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奏疏与邸报

“想必老大人也是为这余姚小笼包来的吧?”

马尚书坐定后,谢慎淡淡问道。

“最近老夫为朝事烦心,茶饭不思。听说这国子监旁新开了一家酒楼,便想来试试。”

马文升捋了捋胡须,淡淡笑道。

“老大人为何事忧心?”

谢慎顺其自然的问道。

马文升在弘治朝的臣子中能力绝对排的上号,能够让他发愁的一定是极为棘手的事情。

马尚书见雅间内皆是朝廷官员,也不避讳道:“京军疲敝,武备松弛,将才稀缺,若是承平还好。一旦起了战事老夫担心会起大乱子啊。”

谢慎心中一沉,这马文升还真是什么都敢说!

要知道弘治年间四海承平,是难得的盛世。

即便是大明的老对头鞑靼人也只能张牙舞爪一番,对朝廷构不成什么威胁。

当然,站在历史的高度,谢很能够指出京营存在的许多问题。但要想解决这些问题,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

谢慎安慰道:“老大人不必忧心,只要老大人上书进谏言明其中利害,以陛下之英明神武定会敕令兵部整饬京营。”

他这话方一说完,马文升眼中便闪过一道亮光。

其实马尚书早已写好了一封奏疏,不过一直在犹豫要不要把这封奏疏呈递到天子手中。

此刻谢慎的话无疑让马文升坚定了决心。

尽管这份奏疏可能会得罪一大批人,但改革总是要有牺牲的,如果能够有效果就是值得的。

假使他因为心软不去上疏直言,便会让本已糜烂的京营继续烂下去。

而如果下一记猛药,也许还有起死回生的可能。

想到这里,马文升深吸了一口气道:“老夫活到这个年纪,自然没有什么可畏惧的。明日一早老夫便上书天子,请求整饬京营!”

谢慎听到这里直是大喜,马文升在弘治朝之所以出名就是因为敢于直言,换句话说这位大佬写奏疏的本事一流,能用犀利的言辞就绝不用委婉的。

谢慎前世好歹也是个专业人士,对于各类奏疏都有些研究。

如今马文升马大人就在身边,若是不好好讨教一番真是对不起穿越一回。

而且,谢慎现在毕竟已经是官身,以后难免要陈写各种奏疏。能够在这种时候向个中好手讨教自然是极好的。

“老大人高义,下官佩服。”

谢慎冲马文升唱了个肥诺道:“老大人若是直言上疏,下官必定附奏。”

马尚书欣慰的点了点头道:“像谢修撰这样有抱负的年轻人不多了。”

谢慎也明白他和马文升不算熟,想要马大人直接给他看奏疏是不太可能的。故而他才会说出附奏的话。

马文升欣慰的拍了拍谢慎的肩膀道:“以后若是得了空闲,老夫倒是想和谢修撰一起对弈几盘。”

在一番畅快的氛围中,马尚书挥了挥衣袖阔步离开了酒楼。

......

......

翌日一早,谢慎照例早起在书童陈虎儿的侍奉下换好了官袍坐着软轿到翰林院坐班。

翰林院中没有什么紧要的事情,整个上午谢慎也就是督导侍书、五经博士抄誊典籍。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间就到了正午。用过一顿不算可口的便饭,谢慎便眯了一觉。

他睡了约莫半个时辰,醒来时用清水洗了一把脸便复又坐到公案前。

与平日相比,今日谢慎多了一件心事,那就是留意马文升马尚书的动静。

马老大人可是明言会上疏请求天子整饬京营,谢慎也拍着胸脯保证会上疏复奏。如果马老大人的奏疏递了上去,谢慎却跟不上步子那可就太尴尬了。

明代奏疏有题本、奏本之分。

简而言之,题本就是以各衙门名义呈递的奏疏。这些奏疏会被送到通政使司,再由通政使司衙门进行集中分类,呈递到天子手中。至于奏本顾名思义就是由臣子以个人的名义向天子呈递的奏疏。

这些奏疏会由上疏臣子送到会极门,再由太监呈递给天子。

不管是奏本还是题本,天子阅览后就会发到六科给事中,誊录出一份副本来。

这些副本的内容经过了一些处理,便可以抄发邸报了。

邸报的内容大多都是皇帝谕旨、臣子奏议,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实则是热爱官场奋斗的大好青年的最爱。

谢慎当然就是这么一个大好青年,故而他自打进入翰林院任职修撰以来便养成了翻看阅览邸报的习惯。别管每天工作有多忙,总要抽出一些时间来阅览邸报。

今日五经博士崔之录照常将六科给事中衙署誊抄好的邸报送到修撰谢大人的公案前,谢慎冲他微微颌首算作致谢。

阅读邸报可以培养政治素养,也可以第一时间了解朝廷内外发生的大事。

虽然一些事情可能会被粉饰,但主体还是不会大动的。

扫了几眼,今日的邸报实在没有什么猛料,谢慎颇是有些失望。

正打算把邸报放在一边开始喝茶,他却无意间扫到了兵部尚书马文升这几个字。

谢慎心中一沉,登时坐直了身子。

他当然知道马文升会向弘治皇帝上书,但怎么也没想到天子会批复的这么快。他本来还想利用私人关系打听一番马尚书的奏疏递上去没有,不曾想连邸报都誊抄好了。

也就是说马尚书的奏疏一大早就得被送到天子面前,天子还得毫不犹豫的批阅,再把副本打到六科给事中衙署。负责誊抄的吏员还得毫不停歇的从副本中摘录出可以公示的部分,再誊抄到邸报上。

整个环节不能有任何的拖沓,唯有这般才能保证在午后把邸报分送到各衙门。

当然,翰林院的位置相对比较正,也算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了。

谢慎深吸了一口气,一字一句的研读开来。

“天下之安危系武备之修否。宣德以来,武备渐驰,至正统间有土木之败。近来天下无事,京军疲困,战马消耗,兵器不精,操练无法。鞑靼诸部虽进贡如常,但安知其无大举入寇之谋?乞严修武备,以防不测。今后兴造诸司不得拨团营军,三大营做工者宜速完工,不许迁延私役。不许侵夺官军草场、马料。清查库存兵器,不足者兵仗器制成样式,令诸司照样制作。弓马绝伦或有出众奇才可为将官者,不分行任士卒或草野之人俱听举用。如此则兵勇将良,武备修举,虽有外侮亦不足虑。”

......

......

第四百三十六章 新政试点第三百七十五章 左顺门哭谏第四百一十六章 谢慎的改革模式第一百二十二章 柳暗花明第二百七十五章 裁撤东厂?第七十八章 返程第六十一章 府尊点拨第三十六章 案首的魅力第一百二十五章 徐侍郎此来何意第一百二十三章 徐贯徐元一第三百一十二章 主政一方(第三更 月票200票加更!)第九十五章 化腐朽为神奇第一百四十七章 镇守太监第三百八十七章 阎王要你三更死第五百八十八章 人这一辈子第二百七十四章 奏疏与邸报第二百四十七章 同僚关系第一百七十九章 科试这个拦路虎第四百七十二章 改造神机营第二百六十五章 你侬我侬第三百四十章 齐人之福第五百一十章 新的开始第五百二十七章 护国寺行刺 【4000字二合一大章求双倍月票!】第三十二章 会当凌绝顶第二百四十章 会试会试!第三百三十一章 引蛇出洞第四章 四门谢氏第二百零九章 今朝喜来今朝乐第二百一十八章 世道人心(一)第五百七十六章 泰山封禅(三)【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五百三十章 困兽之斗【二合一4000字大章求双倍月票!】第二百四十八章 观政选官的年轻人第四百一十八章 狗咬主人第三百一十八章 辅弼贤臣(第四更 )第二百一十九章 世道人心(二)第五百七十一章 天降救兵 【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五百一十二章 一丘之貉第二百二十六章 精彩的作答第五百五十二章 运河顽疾 【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四百六十四章 九边之首第四百七十七章 围攻哈密城第二十四章 暗中角力第五百六十章 你方唱罢我登场【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四百五十三章 徐家织造厂(下)第一百八十三章 滩涂种棉花(二)第二百零五章 验封司主事第四章 四门谢氏第四百一十八章 狗咬主人第五百一十章 新的开始第三百一十五章 一道难题(第一更)第四十三章 豪门陆氏第三百七十九章 天子微服第三百六十章 内阁更替第三百零九章 接风宴(第五更 为盟主梦中盛唐i加更!)第四百六十四章 九边之首第一百四十八章 气煞人也第四百零九章 病入膏肓第四百五十三章 徐家织造厂(下)第一百章 执红牙拍板第四百一十九章 文渊阁失火第四百九十六章 苏州行第四百八十三章 织造局被烧第五百一十二章 一丘之貉第一百一十七章 未雨绸缪第七十六章 抽丝剥茧第八十八章 暗流第五百四十六章 功劳问题第五百七十九章 她在山中笑【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五百八十四章 仓储与国运(下)第三百一十章 疫病与口罩(第一更)第二百一十九章 世道人心(二)第三百五十七章 打开市场第四百三十六章 新政试点第四百九十三章 钱宁出逃第四百八十九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第四百五十二章 徐家织造厂(上)第十九章 不是冤家不聚头(二)第七十五章 连中小三元第二百一十四章 失火第二百七十一章 御马监太监第三百四十九章 米虽贵,情更贵第三百章 西域局势(第一更)第五百五十五章 办报 【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三十三章 试帖诗第二百三十六章 京师我来了!第九十一章 东厂的杀机第二百六十二章 选官啦第四百二十六章 朋党是要不得的第二百七十六章 取而代之第四百八十六章 宁王谋反(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花魁会(一)第二百八十五章 针尖对麦芒第四十六章 小萝莉第五百五十八章 小吏检举第三百六十四章 太子的教材第六十章 拜谒座师第十九章 不是冤家不聚头(二)第六十八章 国士无双第五百一十四章 西厂缉查第一百一十六章 孺子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