美军目标进行大规模的袭击。为此,罗云冲调集了400多架战术飞机部署在了前线机场上,除了四个中队的护航战斗机之外,其他的所有战术战机都将参加袭击行动。整个战术袭击将从傍晚一直持续到凌晨,也就是战略轰炸机投下炸弹之后。至于战术轰炸的效果如何,罗云冲并没有考虑那么多,他的目的就是要这些战术战机把美国人的战斗机全都吸引过去。

护航战斗机也做了调整,因为这次进行的是夜间轰炸,所以没有出动“游隼”式护航战斗机。而是动用了四个中队的重型夜间战斗机。这些战斗机都安装了两台发动机,其机动能力远不如普通地战斗机,只是航程更远,而且速度也不慢。当时唐帝国的夜间战斗机一直不怎么样,同样的,美军实际上也没有几种优秀的夜间战斗机。准确地说,夜间战斗机应该叫夜间截击机,其主要任务就是截击轰炸机。而不是与敌人的战斗机格斗。至于夜间战斗机能否截击敌人的战斗机,这就是个问题了。

三十日下午,部署在尤卡坦半岛上的轰炸机开始起飞。这次,轰炸机是带着炸弹起飞地,而且将直接飞往古巴东南部的机场,不需要在加勒比海上空徘徊。机群在下午五点左右到达了古巴机场,随即就补充燃料。此时,战术航空兵已经开始行动了。六点过,轰炸机群陆续起飞,踏上了前往轰炸敌人的航程。

罗云冲在他的指挥部里一直等到了半夜。直到八支轰炸机群都发来消息的时候。他这才安心的去睡觉了。轰炸机部队发回的初步消息证明轰炸行动取得了成功,3个红色报告,3个黄色报告。2个蓝色报告。也就是说,8个目标都被摧毁。

等到罗云冲醒来的时候,轰炸机群已经返回了机场。白天,战术轰炸机仍然在继续行动,与美军争夺佛罗里达州上空的制空权。这次,轰炸机没有返回尤卡坦半岛,它们将在下午再次出动,执行十一月一日的轰炸行动。

第一轮轰炸行动地损失报告在一日上午就拿了出来,一共损失了11架轰炸机,战损率不到3%。在罗云冲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随即他就批准了第二轮轰炸行动。而十一月一日的轰炸行动将集中对付美军的基础设施,而不是再去轰炸军人地居住区。

在一日上半夜的轰炸行动中,382架轰炸机对付了6个军事目标,损失轰炸机12架,战损率超过了3%。罗云冲仍然没有放弃轰炸。十一月二日上午,354架轰炸机再次出动,轰炸了6座美军基地,损失轰炸机10架。战损率接近3%。三天下来,总共出动轰炸机1144架次,损失轰炸机33架,战损率2.88%。而罗云冲的规定是将战损率控制在3%以下,从这个方面讲,轰炸行动是比较成功的,当然,这仍然远高于针对民用目标轰炸行动的损失率。

其实,在这三天的战斗中,表现最突出的并不是罗云冲的战略轰炸机部队,而是那些行动积极的战术航空兵。三天内,一共出动了3184架次的战术战机,摧毁地面目标834个,击落美军飞机184架,自身损失118架,战损率3.7%,敌我交换比1.56。而在空战中,敌我战斗机的交换比超过了6。

表面上,战术航空兵的战损率要高一点,可战术航空兵袭击的多半都是防御严密的军事目标,特别是高射炮阵地,机场,美军的车队等等,而且在空战中的损失也不小。3.7%的战损率已经算是相当的低了。更重要的是,战术航空兵在这三天地行动证实了一点,那就是在对付美国的军事目标的时候,战术航空兵,特别是那些挂着炸弹,执行轰炸任务的战斗机能够发挥出更好的作用。

罗云冲也很快就发现了这一点,二日晚上,他命令战术航空兵继续加强轰炸行动,同时还从后方抽调了十个“游隼”式战斗机中队,以及八个陆航的战斗机中队替换下了部署在古巴的战略轰炸机部队,加强了战术轰炸的力度。随后,他还命令一批已经完成了改装的“游隼”式战斗机挂上炸弹,去对付更远处的美军军事目标,扩大战术轰炸的范围,利用战术航空兵来摧毁美国东南部地区的军事目标。

可以说,到此时,帝国航空兵的作战行动才走上了正轨。到十一月十日的时候,陆战队建好了四座新的大型野战机场,部署到古巴地区的战术航空兵规模迅速超过了2000架,而当时美国部署在佛罗里达,以及相邻地区的战机总数也不到2000架,帝国航空兵首次在作战飞机的数量上超过了对手。也正是因为战术航空兵的全力出动,韩绍锋的陆战队工程兵才能够加快在巴哈马群岛上的施工速度,而随着战术航空兵进驻巴哈马群岛,其打击范围进一步扩大,优势也进一步的转向了帝国航空兵。

同期,罗云冲手里的战略航空兵的实力也得到了扩充,十一月五日,罗云冲最需要的东西到达了巴拿马。一支拥有50艘运输船的船队为他送来了足足1200架“狼鸠”式轰炸机,这些轰炸机都是被拆成了几部分之后装船运过来的,因此首先要在巴拿马的机场完成组装,然后再部署到前线去。

两日后,另外一支船队到达了巴拿马,这支船队迅速通过运河,其目的地是圣地亚哥,在45艘运输船上全部装载着轰炸机所需要的弹药。另外还有5艘运输船装载着一条用来生产燃烧弹的生产线,也就是说,帝国将在圣地亚哥建立一条燃烧弹生产线,这样就极大的减轻了后勤保障的压力。

十一月十日,运载着用来改装护航战斗机的设备的船队到达了巴拿马,同期送到的还有一批工人。最重要的是,哈飞完成了改装设计,而按照新方式改装的“游隼”式战斗机的作战半径达到了850海里,可以伴随“狼鸠”进行全程护航,如果从巴哈马群岛出发的话,还可以伴随“鹏”式轰炸机作战。

海军的承诺兑现了,十一月份,连接着帝国本土与美洲地区的海运能力增加了五成以上,而且到年底的时候,海运能力还要增加五成以上。到时候,罗云冲就不需要为弹药物资不够而发愁,可以尽情的轰炸美国!

第35节 强弩之末第28节 背敌攻坚第71节 关门打狗第51节 致命的位置第15节 战争宣言(下)第10节 三架马车第49节 飞矢第2节 惨痛的胜利第36节 主角登场第36节 奔赴沙场第11节 弹雨中的舰队(上)第61节 冲刺轰炸第1节 启程回国第50节 新任舰队司令官第28节 地面主力第5节 胜利航线第30节 春季军演(上)第1节 潜力大爆发第7节 有主见的诱饵第50节 新任舰队司令官第4节 良将庸兵第53节 单挑第17节 敌情分析第36节 整军再战第29节 夜间突袭第15节 老混蛋第42节 致命缺陷第11节 中将的权力第66节 惊雷第22节 分工合作第11节 集中轰炸第29节 利益同盟第26节 军人与丈夫第43节 无畏的攻击第11节 窝里斗第35节 决定性情报第35节 民族主义(上)第54节 擦肩而过第1节 通往胜利第61节 空中绞杀第31节 台风登陆第26节 黯然离开(上)第47节 阻敌增援第34节 燃烧的名古屋第67节 现实难题第15节 大意的代价(上)第2节 特混舰队(上)第44节 战役转折点第3节 是战是和?(上)第41节 追歼第12节 完美轰炸(下)第2节 论功行赏第8节 马蜂式进攻第38节 轻重有别第17节 阳奉阴违第53节 真正的偷袭第18节 海狼第12节 校长的点拨第15节 战争宣言(上)第2节 不是复仇第32节 海面下的耳朵第21节 曼哈顿计划第72节 双管齐下第24节 天罗地网第16节 错过的机会第39节 扩大胜利第37节 立足之地第59节 战利品第19节 擦肩而过第20节 奇遇(上)第65节 战场转折第71节 炮火的杀戮第28节 “发动机”第24节 关键情报第37节 成长第32节 司令官大会第3节 前沿岛屿第50节 砧板上的肉第21节 海军先锋第62节 最年轻的中将第17节 哈飞第3节 火速动员第25节 遭遇战第15节 横扫千军第36节 戴罪立功第47节 绝不放弃第31节 龙出大海(上)第21节 后悔已晚第11节 滚滚铁流第57节 轮番上阵第8节 自由行动权第79节 趁你病要你命第21节 定策第31节 软肋第19节 大规模杀伤武器第39节 反复搜索第39节 胜利的希望第9节 美国人的奇迹第29节 希望破灭(上)第25节 折断的利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