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他日见之不晚

第75章 他日见之不晚

章越与郭林方才职事对话的一幕,正好被旁边一人看见。

此人并非别人,而是州学的孙助教。

孙助教原先奉李学正之命,要将章越等几人取入州学的,不过此事却为县令阴阻。如今孙助教也只能作罢,但他得知章越在县试时,作了一首神童诗。

据孙助教隐约所知,章越似写了一篇诗,被人呈给上面那位官员。那官员似很赏识对方如此。

但孙助教一看这首诗,觉得并非如何出众,而且不仅出韵,且平仄不通,这样的诗才如何能得人赏识。之前那首诗八成是拿别人的诗一抄,打算欺世盗名。

于是孙助教就立即命人将此事报给学正。

随即又传来章越二哥中进士的消息,学正让他打探章越底细,同时不可打草惊蛇,随即他二哥又拒绝接旨,放弃了进士出身……

而今日也是章越入县学的时候,他也在一旁旁观,看看这少年究竟是如何之人。

浦城县学进士斋两百余人,经士斋只有一百余人。南方人尚进士科轻经科,有门路的子弟多从进士科。而县学进士斋又多是特录,试录的则少之又少。二人既是报考经科,又是试录,一看即知没什么根底。

就二人出身而论,章越算是寒门子弟,而郭林甚至连寒门都算不上。

饭食就看得出,县学里多是一二等饭的,三等饭少之又少了。但这章越人似还不错,并非是那等奸邪之徒。

“再看看吧,不可贸然下定论,如此不是毁人一生。”孙助教自言自语道。

孙助教当即装着不经意的样子,走到此处。

职事见了立即起身道:“见过孙先生。”

孙助教点了点头,看向章越,郭林道:“他们是?”

职事笑道:“是今科县学录试,这二人都是中第子弟。”

说着职事又举章越道:“此乃经科第一名,以全通得录。”

“哦,全通?”

孙助教上前打量章越。

职事道:“这位是州学助教孙先生,你们二人还不快行礼。”

章越,郭林连忙行礼。

“你就是经生第一?”

章越心底很高兴,如今我的名声都传到了州学助教的耳里。

章越道:“学生惭愧,学生侥幸录试第一,但经生第一学生不敢窃居。”

此子说话倒是很小心。

孙助教温和地笑道:“小小年纪能够如此谦退,实属难能,今年来本州诸学颇有轻经科而重进士,然今科的九经及第,朝廷授国子监直讲,足见朝廷器重之意。”

章越心道国子监直讲原称国子监讲师,淳化五年改为直讲,并一律用京朝官。要知道一榜进士也只有十几个京朝官,而九经出身果真可与进士头甲出身媲美的。

孙助教说到这里,看章越,郭林二人眼色。郭林仍不知国子监直讲是何官职,但章越却暗暗欣喜的样子。

孙助教暗叹,学识不足可以通过学习而得,但这些知识就不是学习而知。有的寒门子弟就算了高第,但初入官场一窍不通,等他们摸爬滚打十几年终于明白的时候,年华时机都已是错过了。

下面章越与孙助教应对如流,郭林却只能说几句。

孙助教对章越已是有了个大概的了解不由心想,此子如何也不像是奸恶之人,他需好好向学正禀告才是。

一边说章越,郭林已是交了钱。

孙助教说了几句即离开,二人又去领了儒生的襕衫。

这算是县学的福利,不用钱。

穿了这身襕衫上街,即是县学的学生,老百姓眼底的秀才,也就是真正的读书人了。

宋朝的襕衫乃细布白衫,圆领大袖。之所以称作襕衫,是因衣裳的膝处有一道横襕。

汉服有两大类,一是深衣,一是衣裳。

衣裳是上衣下裳,上面穿衣,裳有些类似于裙子,围在腰间。这是汉人男子最隆重场合的穿着。

而深衣就是将衣和裳连在一起。

襕衫穿法就是深衣,但中间这道横襕又代表了上衣下裳的古制。也就是横襕以上为衣,以下为裳。

深衣的穿法有曲裾和直裾。

曲裾要将襟围着下裳缠绕最后系于腰间。女子穿着曲裾就很显身材,很好看,遥想那个强大的汉朝盛世时无论男女都喜用曲裾。

至于直裾就是腰间开叉,而且有下摆,如此有个大的弊病,跪坐和坐下时容易走光,毕竟那时候大家没有穿裤子的习惯。

故而在汉朝时曲裾要比直裾要隆重正式。

不过如今有了裤子,直裾深衣已渐渐取代了曲裾。

曲裾毕竟穿起来太麻烦了。

但是宋朝读书人襕衫,保留了曲裾的穿法,因为曲裾比直裾更正式更郑重,也不太管学生们到底这么穿到底方便不方便。如今恪守古礼的官员读书人也仍穿曲裾深衣。

“师兄,这曲裾如何穿?”章越一脸茫然。

郭林也是一脸无奈道:“师弟,你可问倒我了。”

“总不能去问学正怎么穿襕衫吧?”章越忽笑道。

“这。”

章越道:“师兄,你看我们自入县学来一路有几人穿曲裾了?”

规矩是规矩,执行不执行另外回事。

“这倒也是。”

章越道:“我看,管他曲裾直裾。只要不秃巾短后即可。”

秃巾就是头上不戴儒巾。短后,就是短后衣,后幅较短的衣裳。这不是说不能光屁股的意思,而是不能把裤子穿在外面,必须用裳遮起来。

郭林道:“这不太好吧。”

章越道:“咱们看看再说。”

这时职事走来道:“襕衫都领了,咱们一并去斋舍。”

“是。”

三人边走,职事又边对章越道:“孙助教知你是此番录试经生第一,对你很是看重。”

“多谢职事,多谢孙助教。”章越心底不由甜甜的,此刻感觉有些飘。

“每年州学都从诸县学中选拔学生,直荐国子监,若东京不录,也可去南监,若能得孙助教替你说一两句此事就成了。”

宋朝的南京是应天府,应天府是商丘。商丘国子监原称应天书院,范仲淹当年就是在此读书的。

宋真宗有一次到了南京,万人空巷。国子监的同学都争着去看皇帝长啥样子,唯独范仲淹不去。同学奇怪问范仲淹为何不去见见皇帝。

范仲淹平静地答曰‘他日见之不晚’。

数年后范仲淹进士及第,于金銮殿上见到了宋真宗。

(本章完)

第405章 钞法第183章 二三事第240章 吴充第967章 辽道宗第79章 苏州来人了(两更合一更)第286章 东华门第330章 文运昌盛第510章 太祖誓碑第970章 我来担着请假第275章 为何偏偏是你第306章 读汉书第862章 登门道贺第684章 满嘴流油请假第491章 文官也敢打人?第542章 王安石进京(感谢曹面子书友成为盟第379章 心底话请假请假第970章 我来担着第19章 进士科与诸科(感谢书友熿裘盟主)第464章 一夜失势第355章 夫妻第679章 报捷第650章 男儿何不带吴钩第1048章 高楼第28章 借书第747章 人选第468章 同年宴第778章 就事论事第232章 搏击长空第388章 观天之道第443章 折辱夏使第643章 战略之争第440章 未雨绸缪第460章 弹劾任守忠(第二更)第772章 章越的幕府第713章 抓人第19章 进士科与诸科(感谢书友熿裘盟主)第377章 宫中第69章 来信第200章 此时此景第68章 三字诗作者(第三更)第748章 补偿第125章 改专业第288章 赐对第386章 入宫第786章 收复河州城第1019章 远利和近利第330章 文运昌盛第605章 章吕分歧第663章 底气第784章 复仇第320章 相交第173章 传颂第112章 未道再见(感谢propheta书友的盟主第629章 商议第379章 心底话第302章 大科名世第767章 国事相托第974章 物物不务于物第927章 想骂就骂第987章 盗书第228章 秋夜第869章 王安石的推举第1003章 信任与猜疑(两更合一更)第81章 初会第423章 章越的用人之道第138章 见面第981章 宰相忽悠皇帝第1046章 睥睨众官第77章 经学究(感谢董建新1115书友的盟主)第69章 来信第329章 封还第714章 敲打第802章 历史的大势第28章 借书第364章 吕氏兄弟第146章 学诗第288章 赐对第445章 霸道第582章 落实工作第90章 策问第715章 都是来分功的第1048章 高楼第1034章 重开天章阁请假第493章 公用钱第679章 报捷第441章 为何为官?明日更新第246章 残信第976章 洮水大捷第999章 熙宁十年第77章 经学究(感谢董建新1115书友的盟主)第202章 给他第1045章 农妇和牛(两更合一更)第798章 纪念第878章 钱重物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