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威逼急

放下这些烦心事不提,秋分看了看天色,忧心的道:“可都申时了,小郎该进餐了……”

徐佑摇头道:“这话说的没道理,只有饿了才吃饭,跟什么时辰没有关系。”

其实从文明的发展来看,按时进食,代表着人类摆脱了原始时代,进入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先秦两汉至今,普通百姓多一日两餐,一在辰,称为“朝食”,一在申,称为“餔食”,雷打不动,但王公贵族则享有三餐的特权,《庄子.内篇》有“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的句子,可见三餐制由来已久,但仅限于特权阶层。

不过说归说,习惯了中午十二点就开吃午餐的徐佑熬到现在的申时,也就是下午四五点钟,早就饿的饥肠辘辘,所以对他而言,摆在面前的当务之急,不是沈氏的威胁,而是如何填饱肚子。

楚国经过安氏父子两代治理,如今百姓安居,生活富足,除非疏懒之人,否则吃饱穿暖不是什么难题。但徐佑现在重伤初愈,又身份敏感,根本没办法自力更生,而秋分从小就养在徐家的大宅院里,虽是奴婢的身份,但过的日子远超普通农户,就是比起豪富之家的女郎也毫不逊色,加上她小小年纪,不通世事,让她出去谋生赚钱,还不如杀了她来的容易。

所以,简单的温饱问题,却似乎成了一个死结!

两人相对枯坐,直到夕阳西落,也实在没想出什么法子,秋分突然站了起来,道:“我通水性,既然别人捉得,我也捉得。小郎,你稍等一会,我到江边捉几条鱼回来!”

徐佑这次学乖了,没有伸手去拉,别看秋分年纪小,但力气着实够大,斥道:“捉鱼哪有这么容易?你看那些老渔夫,捕了一辈子鱼,有时候也未必能捕到几条。再说了你一个小娘,又怎么赤膊下水?单单这身衣裙,入了水就把你整个裹住……这些都是其次,如今深秋,天气乍暖还寒,要是冻的生了病,又怎么办?”

秋分苦恼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可小郎君还饿着肚子……”

观国朝历史,几千年来,但凡提着脑袋造反,大都是因为饿了肚子,活不下去,所以才揭竿而起,由此可知世上第一等惨事,就是腹中空空。那种感觉,就如同从胃里伸出了一张可怕的鬼手,一寸寸,一分分的将你的五脏六腑抓的粉碎,然后撒上盐渍,放了千万只蚂蚁在上面来回的爬动,不是真正饿过的人,根本无法体会。

这一夜两人没有饭吃,只好早早安歇,徐佑不知是不是饿的狠了,一觉睡到了第二天巳时才醒。秋分早候在床边,看到他张开了眼,忙道:“小郎,太守府派了人过来,已经在外面候了小半个时辰了。”

“太守府?怎么不早点叫醒我?”

“那位大人吩咐了,不让吵到郎君休息,说他等等无妨。”

徐佑在秋分的服侍下穿好衣服,戴了头冠,穿上高屐,走到外间一看,来人穿着青衣麻布宽袍,负手对着院门而立,神色很是淡然。

徐佑双手抱拳高拱,道:“不知哪位大人亲临,徐佑有失远迎,尚请恕罪。”

来人转过身来,清俊的脸庞透着坚毅之色,道:“七郎气色比起前些时日,果然大有好转,在下李挚!”

来的这人竟是义兴郡的新任太守李挚,那夜动乱之时,原太守徐濛,也是徐佑的堂叔,被乱兵杀死。主上为了尽快平息乱局,安义兴郡人之心,派了一向有清誉且出身寒门的李挚接任太守之职。

不过他自称在下,又没穿官服,应该是为了避人耳目,且以私人身份来见徐佑。

徐佑一揖到地,道:“原来是府君大人,劳烦大人久候,实在是失礼!”

李挚倒是毫无架子,伸手虚扶他一下,道:“七郎莫要多礼,我此来唐突,交代你几句话就走,虚礼都免了吧。”

“是,府君请上座。”徐佑看着屋内一贫如洗,仅有的两张粗麻蒲团还被秋分收了起来,苦笑道:“这里简陋,慢待府君了。”

李挚摆摆手,道:“无妨,站着说吧。”他示意徐佑走近几步,脸色凝重,道:“徐氏骤逢大祸,你可知其中根由?”

徐佑不明白李挚为何问起这个,但还是老老实实的答道:“上有太子猜疑之心日重,下有先君不平之意渐满,加上沈氏煽风点火,终酿成此祸!”

李挚诧异的看着徐佑,似乎没想到这个名声向来不怎么样的徐家七郎会有这样的见识,不过他没有多说什么,徐氏遭此大难,族内精英死伤殆尽,又被削去了士籍,成了最普通的庶族,已经没有复起的可能性,单单剩下一个徐七郎,纵然有些见识,又能如何?

“当初太子和沈氏逼迫太急,主上无奈答应只给你一个月的养伤时间,但我看主上本意,似乎还有转圜的余地,所以想等这几日时限一到,托辞你伤病未愈,不宜远行,拖延一段时日,然后寻找机会,说不定能求主上恩准你留在本郡……你不必道谢,我这样做不是为了你,是因为徐氏一族为我大楚立下的定鼎之功,终不能让徐氏就此绝了血脉……但人算不如天算,昨天你公然现身众人面前之事,此刻已经传遍了金陵城,此计已然行不通。并且有件事告诉你也无妨,方才东宫太子舍人卫田之来见我,传达太子教旨,令我限期促七郎启程赴钱塘,不得滞留义兴……”

一般天子的旨意称为“敕”,太子的谕令称为“教”,既然连太子舍人都出面了,接下来的话不用明言,徐佑已经明白李挚的意思。他再有官声,终究不过是区区一个五品太守,还不敢明面上违逆太子,所以不管身上的伤有没有痊愈,一个月期满,自己都必须离开义兴了。

至于为什么急着赶自己离开,徐佑心知肚明,义兴是徐氏郡望所在,百年经营,早已将血肉和此地牢牢的联系到了一起,虽然那一夜之后,乱兵又接连杀了三天,将徐氏满族屠戮殆尽,可只要有一人不死,那些幕后黑手就会寝食难安。

尤其皇帝狩猎途中,听闻此事,急忙回銮金陵,连下三道敕旨,勒令沈氏收拢部曲,回归吴兴,又令立场中立的李挚赴任,安定民心,并搜寻徐氏遗孤,妥善安置,黄沙狱定谳之前,不得有任何闪失。正是皇帝的这种暧昧不明的态度,让这些一手制造了这起灭族案的凶手们惶恐不安,更得想尽一切办法,驱逐徐佑离开义兴,以防再起波澜。

徐佑表现的十分镇定,拱手为礼,道:“府君大人活命之恩,徐佑永生不忘!既然太子发了教旨,我定不会让府君为难,再给我三日时间,届时我自会离开义兴,前往钱塘县衙落户定居。”

李挚眼中流露出欣赏之色,道:“好,当断则断,大丈夫行事自当如此!不过你也放宽心,主上没有将你流至番禹,也没有发放吴兴,而是亲手圈定了钱塘,此意还是保护你的。”

番禺即是广州,是楚国士族流放的首先之地,而吴兴郡则是沈氏的郡望,真去了那里,恐怕徐佑连一日也活不过。

送走了李挚,徐佑仔细想想,义兴这里其实也非久留之地,他现在最重要的是韬光养晦,表现的越低调越好,可只要身在义兴,总会有徐氏尚存于世的部曲旧将来找自己,试图东山再起,一来二去,必定会被沈氏得知,一状告到太子那里,说自己心存怨望,到时候怕是没有这次的机缘,还能保住一条性命。

所以离开义兴是必行之事,楚国的钱塘县属于吴郡,不在沈氏的势力范围之内,而且气候湿润,土地肥沃,经济发达,套句前世里的老话,叫“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皇帝将他安置那里,应该像李挚说的,确实属于好心保护之意。

但问题来了,他现在一穷二白,连饭都吃不起了,又怎么带着秋分迁居钱塘?义兴距离钱塘陆路三百七十余里,路途遥远,还常有剪径山贼,不是很太平,单单雇一辆牛车的费用对他而言已是天文数字,何况还有沿途的住宿吃用的开销?可要是走水路,虽然顺流而下,但要经渎江,入苕溪,正好经过吴兴郡,那可是沈氏的地盘,不是羊入虎口是什么?但要往西改道溧水,走水阳江,却要绕一个大圈,所花费的时间更久,舟船之资也不在少数。

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字:钱!

可他身子虚弱,又刚刚穿越到这个世界,两眼一抹黑,又从什么地方能搞来这样一大笔钱呢?

第九十三章 可惊可怖第五十二章 死人开口第八十八章 铁衣刀光满帐寒第一百四十五章 约战益州第三十二章 大德寺第九章 各谋各路第六十四章 山阴公主第一百零二章 埋骨异乡终有伴第九十七章 借你头颅一用第三十五章 如真似幻第五章 月痕第五十九章 遥忆别离人第九章 叶仙芝第七十二章 入主林屋山第八十三章 相逢一日眼尤青第一百四十四章 偶遇佳人第七章 枫营第七十二章 分崩第五十六章 朱草生,白龙现第三十章 大毗婆沙第五章 红袖添香第四十六章 走投无路第四十六章 父子对决第五十六章 柏舟贞,南山乱第七十六章 勾搭第一百六十六章 光明所及,尽是暗色第一百零二章 不负飞卿不负心第九十六章 互不退让第七十九章 回钱塘第三十六章 匹夫一怒第四章 西风吹起一湖血第九十章 清明见清明第一百零七章 半生不易,好好活着第九十三章 山河表里第一百零二章 无漏第四十二章 儒道之辩第二十一章 晋陵城外五更鼓第一百零一章 心鬼既生,禅心安在第八十五章 人头第八十二章 青云第四十六章 白骨无人收第一百二十九章 枯杨生华,无咎无誉第一百五十九章 君在阴兮影不见第一百七十三章 反第五十八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第七十章 枯鱼过河泣第十章 风清舟在鉴第九十三章 戒鬼井第五十五章 鸢堕腐鼠,虞氏以亡第六十一章 瞒天过海第三章 末法第二十一章 孤身入金陵第六十四章 勿复相思第四章 西风吹起一湖血第三十四章 爱恨交织第八十七章 大雪将至第二十二章 光与暗的距离第三章 末法第一百一十六章 一简之内,音韵尽殊第一百四十章 凤凰涅槃第五十七章 山鹞捕食第一百四十六章 各家落字第三十八章 得来人头送公主第三十三章 白发朱提第二十七章 指尖起惊雷第六十三章 推心置腹第一百三十九章 不论高下,只分生死第三十八章 各安心思第一百三十三章 四面狼烟起第二十二章 回山第一百零八章 暗夜杀机第三十三章 际遇无常第五十六章 可怜第七十四章 死亡之门第九章 刺杀第六十章 名教的未来第六十九章 犹如莲花不着水第一百零二章 埋骨异乡终有伴第三十七章 居白屋,葬万余第十四章 逃离第一百一十五章 脱身第五十六章 别去经年,人心易变第四十三章 十百千万,琴棋书画第一百零九章 定品第六十九章 圣哉斯言第五十五章 受命于天第一百一十五章 对弈第五章 暗室第九十七章 上座取人,远胜三圣第八十五章 与女子辩第十九章 心若磐石第五十五章 鸢堕腐鼠,虞氏以亡第十三章 死局第六十二章 为国不惜身第一百一十六章 涉彼归兮,跃之千里第五十六章 绝崖偶遇第七十三章 左神幽虚第七十三章 引君入瓮第二十三章 新寡文君第十三章 参差十万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