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不归

雍州,三辅,长安。

长安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千余年,先后有21个王朝和政权建都于此,是十三朝古都。

秦建都咸阳,古代咸阳的地理位置在渭河两岸,地理位置涵盖今天的西安和咸阳部分区域。

咸阳是秦孝公十二年商鞅变法后秦国的都城。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国都仍在咸阳。

当时的秦都咸阳规模宏大,包括渭河两岸的广阔地域。

以咸阳为中心,东迄黄河,西达千、渭河之滨;北起九山和林光宫,南至秦岭北麓,东西400公里,南北200公里的范围内,都建有离宫别馆。

渭河以北主要有冀阙、咸阳宫、兰池宫及各具特色的“六国宫殿“;渭河以南有举世闻名的“阿房宫“,供皇帝游玩的甘泉宫和上林苑。

渭河穿流于咸阳城的宫殿间。一座宽6丈、长380步的木桥把渭北、渭南联在一起。咸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秦末汉初,长安其地时为秦都咸阳的一个乡聚,是秦始皇的兄弟长安君的封地,因此被称为“长安“。

汉初,高祖刘邦下诏,相国萧何主持营造都城长安,开启了汉帝国的宏大基业。

在西汉的200余年历史里,长安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自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开通商道,长安城成为连接欧亚的桥梁、“丝绸之路“的起点,繁盛一时。全盛时期如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时,城中有8.8万户,24.6万人。

至东汉光武帝刘秀建国,长安改称西京。及至汉末,汉献帝曾迁都回长安。两汉时期,长安一直作为都城存在。

多年的战乱,加之多年的休养生息,长安恢复了不少往日的盛世景象,但是要回到西汉时的盛景,那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如今的长安,也可以说是晋朝的西都,秦雍之地,有沃野千里,更是与西域交通的要道。

重要性不言而喻。

晋朝如今在这几个地方有驻军。

邺城,长安,宛县,洛阳。

邺城原本是曹魏的中心,后来迁都之后,邺城的地理位置也极为重要,屯兵于此,可以有效的防范北方的匈奴鲜卑人。

邺城如今是成都王司马颖的势力,邺城驻军多是百战之师,其中不仅有汉人军队,还有专门的胡人军队。

这些胡奴军虽然忠诚度不如汉人军队,但是论起勇猛程度来说,却是要超过汉人不少的。

当然,是一般的汉人军队,像是驻守在北营里面的中军,恐怕就比不上了。

长安居秦雍之地,自汉以来的故事,秦雍之地的异族人格外多,若是没有驻军的话,恐怕齐万年这样的事情,会发生不止一次。

如今的长安,是河间王司马颙的驻地,而在天下外封诸王之中,河间王司马颙的实力,可以排进前三。

宛县在荆州,如今是长沙王...

现在还不能说是长沙王,在前几年的动乱之中,同母兄楚王司马玮被贾后杀死,长沙王司马乂也被贬为常山王。

当然...

封国与驻地,是不一样的概念。

譬如司马颖是成都王,为什么是在邺城,河间王是河间王,不是长安王,为何他在洛阳。

驻地不在封国,正是为了防止诸侯王尾大不掉。

然而,即便是驻地不在封国,只有手上有军队,便就会尾大不掉。

齐王,长沙王,河间王,新野王,成都王...

在各自的驻地之中,与皇帝无疑。

他们掌握军权,间接掌握政权,还有一定的任免权。

有这般军队,这也是八王之乱的隐患。

有了权力,便会想着更大的权力。

人皆如此。

此时长安,河间王府邸。

偌大的主堂,与皇宫没有多少区别。

长安其他的东西或许没有,但是地方是有的。

宫殿也是有的。

除了主殿群之外,其他的地方,基本上都成了河间王府。

司马颙此时端坐在主位王座之上,在他下首,主殿之中端坐了上百人。

其中一列是文官,另外一列是武将。

长安驻军十万,但其实这个人数不止十万。

十几万,接近二十万。

雍州,秦州,凉州,皆是河间王要统管的地方。

偏偏这些地方又是最乱的。

譬如在雍州,便有了齐万年的起义,河间王是嫌齐万年麻烦,才没有去理会他。

若是他想管,恐怕在齐万年萌芽之际,就彻底胎死腹中了。

要灭齐万年很容易,但也要付出代价,而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河间王不会去做。

在长安盘旋了十多年,河间王是彻头彻尾的秦雍之主。

“诸位,洛阳那边来了消息,要我等与朝廷中军里应外合,将齐万年剿灭在潼关之处,诸位有何看法?”

司马颙正值壮年,常年戎马,也让司马颙生得壮硕,与洛阳的王侯在皮肤上就有了直接的区别。

相比于赵王东海王他们来说,司马颙更像一个军人。

“大王。”

武将一侧,主位之上站起来了一个披甲将军。

他身长八尺有余,满脸须发,身上的肌肉如爬在树上的藤蔓一般,盘虬卧龙,整个人散发着嗜血之气。

仅仅是一眼看过去,便知道他非是常人了。

“这齐万年现在已经成了气候,要想除去他,可不容易,朝廷说不定是借这个机会削弱大王,我看,此事还是得从长计议。”

前锋张方,乃是河间王司马颙手上最锋利的兵刃。

“臣下觉得不妥。”

文官一列,也站出了一个人。

此人身穿官袍,与张方比起来不仅人矮上一头,身形也要瘦弱不少。

不过他的气势,却是与张方不逞多让。

“参军有何见解?”

此人正是河间王参军皇甫商,是河间王的核心谋士。

“既然是朝廷的命令,陛下的命令,大王自然不得违抗,若是乱了事,恐怕陛下也会追究责任,这一点,与大王来说可是不利的,况且之前大王以齐万年之事不去洛阳,如今不管此事的话,多少有些说不过去。”

正是因为齐万年的事情,司马颙才得以特赦不回洛阳。

“也不一定。”

在文官一列,又走出了一人,此人正是河间王长史李晗。

“大王也可出工不出力,而且,留着齐万年在弘农郡,对大王可是有好处的。”

养寇自重...

齐万年还是有些作用的。

诸臣之中,张方算是第一个出来说话的将领,也是唯一一个。

参军皇甫商与长史李晗开口之后,文官一列,那些谋士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了。

比起成都王来说,河间王司马颙经营多年,手底下的人才也更多一些。

听着臣下的意见,司马颙的眼神也微微缩了缩。

第一百零一章 眺望洛阳第八十八章 送财童子第十三章 酿酒第一百七十章 秋深夜长(2/3)第二百五十二章 太极殿第四十三章 洛阳震怒第一百七十章 合聚议事难同心第九十六章 西征事了第四十六章 西征前第四十九章 郎君大才第九章 羊献容第一百一十六章明修栈道第六十五章?拿捏东莱王第一百三十二章 贾后饮鸩书绝笔第五十五章 裴权第六十八章?皇帝的选择第一百二十九章 齐王入洛风云荡第一百五十二章 告一段落第八十九章 立威仪第七十七章?谋划第三十三章 王敦的手段第四十八章 为皇后出主意第一百零三章 王生回洛(上)第十六章 闲适第一百五十九章 前方败绩帝震怒(2)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的信第一百一十一章 醉酒夜闯司马门第一百零三章 王生的后手第六十一章?张光第一百三十八章 两世处男第一百五十六章 潜龙卧渊将欲行(2)第一百七十章 秋深夜长(2/3)第八十九章?宝剑出云第八十五章 驭人之道第一百七十四章 另类的扬名洛阳(二合一)第十八章 封爵争议(为唯爱守侯加更)第二百二十六章 山雨欲来(1/3)第九十九章 无妄之灾第一百九十三章 护送第十三章 洛阳盛事第二百三十六章 杀伐果断第四十七章 散骑常侍第八十三章?时机,危险!第一百九十一章 面首王生?第一百五十六章 潜龙卧渊将欲行(1)第二章 张宾回洛一百三十一章 不怕死的人才有资格活下去第一百二十二章 娘家人第二百四十三章 谋士之才第一百二十九章 齐王入洛风云荡第一百六十八章 暗潮第二十章 公敌王生第九十五章 长秋宫第二百三十七章 太子入宫第一百四十八章 身微志高第二百三十二章 郎君有王佐之才第一百五十七章 帝王心术新帅难(7)第一百五十六章 王生登场第一百四十六章 稳坐鱼台看胜负第一百四十四章 狱中诱降识时务第三十一章 位高者皆棋手第二百四十章 同心戮力第九十一章 卫阶的烦恼第二百五十四章 粉墨登场第一百五十五章 群英荟萃(下)第五十二章 太子司马遹第一百六十二章 阴谋阳谋觅寻仇第一章 益州乱起第二百四十一章 再见贾南风第一百二十章 让公主开心的招式第一百五十七章 帝王心术新帅难(2)第七十七章 被公主绑了第二十六章 救人从来不简单第一百九十七章 愤怒的郭彰第一百一十九章 权位之争难保全第二百三十六章 杀伐果断第一百二十八章 血脉至亲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王谋断臣难测第五十四章 奢靡之风第二十三章 天价酒第八十五章 鸟不尽弓不藏第一百五十七章 帝王心术新帅难(5)第一百三十九章 被翻红浪第一百六十章 徙戎论(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我是一个没有耐心的人第一百二十六章 黑手(下)第七十六章 忠言逆耳第二百一十章 麻烦上门?第九十一章 居安思危第一百五十五章 洞房花烛不眠夜(1)第一百四十六章 稳坐鱼台看胜负第一百三十八章 新郑古城杀县令第一百九十二章 路不太平第一百七十五章 变故第一百三十八章 新郑古城杀县令第二百三十八章 公主可信第八十六章 规矩第七十三章 司马遹眼中的王生第一百七十章 合聚议事难同心第二章 张宾回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