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1章 工匠也可为官

常起居后,不参与奏对的官员陆续退班,而官家退入后殿决事。

王安石跟在官家身边进入后殿,而吴充,王珪则是回衙。

王安石不离官家左右可以理解,因为作为宰相他要接触到百官向天子进呈的一切信息流。当然话肯定不是这么说,官家对任何信息进行判断时,必须有王安石在旁辅助,时时提供参考意见,这也是宰相的作用。

至于吕惠卿亦步入后殿中,也是不离左右。

章越退入后殿,见吕惠卿不走,自己这沈括的条陈倒是不好递上去。看得出吕惠卿对自是严防死守,生怕自己在他不在场的场合向官家告状。

章越心想无妨,既使今日递不上去,明日也可递上去。

所以章越也就耐着性子等着,但吕惠卿却有些费解,趁着官家更衣歇息,内侍给相公们递茶汤的空隙,吕惠卿凑过来向章越问道:“度之,今日打算奏何事?”

章越反问道:“这些细枝末节的小事,吉甫兄打听这作甚?”

吕惠卿道:“不过随便问问。”

二人简短几句结束了对话,吕惠卿还继续示好,递给了章越一盘枣糕,说自己牙口不好,不吃甜食。

章越看了一眼吕惠卿递来的枣糕,反手搁在一旁不动分毫。

吕惠卿见了这一幕,反而却是稍稍放下心来,然后与王安石说了几句话。

王安石有些心不在焉答了吕惠卿几句,至于章越和王安石从头到尾没有交流过一句话。

殿内三位宰执各怀心事。

一盏茶工夫后,官家又重新升殿,几位相公立即推了盘食,在廊外等待奏事的官员亦是重新站好。

相公们可以在殿内吃茶,但其他官员们则必须退至廊外,这也是等级分明。

官员们一一递本子进奏,这时候章越也递了札子,是对于河北诸路兵马部署的一些意见。

官家拿了章越的札子给王安石。

军事上其实是王安石的短处,只是对于人事上有所把控,其余细节的地方就不说话。不过王安石放过,吕惠卿却提出了反对。

章越奏完后又从另一个靴页取出札子,说的是熙河路的事,也是相当紧要。

吕惠卿见章越奏完两本后,仍旧留在殿内不走,也是疑惑。

其余官员奏事后都是离开,但宰执不同,他们可以留在殿内对任何意见建言,除非他们身上有公事在身。

章越实在要留在殿内不走,自己也没办法,而且中书里确实有些紧急之事要吕惠卿处理。而吕惠卿见章越递了两份奏疏后,觉得不会有第三份奏疏也是作罢。

吕惠卿又站了片刻,最后还是先走一步。

吕惠卿走后,只剩下几名官员奏事,且都不是要紧事。

而这时章越从袖子缝好的袋子里取出沈括的札子递给了官家。

官家见章越突然在这时候又递了一份札子,也是讶异。

章越道:“陛下,这是沈括言若是宋辽交兵,当以弓弩制骑,本朝兵马素习弓弩,又有神臂弓,床弩这等不世之器,不当以车制骑,而是以弓制骑。而且军器监的棚车行进迟缓,根本不足以驰骋幽燕,对抗契丹骑兵。”

“他之前曾以此事与吕惠卿进言,但为他所阻,令自己不可声张。”

官家听了脸色很是难看,当即拿了沈括的奏疏一五一十地看了。一旁王安石则看了章越一眼。

沈括什么品行,他再清楚不过了。

吕惠卿能让沈括背叛自己,那么章越也能让沈括背叛吕惠卿。

官家怒道:“吕惠卿明知以车制骑不妥,为何偏偏要如此建言?”

王安石道:“陛下,之前臣与吕惠卿商议过抵御契丹骑兵时,臣对以车御骑也是赞同的。”

对于王安石出言保吕惠卿,也是章越料到的。

官家点了点头,继续看沈括的札子。

在札子里沈括进言说如今军器监,工匠管理散乱,下面皆有消极怠工或者是粗制滥造的现象,单纯凭着吕惠卿当初制定的各种法式,规范军器的流程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进行重新整顿。

以现在河北诸军而论,尚缺各种弓弩,特别是神臂弓,要想数月内全部打造出来,应付上日后的辽宋交兵恐怕是力有未逮。

在此沈括提议对军器监的匠人制度进行改革。

如何进行改革呢?

沈括引用了贾谊治安疏里的一句话‘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这句话在原话里是贾谊劝汉帝实行推恩令,让诸侯多多的,最后方便管理的意思。

但这里沈括却参考到章越的意思,提出了另一个观点。那就是军器监不直接管理,而是采用周天子管理诸侯的方法来管理军器监。

给予部分能工巧匠以官员,甚至京官的待遇,然后再通过这些工匠来管理军器监的制作之事。

用官爵来吸引匠人的加入,只有匠人才能做官,再通过这些做官的匠人来管理军器监的事。

章越当初看了沈括的札子时,其实有些地方并不太认同。

沈括用匠人来管理匠人的这个思路,他是认同的,但这个制度的本质,说白了就是割韭菜。

但这个办法能提高工匠的积极性吗?

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的,因工匠中的既得利益者们,会通过设置一道比较高的门槛,让后进们必须不断付出努力,才能跻身既得利益者的行列中。

通过做官来调动军器监的匠人的积极性,比如发明什么尖端科技或者改进制造流程,从此摆脱匠籍跻身官籍。

官家看了这个意见皱眉问道:“匠人可以做官吗?这是从未有过的事。”

王安石道:“陛下,秦朝便有匠人为官,虽说是低微,可以领爵位。”

“而秦朝制器之强,并吞六国,这是众所周知之事。”

“至于汉唐时,也不缺乏营造之匠出任大臣之事。”

章越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与契丹交兵利在甲兵坚锐……”

王安石也是表示了赞同。

章越心想,也只有王安石能够赞同,换了韩绛,吴充恐怕对工匠为官都要反对了。一句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就够了。

什么是士大夫?那肯定是出身于士的阶层,农工商也配与士大夫并列?也配跻身统治阶级?

不过官家心底最担心的莫过契丹骑兵之事,最后在章越和王安石劝说下还是同意了此事。

第235章 结识第17章 山间岁月第703章 太平宰相第956章 韩琦身后第866章 所言极是(两更合一更)第403章 钞盐法第422章 豪爽第325章 圣意在谁?第60章 上架感言第837章 仁宗留给陛下的宰相第124章 打车第422章 豪爽第399章 伯乐欧阳修第130章 斋长第628章 章卿几岁?第1010章 面面俱到第190章 再辞第684章 满嘴流油第264章 寿宴(感谢驯猴低手书友盟主)第325章 圣意在谁?第64章 (第四更,求月票)第826章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第4章 县城(感谢书友Joyii首盟)第731章 布置请假第707章 面授机宜第682章 封赏第172章 成例第757章 得不偿失第675章 擂鼓第535章 韩琦罢相第845章 相互试探第31章 暖秋第759章 登门第212章 照料第230章 交情第457章 封侯之愿第460章 弹劾任守忠(第二更)第632章 吕公弼第55章 考试第455章 人才第835章 兵临城下第632章 吕公弼请假下第856章 回府第1038章 大宋经济晴雨表第249章 关扑第971章 叔侄第867章 补锅第219章 入场第87章 星河第248章 展望第241章 执牛耳第700章 国恩私恩第780章 下岷州第769章 名覆金瓯第476章 不作官了第223章 圈子第201章 樊楼诗会第98章 建阳(感谢~~爱啊!~~双盟,)第584章 安居平乱第776章 正副之争第908章 本钱第620章 强势复出第229章 吴府(感谢乐乐笑笑妮妮书友成为本请假第300章 官职第416章 政事堂论政第714章 敲打第969章 驻真定府第569章 夜谈第689章 营田第904章 王安石的推荐第315章 形势不如德第222章 结童入学,白首空归第279章 水几是道第442章 小别胜新婚第276章 殿试第843章 如何用力第768章 韩绛的人情第649章 辞君第871章 提携第195章 吴大郎君第85章 这个人已经疯了第903章 王安石复相第372章 商山四皓第748章 补偿第1033章 Showhand是一种智慧(两更合一更)第396章 新君(感谢加十块钱牛肉面书友成为第639章 功劳第717章 朕不是汉元帝第536章 深宫大雪第158章 我的地盘第191章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第343章 下聘第464章 一夜失势第605章 章吕分歧第204章 人可找到了?第530章 商议第1040章 上门认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