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刘大夏督饷

果然,如胡瓒所料,六月,天子下旨命侍郎刘大夏、李介俱兼左佥都御史,督理宣府、大同军饷。李介奔赴的是宣府、而刘大夏则是到大同赴任。

而就在兵部侍郎兼左佥都御史刘大夏刘老大人到达大同赴任前一天,被关押在太原府衙大牢中的罪臣大同前卫指挥使王玉服毒自尽了。

这一事件一时间在太原城卷起了滔天风波。

不仅时任山西巡抚候恂震怒,下令严审府衙大牢的众狱卒,查出毒药来源。就连巡视大同,督理军饷的刘御史都闻讯赶来了太原。

这倒也不难理解,毕竟王玉率众追击鞑子被伏击造成全军覆没,其罪行便是千刀万剐也不为过。

不过这也得等把王玉缉拿进京经由刑部审讯后才能定夺。如今人在太原府大牢就这么死了,朝廷会怎么想?

当然,最郁闷的要数谢慎了。

他本以为已经摸到了一些蛛丝马迹,只要顺藤摸瓜就能找出坑害袍泽的幕后元凶。

谁曾想,这幕后之人竟然先算了一步,提前毒杀了王玉。

谢慎是不相信王玉会自杀的。武人有武人的原则和操守,绝不会接受自杀这种屈辱的方式。

但人死灯灭,如今线索全断,该如何追查?

巡抚行辕中,一众大佬齐聚一堂,在商议王玉这件事该如何处理。

坐在上首的自然是刘大夏。而坐在他下首左侧第一位的便是巡抚候恂。

再往下,则是山西各府知府。放眼望去,清一色的绯色官袍。

除了潞安知府谢慎,还有平阳知府杜敛,大同知府冯少山。

至于泽州、沁州、汾州、辽州等州主官--知州则根本没资格出现在这里。没办法,四品官和五品官差了一级,这可是本质区别。

照理说巡抚和侍郎都是正三品,但侍郎是部院大员,故而压了巡抚一头。

候恂等于是吃了一个哑巴亏。

二人都是兼了都察院的官职,一个是副都御使,一个是佥都御史,在这上面反倒是候恂稍稍占优。

刘大夏是户部出来的,对于钱粮自然十分敏感。事实上他这一次来大同的主要任务就是督粮。

但赶上了这趟子事若是当做没看见,实在也是说不过去。

故而刘大夏没有直接去大同府,而是先到了太原,和巡抚候恂一起商议此事该如何处理。

“这件事谨修怎么看?”

刘大夏出人意料的直接点名谢慎,声音平淡如常。

谢慎之前在京中也见过这位户部左侍郎,可那最多只能算是一面之缘。刘大夏巡理大同,不和巡抚候恂商议,怎么反倒问起他这个小小潞安知府的意见了?

但既然刘老大人问了,谢慎总不能装傻吧,稍顿了顿,他拱手道:“回禀时雍公,下官以为王指挥使是被人毒死的。”

一时众人皆是朝谢慎望来,心中想着这个小子也太敢说话了吧?

刘大夏却是点了点头道:“谨修你继续说。”

有了刘大夏撑腰,谢慎自然再没有什么忌惮,便沉声道:“王指挥使轻敌冒进固然有罪,但毕竟戍边多年,总不至于带不回一个将士吧。下官以为,必定是有人从中作梗,断了王指挥使的退路。”

刘大夏若有所思的沉默了片刻,扬声道:“你是说这王玉本来安排了接应的军队,以作后手。但这些军队并没有及时出现?”

谢慎点了点头道:“时雍公高见!其实这件事情很好解释,看看谁能从中获利最多便知道是谁做的了。”

候恂也点头道:“时雍兄,谨修说的在理。”

好嘛,两个大佬给谢慎撑腰,旁边的平阳知府杜敛、大同知府冯少山还敢说什么,只得纷纷附和。

“这件事情十分复杂,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顿了顿,刘大夏沉声道:“本官的意思是先缓一缓,于暗中追查。眼下当务之急是募集粮草,以备鞑靼人再次袭扰。”

毕竟是官场老油条,刘大夏还是能够分得清轻重缓急的。

鞑靼人是虎狼之师,肯定不会满足于一次大胜。在他们眼中,大同就是一块肥肉,如果有机会他们肯定会如饿狼一般扑过来。

“时雍兄说的不错,眼下当务之急是解决粮草问题。”

候恂附和道:“不过时雍兄恐怕也知道,太原府仓中已经没有多少存粮了。”

塞上乃苦寒之地,粮食并不算高产。加之山西乃是边防重地,粮食都用来养军人了,根本剩不下多少存粮。

“恩。”

刘大夏哼了一声算是认可了候恂的诉苦。

“诚之,本官听说山西境内必须粟千石方能买入、草万束才得收进。故而豪商巨贾便能够控制粮草买卖,从而获取厚利。若是改为草百束、粟十石以上都准许买卖,也许能够解决这一顽疾。”

大同是抗击鞑靼人的前线,但不可能仅仅靠大同一地去募粮。故而刘大夏才会把自己的想法去说与候恂听。毕竟候恂才是山西巡抚,若是他不点头,刘大夏便是有再好的点子也根本不可能实行。

“这......”

候恂却是面露难色。

“我这里倒是没有什么问题。可胡公公那里恐怕不会允准啊。”

候恂话中有话,刘大夏却是面色一板道:“怎讲?”

“这镇守太监胡瓒经营山西多年,粮草买卖多与他相干。明面上是那些豪商巨贾出手,但实际上都是胡瓒在操办。”

候恂早就看胡瓒不顺眼,只是因为没有必胜的把握才没有和胡太监撕破脸皮。

如今刘大夏前来大同督粮,确是一个大好机会。因为刘大夏有一个铁面无私的名号在,且同样对阉人十分厌恶。

让他知道山西粮草买卖实际是镇守太监胡瓒在操纵,他如何能忍?

果然,刘大夏闻听此言面色一变道:“胡太监?他不过是个镇守太监,怎么会插手粮草买卖之事?”

民以食为天,粮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若是战时,粮草充足与否更是能够直接影响战局。

.......

.......

第四十八章 唇枪舌剑第二十五章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第二百四十六章 如江湖一般的翰林院第四百三十二章 突如其来的惊喜第四百四十三章 钦差第一百九十二章 卖人情第八十四章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第二百二十五章 简陋的号舍第一百七十八章 原来如此(为舵主戰Dna火加更!)第四百五十五章 症结所在第五十七章 我不夺案首谁夺案首第三百章 西域局势(第一更)第三百零六章 外放知府(第二更)第五百五十六章 求援第五百四十五章 商倭勾结第一百二十九章 君子报仇(一)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额通兑第十一章 拜师教谕第五百二十三章 国法重如山(上)【第一更,求双倍月票!】第一百五十九章 余姚仙茗第三百七十章 二桃杀三士第五十八章 抢头条第三百六十八章 与王守仁谈心学第一百六十一章 既生瑜何生亮第三百三十二章 募集粮草第三百六十八章 与王守仁谈心学第四十七章 报官第四百二十七章 返乡第二百三十二章 比的就是气势,你还别不服!第一百二十章 谁是幕后之人第三百二十五章 鞑靼人扰边第三百九十七章 我敬仰守仁兄(第一更)第一百五十七章 宴中百态(三)第九十六章 守得云开见月明第五百七十章 无耻之徒【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四百七十六章 夜袭黑风川第三百四十四章 都察院的人和风景第三百二十七章 借刀杀人第三百六十九章 有子谢旭第六章 孙家恶奴第三百八十六章 刘谨矫诏第一百三十六章 花魁会与科举第四百四十一章 鸿门宴第一百四十章 布政使被刺第四百零二章 豹房第四百八十九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第三百三十九章 芊芊有喜第三百八十三章 内阁尊乎?第八十三章 洞若观火第四十九章 演技爆表第三章 天生我材必抄书第二百三十一章 鹿鸣宴上的言志诗第一百六十二章 宁员外的执念第一百一十七章 未雨绸缪第七十八章 返程第五百五十六章 求援第二百六十六章 人间美味小笼包第五百四十四章 南桥码头血战(二)第二百五十二章 王华的逆袭第三百一十二章 主政一方(第三更 月票200票加更!)第三百三十三章 汾州郭氏第一百二十四章 圈子内外第三百五十五章 赚钱啦第三百九十八章 太监也有温情时(第二更)第三百七十三章 坑死妹夫的大舅哥第一百三十七章 两大文魁第四百六十一章 帝欲北巡第一百七十六章 郑训导的过往(一)第四百四十八章 阴谋论第四百七十三章 哈密城破第二百八十七章 哈密胡姬第一百四十二章 女刺客第七十章 说文解字第五百一十三章 “负荆请罪”第四百七十章 退敌之策第一百六十章 不使人间造孽钱第四百六十八章 国运之争第三百二十一章 清官难断家务事(第二更)第二百九十六章 蚍蜉撼树(第二更)第三百三十一章 引蛇出洞第五百二十六章 算无遗策【4000字二合一大章求双倍月票!】第四百一十八章 狗咬主人第三百四十五章 治大国如烹小鲜第二百二十三章 生意和人情第二百六十八章 王守仁回京第五百六十八章 你来我往【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四百八十九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第二百七十七章 振臂一呼第三百八十四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第二百七十二章 内宫助力第四百七十一章 局势迷离第四百二十七章 返乡第三百二十章 施恩于人(第一更)第二百七十九章 如何破局第二百零三章 兴文教第八十四章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第二百四十八章 观政选官的年轻人第二百四十五章 翰林院修撰第四百三十六章 新政试点第五百四十六章 功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