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章 四面楚歌

188章 四面楚歌

兴元年冬十月初六,汉奸陈懿以粤东地形图献元朝镇TT蒙汉都元帅张弘范,引元兵铁骑日夜兼程从斜谷小道下梅州,在城西十二里处截住了从偱州回来的文天祥。

梅州就是家乡,梅州有父老乡亲!文天祥麾下将士战不旋踵,由江西诏讨使刘子俊、安抚副使邹凤、招讨副使杜浒率领,发起七次决死之冲锋。为了拯救梅州,拯救自己的父母妻儿,战士们杀红了眼,一时间风云变色、山川动容,身经百战的蒙古军主帅张弘范,也不禁对他们的战斗力感到惊讶。

然而,步兵为主的宋军,战斗力无法和三万蒙古铁骑相抗衡,大部分为近年新招、刚刚放下锄头拿起长矛的士兵,战术水平也绝不能和马背上长大的蒙古军相提并论,更何况,张弘范得到汉奸陈懿的帮助,从斜谷小道翻山而来,已提前两个时辰做好了准备,战斗爆发后,通往梅州的大路就被砖木土石塞断。

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宋军前锋的决死冲锋未能突破蒙军防线。梅州家乡,十二里外,站在山坡高处就能看见,却可望而不可及,随着天色渐渐晦暗,山脊上远眺家乡的后军士兵,开始痛哭流涕:城内只留了五千老弱士兵,凭直觉,梅州多半撑不过今晚了,也许明天那里就会变成屠城的血海,现在看到的,也许就是最后一眼了。

终于太阳落下了山,战场上两军脱离了接触,震天的呐喊归于沉寂,晚霞的颜色由金黄而赤红,为远处的梅州城涂上了一抹血色。天空越来越昏暗,人们以肉眼无法再看到梅州的城垣了,但他们仍然痴痴的站在上头,向东面眺望……

“撤,撤到哪.儿去?”文天祥坐在中军大帐中喃喃自语。他知道,如今局势,回梅州是绝对没有希望了,张弘范既然到了这里,唆都、李恒、塔出、刘深各路大军还会远吗?如果再不做出决断,这两万士卒便会尽丧于梅州城下!

退,真的能退吗?今天.下午将士们奋勇杀敌,表现出的气概越顽强,文天祥就越是痛苦,让健儿们放弃梅州的亲人向后撤退,这样的话,谁忍心说出口?

苦恼的扯着.自己的头发,文天祥心都揪紧了。都怪我,怪我希图在元军大集之前一举荡平陈氏山寨,将重兵带出,留老弱守城,若是、若是多留精锐,无论如何不至于像现在这样进退两难啊!

政.治和个人品德上,文天祥是非常优秀的丞相,但军事上他就非常平凡了,进攻积极而战略战术归于平庸,“好战而不知兵”是时人对他比较中肯的评价。

杜浒.上前抱拳道:“既然进退不得,便请丞相在此固守,我领兵从小道往上杭一行,请陈淑陈大使发兵来援。陈大使兵多将广,有她来援,击败张弘范收复梅州绝对不是问题。”

文天祥细细的打量这位最信任.的将领,临安被围,他是跟随自己到伯颜军中谈判的勇士,被扣押后,又是他领人带自己逃出蒙元兵营,一路南下生死与共,早已名为师生,实则兄弟。

“鞑虏既从小路来。各处难.道没人防备。容你自在去上杭?不行。若是救兵请不到反而折我一员大将。岂不是自毁长城?”

邹凤和刘子俊一齐站起来。“进兵无望。退兵。人心在梅州。眼前明明是个军心散乱不战自溃地局面。为今之计。只好固守待援。不过。杜将军勇猛善战。当留在此处保护丞相。我们愿领敢死之士冲出重围。向闽西陈大使求援。”

“对。陈大使和丞相情同叔侄。她决不会坐视不管。有她发兵相助。东可保万全。”杜全装甲胄再上前一步。目光炯炯地盯着文天祥。眼神中竟然有了决死之意。“丞相。邹凤将军出身将门。善于排兵布阵。对丞相助力最大;刘子俊将军本是赣南大豪。登高一呼群起响应。只杜某一勇匹夫。无谋之辈。此身死不足惜。破阵而走地事情。还是交给我来吧!”

刘子俊、邹凤还想再争。杜浒已然目眦欲裂。牙关紧咬。决绝之意溢于言表。两人只好长叹着拱拱手:“杜兄高义。我等愧不敢言。”

见文天祥不再阻拦。杜浒朝上拱手道:“恩相固守此处。等小将地好消息。”又朝两位同僚再拜而道:“乞两位护得恩相周全。杜某去去就来!”说罢头也不回地出门而去。领本部亲兵而去。

文天祥强撑着。巍巍颤颤地站起来。两员大将想去扶他。却被他缓慢而

推开了。

山坡,文天祥、邹凤和刘子俊痴痴的望着前方蒙古军营。百十名敢死之士跟着杜浒冲了进去,黑沉沉的军营中立时点起了火把,呐喊、厮杀、梆子、牛角号响成一片,影影绰绰间,似乎有人从马上摔了下来,似乎有人又抢过蒙古兵的战马,黑夜里几处火光看不分明,似乎还有武器在挥舞,紧张之处,叫人的心都揪紧了。

一刻钟,却好像过了半年,蒙元军营中渐渐归于沉寂,火把一个接一个的熄灭了,没有人呐喊,也没人再厮杀……

文天祥浑浊的泪水,流过清瘦的脸颊。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打击接踵而来。梅州方向突然响起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星星点点的火光,似乎一瞬间就亮成了一片,蒙古鞑子乘夜攻城了!

宋军营中骚动.起来,士兵们拿起了武器,他们无法坐视自己的家乡被蒙古鞑子蹂躏!

但文天祥不能下进攻的.命令。鞑子铁骑野战十倍锐利,步兵只能以严整的队形和他相抗,半夜里无法整队,敌人只需以小股骑兵远远的抛射轻箭,就能叫你混乱不堪,自相践踏就能死伤大半。而且又不知敌人设下了什么圈套,前方黑沉沉的一片,蒙鞑子的军营,就像张开血盆大口的怪兽,等着宋军自投罗网!

不,我不能.!文天祥紧紧握着拳头,手指甲刺破了掌心,肉体的疼痛才让他稍微平静。文丞相甚至不敢保证自己会不会突然晕过去:他两个儿子、两个女儿,要么病死要么死于乱军,三位夫人、两个女儿在琉球不能相见,梅州城中,有他朝夕相处的最后两个女儿!

军.营中的骚动很快平息了,因为梅州的方向声音越来越低,城中已有火光腾空而起……自文天祥以下,从将军到士兵都有亲人留在城中,梅州陷落,以蒙元鞑虏的残忍暴虐,会发生什么,他们不敢想,他们的大脑已然一片空白。

吴国.忠扑通一下跪倒在地,朝着梅州方向猛磕响头,“母亲,您为国尽忠,孩儿必定多杀鞑子,替您报仇雪恨!”

报仇雪恨,报仇雪恨!这个信.念在宋军士兵的心头生根发芽,他们把牙齿咬得咯咯响,他们的拳头捏得比石头还硬,以此士气、背靠山岭结寨,似乎坚守到陈淑来援并不是一场白日梦——前提是杜浒冲出重围,送出了求援的消息。

张弘范会给文天祥坚守的机.会吗?

宋军士卒们回到营帐,枕戈待旦等着明天一早和敌人作决死之奋战,忽然,夜里的一片寂静中传来幽幽的啼哭。

是谁在哭泣,是谁在呻吟?

熟悉的乡音,熟悉的呼唤!是梅州百姓在蒙元营中痛哭流涕!

文天祥再也禁阻不了诸军,只得点起了灯球火把。却见对面元军营中一声令下,牛油大烛照得雪亮:无数梅州百姓被捆着,鞑子兵拿着明晃晃的刀枪站在一旁,肆意殴辱,皮鞭棍棒毫不留情的落下,无辜的老人孩子妇女百姓苦楚难当,悲声震天。

天呐,那都是咱们的父母妻儿啊!宋军将士们心头最柔软的地方,被蒙古鞑子用钢刀狠狠的戳着……

甚至有蒙古兵和妇女拉拉扯扯,肆意调笑,那些畜生还故意朝着宋军营寨,放声大笑。

宋军士兵心头在滴血,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蒙元竟然无耻到了这般地步!

张弘范大帐中,陈懿奴颜媚骨的吹捧道:“昔年刘邦九里山四面楚歌,吹散楚霸王十万江东子弟兵。今大元帅行此策,不亚刘邦啊!”

“休得胡言!汉高祖一代雄主,我为人臣者岂能和他相提并论?”张弘范以汉人做蒙元的高官,就怕别人猜疑,你偏说什么刘邦,真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马屁拍到了马腿上。

张弘正朝旗牌官喝道:“传令下去,朝宋营高呼,投降者父母妻儿免死,令他一家团聚。顽抗者全家诛戮!”

宋军再无斗志,不少人开始放下兵器向蒙元的阵中奔去。他们都是普通人,在全家性命和忠义面前,只能做出这样无奈的选择……

文天祥则在几名亲兵的保护下,沿着山路匆匆逃走。

一死不足惜,兴复大宋的事业何人承继?文天祥忍着心头滴血的痛楚,和刘子俊、邹凤分头逃跑,他要留此有用之身,和蒙元斗到最后一刻!

513章 必诛579章 开封春来早560章 国步多艰民心靡定387章 黑吃黑172章 天兵696章 救人838章 夜之女皇500章 凯歌高奏入大都578章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798章 戳破蛛网229章 改制602章 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高歌入汉关中下695章 阴谋即将败露368章 战友444章 新大陆481章 山穷水尽308章 反腐倡廉440章 将军不战761章 拜占庭玫瑰的胜利309章 蜕变的功臣540章 收官四田忌赛马378章 发展工商336章 理番之道735章 行动起来789章 大汉与罗马635章 犬牙交错390章 蛮夷之人353章 血与肉706章 搜寻队伍一零五章 炮打泉州270章 挤兑风潮752章 风雨欲来528章 决战一369章 我也想勒石纪功861章 设内耳大战724章 关于尾巴的问题353章 血与肉638章 大块头有小聪明549章 收官十三朝秦暮楚121章 急行军796章 元老院162章 启航338章 奴隶桨手868章 保护者838章 夜之女皇477章 高邮上空的鹰十六章 挖坑720章 大冒险123章 赣州城下751章 交还圣城468章 优势劣势432章 双雄会下205章 来使701章 并不平静的夜207章 狂风397章 天可汗468章 优势劣势370章 及时赶到611章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三280章 解放195章 凯旋840章 舞会前后237章 内帑第三部九万里风鹏正举670章 雪瑶的惭愧741章 一报还一报上865章 进入罗马472章 连环扣819章 上兵伐谋250章 城堡内外727章 有竞争才好555章 决胜四虏骑血洒衣单于泪沾臆146章 凝聚力233章 下马威304章 创伤402章 伯颜即将南下114章 名人啊631章 代理人一零三章 郡主来了774章 我不是绅士481章 山穷水尽426章 杀鸡儆猴640章 神兵似从天上来二770章 阿凡提之野望653章 绝地反击193章 星火燎原732章 平天下四十四章 冒贡205章 来使466章 七年762章 拖鞋228章 三农问题314章 民族融合463章 尘埃落定120章 文天祥我不是汉奸134章 朝堂上的阴谋732章 平天下321章 我不是成吉思汗第7章 与民约法第三部九万里风鹏正举682章 残酷的现实155章 文武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