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徐家织造厂(上)

不得不说让王守仁来做推行新政的急先锋是一件冒险的事情。

以他的个性,势必会快刀斩乱麻。如果遇到缙绅铁心对抗,其实很容易形成僵局。

但谢慎还是决定赌上一赌,一来推行新政的人一定要是他信任的。眼下除了王守仁似乎没有更合适的人选。

二来,他就是要让王守仁杀鸡儆猴,做给那些缙绅看。要是开明一些,遵奉新政的自然好酒好茶的招待着。如果阳奉阴违,处处与新政作对,那么等着他们的必定是严厉的惩处。

在铁面无私这一点上,王守仁虽然比不上海瑞,但也是不予多让了。

当然,钦差这个身份还是对他助力良多。如果没有这层身份,那些缙绅会不会对他唯唯诺诺且不说。松江知府赵吉这里就很可能甩脸子给他看。

官场之上,最注重的便是等级地位。

正所谓总督欺负巡抚,巡抚欺负知府,知府欺负县令,到了县令这儿恐怕只能欺负欺负本县的低品级官吏了。

但有了钦差的身份这种等级地位就会被打破。别管你原先的品级是多少,只要添上钦差这层身份,便是巡抚总督见了都得客客气气的问一声好。

要不,巡按御史那么低的品级,为什么所到一地,当地府县官员都得战战兢兢的逢迎呢?

对于王守仁来说,清丈土地现在已经告一段落。遗漏之处肯定是有,但不能因为有遗漏之处就停滞不前。

新政的推行靠的是一口气,这口气绝对不能泄。

商税改制的事情关系到国本,在王守仁离京之前朝廷已经有过几次讨论。最后皇帝陛下拍板允准了谢慎的奏请,用阶梯税代替之前一刀切的三十税一。

其实天子对于之前的商税模式也是很不满的。但一来这是祖宗定下的,他不好自己提出来。二来他知道要想动商税,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就是他倚仗的满朝公卿。

故而他需要一个契机,需要一个代理人替他把这番话说出来。

谢慎的出现恰到好处。

毕竟天子也很穷啊。

大明朝的岁入一共就那么些,眼看着国库的库银只剩下几十万两,天子连修建个豹房都得忍受工部、户部尚书哭穷,耳朵都磨出茧子了。

当皇帝活的这么窝囊,也是没谁了。

要想改变这种情况,无非开源节流。

节流的作用不大,天子便是再节省也省不下几个钱来,何况天子根本不想省。

那就只能开源了。

这些商贾一个个家财万贯,日进斗金,却藏着掖着不思报效国家,不对他们动刀子对谁动?

可以说,谢慎的这个提议是提到了皇帝的心窝里,能够成功推行也就不难理解了。

办厂的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在华亭县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徐家、吴家等大户纷纷动了心思,在族中召集各房商讨。

对于他们来说,有的是本钱,缺的就是一个渠道。

就拿苏松一代最畅销的绸缎、锦布来说,除了零散民用的松江布,大部分销售渠道都掌握在朝廷手中。

织造局的设立就是为了此事,天子派内监前往苏州、杭州等地,监督织造一事。

和织造局合作的商人,每年需要按照朝廷规定的定额完成织造数量。这种工作方式强度非常大,织工们苦不堪言。若是不能按时完成定额,他们将受到严厉的惩处。

这种合作模式最大的问题还不在此,而是能够获得的利润实在是太微薄了。

虽然朝廷给出的价钱只比市价稍低,但主持织造局事务的太监那里还需要大笔银钱孝敬。这样一来能够到手的银钱就很少了,这些富商图的无非是个薄利多销。

可如果能够自己办厂,给太监的孝敬银钱就省下了,又可以按照市价出售布匹绸缎,收入翻番都不是梦。

商人逐利,他们最能把握利益二字。

当一个好的机会摆在面前时,他们是不会错过的。

很快以吴家、徐家为首的华亭县大户就纷纷表示愿意出资办厂。而作为交换条件,他们支持县尊提出的商税改制一事。

经过他们的计算,即便扣除多缴纳的商税,他们能够赚取的银钱还是比做皇商多。做什么事情都要趁早。现在华亭县是新政试点,他们此时办厂能够享受到最多的好处。

等到新政在大明朝推行开了,办厂的人多如牛毛,再想赚钱就难如登天了。

当然,这并不是说这些富商会立刻热情满满的砸钱。在办厂之前,他们要做好各种调查事宜,确保万无一失。

终于在一个月后,徐家开办的第一家民间织造厂开业了。

徐家本就掌握着松江布行的近五成份额,开织造厂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作为第一批办厂的家族,徐家自然得到了许多政策扶持,譬如第一年所缴税赋减半等。

对此徐家家主徐昙十分满意。在他看来王县尊也不是那么食古不化嘛。朝廷要赚钱,他徐家也要赚钱。只有双方都赚到钱了才有继续合作的可能。不然要是钱都让朝廷赚了,徐家却只能吃剩下的,那也就没有什么合作的必要了,他宁可不赚这份糟心钱。

对于织造厂产出的货品销路,徐昙是不担心的。以徐家的影响力,别说是华亭县了,便是松江府、南直隶都可以轻松销往。

唯一让徐昙有些发愁的是织工。以前徐家虽然也从事织造业,但那只是手工作坊小规模生产,手里的织工一共也就上百人。

可办厂之后,徐家织造厂规模翻了数倍,需要的织工数量也大大增加。

据徐昙的保守估计,最起码也需要近千名织工。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哪怕徐昙已经将月钱翻倍,开厂前也只招到了五百人。对此,徐昙自然不会满意。他吩咐心腹前往松江府其余县所招募织工。之所以不考虑苏州府的织工,不是因为别的,是考虑到这些织工的乡土情结。

让他们背井离乡从苏州跑到松江来织布,确实有些强人所难。

若非这层原因,徐昙自然是乐意看到织布织锦水平更高的苏州织工来到徐家织造厂的。

......

......

第九十三章 参悟玄机第三百一十二章 主政一方(第三更 月票200票加更!)第一百三十四章 姚江茶与雅集第二百二十五章 简陋的号舍第五百零七章 饵战!第三百一十五章 一道难题(第一更)第三十八章 会试考官李东阳第五百零四章 挟君(第八更!)第二十一章 美娇娘俏小郎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额通兑第五百零二章 深交唐寅(第六更!)第五十六章 连试三场第三百九十九章 变天了(第三更)第一百三十二章 我自有风骨第四百二十二章 李神医的大气运第五百七十五章 泰山封禅(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来的风疾第五百三十二章 除旧布新【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三百五十七章 打开市场第一百七十四章 冰释前嫌第四百一十六章 谢慎的改革模式第一百五十章 应对之策第三百九十九章 变天了(第三更)第二百一十三章 贤侄要代笔吗?第八十二章 购置宅邸第一百九十二章 卖人情第二百二十八章 春风得意,跟贡院说再见第三百三十二章 募集粮草第二百八十一章 外臣内臣第四十八章 唇枪舌剑第一百九十四章 硕鼠(一)第三百四十八章 李广倒台第一百二十五章 徐侍郎此来何意第二百八十六章 汝目无君父第三百零二章 当侍东宫(第三更 为盟主vivian520加更)第三百一十六章 背后有人(第二更)第七十三章 院试风波(三)第三百八十九章 廷杖第五百五十四章 奇策 【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四百三十九章 王家出了个强项令第十六章 青年版阳明先生第一百二十三章 徐贯徐元一第二百七十五章 裁撤东厂?第四百六十九章 穷则变,变则通第二百九十八章 谁是黄雀(第四更 为盟主半生狂想加更!)第四百二十六章 朋党是要不得的第三百八十八章 巫蛊之术第五百二十二章 搬救兵(下)【第四更,求双倍月票!】第三百九十五章 这下厉害了!第二百七十六章 取而代之第九十二章 防人之心不可无第三百八十八章 巫蛊之术第三百八十八章 巫蛊之术第三百八十四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第二百零四章 请赐匾额第一百四十二章 女刺客第二百九十五章 漏网之鱼(第一更)第五百六十六章 新官上任第三百一十章 疫病与口罩(第一更)第四百九十六章 苏州行第四百六十七章 贼酋来袭第五百一十四章 西厂缉查第四十四章 绍兴恶痞第五百一十四章 西厂缉查第二百八十八章 谁说太监不如男!第二百九十五章 漏网之鱼(第一更)第六十三章 营造一场偶遇(二)第四百四十三章 钦差第二百三十三章 解元郎也要被催婚啊第一百零六章 女人心海底针第二百六十三章 直言上疏刷声望第一百二十六章 退而求其次第一百六十八章 花魁会(三)第五百零三章 绿萝行刺(第七更!)第四十一章 巧论倭患第四百零六章 天子的意念第一百七十二章 无巧不成书第二百一十五章 因祸得福第一百三十九章 桃花劫第五十七章 我不夺案首谁夺案首第五十二章 巡抚按临第六十六章 我来作诗给您听(三)第一百六十六章 花魁会(一)第四百九十章 将计就计第四百三十章 医者仁心第二百八十八章 谁说太监不如男!第二百六十八章 王守仁回京第五百零六章 全城搜查(第十更!)第二百六十七章 将酒楼计划提上日程第八十七章 巧遇陆渊第四百九十九章 天子对才子(第三更!)第二百八十二章 蝴蝶效应第四十三章 豪门陆氏第五十章 积攒声望第一百三十二章 我自有风骨第一百六十六章 花魁会(一)第一百二十二章 柳暗花明第一百零八章 最强诗会阵容第四百四十八章 阴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