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世道人心(四)

到了那时形势比人强,再想把局势翻过来就几乎不可能了。

这边传旨的太监来到谢慎府上,谢慎自然惶恐的赶到院子中接旨。

老实讲这是他来到大明朝后第一次下跪,很是不适应。

但一想到下跪是为了接旨,心中也就稍稍平衡了些。

接过圣旨后,那太监幽幽说道:“陛下还有一句口谕带给你,叫你把海涂种植棉花的要义单独写一份奏疏叫咱家带回宫去,陛下要命内阁根据这奏疏陈写一份文书,再发邸报命各东南沿海州县在滩涂广而种植。”

谢慎听的一楞,这算是哪般,大明天子要跟他抢海涂种棉的专利了?

唉,世道人心啊!

弘治天子在谢慎心中的伟岸形象崩塌了,少年的心在滴血!

谢慎要呐喊,谢慎要控诉......

但是向谁控诉呢?这次管他要海涂棉花种植技术的可是全天下最尊贵的男人,难不成谢慎还能一气之下跑到京师去向天子哭诉?亦或者是在奏疏中和天子讨价还价?

弘治天子虽然是圣明君王,可那也是君王。

君威难测,君恩亦难测。

弘治皇帝心里究竟如何想谢慎并不知道,故而他不想去做盲目的尝试。

怪不得弘治皇帝决断如此雷厉,原来是存了这个心思......

那太监见谢慎默认不语,便咳嗽道:“怎么,谢小相公有难处?”

谢慎连连摇头道:“没有难处,绝对没有难处。小生这便去写。”

谢慎十分无奈的返回书房将奏疏赶出,确认言语无误后便十分肉疼的交给了那传旨太监。

欺君可是要掉脑袋的,谢慎可不想挑战弘治这位仁君的底线,还是从了吧。

“咱家还要去别处传旨,谢小相公不必送了。”

那传旨太监一推手示意谢慎不必再跟,大摇大摆的去了。

谢慎这才反应过来王守文、谢丕也有功劳,那太监应该是去二人府上传旨了。

不知道二人听到恩旨后会作何感想?

谢慎把恩旨收好供奉在香案上,思忖着接下来的打算。

海涂种植棉花的技术一旦推广开来谢慎在余姚的棉花种植便没有了优势。

依据谢慎的判断凡是挣钱的买卖朝廷多会插上一脚。

譬如盐运使的设置,譬如织造局的创立。

所谓与民争利竟然已经到了这种地步。

虽然眼下只是在东南沿海滩涂推广,但谢慎相信假以时日朝廷一定会设置相应的机构来统办棉花种植采摘等事务。

那么何不在弘治天子作出决定前就提出这个建议呢?

以他海涂种棉首提者的身份也许还会捞得个一官半职。

既然事情的进展已经不受谢慎的控制,谢慎所能做的也只有尽量让它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还好那传旨的太监离开了没多久,谢慎连忙奔向好友王守文的家中。

果不其然,此刻传旨太监刚刚把圣旨念完,见谢慎急切赶来颇是惊讶的问道:“谢小相公怎么来了?”

谢慎讪讪一笑道:“方才小生所写奏疏漏掉了一条,特地赶来补上。”

那太监翻了一记白眼,险些晕死过去。这谢慎看起来倒是少年老成,怎么会在写奏疏这种事上犯错。

他传了这么多次圣旨,可还没见过哪个大臣像谢慎这般。

呃,不过谢慎好像也确实不是官身,也算是情有可原吧。

情有可原归情有可原,但要在呈递天子的奏疏上胡乱涂改却是不行的。事关重大,他又不能阻止谢慎增添内容,只得道:“不妨谢小相公重新写一份奏疏交于咱家。”

谢慎连连点头道:“如此甚好!”

谢慎这便去到王守文的书房要来笔墨,重新写了一份奏疏。

这份奏疏中谢慎直言棉花种植的难处,建议天子创立类似于织造局的朝廷直属衙门。

其中巨大的利益弘治天子一看便知,势必对谢慎欣赏有加。

这件事后谢慎在弘治皇帝心目中的印象也将从神童升级成可以重点培养的儒生。

故而即便谢慎没有从这封奏疏中得到面上的好处,也会在天子心目中留下位置,不算太亏了。

谢慎将奏疏郑重递给了传旨太监,心口悬着的一块石头才算落地。

唉,都道伴君如伴虎,他这才和天子打了一次交道,就明白了这句话的深意。

天子乃九五之尊,坐北朝南垂拱而治,其心思哪里是一般人能忖度猜透的。

正是安全感的缺失和不确定性让臣子觉得君威难测。

唉,科举和做官比起来还是小儿科了些。

等将来步入官场,侍奉天子左右那才是避不开的狂风暴雨,躲不掉的明枪暗箭。

那传旨太监传完旨意扬长而去,望着马蹄扬起的滚滚黄尘,谢慎苦笑道:“守文兄,人算不如天算啊。”

王守文亦是一脸无奈:“天注定的事情,慎贤弟便不要太在意了。”

二人相视一笑,却是准备约了谢丕一起吃酒浇愁。

......

......

闲话不提,却说传旨的太监返回京师后便将谢慎写好的奏疏带回宫中呈递到天子驾前,弘治天子看过奏章后沉默良久,最终召来了内阁首辅徐溥,次辅刘健商议此事。

君臣谈论至深夜,最终仍然没有得出一个结论。

弘治皇帝的意思是开办一个类似于织造局的机构监督总领东南各地棉花种植,但是首辅徐溥和次辅刘健都极力反对。

最终弘治皇帝也只得悻悻然的决定择时再议。

明君不是那么好当的,既要懂得纳谏又要有乾纲独断的气魄,分寸的拿捏尤为重要。

如果当今内阁的首辅还是先帝成化爷留下的老臣刘吉,那弘治皇帝不会有任何的犹豫,可如今内阁中都是能臣干臣,当君臣意见出现分歧时弘治皇帝也不好过于独断,只好择时再议。

当明君难,当一个忠臣环绕的明君更难。

不过为了大明国运昌盛弘治皇帝不介意作出一些小小的牺牲。

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这一点即便尊贵如天子也不能改变。

......

......

第六十三章 营造一场偶遇(二)第三十八章 会试考官李东阳第五百三十四章 倒打一耙 【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四百八十四章 坑人与被坑第一百七十五章 神童的执念第二十四章 暗中角力第三百章 西域局势(第一更)第四百六十五章 宣府的众生相第一百六十六章 花魁会(一)第二百二十二章 乡试前夕第七章 县尊断案第二百二十九章 放榜了!第五百三十七章 殿试连捷 【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四十一章 巧论倭患第二百零五章 验封司主事第三百六十八章 与王守仁谈心学第二十七章 教谕开小灶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家的反击第十七章 小郎谢丕第八十四章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第一百六十七章 花魁会(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老大人的心思你别猜第一百五十九章 余姚仙茗第三百五十二章 情字伤人第一百五十七章 宴中百态(三)第一百一十四章 他人笑我太疯癫第四百六十六章 大明的脊梁第三百九十九章 变天了(第三更)第五百三十七章 殿试连捷 【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四百一十三章 杨家有子初长成第三百九十六章 帝王心术第二百九十一章 骑墙的锦衣卫第四百二十六章 朋党是要不得的第三百一十五章 一道难题(第一更)第八十四章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第二百四十八章 观政选官的年轻人第九十七章 入股书坊第五百二十五章 无所不用其极【4000字二合一大求双倍月票!】第五百七十七章 死也要检举【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三百二十章 施恩于人(第一更)第五百七十四章 泰山封禅(一)【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五百五十五章 办报 【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五百七十一章 天降救兵 【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四十八章 唇枪舌剑第一百五十七章 宴中百态(三)第二十一章 美娇娘俏小郎第一百九十章 神兵天降第五百七十七章 死也要检举【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四百三十章 医者仁心第四百七十二章 改造神机营第三百七十三章 坑死妹夫的大舅哥第二百二十二章 乡试前夕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额通兑第四百一十三章 杨家有子初长成第五百六十一章 李泰之死【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九十章 风华绝代杭州府第二百八十章 与天官的会面第九十九章 县学原来是这样的第二百三十五章 甩锅与背锅第五百六十三章 案情反转 【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四百零四章 弄臣能臣第三百三十八章 吉星高照第四百四十九章 动刀子第五百六十章 你方唱罢我登场【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二百八十一章 外臣内臣第三十四章 县试案首第三百三十三章 汾州郭氏第二百六十二章 选官啦第四百一十三章 杨家有子初长成第三百一十八章 辅弼贤臣(第四更 )第五十五章 绍兴府试第四百三十四章 种植土豆第二百一十二章 松江府之行第八十九章 沧浪之水浊兮第一百一十一章 姚江诗会(三)第三百七十六章 谷大用报信第一百七十一章 回家的感觉真好第二百五十七章 风华绝代谢于乔第十八章 不是冤家不聚头(一)第四十四章 绍兴恶痞第四百八十五章 宁王谋反(一)第三百五十五章 赚钱啦第五百七十三章 一代新人换旧人 【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三百零八章 不胶不离即可(第四更 为盟主梦中盛唐i加更!)第二百五十七章 风华绝代谢于乔第五百三十一章 赐死 【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二百七十九章 如何破局第五百零七章 饵战!第四百四十二章 华亭缙绅的生意经第三百二十八章 代人受过第一百七十一章 回家的感觉真好第三百零一章 困局与转机(第二更)第五百三十八章 佛郎机老朋友 【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三百八十九章 廷杖第四百四十三章 钦差第三百一十章 疫病与口罩(第一更)第三百八十七章 阎王要你三更死第五百二十三章 国法重如山(上)【第一更,求双倍月票!】第三百四十九章 米虽贵,情更贵第八十八章 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