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章 重责轻罚

次日早朝结束后,秦桧匆匆来到了垂拱殿御书房,只等了片刻,一名小宦官将他领去御书房,秦桧找个机会摸出一颗金瓜子递给了小宦官,“拿去喝杯茶!”

“太谢谢秦侍郎了。”小宦官欢天喜地收起金瓜子,虽然只有一钱重,但也相当于一两银子,五六贯钱呢!

秦桧又笑着问道:“御书房还有何人?”

小宦官向两边看看,便小声道:“范相国和吕相国都在,黄尚书也在,好像在讨论如何处置杜充。”

秦桧心中一跳,怎么这样巧,正好在讨论杜充一事,不多时,小宦官把秦桧领到御书房大门前,让秦桧稍等,他自己进去禀报了,片刻,小宦官出来道:“秦侍郎,官家宣你进去!”

秦桧整理一下衣冠,这才快步走进了御书房,他刚进御书房,便感到一阵凛迫的气氛迎面而来,只听范致虚语气愤怒地说道:“简直是卑鄙无耻,自己胆小放弃汴梁逃走,还想把责任推给岳将军,难道岳将军去救援他杜充的女婿是擅自行动?分明是他把岳将军逼出去,导致城内兵力空虚,听说金兵杀至便吓得落荒而逃,陛下,杜充误国后果极其严重,责任重大,杀他也不足以赎其罪恶,请陛下下旨严惩。”

旁边吕颐浩劝道:“范相公不用太激动,此事最好还要等详细调查结果出来再做决断,我们固然不希望岳将军受到冤屈,但也要给杜留守一个解释的机会。”

赵构点点头,又问黄潜善,“黄尚书的意见呢?”

黄潜善干笑一声道:“微臣的想法和吕相公一致,还是调查结果出来后再说。”

黄潜善哪里肯真的替杜充说情,在他看来,延缓一缓,放在以后再处置,就已经对得起杜家送他的重礼了。

“好吧!这件事朕就再等一等,朕会给杜充一个解释的机会,如果真是他的责任,朕绝不轻饶。”

范致虚见天子的意志已经没有最初那样坚定,他心中不由暗暗叹了一口气,起身告辞了,吕颐浩和黄潜善也先后告辞,这时御书房里只剩下秦桧一个大臣,他一直保持着沉默,仿佛对杜充事件没有任何态度。

赵构负手走到窗前凝视着窗外,良久,他叹息一声道:“父皇若在临安,不知会不会对朕感到失望?”

秦桧微微笑道:“陛下,事情其实并不复杂,只是需要谨慎处理。”

赵构一怔,回头问道:“秦爱卿此话是什么意思?”

“陛下,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出,岳飞率军出击必然是杜充的授意,甚至是逼迫,不管滑州防御使是不是杜充的女婿,杜充都有责任派兵去救援,他事后却把责任推给岳飞显然是站不住脚的,退一万步说,不管岳飞是不是擅自出击,但作为最高指挥官,杜充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有道理!”

赵构点点头道:“那谨慎处理又是什么意思?”

“陛下,杜充是文官,并没有什么带兵打仗的经验,他听说十万金兵杀来,不害怕是不可能的,或许他认为汴梁确实保不住了,为保存实力率军撤退,在当时看是一个明智之举,只是因我们和杜充所处的位置不同,我们在安全的大后方,对杜充弃城南逃当然很愤怒,可如果守城的不是杜充,而是别的大臣,微臣相信结果还是一样。”

“其实朕也明白,当时的情况一定很混乱,城内的兵力空虚,岳飞情况不明,又有金兵十万大军杀至,他承受不住压力撤军也情有可原,但东京汴梁非常小可,朕把东京托付给他,可是他却......他实在太让朕失望,太让朕愤怒了。”

“这就是微臣劝陛下谨慎的缘故,大家都知道当时情况守不住汴梁,但撤军后却受到朝廷严惩,微臣担心,以后恐怕就没有文官肯替陛下守城了,若把城池都交给武将,陛下放心吗?”

秦桧终于找到了替杜充脱罪的突破口,先承认杜充的责任,但又证明杜充情有可原,最后抛出杀手锏,你今天处理了杜充,以后哪个文官还敢替你卖命了。

赵构显然没有想到这个问题,他一下子愣住了,他沉思良久问道:“那依秦爱卿,该怎么处置这件事?”

秦桧等到了机会,他小心翼翼道:“陛下,我们首先需要表彰岳飞的忠勇,同时要公开批评杜充的无能和怯弱,微臣的意思是说,责打杜充的板子要高高举起,但最后却要轻轻落下,微臣相信,文臣们会从内心深处体会到陛下的悯臣之心。”

赵构显然动心了,他摩挲双手沉思半响,眉头终于松开,赵构笑问道:“秦爱卿今天见朕有什么事吗?”

秦桧当然不会说自己就是为杜充之事而来,他微微欠身道:“微臣今天特来向陛下汇报各地发解试的情况。”

.........

数日后,调查结果出来,御史陈祚弹劾杜充贪生怕死,弃守东京汴梁,导致中原全军败溃,同时弹劾杜充保护河北义军不力,导致河北各地义军皆被金兵剿灭,死伤惨重,建议朝廷两罪并处,严厉处罚杜充。

但最后的处罚结论却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天子赵构下旨,以错判敌情,决策失误为由,免去杜充东京留守之职,虽然胆小怯弱,弃城南逃,但杜充不肯献城求荣,不失忠君之心,降职为五品中散大夫,出任明州造船使,令其在明州打造战船,将功赎罪。

同时,赵构下旨表彰岳飞忠勇爱国,恪守本职,为收复东京而死战,虽未成功,但勇烈之心可嘉,特升其为正四品忠武将军,封都统制,令其率军三万守荆襄一线。

赵构的旨意完全接受了秦桧的建议,嘉奖岳飞,对杜充重责轻罚。

就在朝中众人议论此次事件最大得益人为岳飞时,秦桧心里却明白,他才是这次事件的最大得益人,他摸透了赵构的内心,最终直接赢得其信任,他相信不久,自己又将高升了。

......

正月二十,也就是中原大战结束的第五天,金国南征都元帅完颜斜也率十万大军抵达了太原,对完颜斜也而言,无论中原战役打得再精彩,金兵取得的战役再辉煌,也比不上太原失守给他带来的压力和焦虑。

太原的宋军就像一根毒刺一样,插在他的后背,令他寝食不安,昼夜难宁,所以当中原战役刚结束,完颜斜也便亲自率领大军抵达了太原府。

此时太原府大军云集,除了原本在太原府和宋军对峙的六万金兵外,又来了十万大军,使金国在太原府的总兵力达到了十六万人之多,完颜斜也已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拿下太原城。

太原城内战云密布,李延庆两次发布动员令,动员全城所有的年轻男子和妇人都参与守城防御,一时间应者如云,全城二十万人中,除去八万老幼病弱,其余上至五十岁老者,下至十五岁少年,近十万男女都编入了战时民团,负责后勤饮食、运输物资、照顾伤兵,所有工匠也编入了工匠营,参与各种守城武器的制作。

李延庆比谁都清楚太原城在整个战局中的重要性,可以说只要牢牢控制住太原城,金兵就无法继续向江淮进犯,宋金两国的交战就只会集中在中原、河北以及山东一带,南方就能保住。

也正是抱着死守太原的决心,李延庆也孤注一掷,全面动员军民共守太原。

清晨,身着顺水山纹甲、头戴凤翅兜鍪的李延庆正站着城垛前凝视北方,良久,他对身边的副将刘錡道:“我想放弃娄烦关和雁门关,你觉得如何?”

刘錡当然知道李延庆并不是信口开河,他有这个想法也是经过深思熟虑,刘錡沉思半晌道:“其实金兵打通井陉后,大同的援军意义就不大了,娄烦关和雁门关也失去了战略意义,确实有必要考虑这两支宋军的去向。”

李延庆叹了口气,“恐怕再过半个月,黄河就要开始解冻了,那时他们退回陕西路也不再容易,我担心完颜斜也会集中兵力全歼他们,用来鼓舞太原金兵的士气,我还是决定让他们放弃雁门关和娄烦关,退回陕西路去守延安府。”

“卑职明白了,这就安排鹰信,通知他们立刻撤退。”

刘錡行一礼便匆匆走了,刚才刘錡提到鹰信,倒让李延庆想起一事,他立刻吩咐左右,“让张顺来见我!”

不多时,张顺匆匆跑上城,上前单膝跪下行礼,“参见都统制!”

“信鸽之事查得如何了?”

信鸽之事可能涉及到城内有漏网奸细,目前宋军和外面往来都是用信鹰,而不再用信鸽,但就在前天下午,有士兵在城头发现一只鸽子飞入城内,这件事引起李延庆的高度重视,他令张顺全权负责调查此事。

张顺抱拳道:“卑职已有初步眉目,请再给卑职一点时间,今天中午前给都统一个结果。”

【八点左右还有一章】

第八百九十一章 铲除内患第五百九十七章 名将萧干第七百二十三章 各自布兵第九百四十八章 灭国之战 一第五十八章 典买丫鬟第一百九十六章 新品香脂第十六章 县里消息第二百五十六章 再回故乡第六百零四章 虎狼相遇第五百一十七章 家贼难防第九百六十八章 灭国之战 二十一第六百六十九章 拜托帮忙第四百六十二章 曹妹娇娇第八十四章 岳飞抉择第二百五十四章 太学年考第九百五十章 灭国之战 三第四百五十六章 梁山火并第二百五十五章 拜祭恩师第三百零六章 围歼敌军第一百一十九章 解试科举 七第七十二章 再考武技第五百九十八章 房山陷阱第七百七十五章 书生误国第四百八十二章 不甘为棋第五百三十二章 斗争激烈 上第九十五章 卢氏父子第六十六章 梁山宋江第七百章 天子召见第三百二十四章 石州探查第六百二十五章 高俅报复第九百四十章 改投门庭第四百零五章 临战之权第一百四十二章 接花移木 中第七百八十六章 强势威逼第四百五十五章 心生毒计第三百二十八章 老将宗泽第二百五十六章 再回故乡第三百六十一章 兔死狗烹第九百九十二章 高压监控第六百六十五章 平州事件 上第一百六十二章 新店筹备第八百一十三章 蜀岗茶棚第九百五十三章 灭国之战 六第四百四十章 官职初定第七百五十二章 将相争功第三百四十七章 完美诱饵第三百二十一章 千头万绪第七十二章 再考武技第七百六十七章 上门要债第五百三十六章 李曹议婚第四百五十章 曹府家宴 六第四百三十四章 脱离战局第七百一十一章 船队事件 上第三百二十五章 霹雳出击第五百四十八章 小县有匪第七十章 进城赶考第四百二十六章 主动出击第五十四章 大雁喜鹊第一百二十八章 盛大回乡 上第八百六十七章 黄河水鬼第四百二十九章 紧急拦截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天赐良机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意外消息第三百四十六章 兵分两路第一百三十七章 谣言之困第二百章 郑氏寿宴 二第九百四十九章 灭国之战 二第八百一十七章 阮氏三雄 下第三百四十章 夜火攻城第二百七十九章 大庆殿试 上第五百六十五章 鱼儿上钩第二百四十一章 弓马大赛 十八第五百三十三章 斗争激烈 中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天赐良机第八百零三章 金兵北撤第三百四十二章 山洞奇兵第八百八十四章 挥师太原和大家随便闲聊几句和大家简单聊两句第七百五十七章 康王求助第八百章 生死大战 三第一千零十三章 夜袭大名第六百三十二章 知州心事第六百零六章 宋金争燕 一第六百六十七章 并非西夏第四百二十三章 须城内讧第八百一十八章 三雄投效第六百三十三章 野利内讧第四十二章 大器翻身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攻克燕京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引金入瓮第四百八十章 初次朝会 下第一千零十三章 夜袭大名第十二章 门庭若市第二十章 四绅选才第三百零二章 遭遇伏击第九百五十六章 灭国之战 九第四百七十三章 新的平衡第一千零五章 再举义旗第二百零六章 寻衅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