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主府华丽的大厅之中并排摆放着十七具尸体,云啸仔细的检查了这些尸体。十七具尸体有十二具带有箭伤,卸下甲胄。箭头射穿了铁甲,同时也射穿了里面的丝绸衬里。不过扎到肉里并不深,不可能伤到内脏。
许多人的身体上都有骨折的痕迹,铠甲上也有马蹄印。很明显他们是死于马蹄的践踏,而非箭矢。
剩下的五具尸体,身上的铠甲都留下了被钝器击打的痕迹。传说匈奴的男人四岁开始学骑马,六岁开始学射箭。成年之后闲着没事儿便找头牛摔跤玩。从铠甲上的伤痕上看,这些匈奴人的确强壮。五个人的胸甲都被完全的击打变形,深深的向里面凹陷下去。
这样的巨力会使内脏受到严重的冲击,被震碎内脏的人是活不了的。
一边监视身体,一边给家将们将这样做的道理。
“死人不会说话,但是死人会告诉我们很多的讯息。战场上当然避免不了战马的践踏,但是如果改良盔甲,加强胸甲的厚度里面再衬上吸力的内衬层。也许这五个人可以活下来,检视尸体也是将领要做的必备功课。以后你们在战场上如果有机会便一定要检视敌人与自己人的尸体。从中可以吸取很多教训,帮助我们改变阵型改良装备。
为将者这样做,可以挽救许多士兵的生命。你们记住,人死如灯灭。再让他们活过来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有些事情我们必须要做到前面,这样才有可能最大限度的挽救手下人的生命。也最大程度的保证你们获得战斗的胜利。
无论何时都不要忘记这句话,打击敌人保护自己。”
家将们都躬身表示受教,云啸最近在刻意培养家将们带兵的能力。自己不可能每仗必到,培养一些出色的将领今后也免得自己到处乱跑。家里面放着三个如花似玉的老婆,还有一个温柔可人的小情人。自己却满世界跑的砍人,云啸实在是觉得亏得慌。
天刚刚放亮,戴宇便迫不及待的领着三百乡勇出发了。经过昨天的事情,云啸特地给他多配了一百乡勇,人数能多就多些。保持人数上的优势,这很重要。
云啸带着苍虎与一众家将来到了昨天的战场之上。天空中的乌鸦在不断的盘旋。嘴里面发出“呱”“呱”“呱”的叫声。地上有野狼在嘶吼,十数头野狼正在进行一场饕餮盛宴。死亡的匈奴人没有了头,结实的皮甲也被撕开。
野狼纷纷抢食露在外面的内脏,已经有好几具尸体被啃光了大腿。灰白色的骨头被冻在地上。阳光下泛着清冷的光。
乡勇们一阵弩箭。便射翻了这些野狼。侯爷也真够重口味的。居然要来看这些匈奴人的尸体。死人有什么好看的,饮汉城里面有很多没有来得及清理的尸体。都冻得跟石头似的,还好是在冬天若是夏天一定会发臭。
云啸带着口罩。开始检查每一具尸体。有些尸体被破坏的很严重,但大多都还算完好。每检查完一具便命身边的苍澜记下来,回去将这些数据汇总对调整自己的阵型,与制定打败匈奴人的战术非常的重要。
七十三具尸体,居然有四十二具身上带有弩箭的伤害。最少的被射中两支弩箭,最多的居然被射中八处。中箭的地方多在胸腹部,看来云啸强调射击宽大正面的训令被很好的执行。
中弩箭的人,居然有十九人身上还同时带有弓箭伤。这就说明在第一轮铁胎弩射击过后,这些人依旧带着伤骑乘在马上。好强悍的体魄,要害中箭即便被箭矢射穿了内脏,居然依旧可以很好的驾控马匹,这份功夫是汉人骑兵怎么练都没戏的。
四十二人死于弓弩之下,二十六人是被长长的骑枪捅死的。身上有马刀伤的只有五人。也就是说两轮的冲锋,实际上每轮只干掉了十几人。最后那队手持马刀上前肉搏的乡勇,只干掉了五个人。
检查完所有的尸体,云啸拿着一根小木棍在雪地上不断的比划,给家将们将解苍虎指挥的成败。
“骑兵对冲一定要排成单列,因为前排的骑兵冲锋会挡住后面人的路线。同时也能造成比对手大的多的宽大正面,若是有机动的空间则可用铁胎弩边射边撤。待敌疲惫之后再行冲击。
苍虎用骑兵拉开间隔分拨次的冲击,这个战术非常的好。若是碰见跟你们人数差不多的对手时可以多多的使用这种战术。
两队骑兵撞到一起之时,通常都会烟雾弥漫。第一波冲阵而过,敌人的速度就已经开始减缓,因为他们要调转马头进行第二回合的冲击。这个时候你的第二梯队便占了马速的优势。你们看,从这些尸体的分布来看。
昨天的第一次冲击,只杀伤敌人十人。但第二次却杀伤十六人,这便是证明。”
云啸将后世学来的军事理论,详细的灌输给了家将们。全面战争的电脑模拟异常的逼真,这让云啸这个军事发烧友得到了不少的启示。
家将们认真的听着云啸的讲解,侯爷的兵法为大家所折服。今天能得到亲自传授,这样的好机会谁也不想放过。
讲解持续了整个一个上午,苍虎与苍鹰还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案。从对敌的策略,到这次战斗的得失都一一总结。
纳恰很狼狈,跟随着自己的一百一十名弟兄现在只剩下了九人。一路上的严寒,使得受伤的很几乎没有活下去的可能。野狼一路跟随着自己的队伍,只要有人倒下便会被蜂拥而上的野狼啃噬。大学覆盖之下,食物不好找,这些白来的死人是一顿不错的大餐。
天阴的厉害,北风呼呼的刮。让人几乎喘不过气来,人和马都累到了极点。三天不眠不休的赶路极大的消耗了人和马的体力,就在自己纳恰以为自己再也不会见到大单于的时候。一片营帐出现在远处,好像还有很多马匹在四处奔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