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2章 战争威胁

辽使耶律颇的带着辽国皇帝的国书再度前来。

在没谈判的数月里,辽国副枢密院直学士萧颍,枢密副使杨益戒,始平军节度使耶律寿,先后来到真定府拜见章越,以及不少馈赠。

章越也让幕下的蔡卞,蔡京,陈睦,徐禧,童贯等人,轮流地前往蔚州,西京,甚至陈睦还见到了辽主耶律洪基本人。

耶律洪基亲自向陈睦询问了边界划地之事,并转达了对侄皇帝宋朝官家的问候。

这也佐证了之前取得情报,辽主耶律洪基本人确实身在西京,甚至连春捺钵大会都不去了。

至于辽主耶律洪基身在西京是不是筹划南征之事,谁也不知道。

谁也不敢猜测。

这与章越事先向天子上疏,辽国鹰路不定,故致内部不稳的分析截然不同。

耶律洪基坐镇西京半年,表示出一等志在必得的态度。

反正此事回奏至汴京,令官家担心得一夜没睡,然后下了一道旨意给章越,让他寻求与契丹议和。

消息传来,真定府中的宣抚司乱了。

偏偏就在这时,辽国谈判使团抵达,耶律颇的代表耶律洪基转交了辽国天子国书,并提出了更为苛刻的条件。

那就是在原先四地边界争议的归属上,加上天池的归属。

辽国的这个策略在谈判场上非常常见。

那边继续施压,同时提出比原先更苛刻的条件,使谈判者的信心动摇,遭到反对者的指责。

章越可以想象,辽国这新条件一出,自己肯定会蒙受朝堂上反对派的指责。

其实想都不用想,这是一定的事。

这也是异论相搅的副作用,国家大政易左右摇摆。

章越看了官家的指示,心底也凉了半截。

之前给官家的奏疏已是将形势利弊都分析得很透彻了,话都说了好几个车了,如今他实已是不愿再多解释了。

此刻章越由衷地感叹,成大事者必须有战略定力,这话不是空谈。

一个人是这样,国家也是这样,认准了的道路就要一直走下去。

这时官员们也知道了此事,李评对章越道:“敢问章相公,明日当如何与辽使谈?”

李评是当初最早提议章越接受辽使的条件,但他也知道做事后诸葛亮一点用也没有,这时候不是得意指责章越的时候,而是应该面对问题。

章越没说话,蔡京已是出声道:“下官以为这么谈,一个字拖!事缓则圆!”

“我们这边再上疏与官家力争此事。”

“如何缓呢?”李评问道。

章越则道:“不必争了,明日持正(李评)明日你与玉汝(韩缜)与辽使谈判!我则不出面。”

说完章越起身而去。

……

章越回到书房,蔡京蔡卞一脸担忧地前来。

见章越在看书,蔡京担心地问道:“宣相,官家那边如何应付?”

他们知道这次不可以言语转圜,官家是要让他们拿出态度了。

章越道:“此事不难,可以请官家赐下国书,以正式答复辽人划界之事!”

蔡京,蔡卞闻言都惊喜道:“此计大善!”

辽国这一次是带了国书来正式要求,宋朝以划界的方式割让这五地,所以章越请官家以国书答之也是合情合理的。

但问题是一旦下了国书,就是留下了字据,将来要写入史中。章越料定以官家性子,必定对帝王颜面格外看重,写入史册是件很不光彩的事。他必定再次犹豫,重新觉得还是在谈判中对契丹强硬些好,所以会暂缓催促章越议和之事。

如此拖延些时日是没问题的。

蔡京,蔡卞都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但又担心拖延不了太久。

……

次日,宋辽谈判,耶律颇的见章越没有在场,很是不高兴。

不过谈判还是要继续下去,必须走完要走的流程,辽国当即拿出了天池归属辽国的三条证据。

因为之前没有天池归属,这一次辽国突然拿出来谈,肯定要铺垫一下,否则岂不是显得自己很无耻。

负责具体谈判之事乃副枢密院直学士萧颍。

萧颍这一次提出天池归属拿了三个理由,一个是辽国顺义军曾要求宋朝修葺天池神堂,若天池不属于辽国,辽国为什么要发此照会?

其次契丹乙室王曾率一百多部落在此放牧半年有余,未见宋人有异议。

其三宋朝与辽国当年粗定以横岭为界,而天池在横岭以北。

蔡卞则是对萧颍哂笑道:“贵使说了这么多,无一不是口头凭据,却没有一份字据。”

“恰恰相反的是我们倒有天池属宋的文字证据。”

说完蔡卞拿出了一份当年辽国至宋宁化军的文书,上面写着‘于天池子西北,过横岭子批却签子木一株,其签木南至南界约三里’。

眼见蔡卞拿出文字证据,在场的契丹使者都是一时失言。

萧颍强自辩解道:“当时所言的横岭,并非今日所言之横岭。”

什么叫无耻?在场之人都见到了。

耶律颇的道:“好了,不必说了,你们也不用与我这里磨叽,这是我们最后的诚意了!”

这回连李评也气了,言道:“阁下言不能服人,如何能如此分说。”

耶律颇的道:“你们宋人强占我大辽境地,我家天子念两国邦交多年,这才令我分说,若是分说不成,那便只有交兵一路。”

“我们正好试一试,你们熙河路的兵马,马快不快,刀利不利?”

耶律颇的以出使真定时,章越以熙河路骑兵向他宣兵耀武为耻,今日说出这话时也是积怨很久。

他如今敢说出这话,就是没将宋朝熙河路调来的兵马放在眼底。

李评道:“你们契丹未必能胜,即便胜了,昔日你们的太宗皇帝也入主过中原,最后还不是回去了。”

众人听了李评说这话一点底气也没有,先自居败者了。

历史上辽主耶律德光灭了后晋,还入主过汴京,但没有坐稳天下便以失败告终。

这还没打仗,李评就以汴京告破为打算了。

耶律颇的闻言大笑但心道,若宋朝皇帝用的都是你这般人,那打到汴京也是轻而易举。

耶律颇的冷笑道:“打不打我们契丹人说的才算,你们宋人不算。你们且好生想了一想,再过些日子再乞和,便不是这些了。”

……

而此时西夏国相梁乙埋率领五万大军抵至天都山。

这里曾在熙宁三年时被章越,王韶攻破,连天都山皇宫都被焚毁。

现在梁乙埋带着兵马复仇来了!

第752章 人性第984章 耶律宏第78章 知识就是金钱(两更合一更)第401章 新差遣第109章 琴声第791章 浅攻的抉择第889章 版本不同第295章 期集第168章 易否第668章 福将第569章 夜谈第765章 这个人可以用第447章 安国寺塔记第136章 邀请第301章 琼林宴第143章 诗第52章 牧笛第137章 府元第911章 故乡第43章 清官难断家务事请假第680章 官家的心情第584章 安居平乱第898章 提条件第791章 浅攻的抉择第600章 章直婚事第569章 夜谈第1030章 大学士 郡公 尚书(第一更)第714章 敲打第937章 吕惠卿罢相第241章 执牛耳第390章 圈套第164章 俯视第257章 牛逼吹大了第787章 解围第128章 吃蟹(感谢罐装冬瓜茶成为盟主)第503章 没有这个道理第104章 醉汉第279章 水几是道第329章 封还第888章 润笔争论第971章 叔侄第905章 事因第447章 安国寺塔记明日更新第116章 安定先生第552章 延和殿论辩第199章 寻觅第754章 疏在袖中第281章 等次第424章 婚姻第628章 章卿几岁?第754章 疏在袖中第110章 说亲(感谢书友小抽的金爷双盟)第878章 钱重物轻第810章 六辔在手第370章 崇政殿说书第467章 又升官了第984章 耶律宏第899章 吕惠卿的变通?第860章 王安石的后悔第863章 宰执以下第一人第479章 章家又出了两个进士请假第714章 敲打第683章 功归人,过揽己第132章 争风吃醋第698章 名将是资源堆出来的(两更合一更)第64章 (第四更,求月票)第574章 王安石辞参第457章 封侯之愿第517章 临轩策问第815章 论功行赏第482章 大腿第651章 兴亡百姓苦第334章 二事第795章 三道营墙第128章 吃蟹(感谢罐装冬瓜茶成为盟主)第113章 入汴京第630章 天子之恩(两更合一更)第587章 同道不同心第751章 说客登门第1006章 元随傔从(两更合一更)第946章 翁婿主张第470章 治国争论第588章 章越的改良第272章 逛逛第283章 平边策第5章 破案(感谢书友历史啥时真实盟主)第32章 学霸第1025章 一之(两更合一更)第484章 翁婿联手第312章 良人第35章 真传第130章 斋长第170章 家宴第805章 计划与变化第979章 辽国的能臣(感谢一拾肆修书友上盟第842章 还是女婿好啊第982章 私下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