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齐道德

第578章 齐道德

“哥哥,方才你与蒋兄来往,子固和度之脸色都不好看。”

苏轼点点头道:“我知道。”

苏轼抓在马车的扶手言道:“九三郎,我知道颖叔弹劾过欧阳公,欧阳公对我们一家也是有大恩大德的,但我始终认为颖叔这人并不坏,相反他是一个君子。”

苏辙欲言。

苏轼摆了摆手道:“正如我也知道如今我动则批评朝政,会令官家和王介甫不喜,但我批评的是朝政,并非是私人之怨。”

“人之所以恨人,其故不过是不如于人,我从未不如于人,又何来恨人之说。”

苏辙道:“我知道兄长都是对事不对人,但是有时言语太过分明。”

苏轼哈哈一笑:“如今陛下虽有求治之心,但听而不聪,误信人言,眼见国家日后将不可收拾,于这些事我便是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哪怕因此遭到祸害。”

“你和度之劝我不说,就好比饭中有蝇,你是将蝇和着饭吞下去,还是将蝇吐出来。”

“兄长。”苏辙闻言有些难过。

苏轼对苏辙道:“子由,我还记得小时候阿娘教我读书,读后汉书讲到范谤,我问阿娘,若我日后如范谤一般宁死不屈的人,伱愿意吗?”

“阿娘说,你作范谤我便不能作范谤之母吗?”

“九三郎,忠义孝悌之本在于一个诚字,若是面对皇帝,权臣,朋友都不能言语心中所想,那么忠义孝悌也便不在了。”

苏辙正色道:“兄长生来光风霁月,只是不合于这苟苟营营的官场而已。”

苏轼一笑道:“我自己作的事,便不会后悔,你不必学我。但九三郎说的对,如今身在汴京于我而言,不过似辕下之驹令人局促不安。”

苏轼举起残酒一饮,掀开车帘看着汴京城中的夜景。

汴京对苏轼而言,便是一个巨大的牢笼,拘禁住了他,让他不得自由。

到了五月时,参知政事唐介病逝,听闻是被王安石所气死的。

唐介在中书时屡屡与王安石有冲突,皇帝都是帮着王安石,唐介十分生气。唐介病死时,官家亲自去看唐介,唐介只是流泪不语。

官家哀恸不已,命厚葬了唐介。

不过唐介一死,王安石在中书更无人可挡。

王安石一日连罢三名重臣,一位是翰林学士郑獬,议论多与王安石不和。

另一位则是王拱辰,此人是老旧党了,范仲淹变法时他便是反对派,也曾数次挑衅王安石。

还有一位则是钱公辅,此人与王安石本来交情不错,但在薛向之事站错队了与王靖一起弹劾薛向,结果也被王安石赶出京去。

此举为王安石树立威望,但也遭到了很多的争议。

如今王安石几乎已成为了实相,当时官场有言讥讽这一现象以生老病死苦比喻。

生老病死苦说得是中书的五位宰相。

生自是王安石,如今生气勃勃。

老则是曾公亮,曾公亮屡屡请老请求致仕。曾公亮资历不如富弼,皇帝信任又不如王安石,他在中书不上不下,便什么事都不管。

病则是富弼,富弼也想与王安石争,奈何身子不好一直在家养病,之前罢郑獬,王拱辰,钱公辅时,王安石商量也不与富弼商量便将这三人赶出了汴京,富弼便更不出门了。

死了则是唐介。

苦的便是赵忭,赵忭欲与王安石争,但偏偏就是争不过,着实是苦。

暑夏之时,王安石结束了与官家的议事返回了府中。

王雱已等候多时了。

王安石刚坐下下人便给他端上一盏蜂蜜水。王安石端起蜂蜜水来便是一顿牛饮。

王雱道:“爹爹,听闻御史中丞吕诲与著作佐郎章辟光有意弹劾你。”

王安石微微一顿,然后将蜂蜜水喝干后,用袖子抹了抹唇边水渍后道:“由他们去!”

王雱道:“爹爹,这吕诲是司马公推举为御史中丞的,他若是要弹劾爹爹,司马公不可能不知晓的。”

王安石没有说话,王雱便不往下说了。

“爹爹,这是章度之辞管勾国子监的书信,已是第三封了。”

官员上任前都要辞疏,章越也是走流程。

但章越这边与皇帝上了三疏,另一边也是与王安石写了三封信,都是表示自己才疏学浅,道德水平欠佳,难以师人表率,教育学生,不足以管勾国子监。

王雱道:“爹爹,这章度之也是有自知之明,知道爹爹不喜他管勾国子监,故而写信与我们推辞。”

王安石看了信道:“学校是更改旧法的重中之重,我确实不愿将此事假手于人,奈何官家实是看重此子,欲委以重任。”

王雱笑了笑道:“爹爹,我倒觉得当让章度之去管勾国子监呢。”

“何出此言?”

王雱露出幸灾乐祸的神色道:“与其拂官家的意思,倒不如让他知难而退的好。”

·王安石知道王雱之言所指道:“国家选材大事,岂可轻忽,若是我真的欲为难他,那么便真如王拱辰所言,以后朝中要重现牛李党争了。”

“立即唤章越至府上来!”

大热天的让我赶路,当章越赶到王安石府上时不由一阵腹诽。

王安石命下人给章越端来一碗梅子汤。

章越这才喝了一口,王安石便道:“官家既委你管勾国子监,我看你便不用推辞来推辞去了,若以后真不合适,我自会奏请官家换人。”

“我唤你来有几句话与你说,你切切要记在心底,回去好生揣摩。”

章越好整以暇地放下的梅子汤道:“有什么话,相公尽管吩咐便是!”

王安石道:“我欲变革学制科举,所求之义在于齐道德三个字。”

齐道德,章越在心底默念了一遍。

王安石道:“如今学风比之开国之初可谓更加兴盛,但是人材却反而比国初之时更少了,为何如此?便在于学风。”

“如今之人学术不一,孔孟老庄杨墨法释农兵,各谈一词。一人一义,十人便是十义。如今朝廷要举新法,欲有所作为,然而朝野上下却异论纷然,莫然承听。此皆是朝廷不能一道德之故。”

“故而要一道德,就是必须修学校,要修学校,贡举之法便不可不变。这便是以后朝廷得人之法,要让天下人知道除沿此道仕进之外别无他路,以后自会出于国有用的贤良之士。”

章越将王安石每一句都记在心底,王安石说得‘齐道德’是啥意思?统一国家意识形态。

(本章完)

第968章 何为百年运第286章 东华门第763章 韩绛回京第586章 筹码第643章 战略之争第87章 星河第600章 章直婚事第358章 岳父的一席话第675章 擂鼓第615章 赏个执政作第22章 佣书第289章 殿上诗第699章 二将争功第442章 小别胜新婚第154章 买卖第687章 广锐军第342章 五百贯第863章 宰执以下第一人第497章 无名之辈第451章 未来的皇帝第964章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第527章 新旧交替第293章 捷报传家里第144章 心事第546章 又在使绊子第7章 翻案第226章 尽心第380章 建储之议第940章 御前争论第907章 用或不用(感谢枫爱云书友盟主)第112章 未道再见(感谢propheta书友的盟主第338章 汴京买房记第659章 图穷匕见第999章 熙宁十年第691章 盐井第413章 抄底第589章 替手之争第821章 结算货币第1019章 远利和近利第29章 寓教于乐第266章 灯火阑珊处第671章 直扑要害第304章 光阴第697章 步步为营第453章 撕破脸第595章 唇枪舌剑第43章 清官难断家务事第363章 不可乱说话第931章 工匠也可为官第624章 寒门出身第218章 解试第772章 章越的幕府第857章 齐家治家第462章 台谏(第二更)第827章 空城计第16章 没事莫装逼第889章 版本不同第216章 靠自己第838章 非召章越回京不可第981章 宰相忽悠皇帝第891章 出班直言第616章 改青苗法第78章 知识就是金钱(两更合一更)第769章 名覆金瓯第344章 姻亲第434章 演讲第293章 捷报传家里第404章 谢过章学士第644章 意见相左第919章 抑兼并不是破兼并第633章 争执第154章 买卖第149章 外室第981章 宰相忽悠皇帝第542章 王安石进京(感谢曹面子书友成为盟第414章 入股第774章 喂饼第240章 吴充第978章 权臣奸臣第950章 坐而论道第37章 二哥下落第178章 韩相公第313章 秘阁第493章 公用钱请假第172章 成例第730章 大丈夫当马革裹尸第11章 孺子可教第498章 离开第772章 章越的幕府第968章 何为百年运第543章 百年无事扎子第430章 政坛常青树第236章 如何办第9章 孟子第1054章 韩绛辞相第255章 筌与鱼第929章 拉拢第750章 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