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困题求解 上

梁师成虽然是宦官出身,但他早已独立开府,府邸位于内城御街西,紧靠皇宫大内,是一座占地百亩的大宅,府内风景秀丽,绿水环绕,绿树成荫,各种精美的亭台楼阁点缀其中。

梁师成虽是宦官,但并不代表他不喜女色,他的府中生活着美女数百人,个个身着罗绮,低吟浅唱,成为府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就算普通下人仆妇也是身着锦衣,腰束金带,生活极为奢侈。

李延庆来到梁师成的府门前,八名带刀家丁守在门口,不等他靠近,立刻有人喝道:“这里太师府邸,闲人不得靠近,快速速离去。”

李延庆走上前抱拳道:“请转告梁太师,就说太学生李延庆求见!”

一名家丁傲慢地看了他一眼,冷冷道:“第一,我家太师不见什么太学生;第二,太师现在不在府中,你走吧!”

李延庆依旧耐着性子问道:“请问太师几时归来?”

“这个就不太清楚了,少则三五天,多则十天半个月。”

李延庆沉思片刻,如果梁师成有心让自己来,那他必然会吩咐守门人,但这些守门人却茫然不知,难道是自己想多了不成?

就在这时,身后一名骑马家丁疾奔而来,大喊道:“速开大门,太师回府了!”

守门家丁顿时忙乱起来,搬开下马牌,开启大门,李延庆也后退几步,站到一边等候。

只片刻,一辆华丽宽大的马车在数十名骑兵的护卫下辚辚驶来,马车内梁师成正闭目养神,两名小童跪在地毯上替他轻轻捶腿。

这时,马车减速,这是上台阶进府了,梁师成慢慢睁开眼睛,他忽然看见李延庆站在远处,梁师成嘴角露出一丝阴冷的笑意,吩咐童子道:“门口有个太学生,让管家带他到外书房等我。”

“是!”童子低低答应一声。

马车进府去了,只片刻,一名管家模样的中年男子奔了出来,高声问道:“外面可有一个太学生?”

这时,李延庆正要请家丁再替自己禀报,听到这句话,他连忙道:“在下就是!”

“你姓什么?”管家打量他一眼问道。

“在下姓李,太学上舍生。”

管家点点头,“请跟我来吧!”

李延庆便跟着管家进了府,刚走过中门,却迎面走来一名年轻男子,下巴尖细,脸色苍白,走路虚浮无力,正是在矾楼有过冲突的梁晴。

梁师成有三个假子,长子也是宦官,是将来要继承他衣钵的,次子和三子都是自幼收养的孤儿,要替他传宗接代。

次子稍好一点,在少府寺为官,而这三子梁晴却整天和一群权贵无赖厮混在一起,在外胡作非为。

梁晴忽然看见了李延庆,顿时气得跳起来,指着李延庆鼻子吼道:“你来我家做什么?”

梁晴在矾楼吃了大亏后,便怂恿高衙内报复李延庆,不料高衙内派去的八个人反而被收拾一顿,而高衙内事后含糊解释,似乎这个李延庆是个狠角子,最好不要招惹。

梁晴也是个欺软怕硬之人,只得忍下这口气,不料今天在自己府中见到了,梁晴想起那天自己吃了亏,心中的怒火再次燃烧起来。

李延庆微微笑道:“梁衙内那天送的戒指不错,多谢了!”

“你你这个混蛋!”

梁晴当然不敢动手,又转头向管家吼道:“他来我府中做什么?”

管家向他行一礼,平静地说道:“回禀三衙内,太师要在外书房接见这位李少君!”

管家特地将‘外书房’三个字咬得很重。

“啊!”梁晴一下子呆住了,他父亲极少见客,即使见客也是蔡京、童贯这样的高官,而且还是在外书房见客,这可不是一般的礼遇。

梁晴不敢再嚣张了,眼睁睁望着管家带着李延庆向外书房走去,他心中百思不得其解,父亲为何要礼待一个太学生,这个李延庆身上又藏有什么秘密?

管家请李延庆进了外书房,笑道:“少君稍等片刻,我去禀报老爷!”

李延庆笑自己点点头,管家快步去了。

所谓外书房其实也一间会客室,只是冠以外书房的名字,就显得更加亲近私密,它意味着只有心腹手下才有在这里被接待的殊荣。

一名侍女给他上了茶,对他嫣然一笑,便缓缓退下去了,李延庆一边喝茶,一边打量书房,与其说书房,不如说是字画展览厅,墙上挂满了各种名人字画。

这时,李延庆忽然被一幅字吸引住了,这幅字裱糊得极为精致,长一丈,宽六尺,字体用墨丰腴,行书遒劲豪迈,‘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李延庆临摹过苏轼的字多年,他一眼便认出,这竟是苏轼的真迹,李延庆一时看得心潮起伏。

“这幅字李少君喜欢吗?”旁边传来一个清细的声音。

李延庆一回头,这才发现梁师成站在自己身后,他连忙躬身行礼,“学生参见太师!”

梁师成眯眼笑道:“李少君似乎对苏字很有兴趣?”

“学生最喜欢东坡居士的词,也最欣赏他的字,自幼便临摹。”

“是吗?那就请李少君写幅字给我欣赏一番。”

李延庆连忙谦虚道:“学生才疏学浅,怎敢在太师面前卖弄。”

“不妨!不妨!进我外书房的客人都会写几个字留念,这是惯例,况且李少君是相州解元,相信字不会太差。”

李延庆推辞不掉,只得硬着头皮说:“太师盛情难却,学生就献丑了。”

他走到桌案前铺开一幅宣纸,凝神酝酿片刻,便提笔写下苏轼的另一首词:《西江月》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梁师成自诩是苏东坡的遗腹子,他最喜欢在人前谈论苏轼,他最大的贡献就是保住了苏东坡的大部分诗词,才使它们没有在元佑党案中被焚烧殆尽,也使后人能够读到‘大江东去、明月几时有’这样的千古名作。

梁师成在一旁见李延庆的字写得极为飘逸,浓墨渲染,深得苏字精髓,看得出是下过苦功的,而且《西江月》这首词是元丰三年所写,知道的人很少了。

尤其元佑党案后,苏词基本上在学堂中绝迹,象李延庆这样的学生根本就学不到,如果不是真心喜爱,私下偷藏**,是不可能写出这首词的。

梁师成暗暗点头,心中颇为赞赏,李延庆的第一关算是过了。

“这幅字不错,我会收藏起来,李少君请坐!”

梁师成笑着请李延庆坐下,又吩咐侍女重新上茶。

梁师成喝了口茶,淡淡问道:“不知李少君今天来找我有什么事?”

李延庆当然不能说是来讨钱,这种话说出来就会崩掉,他必须用含蓄的、双方心知肚明,又不失礼节的话来暗示梁师成,这就叫谈山不见山,谈水不见水。

“矾楼夜宴,太师对学生另眼相看,学生感激不尽,特来拜谢!”

梁师成呵呵一笑,“这是小事一桩,少君江南之行表现得智勇双全,胆识过人,辅佐嘉王圆满完成了天子交代之事,当然值得嘉奖。”

停一下,梁师成又笑问道:“不知少君认识嘉王殿下多久了?”

“学生今年二月才进京,之前从未来过汴京,只是嘉王看了我的发解试策论,有几分兴趣,所以才认识。”

“哦!原来少君才刚刚认识嘉王殿下,不过嘉王殿下倒是很器重少君,昨天还专门找到我。”

这时,李延庆忽然意识到自己找嘉王帮忙失策了,非但没有丝毫作用,反而适得其反,更加得罪了梁师成。

一时间,李延庆沉默了。

第五百四十一章 康王之忧第四百八十八章 佳人赏雪 下第一千零十七章 攻破徐州第八百一十四章 地方衙内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名单风波第六百八十六章 井陉阻击 上第五百八十九章 兵不厌诈第二百一十三章 梁宦钓鱼第六百六十二章 重大军情第四百一十九章 意外升职第二百七十三章 喜当兄长第一千零二十章 火烧任城第六百二十章 茶局暗示第四百九十四章 不速之箭第二百五十六章 再回故乡第二百六十六章 京城遇旧第五百一十一章 占尽地利第六百三十四章 以战催和第一百八十章 可疑之人第六十九章 调解矛盾第八百零七章 康王登基第五百二十六章 蔡京暗手第九百二十八章 另有目的第九百七十七章 鄂州访旧第二百二十九章 弓马大赛 六第九百一十六章 被迫撤军第九百六十七章 灭国之战 二十第八百五十八章 袭取罗城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意外消息第六百一十六章 老种辞官第六百九十四章 太原血战 上第四百四十一章 名弓老将第七百二十二章 临风一箭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冀军哗变第六百七十九章 紧急部署第二百四十章 弓马大赛 十七第五百一十八章 黑心开价第一百一十七章 解试科举 五第一百六十四章 初入太学第五百三十九章 重任原职第四百八十三章 曹府再宴第七百章 天子召见第五百七十四章 以弱击强第六百九十三章 勇救康王第一百六十章 初见师师 下第七十八章 李张之争 二第三百五十二章 再立新功第八百七十二章 家眷西来第三百三十二章 横山小道第七百六十四章 民意胜天第七百一十九章 虹桥偶遇第二百章 郑氏寿宴 二第七十七章 李张之争 一第六百八十五章 太行双龙第八百五十章 再返京兆第一百二十六章 排名之争 下第九百二十二章 缔结和约第三十三章 奇兵突起第七百九十一章 杀将夺权第八百二十八章 决战苏州 中第一千零一章 分房方案第八百零一章 生死大战 四第七百三十五章 王贵消息第一百八十三章 凶枭落网第四百九十二章 教授飞石第三百六十二章 决战来临第七百八十八章 百官威逼第五百三十五章 高价卖地第六百一十四章 调查细节第八百八十七章 紧急朝议第八百七十九章 攻城不利第一百章 形势严峻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女真内讧第一千零三十章 小股金兵第八百三十三章 兵临钱塘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青儿遇母第二百七十章 无奈妥协第三百一十章 彻毁敌巢第一百八十一章 驿站突围第八十六章 马匹风波 中第二百二十三章 意外之财第九百七十五章 钦差到来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北伐高丽 上第六百三十一章 知州心事第二百七十六章 殿试前夕第十章 兄弟相商第五百五十七章 剿匪计划第八百三十八章 天降横财第六百二十八章 首战出击第八百五十八章 袭取罗城第二百八十二章 金明池畔第五百八十六章 大军北上第六百六十三章 意料之外第九百零六章 多言取祸第七百六十一章 三个要求第三百零四章 斗智斗勇第五百八十九章 兵不厌诈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金国投降第四百一十四章 计取历城第一百八十六章 螳螂捕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