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八章 国运之争

bookmark

谢慎十分清楚,以正德皇帝的性子知道鞑靼人攻袭宣府后一定会雷霆震怒。

而如何劝阻皇帝就是首要的事情。他真怕杨廷和一时性急会弄巧成拙。

这件事还是他来说的好。

翌日一早,谢慎便前往正德皇帝所在的总督府面圣。

张永在正德临时寝宫外值侯了一夜正是困倦不已,见谢慎急步匆匆的赶来直是一惊。

“小阁老?您怎么来了?”

谢慎苦笑道:“我有要事要面见陛下。”

张永心中暗暗叫苦,心道小阁老还真是一副风风火火的性子,陛下现在可正在睡着呢。

“咳咳,皇爷昨夜睡的晚,现在可还没醒要不小阁老先等一等?”

昨夜那歌妓是张永亲自送到皇帝寝宫的,自进去后那歌妓就再没出来过。

除了为天子侍寝张永想不出第二种可能性。

对此张永倒是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皇爷不是一般人的性子,对这男女之事没有那么讲究。

在皇爷看来内阁首辅家的千金和普通人的女儿亦或是歌妓都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既然如此,这天下任何的女人理论上都是属于天子的,天子想要也只是一句话的事情。

如今天子正值青年,最是气血旺盛的时候,被那歌妓稍一勾魂欲火便冒了上来,便是纵情一夜也不是不可能。

虽然张永没有经历过那男女之事,但也知道完事之后人是疲惫不堪的。

天子倒头就睡,直睡到现在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自该如此,陛下若是醒了还请张公公告知一声。”

“好说好说。”

张永将谢慎领到偏厅,小心提醒道:“最近皇爷的心情很不错,小阁老可不要犯糊涂在这个时候说晦气的事啊。”

“多谢公公提醒,不过有些事我不去说也有旁人去说的。”

张永自讨没趣,索性闭嘴不再说话。他心道自己和小阁老这么苦口婆心的说犯得着吗。

张永嘿嘿一笑,便抽身离开了。

过了约摸一个时辰,张永便又去而复返。

“小阁老,皇爷宣您觐见呢。”

谢慎点了点头道:“多谢公公。”

却说谢慎来到正德寝宫,行了臣子之礼,正德立刻上前扶起谢慎道:“朕不是说过了吗,不在大朝会等正式场合,先生不必行大礼的。”

“陛下,礼不可废啊。”

谢慎却是不敢因帝师身份就自傲到这般地步。

“都依先生就是。先生来求见朕所谓何事啊?”

与歌妓欢愉了一夜,正德还有些头晕脑胀,揉了揉额角问道。

“陛下,此事事关重大,臣不敢有丝毫耽搁故而才会来求见陛下。”

稍顿了顿,谢慎接道:“鞑靼人打来了。”

正德皇帝愣了一愣,显然没有反应过来谢慎说的意味着什么。

“先生说鞑靼人打来了?”

谢慎心中暗暗叫苦,皇帝陛下怎么这么木痴啊。

“正是。据斥候来报,鞑靼人已经绕过大同直扑宣府而来。”

宣大虽然号称一体,但实际上却是各自为战。在杨廷和这个三镇总督上任前宣府和大同之间为了防区划分的事情扯皮的可不少。

不过鞑靼人可不管这些,他们只要抓住机会就会不断占便宜。

加之宣大之间长城多有坍圮,胡儿在当地向导内应的带领下甚至可以直逼大同宣府城下。

当然更多时候胡儿是扑向大同的,来宣府的次数少之又少。这也是为何正德皇帝会这么惊讶。

“来了多少人?”

“据斥候来报,最少也得有十万。”

鞑靼人经过一些内耗早已四分五裂。当今小王子达延汗虽然统一了漠北,但却无力再统一漠西与漠东。

也就是说他能够控制的兵力也就是在十来万左右。

达延汗将整个漠北蒙古的兵力都聚集起来直扑宣府,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正德皇帝面色一时变得煞白,嘴唇微微蠕动:“那,那可该如何是好?”

皇帝尚武是一回事,统率军队与敌军作战却又是另一回事。

正德北巡是想借着机会逃出京师,吃喝玩乐爽快一番,谁曾想刚到宣府鞑靼人便扑了过来。

“陛下,宣府镇坚不可摧,只要坚守不出鞑靼人一时无法破城便会自行退去。”

谢慎不认为鞑靼人会带有大量的粮草。

其实鞑靼人所谓的粮草就是牛羊。

男壮在前线作战,妇孺在后方牧羊牧牛,相隔最多几十一百里。

这样,只要没了军粮便宰杀牛羊即可。

但此番达延汗率众直扑宣府,行军速度势必很快,后勤不一定跟的上。

谢慎估计达延汗最多带了十几天的口粮,要是一直望城兴叹,估计鞑靼人便只能灰溜溜的回到大漠去。

正德皇帝陷入了沉默中。

他一直觉得鞑靼人不过是土鸡瓦狗,但当真的面对时却发现人都会恐惧。

虽然他相信谢先生说的,宣府不会轻易被攻克,但下意识的仍然想要躲到更安全的地方去。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朱厚照还是叹声道:“便依先生所说。朕也觉得胡儿不会在宣府久留。”

此时此刻朱厚照已经不可能走了。

且不说胡儿来势汹汹,很可能将宣府团团围住。

便是鞑靼人还没有兵临城下,他这个时候后撤对军心的打击都是毁灭性的。

越是危难的时候,朱厚照便越不能有惧怕之心,要与军队上下一心才能御敌于国门之外。

“这件事都有谁知道了?”

“回禀陛下,除了杨总督和臣再无旁人知晓。”

朱厚照满意的点了点头。

大敌当前,最不能乱的就是军心。

若是在这个时候军心乱了,不用鞑靼人发力,宣府驻军内部就得崩溃了。

“现在调集别镇军队还来得及吗?”

“恐怕来不及了。”

谢慎叹了一声道:“如果胡儿全力行军估计一两日就将抵达城下。”

宣府镇并不是一个静态防御体系,其拥有许多戍堡,故而可以做到及时的预警。

谢慎得到的这个消息就是从一百里外的戍堡传来的。

......

......

对达延汗而言,大明皇帝北巡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自他继承汗位以来,无时无刻不希望恢复祖先的荣光,重新入主中原。

为此他用了无数手段,统一了漠北各部,让草原人团结在他的牙帐下,为了黄金家族的荣耀而奋战。

但宣大这道防线就是阻碍他成功是拦路虎,唯有跨过这道防线才有光复大元的可能。

他们是成吉思汗的子孙,从不缺少这样的雄心壮志。

但光有雄心壮志是不够的,大同、宣府的城墙太坚固了,坚固到令族人望城兴叹的地步。

每每达延汗率领铁骑来到宣府大同城外,明军便都坚闭城门不出。

达延汗无奈只能命族人到临近堡垒、要塞劫掠一番悻悻而归。

但这次不同,长生天降下瑞兆,让大明皇帝驾临宣府。

达延汗决定孤注一掷,赌大明皇帝会与他出城野战。

他亲率大军绕过大同直扑宣府。

这一次,他要赌上所有的东西,赌上部落族人的前程。

“可汗,前面就是褐云堡了。”

达延汗微微眯着眼睛,看着不远处的一处堡垒,长呼出一口气。

шшш▪ тт kдn▪ C〇

“带人把这处堡垒拿下来,不要留下一个活口。”

达延汗冷冷命令道。

褐云堡是距离宣府最近的一处戍堡。

要是让他们跑回宣府报信,将会极大的影响达延汗的计划。

“遵命!”

万夫长帖木尔抱拳领命。

对于蒙古铁骑来说,这些戍堡不过是案板上的鱼肉,可以随意切割。

“呜呜呜,呜呜~”

低沉的号角声响起,两千人组成的先锋军朝褐云堡飞奔而去。

拿下褐云堡,直扑宣府城,这是此刻每一个鞑靼骑兵心中的愿望。

......

......

“头儿,你看那是什么?”

刘硕望着远处升腾起的滚滚黄尘,警惕的问道。

作为距离宣府城最近的戍堡,褐云堡是宣府的前哨站。一旦有敌情,守备必须派人将消息传回宣府城,以叫总兵及时布防。

守备官马忱一把推开刘硕,定睛向远处看去。

黄沙滚滚扬起,直有遮天蔽日的架势。

又起沙暴了吗?

马忱正自疑惑间,刘硕却惊呼道:“头儿,怎么有马蹄声。”

马忱不敢大意,立刻趴下耳朵贴地去听。

只听见隆隆的马蹄声,直是震耳欲聋,听声音足有几千骑之多。

“该死!”

宣府城外的长城因为年久失修多有坍圮段,故而时而会有马贼出没。

但马贼最多也就是几百人,绝不可能上千。

虽然马忱不愿意相信,但是似乎只有一个解释......

“是鞑靼人!”

马忱攥紧了拳头。

“你快些出堡,快马返回宣府城报信。”

“可......”

“都这时候了,还犹豫个屁,等鞑靼人纵骑过来,你想走都走不了!”

“头儿,我怎么能眼睁睁看着你和鞑靼人作战却跑了。我做不到!”

“屁话,这是命令,是命令你懂不懂。”

马忱近乎是在嘶吼:“快他娘的去吧。”

“哎,那头儿你保重。我马上返回宣府找总兵大人搬救兵。”

作为一堡守备,马忱这个正五品武官绝对是最高权威,他的话就是金科玉律。

刘硕是断然不敢违抗军令的。

“传我的命令,全员戒备,准备迎战。”

刘硕走后,马忱抽出佩刀沉然命令道。

大明对于边区设立总兵,总兵之下有守备,守备负责具体堡垒城池的统筹工作,其下还有协守辅佐。

这是为了保证守备战死后可以有人及时顶上,不至于出现将死兵散的窘状。

褐云堡虽然是宣府周边最坚固的堡垒,依山势而建,背倚着一个石山,但堡墙高不过两丈,比宣府低上不少。

鞑靼人要是想要硬攻,还是有可能攻陷的。

最重要的是时间,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叫援军赶到,他们还是可以脱离险境的。

作为守备官,马忱别无选择只有死战,战到最后一刻。假如援军没有赶到,他也没有什么好抱怨的,因为这是他的职责所在。

褐云堡内有驻军一千余人,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马忱一声令下纷纷开始准备各种守城器械。

不多时的工夫,鞑靼人的骑兵先锋已经来到褐云堡下。

马忱深吸了一口气,准备好和鞑靼人死战。

但鞑靼人的队伍却突然分开,从中间走出一支扛着撞城锤的分队。

这撞城锤一看就是刚刚制作出不久,连树枝树杈都没有去来得及去除。另有几队人扛着云梯靠到了堡垒下。

马忱直是惊呆了,鞑靼人怎么还会制作撞城锤和云梯?难道是他们从汉地掳掠回的匠人那里学到的?

这下马忱的计划全被打乱了。

“头儿......这下怎么办?”

“扔檑木、滚石,把这帮畜生砸下去,不能让他们搭好云梯!”

马忱通红着双眼说道。

“属下遵命!”

在将领的指挥下,军卒们立刻将城头堆积的滚石檑木砸向城去。

那些顺着山道爬上来的胡虏才刚刚将云梯搭好,就被扔下来的滚石檑木砸成了肉酱。

惨呼声不时传来,让鞑靼人的先锋军军心大为动摇。

帖木尔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抽出长刀严厉斥责道:“不许后退,攻城,都给我攻城。后退者死!”

他的亲兵队立刻抽出刀来堵住了先锋军的退路。如果有人胆敢临阵脱逃,他们将毫不留情的执法将其斩杀。

正是靠着严明的军纪,帖木尔麾下的这支军队才能有这么强的战斗力。

那些萌生退意的士兵不得不硬着头皮再次扛着云梯来到城堡下。

好在明军这一段时间稍稍偃旗息鼓,他们可以勉强搭起云梯。

可就在他们战战兢兢爬到一半时,滚烫的热油浇灌而下,将他们烫的皮开肉绽。皮肤烧焦烫焦发出阵阵恶臭,直是让人作呕。

“啊,啊!”

热油浸烫皮肤发出的滋啦滋啦的声响伴着鞑靼士兵的惨呼,让褐云堡宛如修罗地狱一般。

......

......

第四百五十二章 徐家织造厂(上)第五百五十二章 运河顽疾 【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四百二十三章 前程很重要啊第三百三十五章 大同边防第二百一十章 入幕之宾第一百七十三章 立场问题第三百二十一章 清官难断家务事(第二更)第五百三十九章 文化的重要性 【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三百五十七章 打开市场第一百二十三章 徐贯徐元一第一百六十三章 独在异乡为异客第一百九十八章 硕鼠(五)第一百一十一章 姚江诗会(三)第四百四十四章 开诚布公第二百四十三章 余姚三杰第四百六十九章 穷则变,变则通第五百四十九章 上升阶梯第一百九十九章 所谓儒学第五百五十四章 奇策 【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九十五章 化腐朽为神奇第五百八十六章 返乡(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徐贯徐元一第二百五十一章 惹上皇亲了第五百二十三章 国法重如山(上)【第一更,求双倍月票!】第五百四十七章 杀人灭口第五百二十二章 搬救兵(下)【第四更,求双倍月票!】第四百零四章 弄臣能臣第八十七章 巧遇陆渊第五百一十四章 西厂缉查第四百三十五章 返京面圣第四百六十三章 投怀送抱第五百一十一章 儒、匠、商第一百二十九章 君子报仇(一)第三百五十五章 赚钱啦第一百二十九章 君子报仇(一)第三百零六章 外放知府(第二更)第一百八十一章 从台阁体到茶陵派第四百二十章 请君入瓮第二百八十八章 谁说太监不如男!第二百零四章 请赐匾额第四百四十六章 难觅清幽第一百八十三章 滩涂种棉花(二)第五百二十七章 护国寺行刺 【4000字二合一大章求双倍月票!】第二百七十五章 裁撤东厂?第五百四十章 谢迁致仕 【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十四章 一诗既出,谁与争锋!第三章 天生我材必抄书第三百二十八章 代人受过第十八章 不是冤家不聚头(一)第八十八章 暗流第四百三十七章 廷推角力第三百七十四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二百章 超越时空的棉花种植技术第一百零九章 姚江诗会(一)第九十三章 参悟玄机第三百三十八章 吉星高照第五百四十一章 东南倭患 【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三百一十六章 背后有人(第二更)第三百五十五章 赚钱啦第四百三十八章 华亭县令第三百二十五章 鞑靼人扰边第一百三十九章 桃花劫第三百五十三章 天家的烦恼第一百五十六章 宴中百态(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无巧不成书第四十三章 豪门陆氏第五章 余姚米贵第二百七十七章 振臂一呼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家的反击第五百三十八章 佛郎机老朋友 【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二百五十九章 风波平息第五百六十三章 案情反转 【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二百九十一章 骑墙的锦衣卫第一百九十章 神兵天降第十三章 王守文第四百七十一章 局势迷离第一百二十六章 退而求其次第九十六章 守得云开见月明第二百九十一章 骑墙的锦衣卫第一百八十章 别离情第二百八十八章 谁说太监不如男!第二百六十八章 王守仁回京第二百一十五章 因祸得福第三百三十一章 引蛇出洞第四百二十四章 家和万事兴第一百七十三章 立场问题第三百八十三章 内阁尊乎?第一百一十二章 姚江诗会(四)第一百八十五章 从癸丑到甲寅第一百四十一章 诗哉茶哉第二百八十五章 针尖对麦芒第二百三十四章 天子的心思第三百零四章 呆萌小正太(第五更 为盟主vivian520加更)第五百四十四章 南桥码头血战(二)第二百零二章 人事多艰第三百五十一章 解蛊第一百三十章 君子报仇(二)第三百四十九章 米虽贵,情更贵第一百七十章 薛大人好自为之吧第三百七十七章 局势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