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三九章 宣府失守

十月十五,夜。

京城皇宫一片宁静,朱祐樘用过汤药之后,早早便安歇,这两天他没看过一份奏本,也没接见任何一位大臣。

朱祐樘的精神欠佳,西北大捷也没给他的病带来什么转机,他甚至埋怨自己,这一战完全是想为儿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继位环境,结果好心做了坏事,被鞑靼人叩关而入,险些令大明固守百余年的疆土失守。

朱祐樘处于深深的自责中,而文渊阁内,谢迁和李东阳正在连夜批阅奏本。

在兵部和礼部拟定出一份西北功臣受赏目录后,谢迁和李东阳都在等刘大夏把功劳簿传到京城,以便为刚在宁夏镇取得“大捷”的将士论功请赏。

弘治皇帝特别叮嘱,此战最大的功臣是兵部尚书刘大夏,至于之前的延绥巡抚保国公朱晖,既往不咎,但现如今的重点是先把朱晖的下落找到再说。

如果朱晖被证实战死疆场,将按照国公的标准厚葬,除非有确凿的证据投靠了鞑靼人,不然朱晖将是功臣名录中的一员。

皇帝没说过沈溪,谢迁不敢提,李东阳也不会过问,使得沈溪并未出现在最初拟定的这份功劳册中。

一切功劳的封赏,要以西北传回京城的战功册为主,京城这份不过是提前拟定出来,让皇帝心里有数,也让朝廷有数。

眼看到了二更天,李东阳道:“于乔,这几天你也累了,难得今日没太多事情,先回去休息,明早记得早些过来!”

谢迁抬头看了李东阳一眼,这是李东阳少有的主动提出来到内阁值夜,以前就算是轮到李东阳,李东阳也会以各种借口推脱。

但在西北战事“大局已定”后,李东阳的精神状态明显好了许多,不再请那么多事假,谢迁这边终于可以轻松一些。

“那我……先回去了!”谢迁乐得如此。

虽然他也知道,李东阳值夜绝对是不到半个时辰就会去偏院休息,而他每次值夜都要熬到后半夜,两个人在对待公事的态度上还是有所不同,李东阳这会儿已经不复当年对朝堂之事的热忱。

谢迁从文渊阁出来,没走出太远,就见到一名面熟的司礼监太监匆忙从宫门处走了过来,身后跟着一名风尘仆仆的信使。

大半夜带着信使进宫,一定是出了什么大事才会如此。

信使带来的奏折不走通政司和内阁,而是直接走司礼监,让谢迁心头感觉一股莫名的压力,暗自揣摩:“难道是西北战事,取胜之后又遭遇败绩?”

可转念一想,又不太像,“西北战事总算历经两月后完成,刘时雍绝对不会虚报战功,只是在之前大捷的上奏中,恐怕有诸多的水分在内,但就算要如实上奏,何至于连内阁都不过?”

带着满腹的疑问,谢迁没有着急走,而是想留在宫中查看一下情况。

到了晚上,宫禁森严,宫门只有正门午门方向会留下一道小出口,夜晚有什么人要进出皇宫,又或者是有紧急公文入宫,都走这道小门。

谢迁原本就刚出左顺门,距离午门还有一段距离,此时他也不急着离开了,折返回文渊阁,才刚进值房,就见到李东阳正在收拾奏本,显然已经准备到偏院休息。

李东阳见到谢迁回来,有些诧异,问道:“于乔怎去而复返?”

谢迁道:“之前正要出宫,见有紧急公文进入宫门,却不是往文渊阁方向而来,而是直接前往乾清宫,我想可能有什么重大事件发生,想留下来等候消息!”

李东阳点头道:“于乔,你不必太过担心,若有事的话,乾清宫那边会有消息传过来!”

谢迁轻叹:“但愿不会是太着紧的事情吧!”

因为谢迁突然折返,李东阳也不好意思马上就到偏院去休息,二人便又批复了几份公文,就在谢迁心绪不宁时,文渊阁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凌乱的脚步声,谢迁站起身,走到值房门口一看,只见司礼监掌印太监萧敬心急火燎而来,满脸都是惊慌失措。

“两位阁老,大事不好!”

萧敬说这句话时,竟然带着一抹哭腔,让谢迁的心猛地一沉。

李东阳相对冷静一些,他来到值房门前,问道:“萧公公,发生何事?”

萧敬眼泪都流出来,满脸悲戚,哽咽道:“西北……西北出事了!”

一句顶万句,萧敬能急得哭出声来,这事必然不小,谢迁越发紧张,追问道:“到底是何事,萧公公进内详细说明!”

萧敬稍微平复一下心情,道:“两位阁老,具体的事情……先不说了,说也说不清楚,我只说一句……宣府失守!”

这下不但谢迁目瞪口呆,就连素来镇定自若的李东阳都险些站不住,二人虽然也算老臣,但毕竟只有五十多岁,在当今朝廷已属于“少壮派”,身体断不至于如此不济,主要是这消息来的太突然,太震撼,让二人一时间懵了。

过了好一会儿,李东阳才反应过来,急切地问道:“萧公公,你说明白些,西北战事……不是局限在宁夏镇、延绥镇地界吗,为何……为何会是宣府失守?”

谢迁也连忙问道:“宣府……莫不是北寇真的施展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

相对而言,李东阳最不能接受这个消息,他甚至觉得这消息是有人伪造的,而这个人就是戴罪在身的沈溪。

在李东阳看来,既然沈溪之前就虚报鞑靼主力在宣府镇出现,那可以更“丧心病狂”一些,直接说鞑靼人主力已将宣府攻克,这都是有可能的。

谢迁就不会这么揣测沈溪了!他对沈溪还是了解的,明白沈溪做事不拘成法,也清楚沈溪有能力预估战局的变化,现在既然宣府失守,那就应该跟沈溪之前的预料一样,鞑靼人定然是施展“瞒天过海”之计,悄悄杀到宣府镇侧翼,如今将大明九边最重要的粮仓宣府给攻克。

萧敬急切地说道:“……我也不知晓为何会如此,这是宣大总督衙门的急奏,据说城破前连续派出数百骑,向朝廷报告噩耗,结果只有两骑突出重围,向南由紫荆关入长城内关,马不停歇,一日一夜送到京城……”

“信使说十三那天晚上,宣府便告失守,宣府所有的粮草辎重和武器装备,都落入鞑靼人之手。如军鞑靼兵马……估摸是往居庸关来了!”

“两位阁老,你们且说说,这如何是好啊?”

当听到是“宣大总督衙门”于最后关头发出的急报,即便是对沈溪不信任的李东阳,也不得不收起心中的怀疑。

不过此事关系重大,以至于连素有“李公谋”之称的李东阳都暂时失去了思考的能力。

谢迁倒是考虑过这个问题,相对冷静一些,问道:“陛下可知晓此事?”

萧敬一脸为难:“如今已是深更半夜,陛下身体不好,刚刚睡过去……实在是不敢上奏啊!再说,之前还说宁夏大捷,如今转眼便传来如此噩耗,如何跟陛下提及?”

谢迁一脸阴沉,摇摇头道:“不妥,事关重大,此事绝对不能隐瞒陛下,否则很可能会犯下欺君之罪!必须马上往乾清宫上奏,另外着人安排去将六部七卿,还有刘少傅请进宫来,英国公也要来……”

关键时候,谢迁表现得比李东阳更加冷静,虽然他心中没有成型的预案,但他还是在心中盘桓过沈溪上奏之事为真这种可能。现在担心的事情变成现实,谢迁知道非常棘手,只能先代天子发出命令,将六部尚书,以及朝中一些显贵请进宫里,商量此事。

虽然谢迁没有下诏传大臣入宫的权力,但所提都比较合理,萧敬明白,事关重大,把这些重臣请到宫里等候皇帝传见是应该的。

萧敬连忙道:“好,有劳两位阁老,我这就去差人办理,您二位……是否先往乾清宫?”

谢迁道:“萧公公赶紧去办理便可,我和李大学士这就往乾清宫等候陛下召见,萧公公速去速回!”

第三五六章 柳下惠?(第三更)第一九三七章 各方试探第一七三七章 出其不意第一五三〇章 利用第一六二章 术业有专攻第二三四七章 能者多劳第一七八三章 无人替代第三三六章 乡试(中)第一七九三章 小心眼儿第二五五章 秘辛(第三更)第三四一章 论资排辈(第六更)第二十四章 绝色佳人第八五三章 刑狱行家(第二更)第二二一三章 劝降第二十一章 南戏戏本第一七六五章 正德朝第一战第二三〇二章 等待第四六九章 经筵前的邀请(第三更)第一四七七章 疑云重重第三一五章 无毒不当家(求月票)第二一〇九章 以退为进第二一三四章 不行军就回头第二一五五章 癫狂人癫狂事第一一四〇章 冰火两重天第三四一章 论资排辈(第六更)第一五〇五章 远水难解近渴第二二六一章 飞不出鸟笼第四十九章 微服私访第九〇六章 沈扒皮(第三更)第一〇三八章 仁心(第五更,求保底月票)第一四一六章 日常第二一〇二章 出城见客第一八一四章 见风使舵第二五八四章 甘当台阶第三四二章 不知分离苦(第七更)第二四二九章 沈国公第三〇二章 一点愚见第一五九五章 不速之客第一八八章 登高望远第二六六九章 撤兵第五八九章 一年两升官(第二更)第九三二章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第二五六二章 千里派谋士第二六三五章 裂隙加深第九五四章 太子饶命第二六二三章 谢幕第六十三章 扩大经营第二一八章 真才实学(第五更)第一二九一章 检阅三军第七六一章 非正常渠道(第二更)第一八四九章 威逼利诱第一七二七章 回京在即第二一六八章 孰轻孰重第一九八九章 变化的时代第一一〇章 香饽饽第一四一四章 打分第九三七章 陆路行军第一九八六章 忠人之事第三七七章 阴晴不定女儿心(第三更)第七五二章 内帘官和外帘官的博弈第一一五七章 沙盘演兵第一六三〇章 阻力第一七六一章 太后之怒第一〇五一章 拉下脸(第二更)第一三五二章 杳无踪迹第一六九八章 会面第二二〇二章 漫长的等待第九七六章 收买拉拢第一〇四五章 征程未卜第二〇三二章 同是沦落人第四三一章 传胪大典(第二更)第四一四章 内阁大学士的推诿(第四更)第一二三一章 太子请命第四七六章 落榜的武举人(第四更)第一二一八章 没有火炮?第八五四章 真正的目的(第三更)第二三三六章 祸福难料第二六二八章 熬出来了第五〇八章 外交纠纷(第二更)第五九七章 中了心学的毒(第三更)第一〇六〇章 五体投地(第二更)第二一三七章 皇差不好当第一五四九章 有麻烦了第一二三七章 端倪第一五一四章 正朔第二六八章 拜访第一二八二章 擅权第二一二二章 去喝西北风第一三二五章 未知最可怕(第三更)第六五六章 晚来一步第四一三章 藏头露尾的会元(第三更)第二三二〇章 纠结第七九四章 平匪辑要(第四更)第二四六一章 山火第一六七三章 首辅不好当第一四三七章 风光与落寞(第四更!)第一三三五章 言尽于此第二〇三二章 同是沦落人第一一〇八章 泼妇对毒舌(第二更,求月票)第四八二章 借题发挥