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十五章 措手不及

天渐渐亮了,大名城的居民们终于发现了不一样之处,他们看见了久违的宋军大旗,也看见了一队队宋军在城内巡逻,这个消息让满城居民欢欣鼓舞,全城到处响起了鞭炮声和敲锣打鼓声。

宋军大营前挤满了自发前来犒军的百姓,足有千余人之多,很多人是赶着大车,车内装满了鸡鸭鱼肉以及无数美酒,还有宰好的肥猪和肥羊,种烈奉命在大营前接待犒军的百姓。

“各位父老乡亲,我们是宋军先锋军,我告诉大家,摄政王殿下已经开始北伐,数十万大军正围剿中原伪齐军,一旦收复中原,下一步就是兵指河北。”

“请问将军,你们现在究竟有多少军队,能不能守住大名城?”一名商人担忧地问道。

众人七嘴八舌,这也是他们共同的担心。

种烈微微一笑,“请大家放心,我们先有两万军队,而且援军正在路上,几天后就会到达,既然我们占领了大名城,就绝不会再将它让给金兵,还望大家在人力方面给大力支持。”

“我们盼望这一天已经很久了,只要宋军贴出招募告示,相信一定会有大量的百姓愿意为宋军效力!”

众人并没有说错,当宋军招募民夫的告示在城内各处贴出后,城内青壮立刻从各地蜂拥而至,在宋军大营前排起了长队,仅第一天就有一万多人报名参加了民夫。

燕青随即下令在城内赈济贫民,大名府是金兵在大宋的最重要根基地,他在城内屯集了四十万石粮食和近百万担草料,除了极少部分运去码头外,其余大部分粮草都在城内的南仓城内,另外在北仓城内还大量的兵甲、帐篷、旗帜、战鼓、火油以及生铁白银等等战略物资,甚至在一座布满灰尘的仓库内还发现了三十架大型火砲。

这个发现让燕青大喜所望,他们命令工匠仔细检查这三十架火砲,看看能否还能再使用,结果令人所有人欢欣鼓舞,这三十架大型火砲还从未用过,保持得非常完好,燕青立刻命令士兵将火砲运上城头。

三天后,城外出现了敌军的骑兵探子,足有数百余人之多,从四面八方窥视大名城,探子并不是金兵,而是冀军,从探子的规模来看,前来攻打大名城的冀军不会低于三万人。

........

恩州清河县,一支五万人的大军正沿着永济渠浩浩荡荡而行,这正是冀王高庆裔亲自率领的收复大名府的军队,高庆裔得到大名府失守的消息后,几乎毫不犹豫,立刻率领大军南下。

高庆裔最初是辽国汉人,投降金国较早,一直得到金国的器重,多次代表金国出使大宋,金国考虑他祖上是河北名门出身,在封刘豫为齐王后,便又封了高庆裔为冀王,替金国暂时执掌河北地区。

金国对高庆裔的支持明显要强于齐军,不仅在装备上更加精良,还提供了两万匹战马,在士兵方面也是以投降的宋军禁军为主,战斗力较强。

大名府对高庆裔而言同样重要,大名府在宋朝被称为北**京,宋朝在营造大名府上花了大量心血,使大名城在城池规模和防御方面都不亚于东京汴梁,

原本高庆裔就想在把王宫建在大名府,只是完颜斜也强占了大名府,令他耿耿于怀,这次完颜斜也令大名府金兵南下剿匪,把大名府交给高庆裔暂管,使高庆裔看到一线希望,可这线希望刚露苗头就被掐灭了。

大名府居然被一支来历不明的军队攻占,着实令高庆裔深感震惊,究竟是宋军,还是梁山乱匪?

虽然从表面上看,应该是梁山乱匪所为,但一种直觉告诉高庆裔,事情恐怕不是那么简单。

就在大名府失陷的第二天晚上,高庆裔便接到了完颜斜也的命令,令他不惜一切代价夺回大名府,当然完颜斜也也开出条件,夺回大名府后,准他将王宫迁往大名府,同时考虑让他登基为帝。

不管是迁移王宫、登基为帝的诱惑,还是自身的威胁,都让高庆裔不得不做出选择,一定要夺回大名府。

高庆裔和刘豫一样,拥有十万大军,除了大名府的两万大军外,五万军驻扎在王府所在地河间府,另外还有三万分别驻扎在真定府的井陉土门关、邢州滏阳关、以及河间府的白陉关,三处都是河北的战略要地,还有数千士兵零散驻扎在黄河北岸,负责看守七处黄河码头。

五万大军一路浩浩荡荡南下,同行的还是六百多艘货船,负责运输粮草物资,这是永济渠上所有的货船上,全部被金国强征,一直停靠在燕山府的涿州境内,这次为了支持高庆裔,完颜斜也慷慨地将六百艘货船全部借给了高庆裔。

两天后,五万冀军进入大名府境内,这时,探子从各处来报,敌军已将大名府所有的百姓都迁入了城内,外面各县都是空城,村庄也没有了人烟,到处死气沉沉。

“城内到底是什么军队?”高庆裔望着远处隐隐可见的城池问道。

一名探子首领躬身道:“卑职也不能肯定,但城头上插的是替天行道的大旗,应该是梁山乱匪?”

“应该是?”

高庆裔有些不满道:“难道你们没有询问那些被释放的战俘,他们应该知道内情吧!”

“卑职问过了,有人说是宋军,但也有人说是乱匪,各种说法都有。”

“那对方的兵器装备呢?”高庆裔追根问底。

“兵器装备比较精良,和我们一样,好像还配备了神臂弩,只是从前的梁山军也有神臂弩,所以.......”

高庆裔也知道探子说得有理,仅从兵器装备并不能断定对方就是宋军,除非是有确凿证据,比如临安那里得到的情报,比如这支军队使用了宋军才有的独门装备,象震天雷之类。

这些证据都没有出现,他们也无法判断城内的真实情况。

“父亲,会不会是宋军从海路过来?”高庆裔次子高建小声道。

高庆裔半响没有说话,这是一个极其大胆的猜测,但又很有可能,如果城内军队真是宋军,宋军当然不会插翅飞来,那么只能从海路过来。

但这种可能性就有点细思极恐了,宋军从海路能到黄河,那一样能到自己的老巢河间府,自己在河间府那边可没有多少防御啊!只剩下五千人守城,一旦王宫失守怎么办?

只是现在再撤军回去也不太现实了,高庆裔只得叹口气道:“尽快拿下大名城吧!”

..........

金国在黄河上修建的七座码头依次是商河码头、高唐码头、聊城码头、朝阳码头、濮阳码头、黎阳码头和汲县码头,其中最大的码头是聊城码头,其次便是黎阳码头,再其次是濮阳码头。

短短五天时间,阮氏兄弟已经摧毁了商河、高唐、聊城和朝阳码头,烧毁船只三百余艘,缴获大船两百艘,使他们船队从最初五十艘增加到两百五十艘,大量船夫抗金义士也加入了他们队伍,事他们兵力达到五千人。

阮氏兄弟便兵分两路,一路由阮小七率领,继续率领百余艘战船向濮阳进发,另一路由阮小五率领,继续封锁大名府的黄河沿岸,防止南下的三万金兵杀回来。

此时济南府、郓州和济州三地已是一片鸡飞狗跳,后援船只被烧毁,完颜宗干只得下令就地寻找粮食和马料,金兵开始挨家挨户抢掠粮食,金兵趁机抢掠财物,奸淫烧杀,三地十几个县顿时陷入了一片凄风惨雨之中。

短短几天时间,金兵便抢掠了近十万石粮食和两万石黑豆,他们又抓捕民夫四处割草,使骑兵勉强能坚持下去。

金兵大营就在须城县外,他们自己携带了几千顶帐篷,勉强给三万士兵遮风挡雨,但大部分帐篷都被毁于一旦,想住得舒服一点是不可能了。

就在金兵到来之前,张荣率领两万士兵退入梁山泊,使金兵抵达郓州后,却找不到敌军,士气受挫。

完颜宗干着实心烦意乱,他已得到明确消息,他们的运输船只没有跟上来,聊城码头上火光冲天,应该是被敌军袭击了。

没有了船只,这便让他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他们回不去了,除非等到年底黄河结冰,那还有大半年时间啊!

第七百三十七章 请君入瓮第六百三十四章 以战催和第三章 欺人太甚第九百七十二章 西夏灭国第十八章 功课事件第九十一章 追查疑凶 三第四百一十八章 老姜弥辣第四百七十一章 雪中送炭第五百六十二章 视察战备第六百四十九章 提携旧友第一千章 家眷进京第四百二十九章 紧急拦截第三百八十五章 老骥伏枥第九百零一章 战火再起 下第三百四十五章 良苦用心第四百二十五章 攻占郓城第七百三十章 远程优势第一百二十一章 明珠险弃第六百九十一章 恋栈难去第九百二十二章 缔结和约月末求月票第三百六十三章 最后一战 上第四百七十二章 三司会审第一百二十六章 排名之争 下第三百八十八章 夜走梁山第三百四十五章 良苦用心第五百零五章 再回汤阴第八百九十七章 收复义军第七百六十三章 主动去职第八十二章 下马之威第四百三十七章 探明原因第八百一十八章 三雄投效第八章 以直报怨 中第七百八十三章 立场再变第五百五十六章 知州来访第八百零一章 生死大战 四第八百二十四章 武备消息第七百九十四章 难眠之夜第五百一十四章 初访曹府第一百九十七章 上等礼物第九百八十六章 辞相摄政第四百七十九章 初次朝会 中第三百八十六章 组建军衙第九百八十七章 高举大旗第三百六十七章 落井下石第九百七十二章 西夏灭国第二百七十三章 喜当兄长第一千零十八章 挥师北上第三百一十四章 朝堂之争第一百六十章 初见师师 下第六百八十二章 兵临太原第六百九十九章 汤阴重逢第四百七十二章 三司会审第三百三十二章 横山小道第六百八十九章 乱中商机第三十八章 勇夺魁首第八百五十九章 攻寨失败第一百二十五章 排名之争 中第九百零六章 多言取祸第八百二十七章 决战苏州 上第八百六十八章 被迫谈判第八百一十一章 若有所思第五百四十章 奸人本色第九百二十一章 秦桧北使第四百八十八章 佳人赏雪 下第四百九十三章 莫俊毒计第一百五十二章 初到汴京第九百三十九章 朝野非议第三十四章 不欢而散第六百三十一章 知州心事第四十四章 不战屈人第三百七十八章 意外援兵第四百三十八章 市井小遇第八百五十六章 初攻韦城第八百九十二章 夜袭南城第四百七十一章 雪中送炭第四百八十七章 佳人赏雪 上第七百七十一章 码头遇旧第九百六十一章 灭国之战 十四第四百二十章 两线作战第八百一十六章 阮氏三雄 上第七百三十四章 无米下锅第二百三十三章 弓马大赛 十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器藏娇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金国投降第一百五十章 离乡进京第四十八章 洒泪惜别第二百一十章 相亲之策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的任命第二百六十八章 省试开考第七百零五章 各自站队第九百零八章 大势难挽第三百五十六章 落入陷阱第六百零五章 破格升赏第六百零二章 偷袭燕京 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蝴蝶效应第九百六十五章 灭国之战 十八第一百九十四章 平常之心第一百一十九章 解试科举 七第二十章 四绅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