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节 燃烧在继续

二月十二日的“传单轰炸”所产生的效果是相当显著的,可是与其他的所有宣传攻势一样,宣传效果是很难迅速表现出来的,而是需要一定的积累,需要时间,更需要让接受宣传的人逐渐认清本质。因此,宣传效果不可能立即就显现出来,而是在接下来的数日,数个月之内才逐渐产生作用。

按照首相的吩咐,罗云冲在战区司令部里专门成立了一个前线宣传机构,全权负责对美的战争宣传工作。当时,后方一共送来了十台印刷机,以及相应的印刷工人。罗云冲专门安排了两名少校级的参谋军官,从陆战队抽调了一个工程营负责协助印刷传单。这十台机器如果

日夜不停的运转的话,一天可以印刷大概150万份传单,大概装满四架轰炸机的弹舱,这样平均每十天就能进行一次“传单轰炸”了。

在让人加紧印制传单的同时,第二阶段的战略轰炸行动在二月十五日正式开始。此时,已经不存在战略方向上的问题,整个第二阶段的战略轰炸都以打击美国东北沿海地区的大城市为主。二月十四日的时候,第二特混舰队,以及第1支援舰队的三分之一的护航航母已经到达了预定的作战海域。在接到了郝东觉发回的电报后,罗云冲在当天晚上就下达了在次日出击的作战命令。

这次罗云冲选择的目标是纽约,在成功轰炸了波士顿之后,轰炸纽约成为了必然的选择,而且纽约是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里的核心城市,也是美国最大的城市,既然第二阶段的战略轰炸以美国东北部地区的大城市为主要打击对象,那么纽约就是首当其冲的头号打击目标了。

与上次轰炸波士顿不一样,很难达到突然性。而且在波士顿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之后。美国已经加强了纽约的防空力量,同时加强了对南部与东部方向上的监视力量。轰炸机群要向直接突击纽约,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另外,美国防空部队也已经知道了轰炸波士顿地轰炸机群是从海面上空进入的,因此特别加强了对东部海域的监视与巡逻力量,而庞大的轰炸机群很难避开所有的美国侦察与巡逻机。

在确定飞行航线上,罗云冲的选择余地并不大。当时,只能将航线尽量设计的离美国海岸线远一点。而情报部门提供的美国侦察与巡逻机的监视范围是250海里。罗云冲设计的轰炸机飞行航线距离美国本土至少300海里。虽然这可以避开大部分地美国巡逻机。达到隐蔽接近的目的,甚至可以避开大部分的美国防空战斗机,但是新的问题同样突出,那就是轰炸机群往返飞行的距离增加了大概800海里,如果

遭到了拦截的话,那么总航程肯定还会有所增加。

纽约几乎就在“鹏”式轰炸机满载弹药时的最大打击距离上。要提高航程,就只能多带燃料,少带弹药。经过计算后,要保证轰炸机有足够的燃料返航,就只能带5吨燃烧弹。多带4吨航空汽油。而少带燃烧弹的直接后果就是降低了轰炸效率。如果

同样出动1000架“鹏”式轰炸机的话。那么一次只能投下大概5000吨燃烧弹,这最多保证摧毁曼哈顿一半的地区,也就是大概纽约核心市区四分之一左右。这样就至少需要组织四次轰炸行动。

经过反复考虑后。罗云冲决定一次出动所有的“鹏”式轰炸机,即150个中队,1800架轰炸机,一次性投下9000吨燃烧弹,这基本上能够确保摧毁纽约一半的市区面积了。设计地轰炸时间是在下午,这样就至少要安排18个中队,超过600架的护航战斗机。当时第二特混舰队可以提供9个中队的护航战斗机,加上第1支援舰队里的15艘护航航母上携带的10个中队的战斗机,如果

不考虑舰队本身的防空问题的话,足以满足需求了。

在得到了郝东觉的肯定答复。舰队可以为轰炸机群提供至少15个护航战斗机中队之后,罗云冲最终确定了轰炸方案。出动1800架轰炸机,编成15个小编队。这样,每个编队至少可以得到一个中队地护航战斗机的掩护。当然,要组织15个编队同时进行轰炸,这仍然是一项极为棘手的事情,可当时罗云冲找到了一个巧妙的解决办法。

第二特混舰队拥有的不仅仅是护航战斗机,每艘航母上还有12架侦察机呢。而这些侦察机都已经在实战中证明了其性能是足够可靠的,而且具备引导轰炸机对付打击敌舰队的能力。那么,能不能由侦察机引导重型轰炸机打击敌人的地面目标呢?罗云冲提出了这个想法后,就直接询问了郝东觉。

当时,郝东觉也没有多大的把握,毕竟战略轰炸机部队属于陆军编制,而舰载侦察机属于海军编制。陆海两军用的通信频道,通信密码都是不一样的,而且之前还从来没有用过舰载侦察机引导重型轰炸机作战的战例呢。不过,在经过了一番理论研究后,郝东觉也认为这个办法可行,而且这是扩大舰载航空兵任务范围,提高舰队利用率,证明舰队的位的一种有效手段。

在罗云冲策划轰炸行动的时候,当时还在百慕大群岛附近活动的第二特混舰队就与战略轰炸机部队进行了几次协同训练,主要的训练科目就是舰载侦察机与轰炸机的通信联络,以及引导轰炸机进入目标上空的能力。当时训练的对象就是百慕大岛,轰炸机在距离百慕大岛大概300海里处与侦察机通信联系,然后由侦察机提供航线数据,并且由侦察机在前面领飞,在到达了目标上空后,侦察机再发出轰炸信号,随即脱离编队,由轰炸机单独轰炸。

经过了反复数次训练与演习后。最终确定了这种办法的有效性,而当时遇到的主要问题仍然是通信困难,这个问题很快就由工程师解决了。“侦察鹰”上没有足够的空间再安装第三部电台,而且战术飞机上使用的电台对体积与重量的要求很高,因此工程师就在“鹏”式轰炸机上安装了一部专门用来与侦察机通信地电台,并且留出了二十多个通信频道。这样,就可以保证每个机群都有一个单独的通信频道与引导侦察机联系,而各机群之间不存在着通信干扰的问题。

因为当时没有足够的备用电台,只能对每个机群里的三架轰炸机进行改装。而这三架轰炸机就是领队长机。按照以往的实战来看,在轰炸机群进入目标上空之前,同时损失三架领队长机的可能性为零,因此只要保证有一架领队长机能够与侦察机联系上,就能保证机群准确的到达目标上空。

这是当时的最后一个问题,而且正是在这些问题解决之后,在随后的所有轰炸行动中,舰载侦察机都扮演着同样的作用。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舰载侦察机参加轰炸行动,以及由舰载战斗机担负护航工作,后来还演变出了更多的战术。比如由舰载侦察机引导舰载战斗机拦截美军的防空战斗机。最重大的一次战术变革也是在后来的轰炸行动中诞生的。那就是由舰载侦察机与舰载战斗轰炸机组成防空压制部队,采取主动进攻的方式来为轰炸机群护航,而这将是航空战术地一次飞跃性发展。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二月十五日上午八点,轰炸机群陆续起飞。这次,轰炸机群要首先飞行大概3200公里,才能够到达目标上空,返航的时候,飞行距离甚至会达到3500公里。“鹏”式轰炸机在满载情况下的巡航速度是每小时480公里,而在投掉炸弹之后的巡航速度是每小时530公里。算上投弹所需要的时间,整个轰炸行动将持续至少13个小时,也就是说,在八点起飞的轰炸机。要在夜间九点才能够返回机场!

长时间的飞行对飞行员的体力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别说驾驶飞机,就连汽车司机在连续驾驶6个小时之后都极容易疲劳。而在此之前,轰炸机的飞行时间一般都控制在10个小时之内,而且还必须得由两名飞行员轮换驾驶。之前就有人提出应该安排一名额外的飞行员,三人轮换驾驶,甚至在飞机上设置一张床铺,让飞行员在飞行途中可以睡上几个小时。可是这个提议没有得到采纳,一是没有足够的飞行员。二是改装上千架飞机的工作量太大。

轰炸机群在出发后,将首先向东北方向飞行,前半程由部署在巴哈马群岛上的护航战斗机伴随飞行,在到达了百慕大群岛海域后,将由部署在百慕大群岛上地岸基护航战斗机伴随飞行。一直到达了第二特混舰队与第1支援舰队上空之后,才由舰载护航战斗机接替。也就在这里,轰炸机群将转向朝纽约飞行,这是投弹之前的最后一段航线。

第1编队的轰炸机大概在下午四点半到五点之间到达纽约上空。下午,纽约地区的风是从陆地向海洋吹的,因此将首先轰炸长岛以拉瓜迪亚机场为中心的目标,然后轰炸向西进行,最后轰炸的将是哈德孙河对岸,属于宾夕法尼亚州的泽西城。整个轰炸行动将持续大概三个半小时,最后一批轰炸机将在天黑之后进入,而此时第一批进入的轰炸机群已经在返航线路上飞行了1500多公里了。

机群出发后,罗云冲就在焦急地等待着消息。上午十点过,第7编队里的三架轰炸机因为故障返回了机场上空。因为轰炸机都是满载起飞,而最大起飞重量肯定比最大允许着陆重量高得多,这三架轰炸机在降落之前必须要首先放掉多余的燃料。机场上也是一片混乱,地勤人员,消防队员,救护人员都出动了。万幸的是,三架轰炸机都只有一台发动机出了问题,还勉强能够在空中盘旋,不然的话就得紧急迫降,到时候很有可能机毁人亡。

收到这条消息后,大部分参谋都认为这不是好的征兆,可罗云冲并没有放在心上,每次轰炸都会有那么几架轰炸机因为故障而半途返航,如果

情况糟糕的话,甚至有可能出现坠机的恶性事故,这次也只是三架轰炸机出了故障而已。可是到了十一点半,最后一批轰炸机起飞之后,已经有11架轰炸机因为故障而半途返航了,其中有4架紧急迫降,一名飞行员在迫降死牺牲,12名机组成员负伤,而且有2架迫降的轰炸机着火,机上的几十吨航空汽油,还有几吨燃烧弹,差点就导致两座机场被“烧毁”,消防队员用了近十个小时才扑灭了大火,清理出了跑道,而此时离轰炸机群返航也只有两个多小时了。

这样的事故几乎在每次轰炸行动中都会发生,罗云冲已经多次联系哈飞,要哈飞解决轰炸机上的技术缺陷,可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当时“鹏”式轰炸机的最大问题仍然在发动机上,因为发动机过热而发生的事故占到了总事故的八成以上。如果

在平时,这足以让所有的“鹏”式轰炸机都停飞了,可是在战争时期,这点问题还不足以让部队停止行动。而且哈飞也正在想办法解决问题,并且承诺在29年提供的轰炸机上将解决这个最大的难题,并且陆续对已经装备的轰炸机进行相应的改进。

罗云冲不关心哈飞的承诺,他关心的是自己的部队。下午两点,罗云冲收到了百慕大群岛的航空兵指挥中心发来的电报,轰炸机群已经成功的与舰载护航战斗机,舰载侦察机会合,正在朝目标飞去。因为舰队要保持隐蔽航行,所以在完成护航任务之前不会发出电报,这将是在收到轰炸机群发回的轰炸报告之前,罗云冲收到的最后一份消息!

第11节 避嫌第3节 舰队补充计划第6节 重要的螺丝钉(下)第18节 再添麻烦第31节 目标第55节 传奇艇长第60节 全面轰炸第30节 胸怀第18节 送佛送到西第32节 返回舰队第31节 跳岛进第20节 连哄带骗第42节 特别任务第40节 闯祸第18节 长驱直入第13节 辩论第29节 迟到的舰队第2节 战争的本质(下)第16节 陆军的步伐第7节 各为其主第23节 义无返顾第51节 麻烦缠身第77节 正面战斗第28节 漂亮的陷阱第45节 迟到的觉悟第13节 海军计划第2节 特混舰队(上)第20节 两败俱伤第74节 敌人的行踪第3节 前程第28节 胆小的日本人第68节 疯狂的奔袭第64节 未尽的任务第11节 阻击战第29节 退让第36节 排兵布阵第16节 迎难而上第51节 催化剂第26节 岳父的难题第32节 巨炮怒吼第28节 地面主力第10节 战争因素第29节 以守代攻第55节 致命错误第24节 扣下的扳机第34节 兵工厂第73节 小角色的舞台第25节 拣来的主力第44节 战术推论第44节 奇兵第15节 认清对手第34节 后台力量第42节 挑战第17节 军队的指挥棒第44节 奇兵第9节 美国人的奇迹第9节 西方战线第59节 迟到的炸弹第17节 展示力量(上)第14节 致密的天网(上)第52节 打草惊蛇第31节 秘密任务第8节 海图上的推演(上)第19节 接战?第53节 吃进嘴的肥肉第9节 全面开花第8节 北上的通道第5节 战略部队第22节 退缩第27节 父母亲情第53节 海上封锁第8节 反击!?第7节 踏上征途第41节 山本的判断第57节 光荣的舰队第33节 恋爱(下)第17节 万分之一第15节 战争宣言(上)第18节 关键点第25节 重拳出击第20节 狡猾的猎物(下)第10节 秘密调令第52节 匆匆告别第14节 轰炸天皇皇宫第17节 临时任务第20节 艰巨的考验第11节 短命航母第73节 小角色的舞台第38节 不毛之岛第26节 黯然离开(上)第57节 夜战第40节 天空霸主第42节 大敌来临第28节 深渊的边缘(下)第7节 不一样的军旅生活(上)第66节 硝烟散尽第26节 父子情(上)第8节 暗度陈仓第41节 让敌人绝望第15节 真正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